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化工大唐》第3卷 長安風雲 第226 玄武門外
  第二二六章 玄武門外

  內侍的聲音高亢尖細,早就驚動了不少大臣,他們很是奇怪的想:“陳晚榮今天得到皇上垂青,要太子給牽馬,要太子親自給介紹凌煙閣裡的將軍們,可以說榮寵無雙,為何轉眼間就把他打回原形,要他與軍器監的人一道去赴宴呢?”

  唐朝雖然重視技術,可是,軍器監比起凱旋歸來的將士們大為不如,要陳晚榮跟軍器監的人去,而不是跟著郭虔瓘他們去,這不是把陳晚榮打回原形還能是什麽?

  “會不會是陳晚榮做了什麽讓皇上不高興的事兒,借機懲罰他?”有大臣開始猜測起來了。要真如此的話,陳晚榮的前途就有些不妙,不少人開始為陳晚榮擔心了。

  陳晚榮也不明白睿宗的用意,想不明白就不去想,跟著葉天衡他們去了。

  望著陳晚榮的背影,費俊行他們這些只會打仗的直腸子也沒有發覺不對勁,大是惋惜,不能與陳晚榮一道。

  不少內侍、宮女、雜役挽著那些年高體弱的大臣們,直去玄武門。

  玄武門在太極宮的北面,從大明宮去太極宮有點路程,不過,大家心裡高興,走起路來也輕松,很快就到了。

  “這是玄武門!我終於來到玄武門了!”陳晚榮來到玄武門前,很是激動。

  要是沒有玄武門之變,唐太宗會登上帝位麽?李淵雖是高祖,算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可是唐朝的創建者並不是他,是唐太宗。唐太宗在唐朝的創建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李淵並沒有立他為太子,而是立的李建成。

  說到底,李淵心裡對這個功勳蓋世的兒子很是忌憚,處處有所限制。

  李世民做皇帝是眾望所歸,只是,要是沒有“玄武門之變”,他能做上皇帝麽?誰也說不清。

  玄武門之變在中國歷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玄武門之變”開啟了中國歷史輝煌的一頁!

  陳晚榮對玄武門很是向往,早就想來看看了。只是,這裡守衛森嚴,等閑不會開放,想來也沒有機會。現在,終於到了這裡,心中之激動非筆墨所能形容。

  設宴的地方並不是玄武門,而是因為這裡要舉行一場盛大的歌舞。每逢節慶,或者朝廷有重大喜慶,都要在玄武門舉行歌舞。今天,這歌舞是必備的,這之後才是賜宴。

  現在的玄武門人山人海,來觀禮的人不僅有文臣武將,立功將士,士紳名流,還有外國使節,粗略估計,今天到來的人不下兩千之眾。

  站在玄武門城牆上,陳晚榮的感覺好象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倍覺榮幸。

  此時的玄武門城外黑漆漆的,並沒有什麽奇特之處。若說奇特的話,就是擺在外面的大鼓,一面接一面,不下數百面之多。每面大鼓後面站著一位個身材高大的壯漢,頭上裹著紅布,手拿鼓槌,靜靜的站立。

  在大鼓的正中擺著兩面羯鼓,兩面羯鼓前各站著一人。一個是太子李隆基,另一個是眉清目秀的樂師。兩人一般無二,手拿鼓槌,靜立在羯鼓後面,氣定神閑,處之若素。

  “是太子!是太子!太子領鼓!”有目力好的大臣已經認出了李隆基,很是驚訝。

  “太子之音何其難得!今日得聞,快慰生平!”不少大臣捋著胡須,期待聽到李隆基演奏的羯鼓。

  李隆基的音樂天賦朝野皆知,很是向往。只是,李隆基國事纏身,難得演奏一次。萬未想到,李隆基今天親自奏羯鼓,這是驚喜,一個大驚喜!

  睿宗站在城樓上,打量著玄武門,下旨道:“開始吧!”

  “慶賀吐蕃大捷,樂舞起!”內侍高亢的聲音響起。

  話音一落,只見李隆基和他身邊的年青人手中的鼓槌舉起,敲擊在羯鼓上,發出“咚”的一聲響。

  羯鼓腰細,兩邊蒙皮,
,一般是用公羊皮做鼓皮,所以叫做羯鼓。原本是古代西域龜茲、高昌等國的樂器,後流傳到唐朝,成為廣泛流傳的樂器。

  羯鼓主要發出古時十二律中陽律第二律一度,樂音急促、激烈、響亮,適於演奏快節奏樂曲。要是在戰場上使用的話,會讓人熱血如沸。

  李隆基最善長的就是羯鼓了,他認為羯鼓是八音的領袖,其他樂器無法與之相比。

  雖是一聲鼓音,卻妙到毫巔,仿佛敲在人的心坎上,陳晚榮沒來由的心頭一震,嘴巴不自然的就張大了。不少大臣更是不堪,居然驚叫出聲:“啊!”

  李隆基不愧是擁有傑出天賦的音樂大師,出手不凡,就一下,就讓所有人為之屏息!

  “咚!”李隆基敲擊羯鼓之時,幾百壯漢手中的鼓槌跟著砸在大鼓上,數百面大鼓發出的響聲匯在一起,形世一個驚天動地的響聲,大地為之顫抖。

  這聲音實在是太驚人了,陳晚榮看見身邊不少人嘴唇在翕動,就是聽不清他們在說什麽,估計是在驚訝。

  一聲接一聲的鼓聲響起,遠遠的傳了開去。

  鼓聲如雷,氣壯河山,百裡皆聞,讓人熱血如沸。當日在戰場上聽到如雷般的鼓聲,那種感受也不過如此,陳晚榮的血液又沸騰了。

  黑暗中出現點點火光,火光越來越多,最後竟然匯成四條長龍,從四個不同的方向向玄武門移動。

  在隆隆的鼓聲中又傳來如雷般的蹄聲,一隊隊身著重甲的騎兵排著整齊的陣勢開了過來,他們手中的火把匯成一條火龍,在靜夜中看來格外顯眼。

  現在演奏的是必須演奏的曲目《秦王破陣樂》。這曲目在唐朝的地位非常高,凡有重大慶典就要演奏,至於規模就要視情況而定了。

  陳晚榮從吐蕃回來時,欣賞到的不過是小型樂舞。現在,這麽多人齊集玄武門,自然是要演奏大型樂舞了,光是出動的騎兵就有兩千人。

  兩千騎兵開進的氣勢,陳晚榮是再清楚不過了,隆隆的蹄聲,整齊的陣勢就是最好的說明了。

  騎兵開到玄武門前,和著鼓聲開始了舞蹈,左圓、右方,先偏、後伍、魚麗、鵝貫、箕張、翼舒,交錯屈伸,首尾回互,往來刺擊,和真實的戰場沒有兩樣。

  看著來往突馳的騎兵,陳晚榮眼前浮現出了征戰吐蕃的情景:石堡城的炮火,大非川的縱橫馳騁,積石山的暴雨、泥濘、險途,日落城的血水流淌,決戰之時成堆的屍體、漫過腳背的血水……

  不僅陳晚榮沉浸在回憶中,哥舒翰他們哪一個不是回想著當日的血戰呢?程曉天終生難忘的多瑪一戰,他以五千輕騎兵與吐蕃數萬大軍追逐的場景。怒江一戰,他處於不利境地,正在危急時刻,哥舒翰率領的重裝步兵趕到,兵士們身著重鎧,手持陌刀,一個接一個的從怒江上衝了過來。他們手中的陌刀在陽光下發出耀眼的光芒,好象一面碩大的鏡子。

  炮火轟鳴、刀光閃爍、鼓聲如雷,呐喊不斷,屍積如山,鮮血流淌,這些戰場上的情景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只要是個人,處地那種情況下,就會操起武器廝殺!

  陳晚榮的回憶為嘹亮的歌聲打斷,馬軍引吭高歌:“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今日告功成?”陳晚榮心裡嘀咕一句。

  只聽騎兵們往下唱道:“主聖開昌歷,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

  破陣樂本來是李世民討伐劉武周之後,百姓相迎於道,將士們便用舊曲填新詞,唱起了《破陣樂》。流傳極廣,成了唐軍的軍歌。唐太宗登基以後,命專人整理填詞,才有《秦王破陣樂》的問世。

  這曲目最大的特點就是氣勢如虹,具有驚天動的威勢,讓人看得熱血如沸。
幾百面大鼓擂動,鼓聲如雷,聲聞百裡,那是何等的激動人心?

  等到鼓聲停歇,歌聲消失後,整個玄武門寂靜一片,沒有一個人說話。

  雖然沒有人說話,他們的激動卻是寫在臉上,人人興奮不已,好象剛剛從生死交織的戰場上下來那般心神激蕩。

  陳晚榮目光所及處,只見葉天衡緊緊的握著手中的拐杖,握得太緊,手都發青了,好象他手中握的不是拐杖,而是武器似的,就差朝人劈下去了。

  不僅葉天衡如此表現,就是張德銘他們誰個不是如此呢?

  “大唐萬歲!”驀地,一聲驚天動地的呐喊聲響起,出自萬千人之口。

  “大唐萬歲!”陳晚榮他們跟著高呼,就是睿宗也是振臂呐喊。

  玄武門這一喊就不得了,以玄武門為中心,“大唐萬歲”的呐喊聲急劇向外擴張,很快就傳遍了整個長安。

  長安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都市,再加上外國商人、使節、唐軍的駐軍,往來人口,那是一百好幾十萬之眾。

  一聲“大唐萬歲”出自百萬人之口,那聲勢不是親歷者不能說清楚,大地在顫抖,浮雲停止了漂移!

  一聲接一聲的呐喊聲響起,整個長安沸騰了!

  過了好久好久,終於停歇下來。

  “鳴放鞭炮!”睿宗下旨。

  緊接著,鞭炮聲響起,以玄武門為中心,樂遊原、曲江之濱,城裡城外,處處可聞鞭炮聲,處處可見鞭炮的閃光。

  陣陣鞭炮聲中,傳來驚天動地的歡呼聲:“大唐萬歲!華夏萬歲!皇上萬歲!”

  三個萬歲裡,雖然把皇上萬歲放在最後,不過睿宗依然是聽在耳裡,喜在心頭,當皇帝的感覺真是好!尤其是給萬民景仰的那種感受太過奇妙了!

  “火把!”睿宗興奮得聲音都有些發抖。

  玄武門下的騎兵手舉火把飛馳而去。他們用手中的火把點燃別的火把,別的火把再點燃其他的火把。一支一支的點燃,以玄武門為龍頭,一條火龍迅速向遠處躥去。

  隻一會兒功夫,長安就為一片火光所籠罩,照耀如同白晝。

  慶祝儀式達到最頂點,接下來,就該是賜宴了。

  睿宗旨意一下,所有人離了玄武門,趕去赴宴。

  賜宴的地方是在大明宮麟德殿。大明宮前面是朝會之所,和大臣處理公務的衙署,後面是內庭,是園林區,主要是舉行宴會、觀樂舞的場所。

  陳晚榮雖是睿宗跟前的紅人,也沒有來過內庭,這是他第一次來到內庭,看著花海石山,大是驚訝,早就聽人說內庭最是美麗,是大明宮的精華所在,百聞不如一見,一見之下比起想象的還要好得多。

  麟德殿夯土砌築,四壁鋪磚,南北長一百三十米,東西寬八十米,規模宏大,足以容納上千人。

  一進麟德殿,陳晚榮嚇了一大跳,麟德殿裡的陳設富麗堂皇,不入此不知帝王生活之豪奢。陳晚榮知道睿宗是一個很儉樸的人,吃飯也沒什麽過高的要求,過得去就行了。有時候,睿宗一頓飯比起富商家也是有所不如。

  轉念一想,這也很正常。這是皇家宴會,自然是要氣勢、富麗、豪奢,要不然,不能顯出皇家氣派。

  宮女、內侍穿梭來去,引著進殿之人入座。陳晚榮給安排在軍器監一邊。這次吐蕃大捷,軍器監很是露臉,一是他們造出了應急武器火炮,更重要的是還出了一位良工出身的將軍,就是陳晚榮。

  陳晚榮名揚天下後,人們一提起陳晚榮,總是免不了來上一句“陳監軍可是出身軍器監呢!是大唐的良工!”

  老百姓的認可與讚揚,是葉天衡他們視陳晚榮為軍器監旗幟的原委所在。

  軍器監的人都在一起,正要就坐時,讓
人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個內侍匆匆趕來傳達睿宗的口諭:“葉天衡為大唐奔波數十年,勞苦功高,該坐軍器監首席!”

  誰坐首席,軍器監的人還不清楚麽?用得著睿宗發話?這是安的什麽心思?

  “我?我,我坐首席?”內侍一傳達完,葉天衡驚訝得下巴都砸中腳面了。

  軍器監陳晚榮是頭,他到來後,對軍器監的推動有目共睹,按理,應該讓陳晚榮坐首席才是。也不知道睿宗是怎麽想的,居然要葉天衡坐首席。

  “葉大師,快請坐!”陳晚榮扶著葉天衡入座。

  葉天衡既是高興,又有些承受不起:“小友,這首席本該你坐,可是,老夫這……”

  要陳晚榮跟著軍器監,而不是跟著將軍們,陳晚榮想不通道理。再有葉天衡這事,陳晚榮恍然,睿宗又在耍花招,還是一個讓人叫絕的手段。

  睿宗這是在有意雪藏陳晚榮,不讓陳晚榮的風頭太過,故意安排的。

  今天,太子給陳晚榮牽馬,再有太子給介紹凌煙閣將軍一事,早就讓群臣認為陳晚榮是睿宗跟前的大紅人,還是留給李隆基的人,這是信任無比。

  睿宗也是這麽想的,當然,帝王做事遠非常人所能想象。印象已經造成了,要是睿宗再示以恩寵,那麽陳晚榮勢必更惹人注目,風頭一上來,有些事就不好辦了。是以,睿宗決定給陳晚榮降降溫。

  先是要陳晚榮跟著軍器監,不跟著將軍們,已經讓眾多大臣猜測不已。再有這事,那些原本想要巴結陳晚榮的大臣就在打鼓了,睿宗有意壓他這毛頭小子,我犯得著再巴結他麽?

  想明白道理的陳晚榮心中暗讚睿宗高明,手段非凡。

  朝局之中,皇帝罵的人、壓著的人未必就是不受信任,給皇帝捧著的人未必就能得到重用。是捧是壓,得根據需要來決定。

  遠的不說,就說眼前的事情,郭虔瓘給睿宗捧得很高很高了,親自給牽馬,還讓他畫影凌煙,因為這是最後一次了,何必舍不得那點榮譽呢?

  睿宗還沒有說,郭虔瓘已經明白了,他是肯定賦閑在家了,已經告別戰場了。

  陳晚榮心想睿宗既然如此安排,何不來個錦上添花呢?笑道:“葉大師,你安心就坐就是了。寇大師,劉大師,來來,你們坐這裡,挨著葉大師坐。”

  “陳將軍, 我們哪能坐這裡呢!”寇義兵和劉懷德忙著推辭。

  陳晚榮不去理他們,按著他們坐了下去。二人不明究裡,坐下去後有些局促,手腳都不知道放在哪裡。

  在他們心目裡,陳晚榮坐這裡才最合適,他們坐是僭越,很不自在。

  陳晚榮呵呵一笑,在劉懷德身邊坐了下來。軍器監的其他人找到自己的位子坐了下來。

  陳晚榮今天很搶眼,不少大臣在注意他,看他不僅沒有坐首位不說,還坐在第四位,不由得大是驚奇,更有人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起來。

  按道理,陳晚榮是軍器監的頭,他不坐首席還有誰能坐?睿宗那道口諭明裡是在抬舉葉天衡,其實是在壓製陳晚榮,要他們不驚奇都不行。猜測多端,在所難免。

  只是他們不明白睿宗的本意,徒費心思罷了。

  陳晚榮的用意很快就得到睿宗的讚賞。當睿宗進來時,群臣站起身相迎,陳晚榮看見睿宗的目光看了過來,嘴角浮現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這抹笑容雖然很淡,群臣還以為是睿宗心情好。陳晚榮卻知道,這是睿宗對他的安排很滿意。

  睿宗本就是個謙恭之人,陳晚榮如此安排,既合他的願望,又體現出尊重葉天衡他們這些老一輩的敬意,睿宗還能不滿意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