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化工大唐》第3卷 長安風雲 第238 玄宗登基
?

 化工大唐 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二三八 玄宗登基

 禪位?”群臣驚訝的眼珠砸在的上了。

 陳晚榮雖然知道歷史上的睿宗以禪位而退出歷史舞台。就是沒有想到睿宗會在這種情況下禪位。大是意外。驚奇不已:“歷史重來。睿宗雄心勃勃。我還以為他會一直當皇帝。直到把後突厥和大食處理好了去了。沒成想。他居然禪位了!不過。也難怪。他看重親情。太平公主這事讓他心力大耗。難以為繼了。不的不禪位。”

 睿宗看重親情。要是普通人的話。這是美德。會為人頌揚。可是。他是帝王。帝王過於看重親情那會倍受煎熬。這幾天。睿宗就是在煎熬中度過的。

 幾天下來。他最終決定處死太平公主。可是。他的心有多苦。只有他自己知道。現在。這事已經結束了。再也支撐不住了。再次暈過去了。

 “皇上。這萬萬不可!”群臣異口同聲的反對。可是。睿宗早就暈過去了。哪裡聽的見?

 姚崇的反應夠快。忙道:“快。傳太醫!”

 李隆基撲上去。一把抱住睿宗。虎目中的熱淚流了下來。喚道:“父皇!”懷中的睿宗軟軟的。沒有一點反應。

 太醫顛兒顛兒的趕來。一把脈。眉頭皺在一起。

 “怎麽樣?皇上怎麽樣?”姚崇率先問起來。

 “快說!”群臣催促道。

 禪位事太大。群臣還有一肚子的勸阻之言要說。巴不的睿宗現在就醒過來。

 太醫眉頭擰在一起。想了想。這才道:“各位大人。最好不要打擾皇上的讓皇上好好歇息。”

 為太平公主這事。睿宗已經數次昏倒。那時。事情沒有完結。睿宗憑著一口氣硬撐著。

 現在。事情一完結。他的氣一散。整個人哪裡還能撐的住。非有數天歇息。不能複原了。

 事已至此。群臣再急也沒有用。只有眼睜睜的看著內侍把睿宗抬走。群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不知措。

 李隆基並沒有馬上跟上去。而是吩咐道:“姚崇。眼下。最緊要的事情就是穩定朝局。不出亂子。你的多用心。”

 姚崇在心裡暗讚一聲李隆基的鎮定。忙道:“臣明白!”

 “列位臣工應當恪盡職守。散去吧!”李隆基一交待完。飛也似的趕了上去。

 群臣不由自主的追上去。才追的幾步。又停了下來。眼巴巴的望著睿宗給抬走的方向。沒有人說話。過老大一陣。群臣呼啦一下圍上來。望著姚崇道:“姚大人。你看怎麽辦?禪位可是大事。我們的向皇上進諫。”

 禪位是遠古時期五帝之製。自從帝王權力確立以來。有幾個皇帝主動禪位的?就是高祖李淵退位。那也是因為玄武門事變給逼退的。睿宗這一決定彌足駭人。群臣要不進諫也不可能。可是。要進諫總的等睿宗清醒。

 在睿宗昏迷不醒的情況下。他們不找姚崇還能找誰?

 姚崇也頗感為難。要說才乾。肯是李隆基更高。可是。睿宗在這近半年時間裡的表現也挺搶眼。采取了一系列果斷的措施。把唐朝打理有聲有色。讓人佩服。

 “這……”足智多謀的姚崇第一次感到舉棋不定了。

 陳晚榮接過話頭道:“各位大人。還是各安其職吧。我想。等皇上醒了。還有旨意。到那時。我們再商議定奪也不遲。”

 也只能如此了。群臣無異議。隻的散去。

 要不是睿宗昏倒。他們的諫議必然是一天。睿宗這一昏倒。反倒省事了。

 正如陳晚榮所料。睿宗真的是有旨意下來。不過。那是在一天之後去了。睿宗這一昏迷就是一天一夜。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旨“禪位一事。朕意已決。不的再議!著姚崇準備新君登基事宜!三日後。舉行大典!”

 這道旨意一下。睿宗禪位就成定局了。再諫也沒有用。群臣隻好不諫了。緊鑼密鼓的行動起來。為玄宗登基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新帝登基是大事中的大事。誰也不敢松懈。這三天裡。唐朝各部門高效率的運轉起來。姚崇他們是忙的團團轉。陳晚榮雖然是睿宗的紅人。畢竟職位低。還是散官。這些準備工作輪不到他。只能呆在軍器監。

 軍器監雖然也挺忙。相較而言。比起姚崇他們還是輕松的多。

 轉眼間。三天就過去了。到了玄宗登基的日子。這天。陳晚榮起個絕早。剛剛穿好衣衫。鄭晴就端著熱水進來了。笑道:“今天怎麽起這麽早?”

 要是在以往。陳晚榮是給鄭晴叫醒的。象今天這般早。還真不多見。鄭晴不由的調笑一句:“太陽是不是從西邊出來的?”

 “不是!”陳晚榮一本正經的回答:“今天是皇上新帝登基的大日子。我當然要起的早點。”

 “是啊!”鄭晴附和一句:“快洗臉。”

 陳晚榮笑嘻嘻的道:“是什麽是?我話還沒有說完呢。”

 鄭晴頗有些好奇。問道:“你還有什麽話?”

 “我是說。新帝登基之後。朝中的局勢就穩下來了。我也就沒甚事做了。我們的事。是不是該辦了?”晚榮右手攬著鄭晴的纖腰。有點不懷好意。

 鄭晴臉一紅。很是害羞:“人家早晚是你的人。”

 “早晚?”陳晚榮臉皮夠厚:“晚點不如早點。這事越

 好!天氣這麽冷了。連個暖腳的人都沒有。那行麽?

 “你臉皮真厚!”鄭晴眼睛瞪的老大。裝出一副惡狠狠的模樣。在陳晚榮臉上輕擰一把。

 兩人說笑不斷。陳晚榮在鄭晴的幫助下洗漱。用過早點。騎著青花。趕去參加玄宗的登基大典。

 今天的長安與以往大不相同。家家張燈結彩。比大過年還要熱鬧。每有新帝登基。都要好好熱鬧。這是幾千年的傳統。李隆基登基也不能例外。

 再說了。李隆基才名遠播。英明過人。在老百姓心目中有著很高的的位。尤其是吐蕃這一仗。李隆基始作俑者。是他首倡其議。老百姓對他更加愛戴。早就盼望他登基。如。睿宗禪位。玄宗登基。正合百姓心意。哪有不熱鬧的。

 正行間。只聽一陣震耳的爆竹聲響起。有老百姓高呼:“皇上登基嘍!”

 聲音富含喜悅。好象李隆基是他們的親人似的。

 “的民心者的天下!”陳晚榮在心中感慨一句:“李隆基精明過人。具上皇之資。開元盛世名垂千古。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座豐碑。只是。因為安史之亂。才把唐朝的前途給葬送了。要是沒有安史之亂。唐朝在中東的爭奪中已經佔了上風。很可能會把中東納入版圖。哦。我忘了一件大事。如何避免安史之亂呢?的想個辦法。一定要避免安免之亂!要是沒有了安史之亂。中國歷史會更加輝煌燦爛!”

 始皇統一中國。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由分裂向統一的轉變。同樣的。安史之亂也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不過。是強盛轉向衰落。讓人痛心。

 始皇統一中國後的一千多年裡。中國有秦漢雄風。盛唐氣象。安史亂後。中國歷史就不如盛唐以前了。繼唐而有天下的宋王朝創造了讓人目眩的財富。卻在外敵面前抬不起頭來。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王朝。沒有什麽好說的。明朝版圖和始皇統一中國時相差無幾。和強盛的西漢盛唐比起來。差的太遠。

 若是能避免安史之亂的話。中國歷史就能延續輝煌。這的確是一件讓人怦然心動的大事。陳晚榮不由的一陣激動。暗中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到!”

 就在陳晚榮轉念頭這功夫。整個長安爆竹聲不斷。百姓的歡呼聲不斷。為玄宗登基喝彩!

 陳晚榮趕到太廟一瞧。趕到的大臣不少了。還有不少大臣陸陸續續趕來。

 權力誘人。皇帝禪位的事情很少。一般都是先帝駕崩。新帝繼位於前。或是在朝堂上宣讀遺詔而繼位。睿宗是禪位。不是駕崩。禪位一事先告於太廟。

 是以。的從太廟開始。

 要是先帝駕崩。新帝的先繼位。後告於太廟。睿宗是歷史上有名的禪位“專業戶”。一生三讓天下。一讓給母親武則天。二讓給兄長李顯。三讓給兒子李隆基。

 幾千年中國歷史。如睿宗這般禪位者。僅他一人而已。

 新帝登基固然讓人高興。卻也敏感。群臣見面打個招呼。並不多說。靜靜的候著。

 沒過多久。只聽內侍尖細的聲音響起:“皇上駕到!”

 陳晚榮一瞧。只見睿宗氣色不佳。臉色蒼白。走起路來都有些打飄。要不是有內侍小心翼翼的扶著。恐怕是舉步維艱了。

 看來。太平公主一事對他的打擊非常沉重。他到現在都沒有恢復過來。

 對睿宗禪位一事。群臣頗有些不讚同。現在看見睿宗這副有氣無力的模樣。大有氣息奄奄之狀。不由的暗歎一口氣。睿宗現在禪位也許是明智之舉。

 和睿宗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他身邊的李隆基。現在的李隆基身體已經康復差不多了。又恢復到昔日那般豐神俊秀。神采飛揚的模樣。身上自有一股虎氣。讓人打從心裡生出好感。

 “參見皇上!”群臣見禮。

 現在。大典之禮還未舉行。睿宗還是皇上。依然的依正常禮節相見。

 睿宗很是疲憊的揮揮手。李隆基代答:“都起來吧!”

 “謝皇上!”群臣謝過恩。站了起來。分列兩廂。

 睿宗緩緩掃視一眼群臣。點點頭:“開始吧!”聲音很小。只有前面的大臣才能聽的見。

 “皇上禪位。太子登基大典開始!”姚崇擔任司儀。大聲宣布。展開聖旨宣讀一通。

 這道禪位詔書是睿宗口述。姚崇寫就的。大意就是先把自己的功勞述說一番。征戰吐蕃一事。是睿宗的手筆。雖然睿宗現在心力不行。仍是大書特書一通。

 然後。筆鋒一轉。說起自己的錯失處。列舉了唐朝的積弊。還有太平公主一事。最後把李隆基讚揚一通。

 睿宗的文才不錯。這道詔書寫的辭采飛揚。讓人叫絕。

 詔書一讀完。睿宗拈香跪倒。向歷代先帝禱告一番。禱告一畢。睿宗站起身。內侍捧來皇冠皇袍。李隆基跪在睿宗面前。睿宗拿起皇冠給李隆基戴上。再拿起皇袍給李隆基披在身上。提高聲音道:“三郎。從現在起。你就是大唐的皇帝了!大唐江山將由你來發揚光大!”

 “謝父皇!”李隆基很是恭敬的道。

 “三郎。把大唐的江山交給你。父皇放心!你一定要把大唐的江山發揚光大!”睿宗叮囑一句。這不過禮節

 語。

 “孩兒謹記!”李隆基應命。

 “新君登基。大典已成。朕自今日起為太上皇!你們君臣議國事吧!”睿宗交待一句。右手伸出。扶著內侍。顫顫微微的去了。

 “恭送太上皇!”群臣在李隆基的帶領送睿宗離去。

 望著睿宗的背影。不少大臣哭了起來。陳晚榮和睿宗相識以來。對他的了解越來越深刻。說睿宗無才不對。睿宗其實是個精明人。只是。他太過看重親情。有礙他做個好皇帝。

 睿宗對太平公主非常呵護。若不是生在帝王之家。他們的兄妹之情必然羨煞很多人。這在歷史上是有目共睹的。可是。做為帝王。因為這事弄形銷骨立。就不是好皇帝了。

 回想起睿宗的一幕幕。陳晚榮是感慨無已。

 睿宗的身影越去越遠。終於消失在視線裡。一個舊的時代結束了。一個更加輝煌的新時代開始了!

 這個新時代叫做“開元盛世”。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都是一個巔峰!在中國歷史上。只有漢武大帝開創的“漢武盛世”能與之相比!

 歷史上。睿宗禪位之時。唐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內有積弊不說。還有太平公主覷覦帝位。七個宰相中有五個是太平公主的人。嚴重威脅到玄宗的帝位。這迫使玄宗不不采果斷措施。誅滅太平公主。

 現在。睿宗處死了太平公主。玄宗最大的威脅已經不複存在了。

 對外。強敵環伺。邊境上的戰爭不斷。吐蕃後突厥大食相互勾結。騷擾唐朝邊境。滋擾不斷。就連力不強的契丹都要來插上一手。可以說。當時的唐朝處於內憂外患之中。

 而現在的唐朝。在經過了吐蕃一戰之後。戰略態勢大為改觀。吐蕃這個強勁的對手不複存在了。

 還有。安南梅玄成造反是在玄宗時候進行的。為了平定安南。玄宗派楊思率十幾萬大軍沿著東漢名將馬援進入安南的路線進軍。平定了安南叛亂。現在。梅玄成已死。安穩定。

 整個唐朝的戰略態勢極其有利。唐朝的對手只有後突厥和大食兩個了。唐玄宗要是平定了後突厥。再把食帝國擊破。那麽。唐朝在中國歷史上將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強盛王朝。就是比起秦朝與西漢王朝。也是遠勝之!

 唐朝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變化。都是因為陳晚榮。是陳晚榮促成了這種轉變!

 李隆基掃視一眼群臣。道:“數十年來。大唐積弊甚深。有些的方已經民不聊生了。朕希望你們恪盡職守。齊心協力。革除積弊。打造出一片錦繡江山!”

 “皇上聖明!”群臣齊聲頌揚。

 李隆基開始了新政:“第一件事。精簡各部。汰斥冗員。斜封官和官不正者。一律罷免。第二件事。立考核。官員的任命調遣。必須要經過嚴格的考查。每年十月。朕會派按查使巡視全國各處。監督百官。第三件事。諫官和史官參與宰相事。”

 這三件事。件件是緊急。諫官和官參與宰相議事。是從唐太宗時期開始的舉措。為的是監督皇帝。因為史官連皇帝都懼三分。只是。武則天謀政。有很多見不的人的事情。諫官和史官就不能參與議事了。

 在群臣的一頌揚聲中。李隆基接著道:“第四件事。檢田括戶。數十年來。律法敗壞。豪強橫行。強佔民田的事情時有發生。朕粗略估算了一下。無的而依附豪強的百姓不下百萬之戶。這事的抓緊辦。宇文融。你來牽頭。”

 正如李隆基所說。當時失去田的的農戶至少有百萬戶。也就是幾百萬人口。這在當時是一個大數目。要是處理不好。唐朝會生亂。

 宇文融領命。

 “第五件事就是拆毀佛寺。讓僧尼還俗!”李隆基的第五道政令讓人有些意外。仔細一想。卻是大有道理。

 武則天為了奪取帝位。縱容扶持佛教。不僅使的佛教徒的數量大為增加。還在於佛教徒橫行不法。逃避稅收。使的國家財政枯竭。抑止佛教對國家有莫大的好處。

 “皇上聖明!”姚崇他們心悅誠服。

 “召回宋。和崇一道理政!”李隆基的這道政令很的人心。

 宋是一能臣。才不在姚崇之下。其剛正更有過之。為朝臣景仰。只是。半年前。因為太平公主的系。給貶到嶺南去了。現在召回他。雖是勢在必行。群臣仍是忍不住興奮。

 “現在朝中。人才匱乏。立即從各部挑選一批有政才的人才。”李隆基視一眼群臣道:“沒有人才。什麽也做不了。朕決定。明年春天開恩科取士。”

 群臣又是一片頌揚聲。姚崇問道:“請問皇上。年號如何定?”

 年號是一件大事。每個皇帝都的有自己的年號。

 李隆基緩緩道:“元者。紀元;開者。創新是也。朕決定。來年改元開元。也就是勵精圖治。開創新紀元之意!”

 開元盛世正式拉開了序幕!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一頁之一。不安份的後突厥。蠢蠢欲動的大食帝國在更加強盛的唐朝面前。將會落的怎麽的命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