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桓侯再生》第4卷 潛龍出淵震9州 第169章(上)
昨天女朋友的母親50大壽,不得已全程做陪。無奈,無奈……

 元旦更新不會停,請大家放心!

 。。。。。。。。。。。。。。。。。。。。。。。

 會合了張任後,兩家聯軍在梁平停駐了一日,進行最後的休整。

 出梁平再往西行,就將進入劉璝的實際控制區域,隨時都有可能遇敵。根據細作的回報,川將孟達業已引軍兩萬依托廣安、墊江的險要地形安營扎寨,展開防禦。

 自巴東進擊,必須翻山越嶺,先經德陽,再過雒城,才能抵達西川的心臟————成都。這一路上,最大的障礙莫過於綿延千裡的大巴山脈。

 方圓數百裡內,只有兩條道路便於大隊兵馬翻越大巴山,除此之外,最近也必須北上400余裡,從巴中的落旗山隘才能通過。

 比較要命的是,這兩條道路分別被兩座城池所扼————始安和墊江。

 墊江為山城,居高臨下扼住山道,不攻下城池,休想前進半步;始安雖然座落於谷地,但在谷前的山嶺地勢高險,只要引一軍據守谷道,再派少股兵馬守兩面山頭,絕對可以一擋十。除了這兩座城池,沿途還有數座關隘營寨,如果敵軍鐵下心來死守,強攻只能是一場噩夢。

 甚至連張任、嚴顏自己,到現在也沒能想出一個破敵方死守戰術的辦法來。

 。

 軍帳內,一場至為機密的軍議正在進行之中,參議者僅只有我與張任、嚴顏三人。

 “……如此,大局應可一舉而定。”在插滿小旗的沙盤上不斷比劃著,我將此次平叛定蜀之戰的真正戰略部署計劃對張任、嚴顏做了詳細解說。

 上次與張任在襄陽商議西征事宜時,我雖然向他交代了大致的計劃,但卻暫時隱瞞了計劃裡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做此安排,主要是為保證計劃的隱蔽性。

 誰也不敢肯定,張任麾下的將官裡,有沒有人是劉璝的內應。只要稍有所泄露,整個計劃就可能功虧一簣,如果由計取轉為強攻,就實非我之所願了。

 正因為此,除黃忠、陸遜、呂蒙外,連我軍內部都沒有幾人知道我的真正計劃。

 不過,時至今日,已經可以向張任、嚴顏透露了。而且,我也需要他們幫忙。

 以兵力論,張任手中那5200來人實在算不了什麽。但是,張、嚴二人對川中知根知底,影響力廣,又頗有人脈,這些方面的重要性,甚至還要超過5200余軍卒。能否與他們配合好,對此次的西征至為重要。而且,戰後的安撫人心,以及將西川真正地收歸大哥治下,也需要他們的大力協助。所以,對他們開誠布公些,有利於減少不必要的誤會,並拉進雙方之間的關系。

 隨著我解說的深入,張、嚴兩人面上的驚訝之色變得越來越重,不時地還交頭側耳輕聲商議著什麽。

 “張征西,你這計劃雖看似絕妙,然風險性太大,任並不以為可行。”停止與嚴顏的商議後,張任很坦率地說道,“地圖上確實有這麽一條棧道,但張征西並不了解實際的情況。”

 起身很隨意地跪坐在沙盤前,張任指著先前我比劃過的一條道路說道:“陰平棧道極為崎嶇,行走之難好比登天,以前曾多有行人落崖喪命之事,故而近年來少有人跡。而且,已有多年未對棧道進行過任何修繕,漫說大隊兵馬,就算是幾個人也未必能夠通過。”

 “張征西,文越說的不錯!”嚴顏也起身湊到沙盤跟前,指著其中一點,懇切地說道,“就算能夠通過棧道,叛軍若是扼守住江油,則我方奇兵便將落得進退兩難。

 屆時,叛軍若前後施以夾擊,恐怕奇兵最終覆沒之險。”

 “除江油外,綿竹關,白馬關都是易守難攻的險要之地。”張任又補充說道。

 “呵呵……”我點了點頭,呵呵笑道,“連文越和孟道(嚴顏)都這樣看,騙過劉璝之流自然是更不在話下了!”

 “啊~~?”張、嚴二人詫異地看向我,有些不明白我話中的意思。嚴顏斟酌著說道:“張征西此言何意?”

 “備周則意殆,常見則不疑。越是險要,越是以為萬無一失,就越容易疏忽大意,奇兵也就越容易成功。”我回望了張任、嚴顏一眼,指著沙盤說道,“陰平棧道之險,我早有耳聞。若是一般兵馬,想翻越陰平確實難比登天。”

 在張任、嚴顏疑惑的目光中,我話風一轉:“不過,我軍中卻有兩支勁旅,最擅攀山越岩、泅水穿林。”

 張任突然眼中一亮,失聲說道;“莫非是那支無前飛軍?”

 “不錯,正是無當、無前兩部飛軍!”我並沒有向張、嚴二人隱瞞,“無當飛軍皆為山越族人,無前飛軍皆為五溪蠻人。這兩族人世居山林,翻山越嶺如履平地。

 征募成軍後,攀越山林更是兩部飛軍日常操練項目。”

 “張征西,這兩部飛軍有幾成把握能越過陰平棧道?”張任急切地詢問道。

 “不出意外,應有七成把握!”我相當肯定地說道。

 “既有七成把握,有何不可行?”張任一拳擊打在地面上,慨然說道。

 張任用兵向來不缺乏冒險精神,這從他被八倍之敵圍困在漢平時卻依然敢於派兵奇襲,便能夠看出來。

 “不過,若是被叛軍所察,縱然能越過陰平棧道,也是無濟於事!”嚴顏雖然也面露喜色,但仍舊持重地提醒道。

 “這就需要我等將戲做全做好……”我微微一笑說道。

 “請張征西明言……”張任誠懇地請教道。

 ……………………………………………………………….

 相攜回到自己軍中,張任揮退親隨,語氣略顯複雜地對嚴顏說道:“孟道兄,你如何看張飛?”

 “耳聞不如眼見……”沉默了片刻後,嚴顏才歎氣說道:“此人治軍用兵,都可稱天下罕有。觀其軍伍陣容,便可知張飛治軍練兵之術,我自歎不及多矣。難怪荊州軍近年縱橫南北,所向披靡。

 其用兵,更是可稱詭變無方。如果不是今日聽他道明,恐怕你我如何不會想到他居然想奇渡陰平,饒劍門關直襲成都。”

 頓了頓,嚴顏繼續說道:“更難得的是,他並非一味犯險,所施計策環環相扣,令人無法生疑。

 見微知著!難怪張飛能以威名震動華夏,連曹操也避之如虎。”

 張任緩緩點頭,沉吟了小半晌,突然說道:“孟道兄,你說以你我二人,若有足夠軍力,再以有心算無備,有幾成把握能擊敗張飛?”

 嚴顏詫異地看向這個亦徒亦友的蜀中名將,愕然說道:“文越何出此言?”

 “劉備不會平白為我等征剿叛逆,他此次派出張飛和這近十萬大軍入川,十之也有乘機掌控我西川的用意。”張任神色複雜地說道,“他日一旦將劉璝、張松群賊擊滅,我西川七郡何去何從?當真要拱手讓予劉備?

 若不相讓,則我川軍與張飛必有一戰。

 常言先發製人,後發者製於人。以張飛軍力之盛,若想勝之,只有乘其不備,施以突襲。”

 “文越,你當真想讓西川數十萬子民永無寧日麽?”嚴顏的表情逐漸由震驚轉為沉肅,搖了搖皓白的蒼首,輕歎說道,“如果與張飛一戰,後果如何,你想過沒有?

 我隻想問你四個問題……”

 張任默然不語,靜靜聆聽著嚴顏的話。

 “其一,我等手中僅隻5000兵力,精銳不及荊州軍,如何能突襲張飛得手?其二,以張飛用兵之能,當真會那般容易被突襲?其三,世人皆知張飛乃是奉旨助我等討伐叛逆。就算能突襲得手,世人將如何看待我等?背信棄義、忘恩負義之徒?朝之逆臣?屆時,川中士民又會有幾人感激我等?其四,劉備擁荊、揚、徐、涼、交五州之地,人丁以百萬計,軍卒以十萬計,一旦反目,我等以何抗其數十萬虎狼之師?”

 張任張了張口,想回答其中的部分問題,但沉吟了許久後,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

 “文越,你我都去過荊州。荊州之富庶,百姓之安寧,倍於我西川。或許由劉大將軍執掌西川,也並不是件壞事!”嚴顏年過花甲,對許多事情的思考更加理性沉穩。他知道張任一貫保守排外,想一下轉變過來,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張任一向堅毅的目光變得有些茫然,沉默不語。許久後,才悵然地歎了口氣。

 。

 七月初四,聯軍三萬七千人進抵始安之東30裡。

 早早聞聽我軍西來的消息,孟達親自引軍萬余人迎擊。不出所料,他果然是屯重兵安營於谷道,分偏師各千余人於兩側山嶺扎寨,形成一道立體的防禦工事。

 扎營後,我立即引張任、嚴顏等人往敵軍營寨前勘察地形軍情。

 在一群將官眾星捧月般的簇擁下,一個身披綠袍、盔明甲亮的將軍策馬出現谷道口,揚鞭眺望著我與張任一行。

 “孟達!”一見這人,張任立即如暴怒的雄獅,策馬上前幾步,綽槍遙指,厲吼出聲。

 “張督,別來無恙乎?”兩邊嶺上的守軍都已強弓上弦,擂石待發,孟達也不虞張任會突然發難,呵呵大笑道。

 “你這弑主叛逆的狗賊,還敢來見我?”張任怒不可遏地呵斥道。

 “張任,我敬你,才稱你一聲張督,卻不想你如瘋狗吠人。”孟達勃然作色道,“分明是勾結劉備,謀害州君(劉璋),意欲篡奪權柄。蜀中之人,誰不知你叛逆之名。

 速速下馬受降,還能苟全你的性命,否則必然身首兩處。”

 眼見張任怒火中燒,就準備衝過去,我策馬上前將他攔住。

 “孟達,可認得燕人張飛?”我挺矛平指前方,大聲喝喊道,“我奉天子命,提大軍十萬入川討伐叛逆劉璝。你若識時務,速引軍歸降,可免你附賊之責。”

 “哈哈哈…”孟達放聲狂笑,“張飛,人或懼你,我卻視你為小兒。這治安縣,這華鎣山,就是你虛名告破之地。”

 “狂妄賊子!”我須發皆張,“氣衝牛鬥”地怒喝道,“天下英雄,聞我之名,無不驚懼。你這賊子,居然敢如此小覷於我?

 三日之內,我必要將你這狗賊斬殺。”

 說罷,我“怒氣衝衝”地領人折返回營。

 …………………………………………………….

 山谷道口,孟達望著遠方消失的人影,冷笑了一聲:“莽撞匹夫,也敢稱名將?”

 一旁有部將謹慎地提醒道:“張飛聲威極盛,未必都是虛名。適才或許是在施輕敵之計……”

 “哼~~!”孟達不屑地說道,“什麽輕敵之計,最多是想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吧。這方圓數十裡內,皆有我安排的細作,他想從其他山中小路攀越,只能是自取敗亡。 ”

 “不敗的鬼話,就由孟某來打破……”再衝東面凝望了一眼,孟達撥馬轉身,朝谷道內馳去。

 戰局的進展,似乎證明了孟達的遠見卓識————荊州軍果然是明裡攻打谷道,暗中派遣偏師尋找小路翻越,準備饒行到背後施以夾擊。但在孟達的精心安排下,荊州軍的偏師連遭伏擊,損失數百人之眾。

 暗渡陳倉的計策失敗後,惱羞成怒的荊州軍開始發動真正的猛攻。但佔據地勢之利的川軍,輕易地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堅守十日後,孟達得意地遣使向成都告捷,直稱張飛業已被阻遏,不足為慮。

 與此同時,吳懿、楊懷也分別傳書成都,稱防守雖然艱難,但皆成功地阻擋住了呂蒙和黃忠的大軍。

 劉璝聞訊狂喜,以為戰事無憂,大宴群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