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陸海巨宦》之61 7裡灣
之六十一七裡灣

時當夏季,安南位於熱帶,在這個季節裡實在不是人過的日子。

唐舉在升龍東北的小七裡灣排布防線,他手下有一萬三千多人,其中六千人是廣西新軍,四千五百多人來自江浙,剩下的多來自閩南。此外,還有一支七千人的安南部隊也歸他指揮。廣西人對安南的這種天氣最適應,閩南人也還好,江浙籍的就有些受不了了,尤其是部分來自蘇北的士兵,在連日的濕熱酷暑中已病倒了一片。

“蒲伊啊母啊!”唐舉敞開了衣服散熱,已經有點發福的肚皮露在外頭,看起來有些奇怪。他是閩南人,又常在山地行走,自認為對濕、熱本都耐得,可來到這裡還是不習慣,這裡的天比福建更毒辣,這裡的水也讓他喝的不習慣。

但不習慣,他也還得撐下去,作為升龍北部防線的最高將領,無,,小說3w.quled.c,在開戰以後他就奔跑得比普通士兵還辛苦。

小七裡灣是一條半橢圓形的曲線河灣,面對東北剛好有個凹處,洮河的一條支流在此經過,連帶著方圓二十裡內的湖泊,連成一片水鄉。河流與江心島交存在,有些江心島已經開發成了沙田,有些則還是原始森林,真是一片極好的戰場。

唐舉將的部下分為鳥銃團、火炮團、近戰三部、水軍三部、衝擊大隊。鳥銃團和火炮團是不用說的了,近戰三部是衛護部隊。水軍三部都是海軍轉為內陸水師,衝擊大隊是五百二十名經過嚴格訓練地荊楚刀手,乃是精銳中的精銳。這裡是沒有騎兵的,就算北方有馬運到這裡,很快也就會脫毛,跟著病死,根本不能存活。取而代之的。是從附近征集到的上百艘小船,水軍三部駕駛著這些小船在小七裡灣來回穿梭。在本地漁人的指點下熟悉這裡的水勢、地勢、擱淺處等等。

此外還有鄭屈所率領地七千名安南士兵,唐舉將之安排在了邊角上作為配合兵力,並不太倚重他們。

諸戰鬥部隊各就各位,唐舉卻得處處跑,這頭看看火炮團、鳥銃團安置的地點對不對,根據他地作戰經驗隨時調整,那邊看看近戰部隊有無懈怠。跟著又駕駛小船巡檢水軍三部,在這酷暑之下這麽奔波,讓他連戰甲都穿不上了,一開始是隻穿短衣,後來短衣都穿不了乾脆赤膊,沒兩天下來全身就曬得黝黑如鐵,軍士望見,非但不覺得長官不夠莊重。反而為長官如此賣力而自我激勵振作。

李彥直不是被局勢牽著鼻子走,而是以大戰略布局來一步步推動局勢的發展,所以早於阮信南下之前,他就已經開始布置了小七裡灣的攻防,所以唐舉的其實很足。殷正茂曾質疑過若阮信不走小七裡灣辦,但看看地圖。沒等李彥直反駁他就推翻了的質疑——阮信要想繞過小七裡灣,他就必須多走好長的路才能到達升龍,在糧餉不夠的情況下這麽做很危險,而且升龍和小飛龍崗也還有兵馬,明軍又位於整個大戰場地圓心,要是阮信繞走迂行,他們仍然有足夠的調整應付。

天氣雖然不好,但這種不利的狀況對雙方來說是同等的,唐舉唯一擔心的是會下大雨,使明軍的火器無所用其長。那事情就不好辦了。可這裡是安南啊。在熱帶雨林氣候區域,要想連續十天半月的都晴空萬裡實在是太奢望了。唐舉也隻好讓鳥銃部隊和炮兵部隊都將火藥保護好,將槍炮包好,同時沒人都準備好刀劍、弓矢,萬一阮信是在雨天到達,這些部隊就要作為輔助隊伍投入戰鬥!

很顯然,阮信在謀略上根本就不是李彥直的對手,

他果然帶領大軍,直撲升龍,也沒繞行,就朝小七裡灣開來。他地行動,在蔣逸凡看來就像他也是李彥直的手下,一步步地按照李彥直的安排行事一般。但是,運氣對明軍來說似乎不是特別好。阮信的前鋒距離小七裡灣還有半日路程時,鳥銃團和火炮團的軍官抬頭望天,只見一片烏雲隨風飄來,趕緊下令收了槍炮,準備好肉搏的家夥。

水師部地軍官則密切留意水勢的動向,以備出擊。

阮信是個凶猛而粗魯的大將,局勢又逼得他不得不拚命,所以他行軍的速度相當的快,一路不斷有安南情節濃鬱的民壯在“驅逐明寇”的口號下聚集到他麾下。阮信從北部出發時隻帶來了三萬兩千多人,結果一路附驪而來的人竟超過了出發部隊,雖然莫氏向各地州縣發布了抵抗阮信的命令,但這些命令都沒有得到遵從,就像當初莫文明帶著唐舉進擊升龍一般,阮信這一路竟也做到了兵不留行!

隨著越來越多人的加入,阮信全軍都為之士氣大振,參軍們和部將們都說道這是民心所向啊!只要將軍到達升龍,振臂一呼,升龍十余萬軍民一定會倒戈而為將軍前驅地!”

阮信也深以為然。

他和他地參軍、部屬們的這種看法,倒也不是盲目地樂觀,至少有遠、近兩個前車之鑒在:遠的是仁宣年間,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大明的軍力雖然強大,但由於吏治腐敗,一有安南豪傑揭竿而起,留守官兵便左支右絀,後來安南方面形成了一支正規的常備部隊,很快就把大明的勢力逐步排擠出去;近的就是唐舉對升龍的攻擊,既然唐舉能夠借由莫文明這個傀儡的向導,以不多的兵力迅速奪取升龍,那麽手握重兵、又作為更能代表的安南、更有自主能力的大將,有理由打不贏這場仗呢?

到中午時分,阮信的前鋒就抵達了小七裡灣,非常不幸,第一個遭遇到他們的是鄭屈!

鄭屈以前做的是宮廷侍衛,因為第一個變節擁護莫氏而官升三極,可他本人並不擅長打野戰,這支部隊又被派到這個有些危險又不甚重要的地方,全軍上下不免情緒低落,認為明軍並不打算重用,所以就更加懈怠了。

當有人傳言說主將唐舉赤膊巡檢諸軍時,鄭屈也有樣學樣脫光了膀子,只不過唐舉脫光了膀子是冒著酷曬四出檢閱,鄭屈卻是弄了張靠背長竹椅,找了片河風習習的林蔭,讓手下拿大蒲扇給他扇涼。將領如此,手下的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李彥直對此戰頗費心思,從北部邊關到升龍一路都安排了探子,鄭屈進軍的方向速度等訊息其實也沒太脫離明軍的掌控,唐舉早上就派人說阮信的前鋒很可能已在十裡之內,但鄭屈等了半天沒見動靜,竟然就沒太放在心上,到了中午酷熱時便納他的涼睡他的午覺。恰好這時有塊大烏雲飄了,罩住了小七裡灣,天氣忽而變得陰涼,鄭屈這個午夢也就越發的好了。

可惜戰爭之下,好夢不長,到了未時三刻,忽有一支小分隊從林木間竄了出來,這支小分隊是阮信的前鋒,他們闖到這裡時也只是打探消息,並非突襲,看到正在納涼的鄭屈都愣了一下,鄭屈沒穿官服戰袍,這支小分隊一時也沒看出他是敵方大將,以為是附近的一個地主,還準備跑探問情況呢——他們這一路進軍,沿途遇到的百姓多肯合作。

可是鄭屈的人見到他們跑,卻以為他們是來襲擊主將!高叫幾聲將軍!有刺客!”

“敵軍來了!”

鄭屈從夢中驚醒,叫道!這麽快!”從竹椅中跳了起來就逃。他一逃,在他身邊衛護、侍候的手下自然也就跟著逃,幾千人從將官到士兵,你逃我也逃,沒多久就變成一灘散沙。

阮信的前鋒本來只是來打探消息,看見鄭屈他們逃跑就本能地追趕,鄭屈的敗退就像骨牌倒下,一隊接著一隊,一營接著一營。阮信前鋒的追擊也是先追的牽動後追,前面開始追逐,後面若不跟上就容易使前面的同袍成為孤軍。

兩支軍隊,一支是散漫地往小七裡灣逃, 另外一支則以一隊隊出現在敗兵後面,若是小七裡灣不是河島相間而是一片平川,只怕光是這批敗兵湧就會衝動唐舉的陣腳!

“蠢材!飯桶!”

鄭屈的表現,比唐舉的預期還要糟糕得多!

“不許救援!所有人準備好!如果為敵前驅為衝陣腳,就當敵人對付!”而埋伏在河島的小船則已蓄勢待發。

唐舉這邊惴惴不安,阮信那邊卻欣喜若狂,看著鄭屈部如見了貓的老鼠一般四出亂串,這突如其來的勝利讓阮信更加堅信此行必能直搗升龍。

“這樣的兵馬,不是我們的對手!”

“衝啊!給我衝!升龍就在前面了!”

沒能及時搶到船渡河的鄭屈部,有的就直接跳入水中鳧水求生,有的卻倒轉戈矛,投降了阮信的先鋒。

“敵軍已經潰敗,”阮信的參軍道我昨日打聽到明軍在這裡安排了重兵,誰卻是這樣的貨色!”

另外一個參軍說這會不會是假敗呢?”

“假不了!”雖然不算一代名將,但阮信對行軍打仗還是在行的,他看得出鄭屈部的潰敗並不是裝的,要不然代價就太大了,因為只靠前鋒一衝,鄭屈那七千人已有三成跳水逃生,三成被追截到,剩下三成則死傷於阮氏旗下。

阮信對小七裡灣的進擊,本來另有一套安排,但現在前鋒既然跑得比他的命令還快,又取得了不俗的戰果,阮信就下令前鋒繼續前進,他率領中軍四萬人,準備尾隨來收戰果。

之六十一七裡灣

之六十一七裡灣是由【無*錯】【小-說-網】會員手打,更多章節請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