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慶豐軍》第244章 莘莘學子
“了不得了,開恩科了!”東溪村儒士武甲,在縣城聽到慶豐軍舉辦科舉考試的消息,汗涔涔的跑進村內好友胡明的家中。

 十年寒窗,隻為一舉登科,自漢唐以來,讀書致仕就是天下讀書人的希望,更是窮人改變命運的希望。

 胡明正搖頭晃腦的背書,聽聞此事,心中大喜,丟下書,不敢相信的問道:“此事當真?”

 “當真,慶豐軍大元帥在今年三月初五,在廬州開科舉試,不論色目人、漢人,也不論僧、道、儒,都可以參加,兩甲錄取一百二十人哩!”武甲興奮的說。

 有元一朝,科舉就像抽風一樣,不定期舉行,而且色目人考右榜,中著都可以做官,而且升遷的快,漢人只能中左榜,左榜出來只能做候補,不使錢,連做官的機會也沒有了。

 胡明本以為是朝廷開恩科,卻不曾想是慶豐軍開的科舉,不削的說:“慶豐軍?那不是造反朝廷的逆賊嗎?”

 東溪村雖然屬於揚州治,卻在再揚州城的西北,屬於慶豐軍勢力不及的范圍,胡明閉門讀書,自然不了解慶豐軍了。

 “胡明兄台不要這般說,慶豐軍治下,稅賦及其輕,百姓安居樂業,漢人與色目人平等,你道今科的主考官是誰?乃是元統年間◆長◆風◆文◆學,ww+w.cf≠wx.ne▼t的榜眼余闕余大人!而且大元帥自掏腰包,要在治下各州縣,辦免費學堂呢,大元帥可是十足的好人啊!”武甲興奮的說。

 余闕在元末的名頭非常響亮,除了官聲好、學問好外,更重要的一點,他不是萌古人,而是西夏人,漢人儒士,多以余闕為楷模,在儒士中的聲望,著實響亮。

 胡明聽了武甲頗具鼓動的言語,這心終於活了起來,若是不考,恐怕日後學堂城裡,郝仁得了天下,科舉就要廢除了,不不想放棄這個機會,道外面去走一走,哪怕考中了,他不去慶豐軍做官,也算是證明自己腹中學問。

 可是,他望著家徒四壁的窘境,歎息道:“廬州遙遠,恐怕我也湊不足川資路費啊!”

 “這個大元帥早就想到了,特意在治下的廬州、安慶、揚州、建康、平江、宣州開六處分試場,由各處太守主考,每地取一百名,凡是通過著,可由地方出路費,並且派兵護送到廬州參加考試呢!”武甲道。

 “武甲兄,我們收拾行囊,連夜出發,到揚州先找館驛住下,好生溫習一下功課!”武甲興奮道。

 不一日,兩個儒士到了揚州,找館驛住下,又沒一日,考試日期到了,揚州太守親付友德親自主考,五日後,揚州太守貼出榜文,二儒士與其他九十八名一起上榜,廬州太守付友德派手下千戶李大通,護送一乾儒士赴廬州。

 三月初五,廬州集賢館,人頭攢動,人山人海,各地六百名考生雲集,等待開考入場的鑼聲。

 郝仁也換了一身儒衫,手中握著一卷《孫子兵法》,扮做儒士模樣混跡在書生之中,陳達、斐冠軍二侍衛,懷揣短刃,扮做書童,緊緊跟隨!

 眾儒士中,有信心不足的,搖頭晃腦的背書,更多的是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有的擔心郝仁乃是朝廷的紅巾賊,若郝仁事不能成,自己也成了賊了,一個儒士帶頭,中儒士紛紛附和,大有罷考之氣勢。

 “諸位勿憂,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大元帥佔據天時地利人和,這天下必為大元帥所有!”揚州儒士胡明誇誇其談。

 胡明本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去了揚州,如今有來了廬州,沿途的所見所聞,深深的觸動了他,如今,他已經是慶豐軍忠實的追隨者了。

 立馬有外地儒士不解的問道:“何為天時地利人和?”

 “大元帥以元末之亂世,提三尺‘龍泉’(其實郝仁當時拎著的是破菜刀)而舉事,廢苛政,除其暴而安其良,順乎天而應乎人,大軍所過之處,摧朽拉枯,韃子兵聞其名而破膽,如今是的慶豐軍據地千裡,甲士‘數十萬’(有點吹牛)之眾,此既天時也!”胡明慷慨陳詞道。

 幾個吃瓜的士子讚許的點點頭,有儒士反問道:“張九四、朱重八等諸侯,也同樣佔據天時,難道唯獨大元帥能獨據天下嗎?”

 “問得好!”胡明讚道:“大元帥如今所佔據之地,乃是義軍的腹心地帶,北面有劉福通、張九四、趙君用,西有徐壽輝,南有朱重八作為慶豐軍的外圍屏障,蒙元大軍,就是想對慶豐軍用兵,也無從下手,大元帥正可以利用外圍的屏障,為慶豐軍贏得積蓄力量的時間,待各路義軍與蒙元打的兩敗俱傷,大元帥正可以積蓄之雄厚力量,一舉而得到天下,此為地利也!”

 郝仁搖著折扇,對這儒士的見解,點頭讚許,因為他自己也是這麽想的,能不能奪取天下,他自己也不知道,不過,這個儒士,確實有些見地,反而更大的增加郝仁奪取天下的信心。

 “蒙元不可能同時打擊這麽多路的義軍,倘若有一兩路義軍,在夾縫生存發展,那時與大元帥等多天下,就保證大元帥一定能打敗他們嗎?”有個儒士,嫉妒的抬杠。

 “小可竊聞,大元帥頗善於交際,與各路諸侯交情都不錯,東面的兩路諸侯趙君用、張九四,乃是大元帥用雄兵打敗了脫脫的百萬大軍,才救了兩路義軍,大元帥有大恩於他們,這兩路諸侯,怎肯與大元帥爭天下?剩下的劉福通,乃是大元帥的結拜兄弟,朱重八乃是大元帥的連襟,這二位有怎可能與大帥爭呢?唯獨一個天完政權罷了,倘大元帥和各路義軍之力,共擊天完政權,以慶豐軍的利炮,雄兵,天完政權又怎是大元帥的對手?攘外而先安內,大元帥兼並各路義軍,那時百萬大軍北伐中原,天下可定也!”

 儒士胡明又是長篇大論,侃侃而談,把眾儒士說的頻頻點頭稱讚同。

 郝仁就不太認同!比如郝仁和朱重八、劉福通的矛盾, 胡明是不知道了,張士誠、趙君用也都是志向遠大之人,不肯輕易歸附的,胡明把問題想的太簡單的。

 一個居下位的儒士,若能把這些矛盾厲害也看的清楚,那他比隆中對的諸葛亮還牛叉了。

 “阿彌陀佛,這位世兄所言,前兩條小僧頗為認同,唯獨這第三條,小僧竊認為,問題沒有那麽簡單!”一個身穿袈裟的年輕和尚,雙手合十道。

 胡明很有禮貌長揖道:“願聽師傅高論!”

 “阿彌陀佛,有道是,人心險惡,各路義軍的首領,都是人中龍鳳,豈肯能這位世兄說的這般簡單,坐看大元帥獨得天下?”和尚輕蔑道。

 這和尚說的是正理,打天下沒那麽容易,群雄也不是任憑郝仁擺弄的玩偶,郝仁被和尚的言論所吸引,轉頭去看那和尚!

 郝仁不看則罷,一看,不由得大吃一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