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慶豐軍》第383章 國策難定
遠離戰爭的日子很無聊,賑濟災民便是一件大事了。

 好在是建國之初,六個在朝的內閣都是能臣,下面的知縣、知府、太守們,也深知和平的來之不易,辦起事情來頗為用心,將刑部尚書施耐庵調回來,全權負責賑災之事,如同懸一把利刃在災區官員的頭等,賑災中便沒有出現大的貪腐想象。

 對於郝仁來說,還有幾件大事要做。

 一、要重新制定法律,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在元朝的法律上增減,元朝的法律太過於苛刻了,很多當朝都沒有執行下去。

 二、大宋不能再用元朝的貨幣,交鈔貶值,如同廢止,心得朝代,要有自己的貨幣。

 三、各位開國元勳需要授爵位,此事不能再拖延,搞不好要兵變。

 貨幣政策好定,以白銀為本位,制定紙幣、銀子、銅幣的三級貨幣,參照後世的明朝的貨幣政策,進行增減便可。

 各位開國貴胄的授勳,設立公、侯、伯、子、男,五級三等爵位,對於功勳卓著者,以三等侯爵為主,留下一二兩等侯爵及三個等級的公爵,留著日後晉級,至於定名,交給吏部裁定就是。

 最為難辦的,莫過於律法的制定問題,既要面面俱到,又要合情合理,工作量和□長□風□文□學,w↓ww.cf⊕wx.ne♀t信息量都一樣的龐大。

 皇宮的會客廳,郝仁披著貂裘向著火盆,他端坐在圓桌的頂端,內閣的六個大員和翰林院的學士們,圍著圓桌爭論不休。

 “商人自己不從事生產,完全靠買進賣出賺取差價,能增大貧富差距,於社稷不利,不應該給商人這許多便利的條件,我朝也應該遏止商業!”戶部尚書俞通源道。

 “出海費用太過昂貴,應該大力發展農業,不許寸板下海!”禮部尚書余闕道。

 “凡貪腐六十兩以上的,一概剝皮處置,子女發教坊司!”刑部尚書施耐庵道。

 “廢除也裡可溫(傳教士)等外來教派的傳播,將他們驅逐出國境,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

 各位大人們各抒己見,皆認為自己的觀點正確的,整個圓桌會議,亂的如同一鍋爛粥,很多被歷史認證是錯誤的事情,卻被手下的一應大員們大說特說。

 郝仁皺著眉頭,頗覺一陣頭疼,對於這些當下人,煤油讀過後世的力士,郝仁只能逐一去辯駁。

 “商業能夠推動社會進步,也能夠推動手工業的發展。北地的毛皮需要有人運往南方,南方的木材也需要有人運往北方,商人便因此而產生了。南宋偏安百姓卻富庶,靠的便是商業,我朝應該鼓勵商業,我們不但要鼓勵商業,我們還要像大宋一樣,大規模的做海外貿易!”

 “我方若停止海船的發展,日後倘若他國以海軍來攻打,我們該如何應對?弱勢扶桑的沒落武士禍亂我國沿海,該如何處置?海外貿易便能與造船業一同發展!”

 “也裡可溫也是勸人向善的,至少好過蠱惑人造反的明教,儒家雖然強大,也要有些流派與其競爭,百姓有選擇的皈依的權利,儒家若具有吸引力,百姓自然歸附,也裡可溫道將得好,儒家也應該學習,沒有必要驅逐他們,難道要讓我的朝廷成為只會用一個大腦思考問題的固化廢物嗎?我要讓世界各國知道,我大宋是兼容並包,儒家的強大是不怕任何的文化滲透的!”

 “對於官員,我們不應該太苛刻,提高他們的俸祿,讓他們衣食無憂,誰還能冒著坐牢的風險去……”

 “陛下,你搞什麽圓桌會議,我便不同意,這哪還有一點皇家的威嚴啊,而今又又這些說辭,依臣看來,都是謬論!謬論”各大人們不待郝仁說完,便又分分開始反駁,余闕言辭激烈道。

 “諸位大人不要亂,我們一條一條論證,先說一下官員貪/腐問題……”郝仁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與各位大人論證。

 “陛下!”宿衛總管陳達進來稟報道:“沈旺會來了!”

 郝仁被吵的如同滿腦袋漿糊,總算是有一個讓他高興的事情,對各位大人道:“這些事情我們稍後論證,只要在年初朝會前確定既可,先一同見一見扶桑歸來的沈旺大人,看看他給我們帶回來什麽好消息!快請!”

 眾位大人還是三二一夥,交頭接耳的議論著剛才的事情,直到沈旺進來時,整個會客廳才徹底安靜下來。

 沈旺在宿衛總管陳達的引薦下,風塵仆仆的走進來,見會客廳的格局已經大變樣,左顧右盼一番,才在圓桌盡頭看見郝仁的影子,驚愕之下,趕緊長揖請安。

 郝仁向他擺擺手,示意他坐在自己的對面,沈旺才謹小慎微的坐了下去。

 “說一說你這次出還的情況吧!”郝仁溫言道。

 “恩……這……”沈旺遊遍東洋、南洋,第一次見過這樣的圓桌會議,頗覺不適應,沉吟半晌,才道:“臣接到陛下的旨意,歸來的船隊,裝滿了糧食,糧荒問題,應該足夠解決!”

 沈旺說了半晌話,才終於適應過來,在郝仁和眾位大人的詢問下,將東洋的情況說明白。

 姚廣孝不辱使命,在扶桑之地,未動一兵一卒,已經將自己可調度的軍隊發展到六萬之眾。

 扶桑正值內亂,各地大名或忠於南朝,或忠於北朝,彼此間互相攻伐,姚廣孝不分南朝北朝,買武器給他們,又將部分勢力弱小的大名,庇護在自己的羽翼下,憑借他在扶桑僧人中辯經得來的聲望, 有七家大名徹底歸附姚廣孝,接受姚廣孝的任命和冊封,以姚廣孝為關白,以郝仁子秀吉為主,姚廣孝能調度的各家武士便有四萬之眾。

 扶桑水軍萬戶胡伯顏,都帥本部及兩萬扶桑武士,攻入高麗,與撤退到高麗的紅巾軍中路軍會師。

 關鐸雖然不聽從姚廣孝的命令,也已經在高麗半島站穩腳跟,兩家也結成了攻守同盟,與高麗王分庭抗禮。

 張士誠勢力有所發展,割據扶桑的九州島南部,立國大吳,與姚廣孝向來友好,雙方商船往來,絡繹不絕。

 方國珍到現在也沒有一點消息,徹底從扶桑三島嶼消失,影蹤全無。

 姚廣孝區區一年半的時間,便將七家大名同化,倘若關鐸的二十萬並馬再歸他調度,姚廣孝恐怕要一人在扶桑獨大了。

 沈旺帶來的扶桑消息,沒有給郝仁帶來一絲的喜悅,而是深深的恐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