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化工大唐》第3卷 長安風雲 第212 人才濟濟
  第二一二章 人才濟濟

  陳晚榮和梁令瓚初次見面就來熊抱,雖然有些魯莽,卻也真誠,自從征戰回來之後,陳晚榮比過去最大的變化就是爽朗多了,喜歡給人熊抱。

  “呵呵!”僧一行和梁令瓚同時笑起來。

  “陳將軍,我們這次來,就是投靠你的,還怕你不要我們呢!”梁令瓚的回答讓陳晚榮大是愕然,不明所以。

  “梁大師,這話從何說起?請坐,請坐!”陳晚榮招呼二人坐下來。

  梁令瓚並沒有回答陳晚榮,而是看著僧一行:“這事,還是請大師來說吧。”

  僧一行雖身在佛門,卻完全沒有出家人那種造作之氣,不喧佛號不稱貧僧,點點頭道:“陳將軍問起,一行自當說明。前些日子,貧僧正在山中研修天象,接到皇上聖旨,要貧僧趕到長安,參加迎接凱旋歸來將士們的盛會。

  “吐蕃這一仗,貧僧雖未參與,也是高興,很長華夏志氣,有幸參與此等盛會,那是貧僧莫大的榮耀。貧僧略一收拾行裝,就趕到長安。”

  僧一行本名張遂,少小時就表現出了過人的天賦,而且勤奮好學。曾經為了一個數學問題,跋涉數百裡向人請教。天賦,勤奮,這是一個人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條件,僧一行全部具備,年青時就名聲遠播,上至皇帝,下至平頭百姓都知道僧一行的大名。

  為了迎接凱旋歸來的將士們,睿宗不僅要長安的大臣參加,還下旨給各地的刺史,要他們趕回長安參與此事,到現在為止,趕到長安的刺史越來越多。在這之外,睿宗還要把各地的名流弄到長安來。

  司馬承禎已經接睿宗親手寫就的聖旨,要他參與這次盛會。僧一行的名氣不比司馬承禎小,也不能例外。更重要的是,僧一行是著名的數學家,更是了不起的天文學家,天文對於任何一個朝代來說,那是重中之中的事情,僧一行被邀請也就是勢在必然。

  僧一行是一座豐碑,是一座大山,於他的行止陳晚榮格外上心,忙問道:“大師,那後來呢?”

  “呵呵!”僧一行把陳晚榮的急切看在眼裡,以笑聲回答:“貧僧趕到長安後,並沒有急著去見皇上,而是到梁施主府上盤桓數日。這幾日裡,我們討論了一些天文歷算之事,認為現在的歷法不太準確,應該加以修正。要想修正歷法,就得觀測天文,要觀測天文,就需要天文儀器。在這方面,梁施主雖是頗有造詣,只是沒有合適的工具,一時難以造出來。

  “貧僧見到皇上之後,還沒有說修正歷法之事,皇上聖明,倒先提出來了。皇上問貧僧對現有的歷法可有看法?可否修正?這不正中貧僧下懷麽?貧僧就把苦惱對皇上全說了。

  “皇上聽了之後,笑著告訴貧僧,要工具簡單,可以去軍器監找陳將軍。皇上還說了,你們這裡連削鐵如泥的機床都有,還愁沒有工具可用?

  “貧僧一聽這話,大是高興。和梁施主一商量,正準備來拜訪陳將軍,昨天晚上,皇上派人送來一件物事,貧僧一瞧,嚇了一大跳,這可是寶貝,用來觀測天象那可省事多了,是以今天和梁施主匆匆趕來。”

  從包裹裡取出一件物事,放在桌上,指著物事道:“這就是皇上送來的寶貝。好是好,就是有些粗糙,還需要改進。”

  陳晚榮一瞧,不正是昨天做的望遠鏡麽?大是奇怪:“怎麽給皇上送到一行大師那裡來了?”眼睛不由自主的看著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脖子一偏,頗有點調皮,並不說話。還是金仙公主解釋道:“昨天,我們回到宮裡,把望遠鏡給父皇看。這是新鮮物事,讓父皇見識一下,是妹妹的心願。父皇看了之後,就說這東西對一行大師有幫助,派人送給大師了。”

  原來是這麽回事!葉天衡點頭,提醒一句:“小友,皇上對歷法之事很是看重,我們也得
得出力了。”

  歷法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不就是知道幾月幾號,不至於過糊塗了就行。在古代,歷法是關系國運的頭等大事,不得不說明一下。

  管理天文歷算的“欽天監”裡的人,雖然權力不大,爵位不高,卻地位超然,就連宰相見到他們都要禮敬三分,原因何在?

  一是在古代天是至高無上的存在,欽天監裡的人觀測的是天象,深知上天的意旨,誰敢不敬呢?就連皇帝都不敢輕易觸動欽天監裡的人,要是皇帝殺了欽天監的人,往往會給斥為暴君。

  二是他們觀測天文,製訂歷法。歷法在古代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比起現代的“紅頭文件”還要有效力。現在的紅頭文件擺在案頭,我們也不過是好奇,翻翻而已。在古代,老百姓對歷法非常重視,往往是按照歷法行事。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古代的歷法不象現代的歷法那般單純,不僅有月份、晦朔、時令、節氣,還有潮汐變化。

  最重要的是歷書上還附和農業生產的指導性技術,比如一畝田播幾斤種,何時犁田、何時下種,如何施肥,如何除草,如何應對病蟲害,這些都會寫在歷書上。

  因而,古代的歷書堪稱“農業生產技術指導書”了,對老百姓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中國是個傳統的農業大國,直到現代,中國才向工業社會轉變。在現代,農業大國是落後的代名詞,意味著挨打;在古代正好相反,農業大國才能強盛,原因何在?

  農業大國好啊,因為糧食多了,就能養活更多的人口,有了更多的人口,就要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建立更大規模的軍隊,創造更多的財富,可以開疆拓土。

  古代中國疆域遼闊,資源豐富,就是人口不算多,不夠用。即使東漢的六千萬,唐玄宗的七千萬,加上隱形人口,接近一億了,北宋一億多人口,都不夠。要想人多,就得讓他們吃飽飯,這就需要發達的農業。

  正是因為如此,商鞅定下“重農抑末”的基調後,最終演變成一條傳統國策,後世雖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這些雄材大略的帝王,不僅沒改,反倒加強了。

  明太祖朱元璋對這一傳統策略的捍衛可以說達到有病的程度,他重視農業,鄙視商人,商人在他眼裡跟蒿草差不多。那是因為他是叫化子出身,乞討過,餓過肚子,深知一餐飯對老百姓的重要性。

  為了指導農業生產,歷代王朝除了采取有力的措施以外,還把農業生產的技術寫在歷書上,而且,這些歷書是免費發給百姓,一年一發。

  要是到了該發歷書的時候,卻沒有發,那麽,老百姓就會想這個朝廷不行了,連農業都不重視,朝廷的威望會大降。

  無論是明君,還是昏君,給老百姓發歷書是必做之事。若是不能做到,可以說這個王朝已經完了。很有趣的是,恰恰是在戰亂時期,老百姓得不到歷書,往往會“荒廢農時”。

  吐蕃大勝之後,睿宗雄心勃勃要做一個大有為之君,他能不加倍重視農業?能不重視歷法?能不修正修歷法?

  這一重任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精通天文的僧一行身上,這也是睿宗此次召僧一行進京的目的所在。就是僧一行不提,睿宗也要他重新編撰歷法。

  陳晚榮深知這事有多重要,想也沒有想道:“這事,我們全力配合。大師需要什麽,盡管說。”

  “謝陳將軍!”僧一行施禮相謝,接著就道:“第一件是我們要做一個水運渾天儀,這需要一些工具,軍器監有削鐵如泥的機床,這就省事多了。”

  “水運渾天儀?”陳晚榮一聽這名字,眼睛猛的瞪大了。葉天衡他們只是想這是一個天文儀器,沒什麽大不了的,陳晚榮卻是知道水運渾天儀所具有的劃時代意義。

  水運渾天儀比起張衡製造的渾
天儀更加複雜,更加巧妙,這是僅就天文而言。這儀器之所以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就在於,他運用了大量的機械知識,還是一個機械鍾。用齒輪傳動,上面做了兩個木人,每刻擊鼓,每個時辰撞鍾,具有報時功能。

  比起古代的沙漏準確得太多,也更方便。

  如此之多的功用、設計如此複雜的水運渾天儀出現在唐朝,絕對要算一個奇跡,具有太多的機械知識,陳晚榮能不驚訝麽?

  “大師,能不能給我們說說渾天儀。”陳晚榮感覺喉頭有些發乾,想一窺究竟,是不是真的與歷史上的渾天儀一樣,具有報時功能。

  “將軍要聽,自無不可。不過,這事還是請梁施主來說的好!”僧一行也算是一名巧匠,可是在機械方面比起梁令瓚卻是遠為不如,這事由他來說再好不過了。

  “獻醜了!”梁令瓚也不客氣,取出一張紙,展開,鋪在桌子上,道:“各位請看,這就是水運渾天儀。”

  “好技法!”軍器監裡多是良工,也不乏沒事作作畫怡情之人,一見這圖,不由得大讚起來。

  沒得說,這畫的線條優美流暢,足以和吳道子相媲美了。梁令瓚的畫功不在吳道子之下,他畫的圖能不好麽?只是,他讓後人記住他的是因為他傑出的機械天賦,而不是畫作。

  “梁大師,你和吳兄是一時瑜亮,你們兩個見了面,肯定是惺惺相惜。”陳晚榮把圖一打量,很是驚訝梁令瓚的畫功。

  梁令瓚擺手道:“陳將軍過獎了,我哪能與吳道子相比呢。吳道子年紀輕輕就達到如此高的成就,而我癡長這麽多年歲,比起他還是有頗有些不如。要不然,我早就去挑戰千兩黃金了。”

  他的畫功比起吳道子只能是說媲美,還是有些不如,這是中肯之言。

  陳晚榮仔細打量起來,這圖畫得清清楚楚,水運渾天儀結構複雜,一時之間也難以看得明白,即使看明白了,陳晚榮對天文一竅不通,也不知道用處,就不多費心力了。

  最吸引陳晚榮眼球的是,這圖上有兩個木人,一面大鼓,一口大鍾,應該是報時用。

  “真的,真的和歷史上的一樣,具有報時功能,是機械鍾!”陳晚榮眼睛越瞪越大,死盯著報時這部分,心裡一個勁的喊。

  指著報時部分,陳晚榮喉頭髮乾,問道:“梁大師,這是不是報時用的?”

  “是呀!”梁令瓚隻回答了兩個字。

  陳晚榮興奮的道:“梁大師,你何不把這東西改進一下,做出這麽大,便於攜帶的報時器。有了這東西,到了什麽時間,我們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不必再去仰脖子看日頭,這日子也就過得清楚明白了。”

  古代計時有沙漏,不過,沙漏太笨重,出門在外,不可能帶在身邊,只能靠觀測日頭估算時間。下雨天,陰天,大晴天的日頭差別很大,很誤事,要是有了鍾表,一切都將廓清。

  這是影響深遠的大事,不過,梁令瓚卻是搖頭道:“陳將軍,這事我想過了,只是,不可能做得出這麽大的東西。太難了,也許後人能做出來,我現在做不出來。”

  “能做的,一定能做的!”陳晚榮非常肯定:“這東西有鍾擺,有齒輪,結構不複雜,只是做起來要精確。要是在以前的話,也許難做,不過,我們現在有了機床,這東西做起來就容易多了。也許,做出來的準確性不夠,總比看日頭強得太多。”

  一邊說一邊比劃,按照小時候調皮拆過的機械表樣式給他講解起來。現代小孩子,沒有拆過機械鍾表的有幾個?陳晚榮記得清楚,講解起來詳盡,很是生動。

  這東西對別人來說,可能是天書,聽著就犯糊塗。不過,對梁令瓚來說,那是食髓知味,越聽越來勁,眼睛越睜越大,臉上的紅光最後都快噴出火苗了。

  陳晚榮一
說完,梁令瓚興奮得直搓手,一個熊抱擁著陳晚榮,不住在陳晚榮肩頭輕捶:“陳將軍,謝謝你!讓我有撥開青天見雲霧的感覺!有你們的機床幫忙,我一定能做出來。”

  鍾表出現在唐朝,老百姓生活更加方便暫且不說,光說這軍事上的用處就很大了。現代社會要打仗了,將軍把任務一安排完,就要求指揮員們對時,到時執行計劃就行。

  現代計時器更多,更加先進,並不一定非要機械鍾表,這種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唐軍的指揮又是鼓聲,又是傳令兵來去奔馳,還有旗語,非常不方便。要是將軍們能一人一隻表,好處不用想也知道。

  接下來,梁令瓚請教了一些細節,信心更加足了,雙手握拳:“大師,此行不虛!我又有了新想法!哈哈,痛快!痛快!”

  “還沒有喝,你就痛快了?”僧一行調侃一句。

  逗得眾人大笑。

  葉天衡最是高興,在梁令瓚的肩頭拍拍道:“梁大師,早先老朽就想請你到軍器監來,只是,你對天文感興趣,老朽不好意思來打攪你。現在好了,你終於到了軍器監,我們這裡可是人才濟濟!得好好慶賀一通!”

  “對,得好好慶賀!”眾人齊聲附和,聲調扯得老高,好象過年似的興奮。

  陳晚榮一拍胸口道:“中午加餐,我請客!”

  梁令瓚給陳晚榮指點一番後,和陳晚榮的關系驟然拉近,在陳晚榮肩頭一拍,笑道:“陳師傅,那我們就叨擾了!”

  不叫陳將軍,叫起陳師傅,那是和陳晚榮的關系很親近了。僧一行也改口了:“陳師傅,一行可不是酒肉不沾哦,大魚大肉,你盡管上!”

  “哈哈!”眾人又是一通大笑,格外開心。

  “管夠,管夠!”陳晚榮也是興奮。

  知道梁令瓚在機械方面的造詣很深,卻沒想到竟然深到如此程度,陳晚榮非常驚訝。同時,陳晚榮暗中下定決心,找個機會把自己知道的機械知識說給他知曉,以他在機械方面的天賦,肯定會大放異彩,比起葉天衡還要厲害。

  再好的技術,要是沒有天才的機械師造出需要的設備, 那麽,這些技術也不過是紙上談兵,沒有任何用處。科技發展史無數次證明了這點,好的技術未必有合乎要求的設備。

  葉天衡是不錯,就是垂垂老矣,來日無多!再者,單說機械方面的造詣,葉天衡比起梁令瓚遠為不如。得到梁令瓚的襄助,化工設備,機械設備還不是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都不是問題了。

  機械時代已經可期了!

  陳晚榮心中的激動遠非筆墨所能形容,激情澎湃,真想找個地方高聲放歌,喝他個三天三夜!

  等到心情略複,陳晚榮問道:“請問大師,第二件事情是什麽?”

  僧一行並沒有說話,而是拿起望遠鏡,道:“陳師傅,這望遠鏡是個好東西,能把遠處的東西拉得很近,還看得很清晰。這構想很好,若是能做到把天上的星月拉近到眼前,讓一行看得清楚,那就不錯了。一行在觀測天文時,缺的就是這樣的寶貝!”

  “天文望遠鏡?天文望遠鏡是好,可是,那是我們現在的技術條件能做出來的麽?這一架也不過是昨天試做的,雖然能用了,只是毛病太多。一個孩子才剛剛學走路,你就要他扛一座大山,那能成麽?”陳晚榮在心裡抗議,僧一行說得輕巧,可是落到實處卻是處處困難,萬難實現。

  至少,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不可能實現!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