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化工大唐》第3卷 長安風雲 第214 水泥問世
  第二一四章 水泥問世

  這是挖牆角!

  歷來只有陳晚榮挖別人牆角的份,陳晚榮挖過龍武軍、挖過國子監、挖過縣館的牆角,就沒有別人挖他的牆角,不由得愣住了。僧一行不僅挖牆角,還挖到他家裡來了,打起鄭晴的主意了,陳晚榮驚奇不置。

  不僅陳晚榮驚奇,就是葉天衡他們萬萬想不到僧一行會說出這話,眼睛瞪得老大。

  說到底,這事不能怪僧一行。一部歷法的產生何等艱難,不僅需要觀測天文的儀器,不僅需要進行大量的觀測,掌握大量的一手資料,還在於還有繁重而大量的數學計算。沒有足夠的數學天賦,沒有深厚的數學功底,想都別想。

  核子武器的成功,讓中國人無比自豪,成功不僅僅在於有錢學森、錢三強他們這些大科學家的努力,還有華羅庚他們這些大數學的功勞,要是沒有華羅庚這些數學家進行大量而繁重的計算,就不可能有核武器的成功。

  天文研究,歷法的誕生與此相同,在掌握大量一手資料的基礎上還要進行浩繁的計算,需要數學家來處理。而且,天文計算的數字非常龐大,我們日常生活中往往把難以想象的數字說成“天文數字”,原因就在這裡。

  天文數字究竟有多大,說一件事就知道了。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家用電腦,用來進行天文運算的話,很可能DOW,因為那數據實在是太大了,必須使用超級電腦。

  就連家用電腦都不能滿足天文運算的要求,在唐朝,只能使用人來進行計算,這工程有多大,有多繁雜,想想就知道了。要是有一個數學功底深厚的人來襄助的話,《大衍歷》的誕生就可能提前。

  歷史上的大衍歷並不是僧一行編出來的,是後人編出來的。原因就在於數學計算耗費了大量的心血,僧一行只是搜集到大量的一手資料,並完成計算。做到這一步,他的心力耗得差不多了,編撰歷書的事情只能交給後人來做了。

  當然,僧一行雖未最終編出《大衍歷》,卻無損於他的偉大!

  僧一行深知數學天賦可遇不可求,梁令瓚和他的關系不錯,不過,梁令瓚是傑出的機械師,並不是數學家,幫不上忙。他一直想找到一個能幫得上忙的數學天才,就是未能如願,現在,他見到鄭晴,知道鄭晴在數學上的造詣,此心升騰,脫口說了出來。

  與僧一行一道研究天文,就有機會向僧一行請教數學問題,這是鄭晴的夢想,不由得怦然心動,可是,這事得由陳晚榮拿主意,不由自主的看向陳晚榮。

  把她的欣喜之色看在眼裡,陳晚榮就知道她心動了,問道:“不成親了?”

  嫁給陳晚榮,與陳晚榮廝守終身,是鄭晴的心願。可是,她是一個在數學上擁有傑出天賦的才女,要是僧一行不出現的話,沒有這機會的話,她寧願埋沒才情,一心相夫教子。一展數學天賦的機會當前,誰都會動心,一時難以取舍。

  僧一行有些尷尬的道:“陳師傅,計算要在觀測之後去了,還有幾年功夫。”

  這話的意思是說不妨礙他們結婚生子,鄭晴緊張的心頭一松,陳晚榮笑道:“大師,你答應我一個條件,我就同意媳婦來幫你。”

  要是有鄭晴這個數學功底深厚的才女襄助,歷法會提前編出來,僧一行不由得心動,忙問道:“請問陳師傅,是何事?”

  “大師,我別的要求沒有,只有一點,那就是在寫史書的時候,一定要寫上我媳婦的名字!”陳晚榮提出的要求讓誰都想不到。

  《大衍歷》是中國歷書上的一座裡程碑,鄭晴能參與此事陳晚榮沒有理由阻止,相反,還會支持,讓她的才情有地方施展。不過,如此盛事,要是鄭晴的名字不為後人知曉,太也對不住她。

  “呵呵!”一片笑聲響起。

  僧一行開懷一
笑道:“陳師傅,這事應該問史官,不是問我。不過,這事,我可以答應,我會對史官說的。”

  “謝大師!”陳晚榮心情也很輕松。鄭晴的才情有地方施展了,不過,那要等到觀測之後,掌握到大量數據去了,並不妨礙陳晚榮的好事,說不定,到時孩子都好幾歲了。

  “此行不虛!此行不虛!我一直想請一位數術大家幫忙,今日終於得償所願!阿彌陀佛,佛祖保佑!”僧一行輕輕擊掌,大是高興。

  陳晚榮他們第一次聽他說“阿彌陀佛”、“佛祖保佑”之類的話,不由得開懷大笑。

  鄭晴也顧不得其他,挪過一張椅子,坐到僧一行旁邊,開始請教數學問題了,籌算分數、籌算開平方、物不知數這些專業用語就來了,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起來。鄭晴不再是一個纖纖弱女子形象,眼睛明亮,英姿颯爽,眉飛色舞,活脫一個才情爆發的大才子。

  這是陳晚榮認識她以來,從未見到過的事情,不由得眼睛瞪得老大,心想讓她參與此事是對了,要不同意的話,她的才情會給埋沒,太也可惜!

  埋沒鄭晴就是在埋沒《大衍歷》,埋沒《大衍歷》是對歷史的犯罪!

  反觀僧一行,眼睛明亮如太陽,驚訝不置。他知道鄭晴妙解勾股定理一事,就是沒有想到鄭晴在數學上的造詣如此之深厚,尤其是鄭晴對數字的記憶力,達到駭人的地步,僧一行不時大讚自己有眼光。

  兩人說得興起,不時找來紙筆演算。這是天才之間的交流,專業術語太多,太過深奧,陳晚榮他們如聆天書一般,根本就不聽不懂,聽了一陣,再也沒有興趣去聽兩人討論問題,各自找人說話。

  陳晚榮來到梁令瓚身邊道:“梁大師,機械這事,我有一些想法,還請梁大師指教。”

  把現代機械知識說給梁令瓚知曉,是陳晚榮今晚上把他拉到家裡的目的所在。

  梁令瓚在機械方面的造詣是獨步天下,整個唐朝難有人超過他,要說陳晚榮做化工有一套,他信!要說陳晚榮在機械方面有所認知,他還真不當一回事,笑道:“陳師傅請說。”話雖客氣,卻沒有多少熱情。

  陳晚榮知道他眼光極高,也不多說,挪過一張椅子,坐在他身邊,開始給他講解起現代機械原理。不講則已,一講之下,梁令瓚發現自己錯了,陳晚榮在機械方面的認知比他想象的高明得多,只有豎起耳朵聽的份。

  這一講就不得了,一直講到吃晚飯。就是在席間,陳晚榮仍是一邊吃喝,一邊和梁令瓚探討機械問題。吃過晚飯接著講,直講到三更方才散去。

  梁令瓚在機械方面的天賦真的很驚人,陳晚榮講的他沒有完全消化,至少也理解得差不多了,假以時日,等他完全消化之後,機械師隊伍成熟之後,唐朝的機械必將突飛猛進!

  三天之後,爐子砌好了,終於可以進行水泥生產了。

  陳晚榮起個絕早,在鄭晴的幫助下洗漱完畢,用過早點,趕去試產水泥。水泥是一件大事,關系到唐朝的國運,關系到華夏的未來,陳晚榮很是興奮,趕到工房時,只見司馬承禎、葉天衡、寇義兵、劉懷德、梁令瓚、僧一行他們早就趕到了。

  抬頭望望天空,太陽才露出一點臉兒,時間很早,陳晚榮認為夠早的了,沒成想,他們居然趕到頭裡了,不由得好奇的問道:“你們怎麽這麽早?不會又是睡在軍器監吧?”

  “不是!我們琢磨著你會來得早,所以,我們應該來得更早!”葉天衡的說法讓陳晚榮哭笑不得,好象他們存心要氣陳晚榮似的。

  “太子到!”一個尖細的聲音響起,陳晚榮一聽就知道是出自高力士之口。

  “今天試產水泥這事沒對太子說,他怎麽知道的?哦,有兩個耳報神在這軍器監,他還有什麽事情不知道的?”陳晚榮心中
暗想。

  眾人忙去迎接,李隆基大步過來,遠遠就揮手道:“免了,不要拘禮了。陳晚榮,你們今天試產水泥,也不告訴我一聲,你可知罪?”

  這是說笑,陳晚榮笑著道:“太子,不是臣不稟報太子,只是這是試產,不一定能成!”眼睛瞄著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不再說話,意思誰都明白。

  “我又沒告你黑狀!”玉真公主老大不高興,嘴一嘟道:“你要是再這樣,下次,我就專撿不好聽的說。”

  金仙公主素手捂嘴,笑個不住。

  李隆基笑道:“陳晚榮,你別和玉真較勁了。水泥這事,太重要了,父皇原本想要來,只是,事務太多,一時脫不開身,才要我來看看。”

  有了水泥就能解決道路問題,道路解決了,西域都護府的實力會驟然提升,大食還敢那麽猖狂麽?擊敗大食,建立不世功勳,是睿宗的心願,要他不重視都不行。

  “我今天只是來看,你們該怎麽做就怎麽做,就當我沒來。”李隆基的心情也不錯。

  他在良工面前隨和,沒有架子,不象見到群臣那般板著一張臉,一副高高在上模樣,良工們也沒有把他當作外人,應一聲,開始忙活了。

  “陳晚榮,你真以為我不在?”李隆基叫住就要離去的陳晚榮:“帶我到處看看。水泥給你說得神乎其神,我想見識一下,到底有多神!”

  不是神乎其神,是水泥本來就很神奇!

  陳晚榮應一聲道:“太子有意,臣就照辦。太子請移駕,到這邊,我們先去看看配料。”

  李隆基也不多說,跟著陳晚榮去配料房,只見屋裡一個打磨機,正在打磨石灰石。水泥的生產過程並不複雜,首先是打磨原料,配成生料。然後再煆燒成熟料,再加入石膏,就是水泥了。

  打磨是第一道工序,要求的是把石灰石磨細,與粘土混合。葉天衡設計的打磨機雖然簡陋,效率也不高,不過,仍是能達到目的,這很不錯了。

  石灰石經過打磨之後,變成粉末,李隆基很是驚奇:“這是葉大師的傑作吧?真神奇!”

  “太子過獎了!葉天衡這設計真是丟人了,梁大師有更好的設計,估計過不了多久,新機械就會做出來,到那時,無論是效率,還是打磨都有一個飛躍!”葉天衡拄著拐杖過來,一臉的慚愧:“適才與梁大師討論方才知曉有多少缺陷,要是梁大師早些日子過來就好了!”

  梁令瓚本來就是一個機械天才,再給陳晚榮講解現代機械知識,使其有一個大的蛻變,在機械上的領悟更加驚人。適才和葉天衡討論這打磨機,給他一口氣說出了十三個不足之處,讓原本很是自豪的葉天衡慚愧無地。

  “梁大師,看來你給一行大師做好渾天儀後,還有得忙了?”李隆基大笑不已:“大唐的良工越是忙,大唐的也就越強盛!這是好事!”

  “太子英明!”眾人齊聲頌揚。

  李隆基揮揮手道:“接下來,又該怎麽做?”

  陳晚榮給他講解起來:“太子,這打磨是為了配料。石灰石和粘土打磨得細了,才能配合。現在,究竟該如何配料,這是第一次做,臣也不太清楚,得等這一次做過之後,臣心裡就有譜了。”

  配料是根據石灰石和粘土的有效成份來配的,要是三氧化二鐵不夠就要加入鐵礦粉,要是矽的成份不夠,就要加入矽質,這叫校正。

  第一次做沒有分析數據,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試試才知道。

  “第一次做嘛,不熟悉情況,這不要緊,有了第一次才有第二次,才有第三次。只要用了心,就會一次比一次好。”李隆基頗多嘉勉之詞。

  “謝太子嘉勉。”陳晚榮謝一聲,接著道:“配料好了,就要加水,配成料漿。”

  “為何要加水?”李
隆基大是奇怪。

  陳晚榮解釋道:“太子,不加水也能做,只是,揚塵很大,對人的害處太大。是以,加入水,雖然用掉的石炭多些,對人沒什麽損害。”

  李隆基點頭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水泥生產有乾法和濕法,乾法不加水,能耗較低。問題主要在於揚塵大,對人的身子害處大,陳晚榮不打算使用乾法生產。濕法可以減少揚塵,對人的身子有好處,因為加了水,使得能耗過大。

  為了人的健康,這也值了!

  濕法生產的另一個優點在於各成份混合均勻,流動性好,水泥的質量較好。

  陳晚榮看看,原料已經差不多了,可以配料了。一聲令下,幾個壯漢動手,加水配成料漿,再裝入回轉窯。

  回轉窯是一個帶有一定傾斜度的筒體,料漿加入後,水力一開,緩慢的轉動起來。工匠們用石炭升火,很快就火焰升騰,開始了煆燒。

  煆燒是為了得到熟料,達到部分熔融就行了。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只有等待。時間在無聲中流逝,所有人都是靜靜的待待,沒有人說話。

  陳晚榮心裡非常焦慮,雖然水泥的生產工藝並不複雜,技術難度不高,不過,這是第一次生產,能不能生產出所需要的水泥仍是未知。

  未知最讓人焦慮了!

  “要是有現代社會那般先進的觀察儀器該多好!”陳晚榮在心裡感歎,猛的想起一件事:“在設計的時候,怎麽就忘了要葉大師開一個觀察孔呢?”

  要是有一個觀察孔,有沒有好,只需要看看能判斷出來,比起在這裡乾等好的多。

  設備簡陋,沒有檢測手段,不知道石灰石和粘土的成份,即使有著豐富的水泥生產經驗,也是用不上,除了等待,還是等待。

  看看日頭,快到餉午了,陳晚榮估摸著該差不多了,叫停。工匠們把火熄了,把料放到冷卻倉裡去冷卻。

  陳晚榮只能使用自然冷卻,又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餉午時分,眾人明明知道去了也是乾等,沒有事情做,仍是匆匆用過午飯,趕到現場候著。

  李隆基也不例外,只不過,他比別人沉穩罷了。瞧著有些著急的陳晚榮, 李隆基寬慰道:“你不要急!技藝是經過千百次的試驗得出的正確方法,沒有失敗,哪來的成功!就算這一次不成功,總結以後,還可以再做。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總結。失敗了,多總結,你們一定會做出水泥!”

  話說得很有道理,就是陳晚榮有些聽不進去,只是隨口漫應一聲。

  不僅陳晚榮急,就是葉天衡他們也是焦慮不堪,只是沒有說出來罷了。

  終於冷卻好了,陳晚榮叫人從冷卻倉裡取出一些一打量,大叫一聲:“成了!成了!我還以為要回爐裡,沒成想,歪打正著,剛剛好!”

  生料和熟料的差別很明顯,陳晚榮一眼就看出來了。葉天衡他們聞言大喜:“真的成了!真的成了!”他們聽陳晚榮把水泥說得神乎其神,早就想見識水泥究竟是何物,現在,終於成功了,人人難抑喜悅之情,相互擁著慶賀。

  李隆基拿起一塊問道:“這要怎麽用?”

  陳晚榮笑道:“太子,現在還不能用,還得打磨一次。”

  水泥生產給人總結為“兩磨一燒”,就是配料之前要磨細,煆燒成功之後同樣要磨細。燒,就是指煆燒。

  熟料要是不磨細,沒法使用。

  “快磨呀,還等什麽呀!”李隆基也有些心急了:“父皇還在等著結果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