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桓侯再生》第3卷 虎臣良牧定江東 第100章下
更新的晚了些,抱歉!

...............

盡管心中已經做了最壞的準備,但真正聽孫翊說出“全軍覆沒”的噩耗時,周瑜還是禁不住身體猛地一顫,腦子裡面“嗡”地一聲,當場就懵住了。

11000人,11000名精銳步卒,11000名幾乎是自己一手帶出來的精銳步卒,就這樣盡數葬送在了這廬江城下!周瑜簡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立時感覺周遭那霧氣茫茫的一切顯得那麽不真實起來,胸口處也仿佛被什麽東西重重地壓住了,讓人有些透不過氣來……

如果說先前與荊州軍的鏖戰,是雖勝猶傷,元氣雖損卻還未動及筋骨;那丹陽、廬江這兩戰就是真正的傷筋動骨了————當日出征時的28000大軍,至此時,已損失近17000人,而且折損的都是真正的精銳之師……

“都督,都督……”看周瑜神色有些不對勁,太史慈急切地呼喚道。

“呃~?”周瑜暮地恢復了過來,面上卻不由得浮上一層從未有過的茫然之色。

“都督,我等是否還要繼續朝廬江進軍……”呂蒙低聲向周瑜詢問道。盡管呂蒙也對孫翊大軍覆亡之事震驚非常,可他畢竟不是周瑜本人,不了解周瑜為操練這些士卒花費了多少氣力,不了解周瑜是如何看重這些精銳之師,所以也無法真正體會周瑜的心情……

“嗬~~”周瑜抬頭仰天,深深地呼吸了幾口略帶土腥的霧氣,異常辛苦地將心中的悸慟平複了下來,隨即以一種很罕見的口氣向孫翊詢問道,“叔弼!子義突圍求援之時,你營中尚有5000余士卒,若是據營堅守,怎會敗得如此之快……莫非敵軍又增兵了不成?”

“……恩……”孫翊微微有些發楞地看著周瑜,竟幾乎忘卻了回答問題————平日裡,周瑜似從來不會對任何事情感到吃驚,仿佛一切皆盡在其掌握之中。也正是那分從容不迫,才讓孫翊感覺猶為礙眼,進而處處想與周瑜比一比、鬥一鬥……而周瑜眼下的這種表情和說話的語氣,孫翊只見過一次,便是大哥孫策辭世的那一次!

“叔弼?”周瑜以為孫翊尚未從逃亡的驚悸中恢復過來,耐著急切的心情,緩聲詢問道。

“公謹兄……”突然間,孫翊似乎明白了一些以前所不理解的東西,張了張口,卻不知道該說什麽。沉默了片刻後,孫翊收拾好自己的心情,迅速地回答周瑜道:“太史校尉突圍後的第二日,敵軍確實又增加了5000步卒,領軍者正是那劉備之弟關羽!”

“竟是關羽???”太史慈不禁微吸一口涼氣,沉聲說道。

“但即便如此,若敵只是強攻,也不至於……”周瑜眉頭微皺,疑惑地說道,“敵軍莫非使出什麽其他手段?”

“是的……”孫翊點了點頭,黯然地將昨日敵軍襲營的過程簡略地對周瑜等人說了一遍。

“煙襲???”聽罷後,周瑜目射異芒,低聲喃語道。

“都督,末將曾聽韓郎將提過,北疆的異族烏桓、鮮卑,於狩獵征戰時便有此煙熏之法……”太史慈想起了生死不知的韓當,心情沉重地對周瑜說道,“那趙雲通曉烏桓戰法,想必此法必是由他所設!”

“趙雲3000騎軍,關羽5000步卒,加上廬江原本的守軍,總兵力當在萬人左右,除去戰損,敵軍當還有7000人以上……”周瑜略一思索,很快便根據太史慈和孫翊提供的情報,推算出了廬江劉備軍可能的兵力。

“公謹兄,你是要……”孫翊眼中一亮,

以為周瑜是準備反攻廬江,急切地說道。“……”知道孫翊話中的意思,但周瑜還是緩緩地搖了搖頭,沉聲說道,“以為今之勢,繼續攻略廬江已不現實。天時,地利,人和,皆利於敵而不利我,若是強要逆勢而為,非但無法成事,只會把我江東僅存的元氣斷絕……”

“都督是準備……”太史慈接口問道。

“撤軍,兵返柴桑!”周瑜沉聲說道,但話語中掩飾不住地流露出不甘之意,“我這裡僅只有3000步卒,縱要進襲廬江,也難以成事。且如今丹陽張飛軍、廬江關羽軍已結成一片,此二軍之間隨時可相互援應,攻其一方,若急切之間不能下,另一方提師來援,則我軍必受兩面夾擊,進退無門……”

“但收復失地的大計……”孫翊仍自不甘心地說道。

“只能從長計議了……”盡管自己的內心中亦是痛苦之極,周瑜還是和聲安慰孫翊道,“留得青山在,不怕無柴燒!待我軍恢復元氣之後,仍可再興兵複地,君子之仇,十年未晚……”

“聽公謹兄做主……”孫翊難得地不再與周瑜抬杠,輕輕點頭應道。

“好!”周瑜立起身形,顧望了一眼廬江城所在方向,咬了咬牙,沉聲說道,“傳令全軍,後撤縱陽口,與蔣欽水軍匯合!”

就在太史慈等人準備回到隊伍中執行周瑜的撤退命令之時,北面突然傳來一陣喝罵之聲,而且內中攙雜著兵刃相交之聲。

“子明,快去看看怎麽回事?若是敵軍斥候,盡全力將其擊殺!”聽動靜,周瑜便知應不是與敵軍遭遇,更可能是又碰上了敵軍斥候,當即對呂蒙吩咐說道。

“是!”呂蒙領命迅速離去。

過不多時,呂蒙便疾步回返過來。

“子明,情況如何?”太史慈略有些詫異呂蒙為何這般快就回來了。

“前部確是遭遇了敵軍的斥候,但末將過去時,敵斥候雖被射傷,但仍然逃掉了,而且他……砍死了一名兄弟!”呂蒙無奈地說道。

周瑜眉頭緊蹙,隨即沉聲說道,“事不宜遲,立即撤退!”

…………………………………………….

大半個時辰後,關羽、李通、趙雲等人先後得到了有另一路江東軍正經由陸路朝廬江進犯的消息。但令三人感到非常奇怪的是——沿縱陽河水路而來的那一路敵軍,本應已到達廬江,但斥候卻始終未曾發現其蹤跡。

而此時,日已近午,漫天的大霧也開始逐漸變淡,可視大大增加。關羽一面讓趙雲加派斥候探索敵軍動向,另一面將李通、趙雲召至城中,商議軍情。

“君侯,莫非周瑜行的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趙雲擰眉思索了片刻後,有些不太確定地說道,“由縱陽河進犯之軍只是個幌子,敵人真正的‘援軍’其實是陸上這一路?可惜斥候未能探明陸上這路敵軍的人數,否則便可推出一些虛實!”

“若果真如此,這周瑜也未免太過厲害了些……”李通面現異色,沉聲說道,“在這樣的大霧下,這支陸上的敵軍居然還能夠進到廬江城南15裡處,足可見其必有指示方向的器具。如此看來,周瑜分明是早知有此大霧,且以此來設置計策……”

“敵情未明,一切皆是猜測……”關羽微捋頷下長髯,沉聲說道,“幸得大霧已然淡去,至多再半個時辰,霧氣便可散盡。屆時,便可把握敵軍之動向!於此之前,一切皆需謹慎行事!”

…………

又半個時辰後,霧氣果然散盡,但斥候卻傳回了一個接一個令人驚異的情報:一方面,先前發現沿陸路進犯的敵軍,根本就沒有繼續朝廬江進軍,反而蹤跡盡失;另一方面,斥候終於再次獲得了沿縱陽河進犯敵軍的線索————那支敵軍所有的戰船,居然全部停在了距離廬江尚有10余裡的一處河彎……與此同時,斥候還回報說,未發現西面沿皖水進犯敵軍有進一步的進軍跡象!

一時間,關羽、李通、趙雲等人盡數陷入困惑之中,誰也猜不出敵軍究竟在搞什麽鬼。

未時,風騎斥候發現停駐於縱陽河的江東軍開始順河南撤。

與此同時,風騎斥候也探尋到了皖水敵軍的蹤跡————居然也是停駐在了一處河彎, 根本沒有繼續進擊。

至此時,終於有些恍悟的關羽,急令趙雲領兩曲風騎兵向南面追蹤攻擊,其余兵馬仍駐守廬江。

…………………………………………….

月十九日晚酉時,長江縱陽口

我攜虎槍、狼牙二營搭乘運輸船隻,在一部錦帆營戰船的護衛下,歷經10個半時辰,終於趕至縱陽河口,匯合了丁奉的一部錦帆軍戰船。

“什麽?周瑜已經撤離?什麽時候的事?”聽得丁奉的稟報後,我大感驚詫地說道————周瑜隻比我早一天抵達廬江地域,難道他隻用一天時間就從二哥和李通、趙雲的手中將孫翊救了出來?這怎麽可能?

“大約一個時辰前,看樣子似乎是準備撤回柴桑!”丁奉恭敬地回道,“甘統領已率主力戰船尾隨追擊過去了!統領命末將留駐此處,為將軍護行!”

“可看得出周瑜軍的戰損情況?”我略一思索後,沉聲詢問道。

“敵軍好象沒什麽傷亡,甚至看不出交戰的痕跡!”丁奉迅速地回道。

難道根本就沒有交戰?我目射驚異之色,沉思了起來。如果周瑜真是不戰而退,那只有兩個可能————其一,周瑜主動放棄了救援;其二,孫翊軍已經被殲,周瑜不得不放棄救援。究竟是哪一種呢?

就在這時,西北面岸上突然隱隱地傳來一陣奇怪的聲音,而且聲音變得越來越清晰。

“馬蹄聲!”我眉頭一挑,望向馬蹄聲傳來的方向。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來天天中文,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