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武揮鞭》第670章 來複火槍
六月初四,小暑。

   各處官學皆循慣例,休館歇課,放了暑休,宮邸學舍亦然。

   多年來,宮邸學舍的暑休形式已漸漸形成特定規製,每歲從小暑至處暑雖同旁的官學般歇課近兩月光景,然期間的三伏期,入學的劉氏子弟不是入黃埔軍學暑訓,就是要進行暑期實踐。

   三年前,他們隨劉沐出巡上郡陰;兩年前,他們與劉沐一道為塬南邑東郊的數十裡鋼軌馳道進行了前期的測繪和選址;去歲,無暑期實踐,他們只能入黃埔軍學暑訓。

   暑期實踐,自然要比暑期軍訓輕松得多,宮邸學舍的學風又頗為開明,以學舍祭酒袁盎為首的諸多師長,願意傾聽學子們的意見,並認真的作出權衡。

   尤是在皇帝劉徹的授意下,自今歲起,宮邸學舍的暑期安排試著采師生征詢的方式,在暑休到來前,提早向每位師生發放所謂的調查問卷,收集他們對該年暑期計劃的看法,並從中擇優選取,若實在沒甚麽好的建議,則劉氏子弟們到得初伏也只能老老實實去軍訓了。

   袁盎作為主其事者,本以為回收的問卷會有五花八門的不同意見,預留了不少時日以認真篩選權衡,孰料絕大多數的學子都是默契提出同一個建議入灞上大營,試槍!

   甚麽槍?

   自然不是長杆上按有槍頭的那種冷兵器,而是某種已正式定型的新式火器,是帝國科學院在對加農火炮進行不斷改進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從而研製的輕型手持式火器,或可將之稱為“改進型來複槍”。

   火繩槍和燧發槍的發展階段,在大漢科技水準跳躍式提升的情形下,被生生跨越而過。

   火棉,即所謂的硝化纖維,想要大批量製取早非難事,從而使得大漢軍用火器的發展壓根就沒使用黑火藥,而是直接采用了無煙火藥,火炮的炮彈發射藥更是采用三基發射藥,即為如含火棉、硝化甘油和硝基胍的火藥。

   八年前,少府諸冶監的冶煉工藝達到基本要求,冶鑄出足夠堅固的鋼製炮管後,大漢的火炮發展也是跨越了臼炮,直接試製出性能更為優越的加農炮。

   然受限於金屬鑄造工藝,大漢現今仍無法冶鑄出足夠耐用可靠的楔式炮閂,若製造後膛火炮,炸膛的風險太高,故大漢加農炮至今仍為前膛炮。

   饒是如此,因皇帝劉徹設計出了外置的火炮撞針裝置,在火炮尾端圓孔塞入微型雷管後,只需讓外部撞針扎入,便可引燃炮管中的發射藥,故大漢加農炮的擊發方式也是跳過的火繩引燃和燧石擊發的階段,直接采用了撞針式擊發。

   八年來,帝國科學院轄下的格物研究所調撥的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定裝式炮彈的研製,雖已能製作出集彈頭和發射藥與一體的定裝炮彈,然製造成本始終居高不下,畢竟大漢鑄造業離機械化生產還差得遠,純粹靠匠人手工製作彈體,實是無法大批量生產的。

   當然,八年的苦心鑽研並非全無收獲,無論是彈頭樣式還是發射藥的包裹方式都有極大的改善,彈頭和發射藥的分體設計,發射藥連帶引爆雷管的一體封裝,使得彈藥的運輸儲存和火炮的使用都更為便捷和安全。

   只要不遇明火,不受到猛烈撞擊,即使運送彈藥的車駕船舶較為顛簸,定裝發射藥也不會自行引爆,甚至比現今大漢水師戰艦搭載的高爆炸藥更為安全可靠。

   更為令人振奮的是,炮彈的研製經驗為所謂槍彈的製作提供了極好的技術積累,一體式定裝炮彈的製作成本高昂,然小型乃至微型化的定裝槍彈卻已達到了量產的條件。

   原因無他,槍彈可用鉛作為彈體包覆。

   鉛,與鐵相比,熔點低,質地軟,卻是分量重,炮彈的定裝發射藥就是用鉛體包覆的。

   相較於爆炸力巨大的炮彈,槍彈體積小,裝藥量少,彈體輕薄,且無需使用雷管,更無須使用高爆炸藥,而是使用無煙火藥,安全性大為提高。

   製作出的定裝鉛彈,只要火器士們沒蠢到將之扔入火堆裡或用重物去砸出火星來,多是不會被引爆的。

   火槍,作為遠程兵械,衡量其實戰價值的因素,無疑是有效射程,殺傷力和射速。

   現今大漢所能製作的火槍,乃是參考加農火炮的類似架構,進行初步的小型化,後續仍會不斷的改進,出現差異性更大的走向,但畢竟要先求有,再求好,若不先積累足夠的經驗,進行大量的實彈驗證,如何奢求精益求精?

   當然,火槍的研製也會為火炮的改進提供更多的技術反饋,譬如火炮因冶鑄工藝所限,不能采用後置炮閂,無法制成從後方裝填彈藥的後膛炮,然卻已能製作出足夠堅固的槍閂,也無須如火炮般采用外置撞針。

   確切的說,大漢現今所能製造的槍械乃是無膛線的“改進型”來複槍,畢竟想在細長的槍管內刻劃出較為精細的膛線,是需要車床的,大漢暫時還無法制成足夠鋒利和耐用的刀頭,且受限於鉛彈的定裝,尚難以做到往彈巢內一次性放置多枚子彈,而是較為簡易的單發後裝槍。

   單發槍相較與連發槍,射速無疑要差很多,然也不意味著單發槍的總體性能就比連發槍差,恰恰相反,單發槍的射程和精度往往比連發槍要更優異,這也是後世不少高端狙擊槍都采用單發設計,講求的就是快準狠,一槍爆頭。

   之所以稱之為“改進型”,蓋因後世最早期的來複槍使用的子彈乃是用塗了潤滑油的油布包裹著,需要用小木槌將之敲到槍管裡,裝彈十分耗時,而大漢現今製作的槍械,采用定裝鉛彈,拉動槍栓打開彈巢後,就可直接裝填鉛彈。

   大漢初版槍械正式定型後,不少羽林衛和虎賁衛皆參與了試槍,但凡熟識之後,從肩上背著的彈夾取出子彈,拉槍栓,裝填子彈,合栓頂針,直至舉槍瞄準,整個流程不到十息,並不比彎弓搭箭慢,更比需要絞弦的強力軍弩要來快不少。

   因現今製造的乃是長槍,槍管長愈三尺,故鉛彈的有效殺傷射程可達百余步,射程比弓弩雖遠不了多少,然因彈道頗為平直,精準度無疑是遠高於弓弩的。

   (預注:注意是有效殺傷射程,不要爭論子彈能飛多遠,箭矢能飛多遠,站在珠穆朗瑪峰射箭,讓箭矢多飛一會,指不定能比自動步槍射程還遠,這種抬杠式的對比沒意義的。)

   最為關鍵的,長槍的子彈更便於攜帶,一個肩挎式彈夾帶,若往死裡塞,近百枚鉛彈都能裝下,若換成單兵攜帶近百支箭矢,那畫面實在太美,真是難以想象。

   況且皇帝劉徹身為穿越眾,自是懂得要在長槍上安裝刺刀的,這意味著將士可執槍械遠程射擊,也可近戰搏鬥,相較使用弓弩時要更換近戰兵械,無疑更具優勢。

   劉徹是理智而清醒的,熱兵器的出現,倒也不代表冷兵器時代會立即步入終結,至少在試製出可付諸實戰的連發槍前,大漢火器的最大優勢還是在火炮和掌心雷之類的爆炸類“重火力”。

   半自動步槍,自動步槍,重機槍……

   現今的大漢軍工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步伐邁的太快,多是會扯到蛋的。

   正因如此,大漢現今的改進型來複長槍,僅止在虎賁騎營裝備了一支千騎部曲,與其說要付諸實戰,更多的是為後續的研製改進提供實用性評估,帝國科學院也將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更新式的槍炮中,待得工藝提升,製造成本能下降到更合宜的程度,再大量裝備漢軍將士也不遲。

   技術儲備一代,研製開發一代,付諸實用一代!

   此乃皇帝劉徹為帝國科學院定下的研發方略,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推陳出新,不會出現長時間的科技斷代。

   現實不是網絡爽文,現今的大漢固然能拿出數百萬金,徹底為百萬漢軍更換最新式的兵械,迅速的橫掃歐亞,那然後呢?

   可以想見, 帝國科學院的科研資金必會斷鏈,國庫也無余貲繼續推進工業化,那特麽不就是真正的窮兵黷武麽?

   若真要如此治國,早在昔年製作出加農炮和掌心雷,劉徹就會將之列裝全軍了,但怕是就沒有現今的石化工業,沒有合成橡膠,合成纖維,也沒有甚麽改進型來複槍。

   想想後世雄霸歐亞的蒙古帝國多牛,但才撐了多少年?

   其實在後世華夏,大多數新式武器也未曾全軍列裝,軍事科技進步很快,若是不斷的進行全軍換裝,國家的財政收入是撐不住的。

   美帝亦是如此,不少重裝備一用就是幾十年,寧可不斷修補也不換裝,不是沒有更先進的裝備,實在是沒必要浪費軍費,能保持住戰略優勢就行了,剩下的軍費投入更先進的軍事科技,其技術儲備遠遠領先世界各國,正是超級強國的真正底蘊所在。

   後世華夏要追趕美帝,就要先認清彼此差距,不自卑,不自傲,腳踏實地的該做的都做好,把基礎打牢,總有實現民族複興的那一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