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桓侯再生》第4卷 潛龍出淵震9州 第67章(上)
面對荊、揚近七萬聯軍的圍剿,任於禁如何能耐通天,也只能徒呼奈何。()在龍舒水憋屈地中計敗績後,於禁所部僅余萬人出頭些。而隨後,魏延那勢如瘋虎般的纏鬥,又給於禁帶來了近4000人的傷亡。

 察覺自行突圍的可能盡似微乎其微,於禁索性就放棄了這個誘人的打算,率軍退入了九子山中(今九華山,位安徽省)。

 九子山,位章陵郡固始縣西,為黃山支脈。九子山山脈廣博,佔地方圓近400裡,山中群峰眾壑、溪流飛瀑、怪石古洞、蒼松翠竹、奇麗清幽。

 遁入深山,對於躲避敵軍的圍堵追擊固然很有幫助,但面臨的問題同樣很多……

 擺在於禁面前最緊要的問題便是糧食和藥物的補給————前次與魏延的激戰中,於禁因一時不慎,被魏延奇兵焚毀了半數糧草。這半數糧草的損失,使得於禁軍本就捉襟見肘的糧草更顯緊張。隨著東、西兩面敵軍的迫近,於禁根本就無法再去劫掠糧草。

 而此刻時值隆冬,山林凋敝,鳥獸隱遁,能夠被用來食用的東西實在寥寥。不得已之下,於禁一面下令將一日三頓改為一日兩頓,並適當減少每頓的糧食,另一面又讓軍士獵取飛禽走獸,作為食物備用。

 比之糧食,藥物的短缺同樣令人操心。與魏延激戰中傷亡的4000軍士,有近三一之數()並未陣亡,只是負較重的傷,但在這寒冷的時節,缺乏藥物治療的後果,便跟等死沒有太大分別。

 缺糧少藥,實力遠遜,士氣低落……對軍中現狀非常清楚的於禁,其實也知道自己的的努力,只不過是聊近本份而已,對扭轉戰局根本於事無補。

 。

 九子山兩座山峰之間,一支略顯落魄的軍隊正停駐於此。

 遠離大隊軍卒的一處小竹林中,兩名校尉和五名都尉環坐成一圈,神色都顯得有些灰暗。有人垂頭呆看著地上的石塊,有人目光遊離地望著遠方的天空,也有人定睛看著上首位的於禁。一連串的戰鬥過後,軍中校尉、都尉死的死,俘的俘,剩下的已不到原先一半。

 於禁看著這幾個情緒低落的部下,無聲地歎了口氣,也失去了責罵他們的意興:“都說說,下面怎麽辦?”

 一陣沉默過後,性格直爽的張進首先開口:“大人,反正突圍不成了。橫豎都是個死,不如死的痛快些,出去跟他們拚了。拚一個夠本,拚兩個還賺。”

 於禁沒好氣地看了張進一眼,轉頭看向其他人。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一名都尉小心謹慎地說道,“大人,末將的意思……”

 於禁一抬手,止住了這都尉的話。雖然尚未說完,但於禁已知他的意思————投降。

 “丞相待我等恩重如山,若實在無路可退,惟有一死以盡忠心!”於禁雖未斥責那都尉,卻也表明了自己的決心。

 一時間,氣氛又恢復了原先的沉悶。

 見也議不出什麽結果來,於禁無奈地揮了揮手,示意眾將散了。

 “大人,末將有個法子,不知是否可行?”校尉黃正突然開口說道。

 “說!”於禁來了點興致,點頭說道。

 “敵軍雖然眾多,但卻分成好幾路。截斷我軍西進去路的,是荊州軍和李通的兵馬。”黃正躊躇著說道,“李通……將軍雖然投敵,但末將曾在李將軍麾下呆過段時間,知道他並非不念舊情之人。聽聞大人過往跟李將軍也有幾分交情,說不定可以派人找到李將軍,請他讓出條路來。有九子山做掩護,其他敵軍未必會立即察覺,只要有一天、哪怕是半天時間,我軍就能甩掉後面追兵。荊州人肯定料不到我軍能夠逃出,再往西的防備就不會那麽嚴,如果順利,說不定可以從義陽那裡退回汝南。”

 黃正的提議引起一片嘩然,立時有人認為這是妄想,但於禁卻表示了認同。

 事實上,於禁早有此想法,在他看來,既然無法通過其他途徑脫逃,就隻好冒一冒險,用李通來賭一賭了。然而,身為主將的他不便提出此議。

 ……………………………………………….

 九子山西北,一杆墨綠色“李”字旌旗迎風獵獵飛舞。

 一座約能容納5000人的軍營內,李通正在提審一名被斥候擒拿的敵軍細作。

 李通與黃忠的聯軍截住於禁後,陸遜曾派快馬與二人聯絡,將自己的作戰計劃做了通報。顧全大局的李、黃二將當即表示配合,並聽從陸遜的建議,重新進行了兵力調配,將於禁的退路徹底封死。

 帥帳中,只有李通和那雙臂被捆、跪倒在地的細作。

 事實上,李通本來並未打算親審這細作,但斥候從細作身上搜出一樣東西,引起了他的注意。

 把玩著手中精致的短匕,李通抬看了看那細作,突然開口問道:“於禁讓你來做什麽?”

 李通手中的短匕,正是於禁家傳之物,鋒利無比。往日李通仍在曹操麾下下時,曾多次見於禁用過這把短匕,所以一看斥候將呈上此物,便立時認了出來。

 李通深知這短匕是於禁珍愛之物,絕不可能隨便賞賜一個普通士兵。

 那左肩處有傷的細作還未來得及跟說上半句話,此刻聽得李通相詢,一時間竟然楞住了。

 但很快,他便回過神來,恭敬地回道:“小人有於太守親筆手書,奉命呈給李將軍!”

 “手書?”李通驚訝地看了看帳下的細作。這細作被送進李通帳內時,已被仔細地搜過身,應當不可能留下什麽東西。

 “請大人解開小人肩上繃帶!”

 李通眼中現出一絲異色,走到細作跟前,將他左肩纏繞的繃帶解了開來。

 繃帶的外幾圈還有血印,但越往裡反而乾淨了起來,到最後幾圈時,李通又看到了血跡,血寫的文字。

 “血書?果然是於禁的筆跡!”李通展開繃帶有字的部分,迅速瀏覽起來。上面內容並不很多,於禁先是簡單敘述了往日的交情,和近年來曹操對李通宗族其他族人的照拂,而後又道出自己目前的無奈處境,並請李通念在往日之誼的份上,網開一面,暗中讓出一條路讓於禁軍西撤。

 “黃正黃校尉也在山裡,他讓小人代他向李將軍問安。”那細作見李通神色稍有所動,謹小慎微地說道。

 “這小子也在,居然做到校尉了!”李通嘴角微揚,輕聲喃道。黃正曾做過李通的親衛隊長,當時還只是個都伯。

 “李將軍,放我們一馬!”細作苦苦哀求道,“只要做的巧妙,不會被人發現的!”

 李通卻沒有說話,舉步緩緩走到帳口,掀開布簾,仰首向天,神色異常複雜。

 雖然已經投在劉備麾下,雖然劉備對李通也是非常的信任、重用,但往日曹操的賞識重任之恩也不是輕易能夠拋卻的,跟於禁之間更有深厚的故友情誼。

 那細作忐忑而又期待地看著李通,希望能得到肯定的回答。

 ……

 許久,李通步回帳內,迎著那細作的目光,緩緩搖了搖頭:“不行!”

 一個時辰後,李通將那細作放回九子山,並讓其給於禁帶幾句話。

 。

 “文則,如今你已身陷死地,絕無脫逃可能。為你的幾千將士著想,降了!拖得越久,死的人越多……”細作將李通的話原封不動地轉敘了一遍。

 最後一絲希望破滅,於禁的面色一片蒼白。

 …………………………………………………..

 饑餓、寒冷、傷病……無時無刻不再困擾於禁軍。

 與此同時,魏延也如嗜血的野狼一般,尋著血腥氣息,迅速地追趕了過來。冷靜得近似“保守”的陸遜,也突然展現出驚人的攻擊,兩萬大軍分成四部,形成四個緊密相連的箭頭,配合著魏延,如死神鐮刀一般,斜向排割了過去。

 西面,黃忠也將其所部,分成兩部,一部繼續封堵退路,一路進山進剿。

 四路大軍中,惟一不動的就是李通,他扼守著於禁西退的兩條最關鍵的要衝。

 傷亡與日俱增,有些死於撕殺,有些死於傷病寒冷。

 在山中周旋了七天后,於禁所部7000余人(包括1000多傷者),只剩下不到3000人。而且軍中存糧完全告罄,甚至連戰馬都被宰盡。

 第日,陸遜成功判斷了於禁的退卻路線,揮軍將於禁所部包圍在了一個山谷中。隨即,陸遜派人再向於禁實施勸降。

 望著幾乎個個帶傷、而且面帶土色的士兵,於禁仰天長歎一聲後,丟下兵刃,率軍放棄了抵抗。

 。

 而在於禁投降之前的兩日, 自宛城、汝南“進攻”襄陽,借以策應於禁撤退的曹軍就已放棄了努力,撤回了各自領內。原因無他,我給曹操送了一份大禮————陸遜在龍舒一戰中繳獲了於禁的帥旗,我只是命人將這杆帥旗送還給了曹操。

 ……………………………………………….

 建安年十二月十二日,交州軍攻破廬陵南野縣。

 十二月十五日,交州軍攻破南安縣。(有兩個南安,一個在涼州,一個在揚州)

 十日,交州軍進攻廬陵第一次受阻。在集結了廬陵大部軍力的贛縣城下,交州軍連攻三日不克。隨即,交州軍兵分兩部,一部繼續攻擊贛縣,一部繞路繼續北上攻擊於都。

 。

 而此刻,丹陽、吳、九江三郡的兵馬已完成了在鄱陽的集結。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來,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