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悠閑唐朝》第109章 魏徵
  雖說侯君集的人品不行,將來還造了李二的反,不過這跟葉文沒什麽關系。葉文總不能因為以後的事情,而不給侯君集建造府邸吧,這給別人建造而不給侯君集建造,就明顯得罪侯君集的意思。  而且葉文也會在給侯君集的建造方案中,提高了一點價格,反正給所有人的方案不一樣,侯君集也算不出葉文會提高價格。

  來到李勣府,此時李勣現在還在並州任職,自然不會出來接見葉文,出來接見葉文的是李震。

  “葉兄別來無恙。”李震對著葉文頗為熱情,絲毫沒有之前保持距離的意思。

  “李兄好久不見。”葉文笑呵呵的回道。

  李震訕訕一笑,隨後請葉文進入大廳。

  進入大廳,跟李震聊了一會兒,葉文感覺出異樣來。感覺李震沒有之前在葉文家裡那麽隨意,好像之前葉文拜訪別人時應付的樣子。

  雖然葉文不知道怎麽回事,但並沒有開口詢問,而是壓下了心中的疑惑。畢竟跟李震玩的沒幾天,要說熟也沒多熟。葉文跟往常一樣客氣的應付著李震,到時候再看看程處默他們是否也是這樣。

  不過奇怪的是,長安眾多的達官貴人都邀請了葉文,唯獨程府還沒邀請他。對此葉文隻好走一步看一步,也沒有主動要去程府的打算。

  最後李震挑選好方案後,等到了晚飯時間,李震開始安排了晚宴。

  雖說剛才李震生硬了不少,但對葉文還是很客氣的,晚宴還安排了歌舞,李震的侍妾“狐仙”也在那舞群中。

  抿著小酒吃著美食,再時不時的觀賞一下美女與歌舞,看著很享受,但全場較為壓抑,葉文在一旁沉默不語,而李震也不知道該如何開口的好。

  待酒足飯飽後,葉文跟平時一樣,收了錢財,購買了李震挑選的方案,隨後就告辭離開了。

  李震抬頭看著離去的葉文,歎了一氣,隨後就轉身離開了。

  回去的葉文表現的有些沉悶,但看到林小妹和紅娘帶上VR歡快的一起逛街,葉文內心的症結也疏通了,不管他了,反正就算在這裡交不到朋友,還有妻妾不是。

  第二日,葉文因為昨天想通了不少,所以今天對林小妹和紅娘特別的熱情,搞得林小妹和紅娘都認為葉文是不是今天早上吃錯藥了。

  到了中午吃過飯,葉文開始準備準備去拜訪今天要去拜訪的人。

  而葉文今天要去拜訪的是魏徵,說起魏徵,很多人都很熟悉。

  他那耿直敢跟皇帝對著乾的性子,沒事就打李二的臉,指出他當皇帝的失誤,在歷史上可是鼎鼎有名!

  而且魏徵並不是李二的嫡系,而是李建成的人,當年可是敵對派系。

  從這裡可以看到,李二有容人的雅量,最後還把魏徵選進凌煙閣的功臣裡,還排第四位,就衝這一點,李二這個名字就沒白流傳。

  魏徵,字玄成,HB钜鹿郡(一說在今HB省XT市JL縣一說在今HB省GT縣也有說在HB晉州)人。

  他不像別的功臣一樣,不是高門顯貴的後代就是家裡有錢有勢,魏徵出身在一個貧寒的家庭。雖然家庭條件不好,但魏徵從小喜歡讀書,即使沒條件也要創造條件地去刻苦學習,總算是學有所成,開始躋身知識分子階層。

  隋末,天下大亂,四分五裂,此時魏徵還是個小人物,他投靠當時造反的李密,並被任命為元帥府文學參軍,掌管文書卷宗,也算是個低級文職官員。後來,

李密兵敗,造反不僅沒成功還被同行竇建德給滅了,於是,魏徵又投靠了竇建德。  不管是李密還是竇建德,也許是和魏徵不搭話,互相對不上眼,因此魏徵在這兩個團隊中都沒有受到重視,更別提采納他的計策了。

  魏徵也阻擋不了當時天下大勢的發展,很快,竇建德被大唐消滅了。隨波逐流是亂世之中絕大多數文人的生存規則,魏徵並沒有做出為主“殉情”的舉動,照舊,誰收留自己就投降誰。

  從此魏徵開始為大唐服務,大唐沒有被誰給滅了,魏徵也就一直待在這裡。

  而正是在大唐,魏徵開始真正發揮自己的本事和能力。此時的他已經是四十歲了!以前的經歷,讓這位知識分子經受了戰火的鍛煉和洗禮,豐富了自己的閱歷,深刻體察到了下層百姓的艱辛和疾苦。也許正是這樣的經歷,才讓他毫不猶豫地與李二爭執,勇敢地指出自己老板的過失,這份勇氣不是每一位大臣都能有的!

  魏徵投降大唐後,當時還是太子的李建成聽說他有才,就讓他做了東宮洗馬,管理家裡的書籍,雖然官不大,但怎麽說也是準皇帝的人。

  魏徵是位很不錯的打工仔,誰是他老板,他就用心為誰謀劃。看著太子和李二為爭奪皇權衝突日益加深,他就勸李建成要先發製人,及早動手。可惜的是,李建成跟魏徵的前兩任老板一樣,都不大聽他的話,沒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

  如果李建成聽取了魏徵的建議,歷史就要改寫了。

  李二幸甚!

  玄武門政變後,沒有站對位置的魏徵理所當然地受到牽連。按照李二的性格,他連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後代都殺得乾淨,更何況魏徵這個太子黨羽呢!史書上說是因為李二重視魏徵的才乾,才不殺的。這也許是一個原因,但絕對不是主要的原因。那李二當政後,為什麽沒殺魏徵呢?

  第一,可能和李二手下眾多SD豪傑有關系。在李二眾多嫡系中,很多人都是原來李密的手下,跟魏徵比較熟,再怎麽說當初也是同事,求求情,說兩句好話還是有可能的。而李二當然要給這些人一些面子了。

  第二,說句實話,魏徵的官很小很小,至少在李二眼裡是這樣。最重要的是,魏徵一直都沒有成為太子集團的核心骨乾。因此,除了那些重要首腦人員被殺,其余的都沒追究,李二很懂得怎樣迅速讓政局平穩下來。

  第三,從李二本身說起。李二還是很有容人的度量的,對他來講,只要不威脅到自己的位置,他能容忍魏徵,這一點就比歷史上很多皇帝強。

  第四,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當時的中國結束分裂戰亂沒多久。而在亂世之中,人們為了活命,今天投靠這個,明天又投降那個,並沒有所謂的氣節和忠貞觀念,當時人們也不會因此批判這些人。這也許是長期亂世中,人們默認的生存法則吧!因此,對魏徵來說,不停地投降並不代表他的人格低下,李二也不會因此而看不起這個人。

  李二看重魏徵的品行。魏徵為人耿直,敢於據理力爭,不會委曲求全。即使後來在李二手下做事,他這個脾氣仍舊沒改。這也許是李密、竇建德、李建成都不大喜歡這個人的緣故吧,而李二卻能容忍這種脾氣,所以他能成為千古一帝!

  魏徵也因為這種個性,而被史書大寫特寫,搞得現在一提李二就要提他,一提貞觀之治,也必須要提到他!能在歷史上如此出名,魏徵也算沒白活。

  一個普通人經常會犯錯,帝王也是如此,而他們犯錯卻很少有人指出來。大臣那麽多,說真話的沒幾個,主要還是不敢,伴君如伴虎,大家都是打工的,老是被老板惦記著可不妙!而魏徵卻不懼怕這些,要麽你別讓我看見,看見就說!

  魏徵就因為這種不怕死的舉動,名揚朝野內外!有的時候,連李二家裡想討個小老婆他都要勸諫!

  貞觀二年,那位大名鼎鼎的長孫皇后不知怎麽,聽說有位姓鄭的官員有個女兒才十六七歲,長的是既年輕又漂亮,便告訴李二,讓他把這個小姑娘給娶進宮裡當妃子。李二聽了當然高興了,說實話誰碰上這事都要樂,更何況還是經過正室的同意(我們不要奇怪長孫皇后的行為,這在當時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在古代,有身份的人家,正室夫人除了要管家外,還有個職責就是負責給自己丈夫找小老婆)。

  魏徵聽到這件事,不幹了!因為他聽說這位小姑娘已經許配給陸家了,也就是說人家是有婚約的人了,放到我們現在就是已經領了結婚證,但還沒舉行婚禮呢!於是,魏徵跑到皇宮跟李二說,你想娶的那個小美人已經許給別人了,你要是還娶她,會讓老百姓說你是仗勢欺人,你的名聲就壞了……每個當皇帝的人都會重視自己的名聲的,尤其是李二更是如此,既然這樣那我就收回命令吧,不納妃子了。

  鄭家人心裡本來很高興,能給皇帝當妃子(雖然只是小老婆,但那可是皇帝的小老婆),那是件多麽光榮的事啊,後來一聽,又不娶了,他們不幹了,慌忙上去說,沒這回事,我們家閨女一直都沒許人呢,您就放心大膽地娶。不信?不信,您問房玄齡諸位大人……

  陸家人更慌了,跟當今皇帝陛下搶女人,這不是找死嘛!也上書說,沒這回事,我家跟鄭家沒有您說的定親那回事。

  李二糊塗了,這到底是怎麽回事,怎麽討個妃子,弄出這麽多事來。李二問魏徵,你得給我解釋解釋,這是怎麽一回事啊?魏徵直接跟他說:“陸家之所以想極力否定這件事,是害怕您以後會記恨他們跟你搶媳婦。畢竟您皇帝身份在那兒擺著呢!”李二當即就明白了。

  魏徵的勸諫成功了,李二收回了先前的命令。

  貞觀四年,大唐開始連年豐收,國力增強,天下太平。於是,許多大臣要求李二去封禪。

  當初陳叔寶也曾上書,請隋文帝封禪。封禪,其實就是古代帝王祭告天地的慶功大典,而祭祀地點在泰山頂上。說白了就是告訴天地,我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你看老百姓過得都很好,每天有肉吃,有酒喝,您把天下交給我治理,盡管放心等等。總之就是,只有取得成就的皇帝才敢封禪。

  隋文帝為人謙虛,說自己“薄德”,沒去封禪。李二一向自信,被人一勸,想想覺得自己乾得還不賴,應該有資格去向那位從未蒙面的天父匯報下情況了吧!就同意了去泰山封禪的行動。雖然也有人覺得,現在這麽大張旗鼓、勞民傷財地搞這活動不好,可想了想還是不要觸李二的眉頭!

  這時,魏徵站了出來,他極力陳述不應該去封禪的理由,一頓劈裡嘩啦的說教,說得李二啞口無言,心裡很不舒服,畢竟給誰碰到這事都不會好受。一個帝王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去宣揚一下自己的功績,有什麽過錯!可魏徵一棍子打過來,“現在內憂沒解決,外患沒解決,國家的錢少得可憐,您還是老老實實治理國家吧,您離封禪的水準差得遠呢!”

  李二裡裡外外一肚子火,但是,魏徵說的都是事實,他沒法反駁!

  換一個昏庸的帝王,早就勃然大怒,拉魏徵下去打板子了。而李二的英明又一次發揮了作用,魏徵的勸諫居然成功了!對於魏徵的行為,不得不服,簡直就是一點也不給李二留面子,而李二也真吃他那一套。魏徵的行為,最實惠的好處就是為國家節省了一大筆行政開支。

  魏徵的前半生在戰亂中度過,對民生、民情了解極深。因此,他多次勸諫李二要居安思危,勤勉節儉。在這一點上,他絲毫不怕惹怒自己的老板,即使李二已經表現出很生氣的樣子,他也不會退讓。

  李二有點扛不住了,畢竟殺又不能真殺,好不容易攢下點名聲,殺了這老匹夫,還不毀了!你說魏徵這老家夥,差不多就行了,何必這麽認真呢!演演戲,給群臣、史官、天下人看看就行了,這樣你好,我好,大家都好,都能在歷史上混個好名聲。可每次都玩真的,一點也不給我留面子!

  我忍,我再忍!我惹不起,我總躲得起吧!慢慢地,李二對魏徵有了些敬畏之心。

  有一次,李二想出去遊玩一番,順便打打獵。工作了這麽長時間,也該放松下了!行裝什麽的都收拾好,突然又不去了。魏徵奇怪了,就問李二,怎麽不去了?李二笑了笑說:“本來準備去,可一想起要是被你知道了,又要跑來勸諫,最後肯定又是走不了,還不如趁早就取消了!”

  還有一個故事,說有一次手下給李二送上來一隻上好的鷂鷹,李二很是喜歡,沒事就把它放在自己肩膀上玩。有這麽個好玩的東西每天陪著自己,李二心裡很是高興。

  但很不妙,有一天他正和鷂鷹玩,看見魏徵遠遠地走來,一看就是要匯報事情。李二慌了,讓他看見這隻鷂鷹,又要說我玩物喪志,不好好工作了!李二趕緊把這鳥藏到自己的懷裡(還好古人的衣服又大又寬松)。而鷂鷹是一種短翅飛禽,唐朝人養它用來抓鵪鶉和一些灌木叢小鳥。嚴格來說,這種鳥也是鷹屬的,但是要比真正的獵鷹小得多,也幸虧如此,李二才免遭開腸破肚的慘劇。

  而魏徵呢,其實早看見那隻鳥了。於是他慢慢地匯報工作,把一件事說成兩件事,一些小事也要拿出來說個沒完。等魏徵終於走了,李二一看,那隻鳥早被自己給悶死了!

  估計當時的李二都有想哭的衝動了,這到底誰才是老板啊!

  老板畢竟是老板,打工仔畢竟是打工仔,一次次的勸諫,也為後來李二和魏徵的關系破裂,埋下了隱患。也許魏徵活著的時候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一旦他去世,李二也就沒有絲毫顧忌了!

  在魏徵死後,果然發生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結舌的變化。由於魏徵在死前向李二推薦了兩個人,一個叫杜正倫,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侯君集,還說這兩人是宰相之才,您要好好重用。李世民當然很是相信魏徵的話,聽了一輩子了,這次也沒絲毫懷疑。可惜沒多久,那位杜正倫就犯事了,貪汙受賄被人告發;侯君集更狠,居然是參加謀反, 最後沒成功,被李二所殺。

  這兩件事對李二衝擊巨大,他開始對魏徵產生懷疑,都給我推薦些什麽人才,我一向以為你很老實,難道你背著我在朝廷裡結黨營私?後來,又發生了一件事,讓李二的火氣更大了。有人報告他說,當年魏徵把自己給您提建議的稿子拿給那些史官們看。李二不幹了,原來你以前那麽做只是為了給自己博取清正的名聲。並不是真的為我好,為我們大唐好,你居然敢耍著我玩!

  多年的情緒終於在此時暴發了,李二原本準備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魏徵的兒子,他首先取消了這門婚事。最後他還是咽不下這口氣,親自把魏徵的墓碑給砸碎了。

  魏徵死後受到如此待遇,可悲可歎!

  魏徵這個人,用後世的眼光來看,屬於那種“逆才”,這種人往往很固執、自負甚至恃才傲物,他們不完全遵照上級的指示,還經常頂撞上司,勇敢地說出自己的建議。這種人往往難以迎合領導的心理、順從他們的意圖。因此,他們往往不被領導所喜歡、所重用,甚至是不用。魏徵前面的那幾任領導就是如此。

  但就是這些“逆才”,才能傾吐忠言,能表裡如一、胸懷坦蕩。而那些一味地順從領導的人,不一定和領導志同道合。順從的背後,不見得就是好意。在歷史上,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

  李二接受了“逆才”,他成就了自己,成就了別人,也成就了當時的國家和社會。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