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桓侯再生》第4卷 潛龍出淵震9州 第122章(上)
晚了點,抱歉!情節的重大進展即將展開,敬請大家期待!

 。。。。。。。。。。。。。。。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

 陽春三月,整飭荒蕪,號令農耕,本該是一年中最為繁忙的時節。春播秋收,張羅著為耕種的田地灑下種子,這是百姓一年的希望所在。

 然而,在徐州,百姓們為謀得生計,卻不得不放棄世代居住的家園田地。在自己的故土,他們暫時已看不出任何生存的希望。南下揚州,已是目下惟一可行的謀生之路。

 成千上萬的彭城郡百姓開始緩緩向南面遷徙。龐大的隊伍,如同一條巨龍蜿蜒前行。

 百姓們面上的表情很是複雜,既有離鄉背井的哀傷、痛惜,但卻又隱隱浮現著一絲絲的期冀————荊、揚兩州自歸入劉備治下以來,年景出乎意料地好,連續數年都風調雨順,大獲豐收,再加上稅賦較低,兩州的百姓生活可謂極其殷實。在大漢其余諸州百姓的眼中,荊、揚幾乎已成了一片世外桃源。即使在去年天降巨災、中原數十萬百姓身死的情況下,荊、揚兩州也是損失寥寥(這裡指人口。錢糧的損失還是比較嚴重的)。

 而對於荊、揚之主劉皇叔,徐州百姓其實也不陌生。年歲稍大的百姓常常感歎,劉皇叔執掌徐州的那段時間,正是徐州數十年來最為安逸清明的時期。

 如今家園雖然被毀,但遷移到揚州,或許將是今後生活的一個重大轉機。

 正是在這種想法的影響下,關羽的遷民令初一公布,就有數萬百姓默默地響應,配合著揚州軍士的調度安排,開始舉家南遷。

 一路上,揚州軍士設置了無數賑濟的粥棚,為南下的百姓提供三餐溫飽。

 有了先例後,附從南遷的百姓變得越來越多。但同時,一股暗流也開始湧現……

 。

 彭城,呂縣,主首亭

 數百鄉民愁眉苦臉地聚在一處,議論紛紛。

 “萬家老三一家五口也跟著人家南下了……”一名面黃肌瘦、衣衫破舊的中年男子表情掙扎地說道,“要不,咱們大家也跟上去吧。到了揚州,日子也許能好過些……”

 “還有什麽地方能比咱們這裡的日子更差?”一名同樣饑瘦的青年急切地說道,“連草根樹皮都吃光了,還怎麽活下去?

 那殺千刀的‘高老鼠’,把我們的糧食全都搶走了,這混蛋就該斷子絕孫!”

 青年口中的“高老鼠”指的是彭城太守高柔,因其在去年大災之後強行搜取百姓家中存糧,其後又不組織賑濟,令彭城之地餓殍遍地,故而被憤慨至極的百姓痛斥為“鼠”!

 周圍不少人出聲附和。

 “聽說荊州和揚州連續很多年豐收,糧食多的谷倉都放不下,有很多糧食都被拿來喂牲口。”一名相貌普通的鄉民突然憤憤說道,“他們有那麽多糧食,怎麽不多拿出一些來。難道我們徐州人就不是人,就他們揚州人是人?”

 “是啊!”另一人接口說道,“他們如果肯多給點糧食,我們哪裡還需要丟掉房子和田地,到揚州去逃荒?

 什麽劉皇叔,他跟‘高老鼠’一樣,都不拿咱們當人。你們要逃荒就逃,我不走,死也要死在家裡!”

 聽了這話,許多原本已動心準備南遷的鄉民又產生了動搖,一個個你看著我,我看著你,拿不定注意了。畢竟,遠離故土奔走他鄉,確實不是一個容易作出的決定。

 “他們不讓咱們活,咱們就跟他們拚了!”那名相貌普通的鄉民咬牙切齒地說道,“他們不給糧食,我們自己去搶。反正都是死,就算搶糧時被打死,也好過餓死。

 我要去搶糧食,你們去不去?”

 不願離鄉背井地逃荒是一回事,搶糧食卻又是另外一回事。要搶糧食,就肯定得跟那些當兵得發生衝突,甚至還會死上很多人。

 一想到這裡,大部分人猶豫了。

 見其他人反應平平,那名主張搶糧的鄉民一臉哀其不幸、恨其不爭的表情,高聲說道:“你們不敢,我自己去。我要搶回糧食,讓爹娘孩子吃個飽!”

 一甩頭,這人便要離開。

 “我也去!”

 “算上我……”

 幾名年紀較輕的鄉民受不住激,大步出列跟了上去。

 “好!”先前那人轉過頭,振奮地說道,“還有誰跟我一起去?”

 一陣輕微的躁動後,又有不少人心有所動,準備跟上去。

 “胡鬧!”一名蒼老的聲音突然響起。

 聚集的人群自動分開了一條道路,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扶著一位年逾六旬的老者走了進來。

 “爹,您怎麽過來了?”一名中年鄉民忙上前扶住老者,擔心地問道。

 “我不過來,你們就要去胡鬧送死了!”身體單薄的老者將右手的木杖重重地朝地面擊打了兩下,怒衝衝地說道,“‘高老鼠’搶咱們的糧食,劉皇叔開粥棚舍糧救濟咱們。好人壞人,你們還分得清嗎?”

 老者是一位退任的裡正,職位雖然低微,但在四鄉八裡威信很高。

 “那些稀粥夠誰吃啊?”主張搶糧的鄉民不服地說道,“劉皇叔有那麽多糧食,怎麽不多給點咱們。他分明不拿咱們當人……”

 “那是人家的糧食,還是咱們的糧食?舍糧食,開粥棚,是劉皇叔欠咱們的嗎?”老者胡子都氣得吹了起來,“皇叔是慈悲為懷,拿糧食來救咱們。除了皇叔,還有人會拿糧食來開粥棚嗎?‘高老鼠’是彭城的太守大人,他給過一粒糧食嗎?

 皇叔的人不來,咱們就只能坐在家裡等死。你們要去搶糧,能打得過人家兵爺嗎?就算搶到了糧食,得罪了皇叔,皇叔一走,咱們還有活路嗎?”

 “我六十七歲了,也不知道見過多少官老爺。這裡面,能真正想著咱們這些老百姓的,我敢說就只有劉皇叔了。這孩子……”老者將攙扶自己的少年推出來,“兩歲時跟他爹娘逃難,爹娘都被許昌那位曹丞相的兵殺了,要不是被劉皇叔的兵馬救下來,又安置到我家裡來,哪能活到今天。

 你們居然還想去搶皇叔的糧食,還算是人嗎?”

 面對老裡正的怒氣交加的責問,附和搶糧的一部分人都羞慚地低下了頭。

 那名主張搶糧的鄉民面色悻悻,還準備再說什麽,卻不想老裡正直接找上了他。

 “老朽做了三十多年裡正,這四鄉八裡的人,大都也還認識,這位小哥看起來卻很面生,不知是哪裡人?”

 這人面色微變,一陣支吾後報出了一個地名。

 “你是武原縣的人,怎麽會跑到葉縣來?”老裡正更顯疑惑地說道,“聽說武原糧食缺得比我們這裡還厲害,小哥的氣色看起來怎麽這麽好?”

 “他肯定是‘高老鼠’派來的奸細!”人群中突然有人高喊道。

 這人面色變得更加難看,腳下緩緩向後退卻,隨即轉身狂跑起來。

 “抓住他!”大喊聲中,百多人一齊追了上去。

 …………

 下邳,郡守府

 “……三日多來,一共擒住了一百六十六名曹軍細作,其中半數以上是由彭城各縣百姓所發現!”徐盛稟報完情況後,略顯興奮地說道,“軍師的法子確實有用。沒想到,只是靠各亭裡的鄉老,就能讓曹軍細作無所遁形。”

 諸葛亮輕搖羽扇,笑而不語。

 諸葛亮“挖掘”曹軍細作的辦法並不複雜,效果卻出奇的有效————他命人暗中尋覓各縣亭下的鄉老,曉以厲害後,請這些鄉老來協助清查曹軍奸細。

 這些曹軍奸細總是隱匿在百姓中,以某些事情煽動不明真相之人做亂。而一旦他們的身份曝光,就再也無法興風作浪了。

 由於許多百姓的家相隔較遠,彼此間往來也不算勤,終日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使是一個裡(基層行政單位,縣下設亭,亭下設裡)的人,也未必全部都認識。這便給了細作以可乘之機。但是,那些擔任過裡正的鄉老則不同,他們對四鄉八裡的人通常都很熟識,而且深浮威望。

 諸葛亮的辦法,就是依靠這些鄉老,將曹軍細作生存的“土壤”徹底斷絕。

 “三弟在涅陽連敗曹軍兩陣,破敵近兩萬人。”關羽垂下手中剛剛獲得的絹書,喜悅中帶著一絲遺憾地說道。

 “將軍果然出手不凡啊!”諸葛亮呵呵一笑,隨即似乎看透關羽心中所想一般地說道,“君侯不必遺憾,亮料想徐州這邊也不會平靜了!”

 “此話怎講?”關羽精神一振,饒有興致地問道。

 “曹操本來是想用徐州的百姓行堅壁清野之策,以圖拖垮我軍。但我軍兵不血刃地連取彭城、下邳兩郡後,數十萬饑民也並未能夠困住我軍。眼下數萬百姓正在南遷,雖小有騷亂,卻不傷我軍根本。”諸葛亮笑著回道,“如此下去,曹操豈能耐得住?亮料其必會派遣兵馬襲擾我軍和那些南遷的百姓。”

 “隻願他們早些過來,青龍刀久不飲血,將生鏽矣!”關羽輕捋長髯,沉聲說道。

 …………………………………………………………………

 在細作的刻意散布下,曹操被困宛城的消息,很快便在豫、司諸州內擴散了開來,頓時引起一片慌亂。

 許昌城內,文武官員一撥接一撥地造訪尚書台,希望從尚書令荀彧口中確認此事。

 許昌政權中雖然英才濟濟,朝廷和各州郡下都不乏傑出人才。但毫無疑問,在這龐大的政權體系中,曹操才是絕對的核心。

 正是憑借曹操強大的人格魅力,驚才絕世的超卓才乾,高瞻遠矚的戰略目光,許昌政權才得已建立並不斷壯大。雖然曹操也曾做出過屠戮百姓,擅殺大臣的事情來,甚至在流言中還有弑殺天子的嫌疑,但仍有大批英才堅信只有曹操才是一統社稷的希望所在,忠心耿耿地為其效力。

 在這一點上,甚至連荀彧、荀攸等人都無法與曹操相提並論,更休說是無德無望的曹丕了。

 一旦曹操突然隕命,龐大的許昌政權將會面臨一個絕大的危機,甚至有可能就此發生分裂,乃至崩潰。

 正因為如此,城中的官員士族對此事才顯得格外重視。

 。

 丞相府中

 “父相遇險,我等豈可望而不顧?”一個身材魁梧異常的少年手臂連連揮舞,慨然說道,“我要親自帶兵去宛城,將所有荊州賊軍誅殺一盡!”

 “子文,不要鹵莽!”曹丕衝那魁梧少年輕輕擺手,“有荀(荀彧)、陳(陳群)、董(董昭)、鍾(鍾繇)諸公在此,必可有妥善之法解宛城之圍!”

 魁梧少年正是曹操三子曹彰,其生性勇悍,力大過人,深為曹操所喜。

 被兄長勸阻,曹彰雖然有些不甘,但還是暫時地靜了下來。

 “荀公, 不知您有何高見?”曹丕轉身,恭敬地向荀彧請教道。

 “丞相被困宛城之事恐怕不假,這幾日來許昌與宛城之間的聯系完全斷絕就是明證。”荀彧沉吟著說道,“但這一消息,在短短幾日內竟然傳得豫、司兩州幾乎人人皆知,甚至還有向其他州郡擴散的趨勢,也太過反常。

 若我所料不差,這恐怕又是張飛的詭計。”

 “荀公的意思是……”曹丕略一思索,會意說道,“張飛以此引誘我軍增援宛城,他好借機圍點打援?”

 “正如世子所說!”荀彧點點頭,“若急切增援宛城,很容易遭遇張飛算計。如此一來,非但解不得宛城之困,更會徒損軍力。”

 “荀公有何妙計?”曹丕急切地詢問道。

 “整合兵馬,緩緩朝宛城靠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