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陸海巨宦》之63 8面圍
[小說免費閱讀.biquge]昨天欠了一,這個周末或今晚或明天會設法補回來,顏求請月票支持

 唐舉帶著剩余的人回到南岸,人人帶傷,他自己也是全身浴血,血跡被大雨刷去,跟著又有的血跡濺撒開來,把這條漢子的頭髮也染出多層的顏色來盧複禮看見他還活著,恍如隔世重逢

 唐舉臉上卻掛著那種百劫余生後的笑容:“我也真沒想到呢,其實已經見了閻羅王幾次了,卻總被弟兄們推了回來”

 說完這句話他眼角忽然濕潤了,推他回來的弟兄此刻卻已在另外一個世界了

 這一仗阮信部死亡、失蹤了將近三千人,明軍傷亡四百多人,安南士氣大幅度回落,再無當初要一舉攻佔升龍的銳氣

 “如果阮信能攻下小七裡灣,那麽他還有一點機會但只要阮信沒能一舉攻下小七裡灣,那他很快就完了”

 李彥直的預判很快就變成了事實

 這一戰以後,安南的部隊便沒能再前進一步無論阮信如何催促,都無法將再從明軍手裡奪取一寸的陣地,明軍嚴守陣線,把阮信所組織的十余次進攻都頂了回去,洮河的支流便又多了幾千具安南軍的屍體而唐舉部卻越打越是從容

 這時殷正茂已將升龍周圍那些響應阮信的星星點火撲滅,李彥直見唐舉守住了小七裡灣,便緩出手來,把作為後備的部隊調到兩側形成包抄之勢

 戰況膠著起來,安南將士的士氣也一日惰懶似一日了,七日之後,軍資耗盡,阮信派人往所佔據地州縣調糧,但糧食早被莫氏兄弟奉李彥直之命調空了,哪裡還有糧可用?阮信急了,下令後勤官“無論如何”都要取得糧草

 “若是找不到糧食,提頭顱來見”

 並給了他四五千地人馬

 那後勤官心想我能到哪裡去找?官庫沒有當然隻好向民間“征集”了縣城沒有就下鄉搜刮

 洮河三角洲開發已久農村比比皆是但這幾年阮氏當權民生極為困苦家家都捂緊了米缸誰肯聽阮信一聲令下就把要命地糧食拿出來?

 噫從北部邊關到小七裡灣地這一片平原不過方圓百裡卻忽然大亂起來阮信地部屬闖到鄉下搶糧食把所有鄉村都雞飛狗跳呼爹喊娘

 “他們不是來保護我們地嗎?”

 這些號稱要驅逐“明寇”地人卻做出了“明寇”也未做過地事情來

 大部分的老百姓們在感情上本來還是傾向於阮信的,但生存地問題卻逼著他們重做出選擇用他們的腿來選擇多少被劫掠的農村不但糧食被搶光,甚至人也逃光了,升龍方面收到消息,蔣逸凡馬上組織起那些逃到這邊來地鄉民,暗中安排他們一夥夥地到各地農村去乞食,借由他們的口來宣傳阮信地暴虐隻數日之間所有未被騷擾的地區也全都害怕了起來

 這時殷正茂和唐舉同時收到了一封“投誠書”

 給殷正茂下書的是一個頗有良心的知縣,姓林他之前出於排斥大明之心支持阮信,但看到阮信的倒行逆施之後卻後悔起來經過數日煎熬終於決定改變自己的立場,與明軍裡應外合

 而跟唐舉暗通消息地則是一個叫鄭勇的義軍首領,他是附隨阮信的義軍中最有影響力的義軍將領之一阮信一路南下,都是因為有這些人的附隨才聲勢壯大,也是靠著這些人開路才勢如破竹可這些人大多來自民間,和底層百姓的關聯最高,阮信縱兵劫掠搶的不是他們地父老,就是他們地鄉親這讓他們對這個軍閥徹底失望了而促使他們決定倒戈的是:阮信居然斷了他們地軍糧補給當初他們才來依附時,阮信為自己的實力壯大而竊喜,如今軍資緊張起來,這些比主力還多地義軍在阮信心中就成了累贅

 “要糧食?自己去搶啊”

 也真有幾撥人馬下鄉跟著阮氏部隊劫掠去了,但義軍一開始劫掠,就再也當不起這個“義”字了

 兩封信到達李彥直的手裡時,蔣逸凡道:“會不會是詐降?”

 李彥直端詳了兩份投降書信,說道:“這個林知縣或許是真的,這個鄭勇卻一定是假的”

 “為什麽?”蔣逸凡問

 “這兩封投誠信都條理分明,,自己又端正雅氣,這樣的秘事,一般都得自己捉刀,那林知縣是個士人,能寫出這樣的信來不奇怪,但鄭勇是個農民老粗,如何寫得出這等字來?若換了是我處在他那個位置,多半是會派人來傳口信遞信物,而不是寫出這樣的一封信來所以我料這十有是假的,是阮信的幕僚整出來的詭計”

 “那麽該如何應對呢?”蔣逸凡問

 “打啊”李彥直笑道:“不過不管是否詐降都好,都給我發動總攻”

 他取出了另外一封加急密報來給蔣逸凡看,蔣逸凡瞥了一眼,臉上便揉著狂喜與盡量抑製的表情來

 “老俞來了?”

 李彥直微笑點頭

 第二日,明軍發動了反攻

 這時候阮信的參謀還在忙著清點從鄉下奪來的軍資,計算著這軍資能用到什麽時候,前線卻傳來了讓他們面無血色的戰報“明軍反攻?”

 唐舉一直縮在小七裡灣,一副不過此河半步的姿態,又大造防禦工事哪怕昨天也還在追加營造,這幾乎給阮信的參謀造成了一種錯覺認為明軍是打算長久防守下去了,至少短期之內不會妄動可反攻就在這時發起了

 由於與阮信軍長期對峙,阮信對唐舉這一部人馬相當的警惕,他還在小七裡灣外圍安排了全套,他想明軍若是行動也會落入自己地陷阱,可是先動的不是唐舉部

 動的是殷正茂,他帶著三千步兵,潛行從西北繞了過來,直插阮信的側翼

 這裡正是阮信軍最虛弱的地方,一些“義軍”正在這裡劫掠呢這些打著“義軍”的旗號聚集卻連劫掠自家父老的事都乾得出來,還哪裡能盼著他們能對阮信保有多少忠誠?最早遇到殷正茂的“義軍”被一擊即潰,剩下的幾支人馬眼見不妙紛紛投降,殷正茂就命這些人為前驅反過來撲向阮信的主力所在那個知縣林正宗趁機起事做殷正茂地內應,一轉眼間,西北方面的方向便告崩潰

 西北線潰散的部隊在地消息傳時,阮信的中軍還在與唐舉周旋,他要從主力部隊中抽調部分兵力前往西北時,東南方面又傳來敵訊卻是李彥直另派五路兵馬來攻東南來地這五路兵馬每一路都隻一千多人,但目標所在卻是那些落入阮信手裡後靠著歸誠“義軍”守衛的州縣,阮信無奈,隻好急急調鄭勇去增援,雖然這樣一來東北的防線缺了一角,但也顧不得了

 這鄭勇是個在起事之前就和阮氏有所勾結的地方豪強,是最早依附阮信的人在來歸“義軍”當中阮信對他這一部也最為信任李彥直料得沒錯,鄭勇下的“投降”確實是詐降但這時下書對象唐舉沒動,明軍卻從另外兩個方向殺了過來

 “別亂”看著參謀有如沒頭螞蟻一般阮信暴喝著:“給我挺住”

 阮信駐軍所在乃是一片平原,無險可守,是勝是敗,全看軍勢,得利時勢如破竹,一旦攻守勢易便有兵敗山倒之憂

 鄭勇南下去收拾那五路侵州奪縣、企圖斬斷阮信糧道地明軍,他手裡控制著八千人,人數雖然佔優,但裝備遠為不及,明軍這邊是鳥銃利刃,輕鐵甲、皮護套,鄭勇的八千人卻大多沒有防護裝備,一半的人拿著大刀長矛,兩千多人拿著短兵器,一千多人帶著自製的弓箭大棒,還有一千多人拿著諸如釘耙之類的農具裝備如此狼狽,訓練是不足他們是聽到號召後臨時聚集起來的鄉勇,本身組織力就不夠,歸附阮信之後也沒時間接受正規訓練,人數雖多,說來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

 走到半路,鄭勇就心動起來,兩軍在蒙山鄉初次接鋒,明軍五百人,鄭勇部二千多人,卻一接戰被明軍衝得四分五裂,幸虧鄭勇主力趕到,這兩千人才不致完全潰敗,鄭勇見明軍如此善戰,心中忐忑,忖道:“如今阮信已是窮途末路,不說大明國力雄強,絕不是阮信能打得贏的,就是這安南地百姓如今對他也惱恨起來了,再跟著他沒活路了”

 當天晚上就派人去和明軍將領談判,假戲真做,表示自己早就給唐將軍下過投誠書,這次來就是來迎接天朝大軍,不是來抵抗地

 南面這五路兵馬的總指揮是盧複禮,他聽了鄭勇使者地話以後道:“既然如此,你們便轉頭給我引路去,等拿了阮信的頭顱來,我自然相信你們”

 到了這份上, 鄭勇也無其他選擇了,真個倒轉隊伍,背靠明軍向阮信地主力攻去

 西北東南同時出了岔子,三四萬的歸誠“義軍”,這時要麽被擊潰,要麽已倒戈,阮信的主力外圍再無防護力量,就在他極度慌亂之際,唐舉終於動了---這是進入安南的明軍中的攻堅部隊,阮信身邊雖然還有將近兩萬人的部隊,可唐舉部的單兵戰鬥力還是整體作戰能力都比他強得太多了,何況,經歷過河心島一戰的唐舉,這次反擊是帶著死意來打的一萬明軍對兩萬安南部隊,進攻時竟佔盡了優勢

 阮信終於扛不住了,部隊從四面八方湧來,眼看後路就要斷絕,阮信也沒了拚死一戰的信心,因為他自己也明白再打下去也沒有成功的希望了

 “回去,回去”這時他想到了老巢那裡雖不產糧,卻有雄關,帶著這半個月擄掠到的軍資,回到邊關仍有負隅一戰之力

 這幾乎已成為他最後的“希望”了,可李彥直卻連這最後一點希望也不給他

 東北方向尚未合攏的後路傳來對阮信最後的打擊大明的廣西駐軍過界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