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沒有穿盔甲,他身後的士卒亦是如此。,一路有你!
跟在左若身邊打了十幾年仗,這次不是最驚險一戰,也不是最容易一戰,但一定是最讓人振奮的一戰。
李虎身體疲倦,鬥志昂揚。
兵貴神速,他們脫下了背了十幾天的盔甲,輕裝前行。沿途幾座明原衛所守軍不堪一擊。每攻佔一個地方,他隻留下幾十人看守,等候大軍到來。
“快點,再快點”
李虎聲色俱厲。左若軍是大明最強悍的軍隊,他是左若軍的先鋒。
前營來報:“啟稟大人,前方有清兵出現”
李虎爬上一座小山坡,伸手擋住陽光向北方眺望,數百騎兵在地平線的高崗上朝他們觀望。
數百騎兵,已經足夠對疲倦的三千步卒造成威脅,李虎想了片刻,毅然下令:“不用管他們,前進,向西安城前進”
圓覺和尚跟在他身邊為先鋒軍領路,不,現在應該是梁成寶了。他身上仍然套著僧衣,但後背上已經多了一柄戚刀,那模樣,活脫脫是一個翻版的魯智深。
“西安城內守軍應該已經得到消息,不過城內守軍只有三千人,估計他們不敢出城迎敵”他盡力表現自己熟西安城內的局勢,但李虎對他不屑一顧,也不對他的說法進行評論。
左若的給李虎的命令是殺到西安城下,那便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清虜斥候騎兵觀望片刻後,掉頭離去,慢慢消失在眾人的視線中。
李虎三千先鋒後三十外是一眼看不見頭的縱列的行軍隊伍。
明軍不設防,以散兵隊列形式急速前進。如果此刻有一支騎兵突襲,以左若軍的強悍,只怕也會陷入困境。
李虎一路殺到西安城門外,清兵果然沒敢出城迎敵。
西安城外的百姓來不及逃跑,對這支突然出現的兵馬持觀望態度。
明軍先鋒到達西安南城門外,兵士們包圍一座有近千間房屋的集鎮。
士卒們沿著街道奔走,用陝西話喊叫:“鎮子裡的百姓都出來,我們是從湖廣北上的大明王師,奉命解救大明百姓。”
陝西從崇禎兩年起,對大明的官兵就不屑一顧了。
幾個士卒抓了幾個來不及躲藏的百姓,梁成寶出面審問,片刻之後,他們把鎮子裡的幾個族老和鄉紳抓出來。
幾個身穿蠶絲面料的老人被帶到李虎面前。
李虎衣袖半挽,衣襟半開,露出黑乎乎的一團胸毛,翹著一隻腳,道:“你們是西安城外有些名望的人,這些年在清虜的壓製下過的很艱難,如今王師北上,我等乃是荊州將軍左若的麾下,你們速速集聚族中人為我大軍提供糧草
那個老頭相互觀望,不敢說話。這麽會功夫,明軍驅趕一些青壯走出來。
沒有立刻得到答覆。
“怎麽,你們還不願意嗎?”李虎色變,右手握在刀柄上,罵道:“難道爾等甘心為清虜奴才,清虜的奴才即是我大明的仇敵。”
這幾個人的日子顯然過的不像李虎說的那麽艱難。
見李虎說的凶橫,幾人用眼神商量了一下,一個年紀最長的人走出來,顫顫巍巍的問道:“左將軍從湖廣來嗎?帶來了多少人馬?”
李虎大怒,罵道:“你這個賊老頭,難道來到王師人少,你們便想當縮頭烏龜嗎?”他指著老頭的鼻子喝叫:“現在放你們回去,一刻鍾後,若見不到錢糧,你們就去見閻王吧”
兩個時辰後,左若大軍趕到西安城下時,李虎已經集聚了一萬多壯丁,糧草無數。
半日間,西安三面城門外插滿了明軍的旗幟,聚集的百姓對著城頭呼喊各種各樣的口號。
“大明的王師來了,有十幾萬大軍,城內的漢人降了吧,王師隻殺滿人”
“大將軍翟哲在淮南打敗了多爾袞,阿濟格戰死在漢中了,清虜大勢已去,速速投降”
明軍突然出現在陝西,西安的守將猜到明軍可能是穿越漢中的深山北上,但漢中有阿濟格據守,明軍敢從他們眼皮底下通過,確實讓人驚疑不定。
有些身份的守將知道戰況實情,普通士卒可不清楚,城中瞬間大亂,清虜守將不得不派兵鎮壓。清兵大部在延安府與蒙古人對峙,求救的信使昨天已經去了,只要西安能堅守兩天,援軍便可以到來。
明軍沒有火炮,從百姓家中搶奪了一些木桌和推車組建成建議的盾車,又拆卸房屋奪取木料打造攻城車。
左若不等大軍做休整,下令攻城。
李虎身披重甲,親自上陣。
明軍分散向西安城門行進,城頭炮聲隆隆,三千清兵守禦這麽大的城池,兵力捉襟見肘。
西安城頭鐵炮不少,轟擊出來的氣勢嚇人。
明軍冒死前行,有些盾車被鐵炮擊中,騰飛而起散架成一堆木屑。轟擊出的鐵球在堅硬的黃土地上跳躍,不時有明軍士卒被擊中壓成肉泥。
左若在後方督戰,明軍無人停下腳步,不斷向南城門逼近。
當明軍冒著箭雨把雲梯退到城牆邊,一座簡易的衝車撞上南城門時,西安城內幾處火起。
李虎攀上城頭,城頭守軍已無戰意,抱頭逃竄,城內清兵從北城門出城,往延安府方向逃去。
李虎厚刀猛砍,在城頭與少數負隅頑抗清兵廝殺,
左若在遠處觀戰,見明軍勢頭凶猛,命後續兵馬跟上支援
當李虎打開西安的南城門,當大明的旗幟再次插在西安的城頭,那些被逼前來助陣的百姓發出由衷歡呼聲。
在清虜和大明之間,他們寧願選擇後者。
阿濟格南下漢中帶走了陝西部分守軍,慶陽府和平涼府一向是流賊最活躍的地帶,清兵在兩地各據守了一千多兵馬,蒙古人南下後又牽製了陝西軍主力。
西安是成熟的果實,安然落在明軍手中。
明軍不斷入城,城內已無清兵的蹤跡,乘火打劫的潑皮識時務的躲藏起來。
李虎守在南城門口處,左若催馬走進西安城,露出了進入陝西後的第一張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