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桓侯再生》第4卷 潛龍出淵震9州 第67章(下)
固始,縣衙後堂內一片觥斛交錯之聲。()

 “承漢升兄援手,此次我軍才能克盡全功!”我高舉手中酒爵,話帶感激地敬向對面的黃忠。

 得到於禁投降的消息後,我便輕騎動身趕到固始。一者為慶賀戰事勝利,同時也為向黃忠表示謝意。

 “右將軍說的哪裡話?”黃忠忙擺了擺手,自謙道,“我兩家身為同盟,本應相互援應。況且前次荊州內亂時,幸虧有皇叔仗義援手,才能速平戰亂,我荊州自州牧大人以下,百萬軍民無不感恩戴德。再者說,此戰黃某實際也未能幫上什麽忙,於禁賊軍多半皆為貴軍所破,我方只是出了些微薄之力,實不敢當右將軍之謝!”

 “漢升兄太過見外了!漫說若無貴軍迅速截斷於禁退路,則此賊極可能脫逃,就衝貴軍不辭辛勞遠涉數百裡來援,張某與兄長就該銘謝於心。”我搖搖頭,大笑接口道,“漢升兄,我等都是武人,客氣的話就不說多少,幹了此杯!”

 “謝右將軍!”黃忠舉起手上酒爵。

 “諸公,都請滿飲此杯!”我舉爵向堂內的眾人巡祝了一圈,隨即先行一飲而盡。

 “謝將軍(右將軍)!”

 ……

 酒過三巡後,黃忠面上略帶了些酒意,話匣子打開,變得健談了起來。言談中,黃忠對陸遜的才能大表讚賞。

 事實上,黃忠與陸遜兩人在此次圍剿於禁之前,根本就沒見過一面。但就在這短短不到十天的攜手作戰中,黃忠卻對這個小自己兩輪(一輪12歲)以上的年輕人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不過,陸遜也確實當得黃忠的讚賞。面對身經百戰的曹軍宿將於禁,陸遜表現出的老道沉穩,絕對無愧於他歷史上“東吳四傑”的名頭。

 從被我發現並拉攏出仕,到今時今日,陸遜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由一名吳中少年,成長為一位出色的軍中統帥。

 看到我讚許的目光,陸遜沉穩得與其年齡不相吻合的面龐上,難得地露出一絲略顯青澀的笑意。

 。

 席散之後,我將魏延、李通、陸遜幾人召到了一起。

 “文長、文達,伯言、文安,這次辛苦你們了。所有出征將士的功績,我會即刻向大哥上表!”聽魏、李、陸三人分別將各自的作戰經過敘述了一遍後,我點了點頭,慰讚幾人道。

 “這次還是伯言的功勞最大!”魏延笑著說道,“任於禁那混蛋怎麽折騰,都擺脫不了伯言的算計。”

 “文長將軍謬讚了!”陸遜保持著他一貫的溫和謙遜態,淡笑說道,“其實遜也就是拿準了於禁的性格和他所處的境況!”

 “伯言善於知彼,又能知己,有名將之資啊!”我笑著稱讚道。

 “將軍……”李通一向堅毅的面龐上呈現出為難之色,躊躇著說道。

 “文達,怎麽了?有什麽話,但講無妨,這裡都不是外人!”我雖然好奇李通的神色,但還是放緩聲音說道。

 “將軍,能否饒過於禁的性命……”猶豫了一下,李通還是說了出來。

 “恩!”我知道李通跟於禁以往頗有些交情,以李通的為人性情,不為於禁求情倒顯得不正常了。當然,我其實也沒有打算要於禁的命。

 於禁這人,以軍事才能而言,即便在名將如雲的曹操麾下,也絕對上數。他尤為擅長練兵,要是能收降了他,縱然不能上戰場,也可讓他在後方操練軍卒。

 “文達,過會我們一起去看看於禁!”

 “是,將軍!”

 “廬陵的戰事似乎有些吃緊,不知道需不需要江北的兵馬增援。”轉過頭,我對魏延、陸遜交代道,“文長、伯言,稍後你們就回營整頓兵馬,明天一早我們就返回揚州!”

 …………

 。

 當我和李通來到於禁跟前時,他正頂盔束甲地坐在燈前發呆,甚至連我和李通的到來他都渾然不覺。看的出,他目前的精神狀態並不是很好。

 被解除了武器後,陸遜也沒有為難於禁,只是將他軟禁在一座軍帳內。在軍帳四周,並無巡邏的士兵,只有數十名弓箭手潛伏於旁。

 一直等我和李通坐下後,於禁才機械地抬起頭來。

 “張右將軍……”於禁想要起身,卻被我阻止了。

 “於將軍,你我也有數年未曾謀面了,不想竟在這裡再會!”上次見到於禁,似乎還是是在汝南的時候。

 於禁苦苦一笑,什麽話也不說,只是將頭垂得更低。

 “於將軍,今後有何打算?”

 抬頭看了看我,於禁眼中沒有半點生氣:“於禁已是階下囚,要殺要剮,聽憑張將軍決定。”

 “文則正值盛年,年富力強,正是建功立業、蒙蔭後世之時,此刻輕言死志豈不可惜?”根據原先歷史對於禁的描述,他應該是個有強烈功業心的人,這樣的人一般不到迫不得已,是不會最終選擇死亡的。

 聽到我這話,於禁的眼神在一刹那有了一絲波動,但很快又恢復死一樣的寂然。

 “文則……”李通輕輕喚了一聲於禁的字,隨即嘴唇微微顫動,竟然說不出一句話來。

 於禁看著李通,倒也沒有說什麽挖苦諷刺的話,只是拉出一絲苦笑,“文達,我不怪你,但我跟你不一樣啊……”

 李通低下頭,同樣苦苦一笑。

 雖然於禁話沒講完整,但我大概也能猜出其中的意思。於禁表示不怪李通沒有放他逃離的決定,但他也無法像李通一樣選擇歸降。這其中的原因,恐怕很大程跟家人有關。李通歸降時,他的家人都在壽春;但於禁的親人家族卻都在曹操治下……

 “將軍!”李通向我使了個離開的眼色,我會意地寬慰了於禁幾句後,領著李通離去。

 有那麽一瞬間,我感覺於禁的目光在盯著我的後心,但很快又消失無蹤。

 。

 步離於禁軍帳的途中,李通的情緒明顯低落了不少。

 李通是個軍政通才(當然軍務才能遠超政務才能),也是個重情重義的人,當日他在我個大哥三番五次的勸說下,才被打動答應歸降。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已完全拋棄了曹操對他的恩義,這也正是他最為難得的地方。

 讓李通與曹操、與他昔日的同袍對上,於他恐怕是個痛苦的煎熬。

 等這次回廬江,還是建議大哥將李通調離對曹操作戰的第一線。

 “文達,你且寬心!”笑了笑,我寬慰李通道,“等此次回到廬江,我請大哥親自勸於禁歸降!”

 “多謝將軍!”李通艱難地扯出一絲笑容。

 。

 翌日清晨,我軍押解著俘虜,從固始起程返回揚州。

 與此同時,黃忠也領軍西向回師襄陽。李通由於仍要協助荊州防衛北面曹操的威脅,所以也隨黃忠一道西返。

 大軍行進到壽春最西陲的壽縣時,一分而成兩部,一部隨魏延繼續向壽春行軍,另一部而由陸遜統領,折道向南,返回廬江。

 而我,則帶著“俘虜”於禁,輕騎先行趕往廬江。

 。

 我趕到廬江時,大哥對士燮入侵的反擊也已展開。

 對士燮的近乎肆無忌憚的的北犯,大哥先前采取了忍耐的態,一者是因為江東兵力短缺,二者是江北的危機還未消除,同時大哥也對勸說士燮退兵抱著一絲希望。

 但大哥的親筆手書送出已經超過20日,按時間算,若以最快速傳書於交州,大約十一、二天即可到達。但事實上,交州軍對廬陵進攻始終沒有停過,說明士燮根本無意停手。既然禮不成,就隻好動兵了。

 大哥也不是個拘泥於物的人,一旦認定某事,就會毫不猶豫地執行下去。

 大哥與二哥、徐庶、諸葛亮、張懿、魯肅等人仔細商議後,以揚武中郎將呂蒙為主將,統丹陽、吳、九江、豫章、廬陵五郡共23000兵馬,連同荊南的援軍迎擊交州軍。

 同時,大哥還采納諸葛亮的建議,命越郡太守毛會大造聲勢,詐做要從越郡出兵直接攻襲交州腹地,借以迫使士燮回師。

 …………………………………………….

 幽州,右北平郡

 袁熙神情沮喪地呆坐在位上,眼神遊離,也不知在想什麽。

 “那烏桓王實在可惡,往日裡我們給他無數金帛糧草,今日請他出兵援手一下,他都百般推脫!”袁譚面色鐵青地咒罵道。

 郭圖看了看袁家兩兄弟,無聲地長歎了一口氣。在這危急存亡的關頭,兩兄弟竟然沒有一人能夠表現得從容鎮定,一個只會罵爹罵娘,一個成天沮喪失落。主君都是如此,就無怪乎下面的官吏將士們會離心離德。

 自從渤海淪陷後,夏侯惇和夏侯淵的兩路大軍一南一北, 成鉗形不斷壓縮著袁家的空間,奪佔著幽州的土地。目前最外沿的代郡已經落入曹軍之手,涿郡也已岌岌可危。而被寄予厚望的烏桓援軍,卻又來不了……

 “看來曹操已經對烏桓動手了!”郭圖暗暗搖了搖頭,此刻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以前審配的無奈。

 “說啊,有什麽辦法打退曹操?”袁譚衝廳中文武怒吼道。

 廳中一片寂然。

 就待袁譚準備大發雷霆之時,別駕辛評急匆匆地趕到議事中,語帶驚喜地說道;“主公,大喜,大喜!劉征南在徐州大敗曹操!”

 “當真?!!!”袁譚眼中射出灼熱的光芒,急追問道。

 。。。。。。。。

 司雨客的新作《金蛇》,大家可以去看看!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來,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