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原始人生》第67章 喜迎豐收
  大石頭做了部落的教頭之後,唐歌徹底的解放了。整天無所事事得四處亂逛,抽空還去了雙山地幾趟。建城的工作是停止了,但維護的人員卻要留下。不說城市裡辛辛苦苦建起來的房屋會被野獸毀壞,就連秋天剛種下的莊稼,都要小心的維護。這些東西可是半坡豚將來崛起的根本,半坡豚能不能徹底告別以狩獵為生的原始社會生活,就指望著雙山地和奴隸部落外的土地明年能不能豐收了。

  兩處的莊稼都很好,長勢好,被大雪一蓋,也不虞凍壞,而且冬天漫山遍野都是雪,野獸的蹤跡更難隱藏,族人們看護起來也更省力,這讓唐歌很是松了一口氣。照此下去,只要明年沒有什麽天災人禍,半坡豚的豐收已經指日可待。

  在部落裡貓冬其實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所以,即便很小的一件事就能調動大家很大的熱情。比如說張龍趙虎這倆小子,終於在唐歌的主持下,嫁給了苦苦追求已久的兩個奴隸姑娘。在婚前,唐歌就為他們把過關,兩個姑娘雖然不算很漂亮,但也都算是很順眼的那種。雖說對於男人嫁給女人這件事有些別扭,但唐歌還是給他們做主好好的操辦了一場,以表揚他們天天護衛自己的功勞。

  還有一件事引起了唐歌的興趣,那就是老乞丐洪七收了個徒弟。

  這年頭,洪七這行說是乞丐,其實有地方乞討的時候,他們是乞丐,沒得乞討得時候,坑蒙拐騙偷,他們可是樣樣都乾,跑到別人獵場裡偷獵,更是家常便飯,所以,雖然唐歌沒親眼見過,但他明白,洪七能活到現在,他的身手肯定也不弱。

  洪七的徒弟就是那個老鐮印象深刻,頭上被人開了兩個瓢的倔強少年奴隸。因為頭上留下兩個疤,所以唐歌戲稱他為二花,沒想到叫開了以後,卻成為了少年的名字。二花人很老實,也很倔,在奴隸中屬於不討主人歡心的那種,也不知道老乞丐洪七看上了他哪一點,反正據王朝馬漢說,洪七對這個徒弟非常的上心。

  唐歌出於好奇,去看過洪七傳授二花技藝,剛好趕上洪七教二花怎麽貼身偷東西。看到洪七變戲法一樣把提前放到二花身上的物件掏個一乾二淨,唐歌頓時覺得好奇心大起,於是也跟著洪七學了起來。當然,洪七是不敢收唐歌為徒弟的,他的本事被少巫看中了,是他的榮幸,想以此提高自己的地位卻是不可能的。半坡豚從不苛待奴隸,但對於奴隸中那些不知深淺的老油子們,卻從不輕饒,甚至手段比其他部落還要狠辣。這些,都是那次被血掌部落偷襲之後,留下的後遺症。

  唐歌跟著洪七學偷竊的事被大石頭知道後,氣的差點腦淤血。在他看來,自己一身好本事不學,偏偏跟那些下賤的奴隸學些下三濫的招數,簡直是在打他的臉,憤怒的大石頭不敢找唐歌發泄,於是找到老乞丐洪七狠狠的教訓了一頓,從此以後,任憑唐歌說出花來,老乞丐洪七也不願意再教唐歌了。這讓唐歌頗為遺憾,說實話,他向來不喜歡那些身手高絕,天下為公的大英雄,對那些高來高去,來無影去無蹤,劫富濟貧的神偷,反倒是很感興趣,可惜沒學兩招呢,就被大石頭徹底掐斷了源頭。

  貓冬的時候,覺得即無聊又漫長,結果等到冬天過去的時候,回頭一看,卻仿佛一晃眼時間。往年貓冬,扣扣索索的過日子,每個人少不得都要瘦上幾圈,結果才過了一個肥年,部落裡的人就集體胖了一大圈。不過話說回來,這一整個冬天窩在家裡,蛋事沒有,整天就琢磨著怎麽吃怎麽玩,不胖才怪了。

  開了春,就不能在家貓著了,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動起來。春天的獵物乾巴巴的沒油水,在往年該獵還是得獵,但如今半坡豚食物充足,也就不怎麽看得上那些沒有二兩肉的野味了。除了留下一兩隻狩獵隊和采集隊偶爾弄點獵物野味給大家打打牙祭以外,全部落的工作都放在了雙山地的城市建設上。

  半坡豚如今有將近一千六百名奴隸,再加上一百多名族人,小兩千人全扎進了工地裡,把一個小小的雙山地塞得滿滿當當。

  人多力量大,工作流程經過唐歌幾次調整之後,建城的進度進行的飛快。首先,當務之急的是山裡的堰塘和水庫,沒兩個月功夫就全部落成。

  其實建堰塘的工作是最簡單的。獨石山裡溝壑眾多,幾乎每條溝壑裡都有一條小溪終年不斷的流淌,只要尋找一個合適的位置,建造一座不漏水的堤壩,只需短短的一截,就能蓄滿一整個山谷的水。其工作的唯一難度,就是如何保證堤壩的結實以及防水,不過這些在唐歌眼裡都不是問題。秉持著原始社會粗、重、厚的作風,所有的堤壩都不惜工本得往寬裡建,自然就不虞將來會出問題。而這些堰塘如同梯田一般,一層又一層的,即便是某個堤壩將來出現漏水的現象,也完全可以把水放乾重新修建。

  建堰塘簡單,難就難在工作量太大,唐歌的心中,一座城市的發展是以千百年來算的,誰知道將來這座城市會發展成什麽樣,說不定把荒原上所有的人口都吸引來都有可能。所以,水利他要往海裡儲備,工程要確保萬無一失,修建起來,自然就慢了很多。

  建完堤壩,雙山地的工地上已經儲備了海量的石料。獨石山上散碎石料很少,開采也費勁,所以建堤壩堰塘所用的石料,幾乎都是從亂石山上運過來的。這兩個月來,亂石山上拉下來的石料,合適的就打成青條石,不合適的才運去修堤壩,廢料一車一車的拉上山,可青條石卻一點都沒動,已經堆積的和小山一樣了,自然而然的,房屋的建設也順利展開。

  唐歌學習上輩子房產商的法子,建造了一座城市模型,讓族人們一家一家的來挑。沙盤上的一座座房屋很是漂亮,整整齊齊的分布在城市中,只要哪座房屋被族人挑中,唐歌就在這座房屋的庭院裡插一面小旗,上面寫上歸屬人的名字。雖說這些房子都一樣,連院子都一樣大小,可族人們依舊品頭論足的,挑選的津津有味,很有售樓部的既視感,才短短兩天功夫,所有的族人就都挑選到了心儀的房屋,而且還有不少富裕出來的房屋空著,只要城市還沒徹底落成,那些挑選過的族人們隨時都可以來更換。

  唐歌這樣做也有他的考量,如果說房子還沒分,族人們乾活雖然不會偷懶,但熱情很定不是很高。但是如果這座房屋是屬於自己的,那建造時的情緒就完全不同了。別的不說,但凡是建造自家房屋的時候,屋主一家齊上陣不說,連各項細微之處都要精益求精,連一塊條石有點歪都不允許,更別說偷懶了。於是,城市的建造速度再次提升了一節。

  一座從未在這個世界上出現過的城市,即將在自己手裡建造起來。通過唐歌一次次的強調和講解,族人們已經充分的了解了自己的行為有多麽得偉大, 再加上沙盤上那些聞所未聞,漂亮的不像話的,屬於自己的二層小樓,更是刺激得族人們熱情高漲,工程的進度一次次的被提速,甚至到了唐歌都吃驚的地步。

  轉眼間,到了初夏。當天氣變得炎熱起來的時候,這座尚未命名的新城市已經快要徹底落成。如今主體設施已經全部建設完畢,只剩下一座座高高的木吊,給一座座房屋架大梁,鋪磚瓦。而此時,城市的施工再次被迫停止,因為半坡豚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不出意料的,半坡豚種植的糧食豐收了。

  這一年,可謂是風調雨順,沒有出現狗屁倒灶得老天爺不開眼之類的情況,半坡豚的作物,在族人們的精心照料下,長勢也很好,而唐歌規劃出的試驗田,也初見成效,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來,這些試驗田裡的莊稼,確實要比其他農田裡的高產不少。

  其實,去年豐收的糧食,半坡豚省著點吃,還是能維持到今年的收獲時間得。但為了保險起見,族人們硬是扣扣索索的,把所有作物作為種子精心儲備,一粒都沒浪費,為得就是如今這個時刻。

  過冬的豆子早就成熟了,但唐歌說那不是主梁。而如今成熟的是油菜和冬小麥,油菜是為了榨油,也不是很當緊,最當緊的,莫過於唐歌最看重的冬小麥。

  雖說只是一季冬小麥和油菜,但這一季豐收之後,半坡豚將徹底告別食物短缺的時代,即便是秋莊稼顆粒無收,這些糧食也足夠半坡豚所有人吃到來年的收獲季節,所以說,此次的豐收季,對半坡豚來說,意義非常重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