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世討論甲午海戰的經驗教訓中,日本戰艦的綜合性能超越北洋水師戰艦是一條重要的教訓,甚至有不少人認為北洋水師在戰爭開始的時候就已經輸給日本聯合艦隊了。工程師出身的王伯良顯然也受到了這個教訓的影響,就他自己的認知而言日本的戰艦性能與海戰指導思想的結合確實是製勝的關鍵因素,況且作為一個工程師和現在他的軍人身份,對於“腐朽的朝廷”之類的“盤外招”是很看重卻並不在決定要素中——技術和戰果不會說謊。
在王伯良尚未親身與北洋水師相關關鍵人員有所接觸前,技術因素便是他最為關注的地方。原本以為自己陸軍出身在這個時期是很難與北洋水師有什麽關聯的,除非他在淮軍的體系中地位上升到一定程度才有這個資格跨越軍種的限制來插手北洋水師的發展方向。
只是王伯良沒有料到純粹為了搏取聲名而寫出的幾本書為他打破了這個限制,先是有北洋海防籌議,後有在國外創出的名聲反饋到國內所產生的意外結果——他壓根就沒有想著自己能夠在鎮遠艦或是其他北洋主力艦上有什麽作為,船塢和海軍基地已經讓他喜出望外了。
在李鴻章谘詢自己對定遠艦有何看法的時候,王伯良除了對定遠艦的性能進行了一次整體的正面評價之後,試探性的建議對正在建造中的定遠艦進行小幅改動,建議同樣式的鎮遠艦提出暫緩建造並且簽訂一份關於建造戰艦材料費用的附屬合約一也許百年後人們都知道技術進步日新月異,但在這個時代別說剛剛開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清國人,就算是外國人自己對科技進步的速度也是認識不足的。
王伯良自然清楚這個時代的科技發展水平和速度,在他看來海軍戰艦建造越早就越吃虧,尤其是大清帝國這樣發展武力絕大多數都是波狀分布——挨揍了才會痛下決心對武力進行投入,但過不了兩三年就會好了傷疤忘了痛。
王伯良希望在自己可以發揮的地方盡可能的改進這艘主力戰艦——根據現在大英帝國海軍章程的標準,一艘標準的鐵甲艦應具備大炮、魚雷、撞角和連珠快炮。撞角和魚雷在最近二十年所發生的海戰中都是有先例可循的,不過在王伯良看來這兩樣武器顯然已經跟不上目前戰艦發展水平了,尤其是在甲午戰爭中撞角被證明根本沒有任何作用。
後世對甲午戰爭中致遠艦被魚雷擊沉的說法一直都是充滿爭議的,而王伯良在德意志帝國學習的時候還特意對這個時代的魚雷性能進行過細致的了解。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這個時代的魚雷性能極為低下,在真正的大海戰中到底有多重的分量還是很難說的事情,至少在王伯良看來以清日兩國戰艦性能來說,定遠艦是沒有使用魚雷的余地的—~相對艦炮兩千多米的射程,魚雷的有效射程只有三四百米遠,最佳射程還不到兩百米。
其實定遠級鐵甲艦的參考藍本是弗來息白艦和薩克森艦的設計,其中有因為在德意志帝國船廠建造,並且大量使用了薩克森艦的設計和通用部件,它可以被看做是薩克森艦的變異版本。不過薩克森艦是沒有魚雷武器的,因為李鴻章的特別偏好使得在設計戰艦時增設了三具十四英寸口徑的魚雷發射管並且備雷二十一枚。
王伯良不知道李鴻章見沒見過真正的魚雷發射場面,到底懂不懂魚雷技術和戰術,在聽周馥說起加裝魚雷的緣由之後,他也只能暗自猜測這是俄土戰爭中魚雷的表現打動了老李。有了這個先入為主的看法,再加上目前海軍主流標準,想要說服老李將魚雷武器排除在外是非常困難的。
經過一番艱苦的說辭,最終王伯良在海外的名聲壓倒了老李對魚雷異想天開的渴望。也幸好這個建議比較及時,建造中的定遠艦不用安裝魚雷武器系統和撞角,在造價上又有所降低,並且還省出了魚雷武器所佔用的寶貴空間和負載。
至於鎮遠艦的建造材料費用附屬合約,是專門針對歷史上鎮遠艦建造過程中鋼鐵材料漲價的問題,在歷史上鎮遠艦在建造過程遭遇了鋼材原料漲價導致整個艦船造價上升的事件。本來這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經濟事件而已,不過卻在北京的政壇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而且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被迫將水線下的鋼面鐵甲換成防禦效果略遜的熟鐵裝甲。
以甲午戰爭的結果來看,鎮遠艦雖然在水線下防護方面因為更換了裝甲可能比定遠號要差一些,實際上在戰鬥中日本聯合艦隊火力雖然是空前強大但卻根本沒有擊穿定鎮二艦的裝甲防護。可見這個舉動對戰鬥力的影響其實並不是很大,只是更換裝甲之事給了保守派攻擊的借口,導致了李鳳苞日後官路坎坷最終鬱鬱不得志而退出官場。
王伯良在德意志帝國學習時與李風苞有過來往,李鳳苞給他的印象非常不錯。因為李鳳苞在北洋水師的對外訂購戰艦上的特殊作用以及後來引發的貪汙風波,使得後世對他的生平記述的非常詳細王伯良對此並不陌生。
實際上對於“受賄”之說王伯良肯定是不信的,李風苞雖非正途出身卻也明顯是個開明的讀書人。船廠一般都有購艦金額的百分之五的回扣這是同行的做法,只是之前清廷購艦時赫德明確指示金登乾拒收,而李風苞則是轉手將這筆回扣交給了李鴻章——從這個角度出發赫德無論在個人操守和職業道德上是比不上李風苞的。
尤其是王伯良非常清楚德國人在這次交易中可以說是以微利狀態運營的,若非德意志帝國想要通過這次戰艦交易來宣傳自己在海軍武器上的品質亦屬優良,清國根本不可能以這麽低廉的價格購買到定鎮兩艦——英國人的傲慢自然不會降價,法國人的地中海船廠有心爭奪這筆訂單而反覆降價卻還是比德意志船廠報價高出十萬法郎。
王伯良建議李鴻章與德意志伏爾鏗船廠簽訂一份保價附屬合同,以此來規避造船過程中遇到原材料漲價的麻煩,事實上除了降低購艦款項和免去政治上的風險之外,更是出於對李鳳苞等人的敬意——李鳳苞本人就擔任過海軍留學生的第一任監督,相比留美幼童的監督簡直是一天一地,而李鳳苞和徐建寅的購艦團隊為了訂購定鎮二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保價合同將材料漲價的風險轉嫁給了德國伏爾鏗船廠,這勢必會在戰艦造價上要付出一定的讓步。雖然這個附屬合同正在商談之中並未敲定,但王伯良已經成功說服老李一定要簽訂這樣的合同,為此他也付出了代價。
保價合同可能會使購艦成本提升五到十萬兩白銀,王伯良在萬般無奈之下提出他願意五萬兩銀子壓在盛軍工廠中,若是材料不漲價這五萬兩銀子就直接歸工廠了。他這一舉動在別人眼中無疑是荒唐透頂的,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李鴻章和周馥才為之信服——王伯良身家斐然但五萬兩不是一個小數目,他若沒有這份把握豈能任由五萬兩白花花的銀子就這麽喪失?畢竟這是公事,李鴻章與周馥自認自己是做不到這點的,他們也許會自掏腰包乾百兩,卻絕對不會押寶一般出五萬兩。
海軍訂購戰艦耗資巨大,裡面牽扯的利益實在是太多,王伯良心中非常清楚負責采購大權的李鳳苞即便不會栽倒在這個關口,就衝著後面的李鴻章他也落不到好果子吃。只是抱著能夠走過一關是一關的想法,日後的際遇如何這還是要看李風苞本人的造化了。
不過王伯良與李鳳苞個人私交倒是親近了不少,定鎮二艦的大體設計就是出自李風苞等人之手,定遠艦已經取消了魚雷武器,卻無法避免撞角,其余與歷史上的定遠艦並無二致。鎮遠艦因為緩造而有更多的改變的余地,只不過這也是相對而言——按照王伯良的設想最好是能夠徹底改變艦型,將兩座雙聯裝主炮分布在艦船首尾的中軸線上,而至於前方擋住射界的首尾兩座一百五十毫米副炮則更換成兩座雙聯裝一百二十毫米炮分布在艦腫兩側。
雖然這樣的設計也並不能讓王伯良感到滿意,但如此大的改動確實是嚇壞了不少人,而且由此還會帶來連鎖性的諸多改變,恐怕到時候連排水量都會有很大的變化。其實就連王伯良自己也覺得這種改動是不現實的,只是乾脆提個設想供給李鳳苞等人以便後續購艦行動中作為艦型參考——海軍作戰理論指導艦船采購,清廷根本沒有什麽作戰理論而言,站在最前頭的李鴻章只知道艦船質量和火炮口徑,至於後面等著靠彈劾升官的腐儒們,他們知道什麽叫鐵甲艦麽?
北洋水師不僅僅有定鎮兩艦,除去福建船政製造的平遠艦之外,至少還有五艘主力艦是外購戰艦。王伯良希望自己在裝甲、船型方面的設計能夠對這五艘主力艦產生一定的影響,使之更加符合未來的海軍作戰理論的需要,同時也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從王伯良所知道的歷史來看,大清帝國向德意志帝國海軍船廠訂購戰艦德方固然降低了造價明面上的意圖是想要實現大型戰艦出口的“零的突破。”但實際上未嘗沒有打著以大清帝國訂購戰艦來當“練手”的嫌疑。
為大清帝國製造戰艦來積累德意志帝國海軍戰艦製造商的技術水平和經驗,尤其是穹甲巡洋艦濟遠號的始末更是如此。德意志帝國自己都沒有穹甲巡洋艦,大清帝國既然有此需求德方自然樂得大方慷他人之慨來借此進行相關技術和設計方面的探索。
王伯良對於濟遠艦惹出來的一系列風波自然是知道的,但是作為一個工程師他更看重的是技術方面,所以他對濟遠艦的真實情況乃至同一時期號稱“完善性巡洋艦”的埃斯美拉達號戰艦的情況也是非常清楚。德意志帝國在穹甲巡洋艦上的意圖使得王伯良想要從中插上一腳——用埃斯美拉達的犬致結構來換取濟遠艦的造價優惠。不過在王伯良看來這兩艘戰艦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這個時代只要是穹甲巡洋艦在這個問題上都是差不多的,只有到了另外一艘他更為熟知的浪速艦時,這個麻煩才發生了改變。
不過在這個問題上王伯良並不著急,現在定遠號正在建,鎮遠號要在原有設計上進行一定的細微變動,而至於飽受爭議甚至在後世有“扭曲的利刃”之稱的濟遠艦還是沒有影子的事情。不同於定鎮兩艦開工時間比較近,濟遠艦雖是同一批訂單但開工時間卻更晚,至少也要再過兩年,時間安排上非常充裕。無論如何,在成功建議取消定鎮兩艦上的撞角和魚雷武器之後,王伯良也是非常自信自己的建議能夠對濟遠艦構成相當大的影響。
時間過得飛快,王伯良自從在調防之後便一直忙著練兵、寫書、甚至還親自操刀去“機器房”操作機床來給隨軍學堂的士兵上課。在德意志帝國軍事教官尚未到位的情況下,王伯良也倒並不忙著正式開學授課,而是直接先行一步讓隨軍學堂學員進行早期學習——北洋武備學堂在籌建階段的時候就定下來直接從各營中招募學員,而盛軍的精華幾乎都在隨軍學堂當中,周盛傳也就大筆一揮將隨軍學堂學員一起編入武備學堂。
除了隨軍學堂之外,十月份的時候少年學堂也正式開學,生員也同樣來自於盛軍兵勇子弟,而並非是從天津本地招生——天津水師學堂招生的時候就在這個問題上碰了一鼻子的灰,甚至連王伯良都祭出了招工名額的招數才招夠生員。盛軍兵勇風氣比較開放,他們對於自己的孩子日後到底走科舉道路的興趣不高,反倒是因為王伯良留學的經歷還有正在開辦的工廠,使得他們非常樂意讓自己的孩子去上西式學堂,在征得周盛傳同意之後,少年學堂也就直接跨過了招生這個環節,直接在小站和新城所開設的私塾中擇優選送生員進入少年學堂。【本文字由 啟航更新組 @冰山berg123 提供】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創世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豌豆莢吧 @聊天女仆萌萌 @神獸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