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千道一萬,北洋海防最根本還是在於銀子,在這個船艙中能夠與李鴻章坐在一起的無疑是幕僚中的精英之輩,對於未來北洋海防的困境他們心中比誰都清楚。長期以來殘酷的政治鬥爭和派系傾軋非常明確無誤的告訴他們,建設北洋水師靠朝廷的海防撥款是最不靠譜的事情,他們所能夠做到的便是盡可能的在有限的經費中盡最大努力滿足海防需要,當然順便還要滿足諸多手眼通天之輩的貪欲。
他們都是讀著四書五經等聖人典籍長大的,雖然沒有專門學習過西方科學技術,卻也明白再銳利的刀若是不經常打磨也會生鏽的。超勇揚威兩艦是“快碰船。”最大的特點便是利用高速撞擊敵艦,可以想象一個烏龜是追不上兔子的,到時候真要動起槍炮來,那孰優孰劣自然是一目了然。
“所有戰艦都會由新艦變成老艦,超勇揚威兩艦不例外,其余的戰艦也不會例外,不能因此就說這兩艘戰艦無用……”李鴻章沉思片刻站出來算是給他的幕僚們解了圍,他非常讚同周馥的眼光,王伯良很優秀但是還尚缺乏足夠的磨礪,做事太過執著這是王伯良目前暴露出來最大的缺點,老李一聽王伯良的話便知道這個年輕人對造艦還是沒有死心。
王伯良點點頭答道:“中堂大人教訓的是……不過卑職要說的是超勇這兩艘戰艦的另外一個問題,它們是木製包鋼板的艦體,而海水對艦船的腐蝕遠比在河流湖泊淡水中要嚴重的多。這兩艘戰艦能夠在五六年之內保持現有的水平已經是極為難得,隨著時間往後推移,十年之後這樣的戰艦怕是再怎麽維護也沒有必要價值了……”
木製鐵皮艦身自然無法跟全鋼艦身相提並論,結構上的先天缺陷就足以使其敗下陣來,而鐵皮裝甲在王伯良看來這麽 bó bó的一層在面對四英寸口徑火炮的時候又沒有都沒什麽區別。據說後世有資料顯示超勇揚威兩艦在甲午大戰的時候,艦體基本上已經腐朽不堪了,甚至誇張到一摸就掉鐵渣的地步。雖說王伯良覺得這個記錄有些太誇張了,不過想想十二三年之後艦體上的那層 bó bó的金屬層還真的很難說。
“以在建的定遠艦為例,這樣的鐵甲艦由於其極為出色的裝甲防護和火力強勁的大口徑主炮以及合理的排水量相匹配。盡管日後也會面臨艦齡老化性能下降的問題,戰艦航速會降低,但它即便在十幾年之後依舊可以在遠東這片海域橫行無忌,敵人在碰到它的時候只能以高航速脫離戰鬥,一旦跑得沒有定遠艦快,那唯一的結果便是被擊沉……”
說到這裡的時候,王伯良心中也是哀歎一聲,這也難怪百年之後中國的海軍愛好者對定鎮兩艦是極為推崇,以十幾年的艦齡參戰的老艦依1日是雄風不減。日本聯合艦隊的速射炮和數量龐大的火炮居然沒有當場擊沉定鎮兩艦,即便是百年之後也是令人極為‘驚歎的,當然這也給國人留下了德國裝甲天下無敵的印象。
事實上在參加北洋海防籌議之後,王伯良其實也動了心思插手北洋水師的念頭,若非李鳳苞和德國人的反應他也沒有多少機會的。他執意要發展造艦工業其實並非是真的要造出能夠匹敵定鎮兩艦那樣的怪物,造艦固然是重要的,但這涉及到工業技術的高水平跨越可不是這麽容易達到的,他將重點放在了維修——在他看來大東溝海戰固然日本海軍沒有被擊沉一艘,但也是受損極為嚴重,與日本造艦能力相對應的是它的維修能力,而北洋水師在這方面就差的太多了。
戰艦的三大性能——火力、防護和機動從來都是相互製約的整體,缺一不可又無法面面俱到,各國也都是根據自己的海軍需要來進行相關取舍。在王伯良看來甲午海戰英德兩系戰艦的火並,當然現在的德意志帝國還是俾斯麥執政時期,信奉的是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它現在在海軍的發展策略上是避免發展強大的海軍以引起英國的顧忌。現在的德系戰艦還遠未形成後來的作戰思想,不過從定遠艦的情況來看強調“抗打擊能力”基本上已成定局。
歷史上德國海軍政策就有著非常明確的傾向性,這也是根據德國國力所做出的發展海軍指導思想——極度強調戰艦的生存能力,只要戰艦不沉就可以回到船塢維修再次出戰。不過顯然就王伯良所知道的歷史而言,德國人的水面艦艇部隊在戰爭中可不是這麽乾的,海上艦隊主力決戰理應是他們所避免的,而且在決戰失敗後德國海軍艦艇即便生存下來再去維修也沒有什麽出彩的地方了。
可見有的時候計劃怎麽做,實際上又該如何執行,這都是讓人感到非常無奈的事情,只是王伯良覺得從現在的德意志帝國海軍發展歷史中所產生的經驗教訓對於目前的北洋水師有著很不錯的借鑒意義。若是有了強大的戰艦修造能力,未來北洋水師的戰艦航速慢一些也無所謂,皮糙肉hòu抗打擊能力強,能夠在大戰之後活著回港維修便又是一條好漢。
事實上這也只是理想狀態下的一種設想而已,德國人當初也設計的非常完美,不僅戰艦擁有強大的防護能力,在其強大的工業基礎支撐下也有很強的戰艦修複能力,可結果卻並非像德國將軍想的那樣完美。不過想想德國人的對手是以海上權力立國的大英帝國,而清國的對手則是目前工業水平還不如自己的日本,這個盤外招也許還是能夠起到一定效果的。
李鴻章看看船艙內的諸多幕僚都不吭聲,心中也便了然了——這裡坐著的幕僚也許對從國外購買武器有很多經驗,不過在海軍方面卻全然沒有人是王伯良的對手,唯一精通海軍的人是李鳳苞,可惜他現在還在德意志帝國。對於超勇揚威兩艦的態度李鴻章是有些矛盾的,按照王伯良的話來說李鴻章在這次交易中再次充當了冤大頭的角色,這兩艘戰艦比蚊子船要強些卻都擺脫不了共同的缺陷。
沒有人希望自己被坑騙,李鴻章這樣的人物自然更不願意自己被騙,有的時候即便是自己知道被騙了也要找出一堆理由來裝自己的門面。經營北洋海防由此建立一支水師是李鴻章最迫切的願望,他也希望超勇揚威兩艦即便是有些虧了也是一款能夠靠得住的戰艦,可惜王伯良給他的答覆讓他很失望——這兩艘戰艦可以對日本危機救急,然後便是訓練艦,而且日後也會是一個不小的包袱…,
“超勇揚威兩艦在性能上雖然乏善可陳,但在實際作用上卻是不可小視的,而且據學生所知這兩艦劃歸北洋海防正是時候。如果從實際效果來看這一百多萬兩銀子是千值萬值的,可見有時候購買戰艦到底值不值當這種事情是很難說的……”王伯良卻在最後肯定了超勇揚威兩艦的價值,這倒是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李鴻章皺了皺眉頭:“心田,買這兩艘戰艦到底是值還是不值不要模棱兩可,更不用顧忌老夫的面子……”
“中堂大人,卑職是軍人,泰西諸國軍界有句名言‘軍人不能對上司說謊,否則戰場上就會因此而身敗名裂’!”王伯良正色答道:“卑職雖然不是水師卻也不敢妄言累及中堂大人,這兩艘戰艦若是單純從西方海軍的觀點來看那是萬萬不值的,不過以我們大清目前的處境而言卻是非常值當的,因為日本的威脅已經越來越大,以學生之見不出一二年日本必然生事,此時這兩艘戰艦的價值就顯現出來了……”
“心田過慮了!”薛福成擺擺手說道:“購買兩艦固然有應對日本危機之意,若說這一兩年之內便會生事有些太過……”
“庸庵先生,不是卑職過慮而是切實身同感受!先生上次看到朝鮮的消息是什麽時候的?可知現在的朝鮮又有何變化?日本和朝鮮之間又是如何看待對方的?”王伯良正色問道。
聽了王伯良的話後,薛福成一時間愣了一下,他雖是李鴻章重要的幕僚卻對朝鮮事務並不是很在意,除了這十年間有日本有過一些交集之外並沒有特別關注過朝鮮的問題。李鴻章及其幕僚們所獲得的朝鮮消息都是非常有限的,幾乎全部來自朝方的通報,根本沒有建立過相關的情報搜集——在這點上比對日本消息的搜集還要差勁,在日本好歹有幾個領事館,而在朝鮮的領事館幾乎就是閑置。
“各位大人想必還記得光緒二年日本與朝鮮簽訂的《江華條約》吧?問題就出自這個條約簽訂後日本在朝鮮元山和釜山建立的特別居留地上,在特別居留地上主要是以日本三菱會社和大倉組商會為首的各大小財閥,他們利用條約中所享有的免交關稅的特權進口英吉利帝國的毛紡織品、火柴等工業品來套取朝鮮財富,更為麻煩的是這些日本商人最熱衷於囤積朝鮮的糧食然後運回日本來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其實這些在各位大人面前看來是不會動搖朝鮮國本的,不過倭人貪婪已經到了諸位大人所難以想象的地步,單單就是糧食這一項,朝鮮的米麥價格就上漲了三倍,更是引發了朝鮮不少地方糧荒……”
其實王伯良在朝鮮也沒有什麽門路,據他了解朝鮮的神秘一點也不亞於百年後,只不過沒有後世這麽誇張而已,當然這也只是對清國人而言——在朝鮮有不少清國人經商,即便是在《江華條約》簽訂前日本勢力尚未進入朝鮮的時候也是如此。不過在朝鮮經商的清國商人幾乎清一色的都是北方背景,王伯良還暫時找不到什麽門路來打聽朝鮮的情況,他所知道的這些都是後世一些網絡帖子和甲午戰爭中順帶介紹朝鮮此時情況的內容,只是僅僅這些內容就足以讓他在李鴻章面前冒充行家了…,
“嘶……”李鴻章聽到了周圍幕僚驚訝的吸氣聲,不要說他的幕僚,就連他自己聽後也不禁磨了磨後牙槽,從朝鮮的糧價變化真是讓他對日本人的貪婪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於糧價上漲三倍的消息,李鴻章根本不會考慮王伯良是捏造的,在這種事情上根本沒有必要,王伯良沒有門路去探聽朝鮮的消息,而老李想要知道什麽具體的消息只需一個月就可以得到明確的回復。
在座的各位都是精明人,尤其是他們經歷過太平天國和剿撚,絕大多數人都有過負責為淮軍籌辦糧草後勤的工作經歷。糧價上漲三倍到底意味著什麽,他們就算用腳趾都可以想得到,而朝鮮國內政治鬥爭他們不清楚期間的細節,卻也知道似乎和大清國沒什麽區別,不過這中間還有個要命的區別——慈禧太后娘家在大清官場上聲名不顯甚至可以說是默默無聞,至少和朝鮮那位閔妃相比可是差了十萬八千裡,純粹就是一個外戚掌權。
朝鮮如此的權力架構除了導致極為jī烈的政治鬥爭之外,更多的隱患在於貪汙、裙帶關系之類,外戚掌權在這些一路跟隨李鴻章走來的幕僚眼中其實沒什麽大不了,只要能夠乾實事,不絕宗嗣就行。問題是歷史上似乎沒有哪個外戚集團掌權後是安分守己的,朝鮮的外戚也不會例外,否則也不會出現《江華條約》這樣的東西了。
“嘿!”李鴻章冷笑了一聲:“真是上錯花轎嫁對郎!咱們買的軍艦倒是成了為別人打仗用的了……”
聽了李鴻章的話後,王伯良第一反應就是快要直接噴了——這個詞怎麽聽著這麽像後世一部喜劇片的名字……不過老李的反應也足夠迅速,立刻從朝鮮面臨的問題想到由此會給自己帶來什麽麻煩,朝鮮問題李鴻章是絕對躲不開的。
朝鮮一國糧食上漲三倍價錢簡直就是到了要造反的邊緣,那個地方留給老李的印象第一是“冷”、第二便是“山多田少”。糧價上漲三倍也沒什麽大不了,在清國這種漲價雖不常見但發生次數也不少,關鍵是引發饑荒可就是大問題了——朝鮮那點糧田估計是被日本人敲骨吸髓了才會造成如此局面。一旦朝鮮發生事變除了類似太平天國那樣直接造反推翻朝廷之外,另外一個自然是要報仇一朝鮮人也不是傻子,自己的糧食被誰弄走了都不清楚那就太扯了。不過老李做出的判斷更加明確,推翻朝廷到不至於,以此為借口推翻外戚掌權才是實在的,朝鮮皇室存在的時間悠久,幾百年的恩澤下來在朝鮮的根基是極為深hòu的,槍口隻可能是對準外戚,外加順便排斥日本……【本文字由 啟航更新組 @冰山berg123 提供】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創世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豌豆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