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哥,幹什麽氣衝衝的?”
中午王建森氣衝衝的來到博物館,找吳天緣吃飯,一臉不忿道:“真是敗興!原本今天心情很好,就是因為看了一場垃圾展覽,哎……”
“垃圾展覽?”吳天緣突然想起什麽,笑道:“今天不是畢加索在京城的最大規模展覽?聽說有89幅作品,空前絕後啊!”
“狗屁!”
王建森氣不打一處來,大聲道:“什麽畢加索?都是些假畫!”
吳天緣一聽,面色凝重道:“不會吧?這個是公開展覽,很多人去看,能有假?”
“我原本也是這麽想,你也知道我一直收集畢加索,聽說竟然有如此高規格的展覽,自然很是期待。結果一去看,竟然有假畫,還是一眼假!”
“今天我早早到達那個私人美術館,就等著看大師之作。其實這種虛張聲勢、名不符實的商業大師特展這幾年在上海已經上演過N多次。只不過與京城一慣的作派——好排場、講氣勢、追求明星效應相比,那裡要相對低調。因此對待差不多同樣性質的展覽,由於宣傳誘導產生的聯想與實際展覽品質之間的落差,讓我很是接受不了!”
王建森感歎道:“此次“畢加索走進中國”展覽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只是眾多藝術展覽亂象中的冰山一角。其背後所深藏的根本性問題是,中國優質展覽資源的匱乏。”
“近年來一方面由於國家的重視;另一方面社會物質財富已經積累到了一定階段,因此美術館興建的熱潮方興未艾,並有愈演愈烈之勢。投資數千萬甚至十多億元建造一座地方美術館或者民營美術館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業已成為一種常態。全國正以平均每年100座的速度在興建新的美術館,僅2011年,該數字就達到了驚人的386座,相當於平均每天就有一座新的美術館誕生。”
吳天緣點點頭,這個他自然知道,國家對私人博物館門檻很高,畢竟要牽涉文物展示。但美術館要求不太嚴格,因為大部分都是近現代藝術品,甚至都是現代藝術品,歷史價值不高,所以很多人利用這個空子,建立美術館。
“國內美術館的建設模式先蓋房,再想著如何辦展,與西方美術館先有藏品再有場館的理念完全不同。讓很多投資經營者始料不及的是,硬件的投入是有限的,建成之後,美術館的運營和發展才是真正燒錢!”
“一種是結合自己的藏品,通過專業人員的系統梳理和深入研究所做的展覽,比如說最近幾年正在興起的文獻展和研究展,比如咱們天緣的特色展廳。另一種是依靠資金實力,向國內或國外同行,基金會引進的特展,比如賈科梅蒂回顧展、埃利亞松的“無相萬象”展,或是劉一謙那種大資金運作。”
“最後一種就是結合美術館的定位和發展方向,邀請策展人量身定製的品牌性展覽,比如說雙年展、三年展等等。或是學術主題展,這類展覽具有一定的問題針對性,對當下藝術發展中存在的一些現象作了學術性思考和總結的展覽。”
“特展是一種成本投入高、程序複雜、對承辦場館專業要求特別高的一種展覽,目前全國很多美術館其實並不具備這些硬件或軟件的條件。今天那個所謂北京某私人美術館舉辦這種低品質的大師特展,也是出於商業方面的考慮。”
“高品質就意味著高投入,不想高投入,卻想獲得高回報,只能靠商業營銷、華而不實的宣傳攻勢、或者名人站台背書。當然還要有資金實力的保障,包括館長本人的長袖善舞。”
吳天緣沒想到王建森對博物館運營有如此見地?不愧是大商人,觸類旁通,感歎道:“2015年蘇州博物館曾經主辦了“十洲高會——吳門畫派之仇英特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其實此次仇英特展,蘇博本身自己沒有一幅藏品,31件展品全部來自海內外12家文博機構的大力支持。這就說明依靠品牌優勢,一個準確的定位,一個好的創意,也許一件作品,甚至於自己沒有一件藏品,也足以舉辦一個特別精彩的展覽。”
“那也是因為蘇州博物館名氣大,底蘊深厚才可以!私人的能有幾個?除了天緣,全國就數上馬為都的觀複,還有劉一謙的龍美術館。”
“這次主辦方某知名房地產商,宣稱83幅畢加索原作來自5個國家的8位著名收藏家,覆蓋其早、中、晚全部創作周期,藝術形式橫跨油畫、版畫、素描、手稿、雕刻、陶瓷五大藝術領域。”
“從差不多4月初媒體就在宣傳招商,到4月8日新聞發布會,到5月28日開幕,調動數百家媒體輪番轟炸,全國鋪開宣傳,就連京城電視台,央視某某頻道均給予了報道或專欄,比如環球某報也刊登上了整版廣告,宣傳不可謂空前也是絕對到位。”
“主辦方更采取了明星+文藝圈知名人士倒計時邀請宣傳方式,刺激著大夥的腎上腺素。盛大開幕現場,現場某央視知名主持人、國家一級演員擔當主持,另有知名明星助陣,現場火爆,中國國家博物館某副館長、中方策展人現場致辭……”
“知名大學學者,據說是本次展覽的中方策展人,面對媒體采訪時表示“對老百姓來講,本次展覽是一個特別大的福利。”就連意大利使館參讚和西班牙使館駐華大使也紛紛趕來捧場。”
王建森深有感觸道:“別的不說,以後咱們也要學習人家這種全方位手法,絕對震撼。”
“然後呢?”
看著吳天緣好奇的表情,王建森繼續道:“面對此情此景,還等什麽!我說時遲那時快,火速衝入展覽現場,懷著激動的心情看了一下作品!結果卻瞬間猶如掉落谷底,心中一萬隻草泥馬飛奔而過......”
“宣傳中顯示共83件“真跡”,價值10億歐元,10億歐元是多少錢嗎?73.7億人民幣!”
王建森自信道:“別的不敢保證,但畢加索我老王也玩了十幾年,全世界大博物館都參觀很多次。手裡也有十幾張真跡,眼光還是有的。第一張《兩個裸體男人》1897年,布面油畫,私人收藏,為未完成作品且無畢加索簽名。 據傳是他16歲的作品,假設這件作品真是他的,那個時候他剛進入馬德裡的皇家聖費南多美術學院就讀,此作為其在上學期間的習作,就像我們今天美院大一課程時畫的裸體習作而已,並且在沒畫完的狀態下沒舍得換布,在旁邊又畫了一個裸男。它沒有出現在任何專業文獻記載裡、市場、公開場合和關於畢加索的外部出版物、資料中,或許有,但截止到目前我還沒找到。”
“這樣的畫還有五幅,均標明私人收藏,其中油畫作品《火槍手》很是詭異,宣傳標簽上標明1964年作品,現代藝術博物館朗嘉左拉普雷收藏,為什麽旁邊的牆上卻寫著珍藏於某私人藏家之手?”
“牆上還生動地寫著,詮釋了根據十九世紀大仲馬的小說《三個火槍手》改編的舞台人物。但據記載畢加索創作火槍手系列作品的靈感,是他在1965年住院做手術期間,閱讀大仲馬的小說《三個火槍手》的過程中產生的。難不成火槍手也玩穿越?”
“接下來是總共36件版畫作品,瓜斯塔拉現代藝術工作室米蘭,提供15件。藝術公司,佩薩羅,提供21件。其實這兩家公司就相當於租賃公司,他們有很多藝術家作品,你想做誰的展覽,可以從他們那裡租,就是這麽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