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化工大唐》第17章 課外作業(上)
  “才放下去,哪會有呢?得等會兒,你也太心急了。”陳老實雙手抱在胸前,睜大眼睛盯著鍋裡,略帶教訓口吻數落陳再榮。他卻忘了他昨天也是如此一般心急。  “哥,這得多少時間呢?”陳再榮摸著額頭,很是心急的問,眼睛盯著鍋裡,眼珠都沒有轉動一下。

  現代社會的濃縮技術很多,單就實行減壓,降低水的沸點,加快水的蒸發速度一樣就足以讓效率提高很多。現在沒這條件,隻得使用最原始的“煮海為鹽”式的蒸發方法,耗費的時間很多,陳晚榮略一估算:“最少要一個時辰。”

  “那麽長?”陳再榮一臉的失望,左手拽住劍柄:“那我一邊磨劍,一邊看著。”他是好劍之人,擁有一把好劍還沒有開鋒,始終念叨著。要不是生產火鹼這事太過新奇的話,說不定早就扔下其他的事不管,去磨劍了。

  一邊磨劍,一邊等待結果,兩不擔誤,這的確是一個好辦法。

  陳再榮是那種說了就要行動的人,主意一定撂下一句“我去拿磨刀石”,大步流星似的去了。

  望著他的背影,陳王氏微笑不已:“這孩子,怎這麽心急呢?”

  “說了就動,一向是再榮的美德,這有甚不好呢?”陳老實沒忘了維護寶貝兒子。

  陳再榮的行動實在是夠快,陳老實他們才說了兩句話他就回轉了,左手端著一個木盆,右手拿著一塊閃著光亮的青色磨刀石,長約一尺,寬約兩寸,厚約一寸。

  把磨刀石往地上一放,盆子放在左手邊,右手抓住劍柄,拔劍出鞘,只聽嗆的一聲清響,長劍已經出鞘,在日光下閃閃發光。

  “這麽亮?比以前那把亮多了?”陳老實乍見三尺青鋒,吃了一驚。

  陳王氏很懂陳再榮的心思:“這是好劍,要不好再榮會急著磨出來麽?”

  陳晚榮把磨刀石拿起一瞧,質地堅硬光滑,用手一摸有一種柔和質感,是很好的磨刀石。

  一把劍能不能發揮出威力,不僅僅在於要有好的鑄造水平,還在於要有高水平的維護保養。在現代社會,設備的維護手段很多,平常一點就是加油、定期維護了。昂貴的設備還需要建立專門的維護基地,需要恆溫、乾燥,諸如此類的條件非常多。

  在古代,不可能有這麽多的維護手段,對於劍的維護主要在於好的磨刀石。因而,磨刀石不僅僅是給劍開鋒,也是保證寶劍鋒利無匹的重要條件,凡愛劍者必備上等磨刀石。

  陳再榮酷愛寶劍,家裡如此之窮,卻擁有如此上等磨刀石一點也不驚奇。

  “真是一塊好磨刀石。”陳晚榮瞅著磨刀石打量起來。

  陳再榮很是歡喜:“這是張師傅送我的。我聽說,軍器監的磨刀石比這個更好,更大。大的有幾十斤,上百斤重呢。”

  又是張德銘,他對陳再榮太夠意思了,不僅贈劍,連維護寶劍的磨刀石都在贈送,這份情誼讓人感動。

  “我們大唐的軍隊行軍打仗,都得帶上這樣的磨刀石呢。”一提起兵器,陳再榮的話匣子就象開匣的水龍頭一般,一發不可收:“每次上陣之前,兵士們都要把刀磨鋒利。”

  唐朝軍隊之所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不僅僅在於唐朝軍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裝備,還在於他們的準備工作很出色,連上陣之前磨刀,把武器調整到最佳狀態都列入了條列。準備得如此充分,唐軍不打勝仗誰能打勝仗?

  陳晚榮對唐軍這支戰功卓著的軍隊又多了幾分敬意,

問道:“這要怎麽磨?”對磨劍,陳晚榮還沒見過,真有幾分好奇。  “是這樣的。”陳再榮接過磨刀石,在地上放好放平整。身子微蹲,不丁不八的站著,左手從盆裡澆些水在磨刀石上,右手握住劍柄,左手按在劍尖上,緩緩推動劍身,在磨刀石上來回移動。

  “這磨劍很有講究,不能一味使蠻力,力道得勻著使。”陳再榮一邊磨劍,一邊解釋磨劍的訣竅。

  陳晚榮沒磨過劍,隻磨過菜刀,水平不怎麽樣,沒有小區專門磨刀的張磨刀師磨出來的刀好用。這個張磨刀師磨刀有一手,他磨出來的刀很好用,非常鋒利。說磨刀是一門學問,陳晚榮打從心裡讚同。

  陳再榮對“砥礪出青鋒”這門學問知之甚多,娓娓道來,運力、出鋒、砥礪一一說來,讓陳晚榮耳目一新,萬未想到磨劍竟有如此之多的講究,那個張磨刀師和陳再榮知道的比起來就是小巫和大巫的區別,差得太遠了。

  家裡的菜刀是陳再榮磨的,很好使,陳老實和陳王氏就沒有聽他講述過這門學問,雖然聽得似懂非懂,也是知道這學問不小。寶貝兒子如此能奈,陳老實歡喜得臉上泛光,不住摸發燙的臉:“再榮,這都誰教你的?這麽多學問呢。”

  “一些是我在書上看的,一些是我自個琢磨的。”陳再榮一邊磨劍,一邊回答:“大凡鑄劍大師都是很好的砥礪好手,乾將莫邪千古流芳,鋒利無匹,我在想乾將莫邪這兩位大師不僅僅是鑄劍高手,也是磨劍的好手,要不然乾將莫邪不可能如此鋒利。”

  乾將莫邪之鋒利流傳千古,人們一提起乾將莫邪就稱頌二人是了不起的鑄劍大師,很少有人象陳再榮這般讚揚他們是砥礪高手,他能想到這點,實是難能可貴。

  陳晚榮也沒有想到這點,聽了陳再榮的話大加讚賞:“你這話說得很有道理,一個大師所知道的學問何其廣博,淵淵若海,不可窮盡,乾邪莫邪不僅僅是鑄劍的高手,還是砥礪好手,我想他們更是很有造詣的煉鋼大師。”

  “對呀,哥,我也是這樣想的。”陳再榮大聲附和。

  對陳再榮這種善於思考的學習態度,陳晚榮是十二分欣賞,勉勵他:“再榮,你學習能動腦子,這很好。學而不思則迂,思而不學則怠,你從書中學到磨劍的訣竊,再自個琢磨,就有現在的學問,這很好,以後一定要保持下去。”

  “哥,你別老說好聽的。”陳再榮謙遜一句,很是讚同陳晚榮的話:“學而不思則迂,思而不學則怠,哥,你說得真好,我們學館就是這麽教我們的。不僅要我們多讀書,還要我們多想,多去學館以外實踐。”

  聽了這話,陳晚榮感歎無已!科學制度起於隋,成於唐,但是在唐朝科舉制度是朝廷選拔人才的很好途徑,唐朝那些名垂千古的名臣,大多數來自科舉取士。

  這種良好結果和唐朝的優秀學風有很大關系,唐朝的士子不僅僅會說聖人之言,還能開動腦筋去思考,到社會上去實踐,並不迂腐,這和我們現在提倡的學風有異曲同工之妙,哪象明清時期的讀書人,皓首窮經只能做“八股文”。

  這種良好的學風使得唐朝具有高度發達的科技,能乾的官員,這也許是唐朝能夠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王朝之一的一個重要原因。

  陳晚榮異常興奮的想,唐朝如此良好的學風,開明的社會,對各行各業無不容納,對科技更是重視,自己在唐朝大張旗鼓的搞化工一定大有前途。

  興奮之中的陳晚榮向鍋裡一瞧,鍋裡水汽上騰,沸水翻滾,水已經少了許多,再過一陣子就可以得到火鹼了。

  陳再榮右手握劍,把劍豎於面前,打量著青光閃閃的劍身,左手拇指在劍鋒上輕輕一刮,一臉的興奮:“沾手,好劍!哥,你瞧,這花紋磨出來更加美觀了,好看多了。”

  大馬士革刀上的花紋不是用來觀賞的,另有妙用,可以增加威力。刃口上的花紋經過磨礪之後呈鋸齒狀,當然這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出來,這就使得刀的威力大了不少。

  我見過的一些刀劍匕首,都有花紋,這應該是大馬士革刀對世界刀具業做出的貢獻,我一直在想南北朝時期就傳入中國的镔鐵,也就是大馬士革鋼,一定會引起我們祖先的興趣,我們的祖先一定會吸收其長處,再煉製出上等好鋼。

  因而,花紋已經不是大馬士革鋼所獨有。

  極度興奮的陳再榮也不等陳晚榮有所反應,把手中擦劍的布片拋在空中,手腕一抖,一道明亮的劍光閃過,手中長劍直向布片砍去。

  陳再榮本想試試寶劍的鋒利程度,看能不能把飄在空中的布片剖開,然而並沒有達到目的,布片貼在劍身上,並沒有分成兩片。

  手一抄,抓起布片,展開一瞧,布片上只有一些細小的口子,陳再榮很是懊惱:“這劍也太……連布片都不能剖開。”

  陳晚榮明白他是聽張德銘說葉天衡手裡有一把能夠輕松剖開絲巾的寶刀,才如此相試。一試之下,劍的鋒利程度還差得遠,他能不懊惱嗎?安慰他道:“再榮,一把好劍打造起來很是費時,你這劍用時不多,能有如此鋒芒已經很不錯了。鑄得三尺鋒,仗劍向蒼穹,只要你有這等氣慨,寶劍的鋒利倒在其次。”

  “鑄得三尺鋒,仗劍向蒼穹!好大的氣魄!”陳再榮脫口讚道。

  這話的氣勢不凡,陳老實兩夫婦也是點頭讚許。陳老實轉著眼珠點評:“大話,這是說大話。大話說到這樣,讓人聽著就提勁!”

  “爹,您怎麽說話的?這叫氣勢!寫詩做文章就要這種氣魄!”陳再榮維護起陳晚榮,突然在大腿上一拍:“哥,你會做詩?哥,你幫我對個對子,行麽?”

  為了勉勵陳再榮,陳晚榮才說出這樣有氣勢的話,沒想到陳再榮居然要自己幫忙對對子。要是整點唐詩宋詞,憑自己的記憶還能對付過去,對對子不在行了。陳再榮才思敏捷之人,能難住他的對子必然是妙句,陳晚榮不由得好奇心起,問道:“什麽對子?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