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武揮鞭》第671章 水師整軍
  改進型來複槍雖未在漢軍大規模列裝,然皇帝劉徹也沒向臣民刻意隱瞞各式熱兵器的發展,諸多漢軍將領都曾到灞上大營觀摩虎賁騎營的火器操演,黃埔軍學的學子們更增設了火器相關的課目。

  沒有熟識兵器使用的將士,再先進的兵器都只是破銅爛鐵,半點用處都沒有。

  黃埔軍學既是要為漢軍培養出合格適任的將官,學子們自然要學會操作火槍火炮,不見得要多麽精通,但好歹要對熱兵器有基本的概念。

  再過些年頭,待得火器研製有更大的進展,或是槍炮的製作成本大幅下降,終歸是要逐步列裝軍伍,直至完全取代冷兵器的。

  譬如水師艦船的更新換代,太尉府的購艦計劃已延續了七年之久,每歲調用大筆軍費向少府名下的諸多船廠購置新式鐵甲艦,逐步汰換漢軍水師的舊有戰船。

  此類鐵甲艦的船身蒙鐵蒙銅,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鋼鐵戰艦,然因以木材、石炭和火油三種燃料通用的高壓蒸汽輪機作為驅動,且仍保留著大量桅帆,使得其航速和續航力都遠超漢軍水師現有的風帆戰列艦。

  七年來,漢軍水師購置的鐵甲戰艦愈來愈多,以陰船廠為首的少府各處船廠積累了大量經驗,培養出眾多技藝精湛的船匠,甚至有不少進入了帝國科學院的船艦研究所擔任博士,參與到新式船舶的設計和改進。

  非但黃埔軍學增設了水戰課目,東海水師的駐地琅琊郡,更在其郡治琅琊縣創設了水師軍學,專事培養水師將士,更便於學子們日常登艦操演乃至出海遠訓。

  饒是如此,現今培養出的水師將士仍嫌數量不足,跟不上水師戰艦的更迭速度,一艘新式的鐵甲艦,依照排水量大小不同,配置的操作水手為五十人至百余人。

  漿輪和蒸汽輪機的日常維護和緊急維修,加農式艦炮的操作,航海儀器的使用……

  如此種種,皆要求水師將士們擁有更為豐富的知識和經驗,不再如過往樓船將士般只要求會操舟和水性好,兵種的劃分也更為細化,火器士,輪機士,掌帆士,羅盤士,舵手……

  這尚隻算掌艦兵員,若在算上專事登陸作戰的步騎將士,鐵甲戰艦需要配置的兵員就為數更多了。

  鐵甲艦雖是造價高昂,對兵員的素質和數量有更高要求,但其戰鬥力也遠非舊有的風帆戰列艦可比,更快的航速,更堅固的船體,更狂暴的火力輸出,在這個年月,無疑等同於水面上的移動堡壘,是名副其實的戰爭巨獸。

  正因如此,太尉府的將帥們寧可勒緊褲腰帶,也要將大筆軍費投入到購艦計劃中。

  大河水師與大江水師是為內河水師,受到河川水道的限制,換裝的鐵甲艦皆以中小型艦隻為主,講求的是快速機動,靈活調度,可巡百川湖泊。

  北海水師,東海水師,南海水師,三大瀕海水師則從一開始就定下巨艦重炮的建軍方略,非但逐步裝備各式鐵甲炮艦,更購置了用於輔助的補給運輸艦,為鐵甲戰艦群日後遠離本土作戰做足準備。

  七載光陰,投入數百萬重金的購艦計劃,已初見成效。

  兩大內河水師已盡數換裝了鐵甲艦,多數替換下的舊式戰船拆除軍用器械後,被發賣到民間,改裝成貨運商船,僅留下少部分舊船供將士做基本操練和巡弋輔助。

  三大瀕海水師也各自擁有了三艘鐵甲巨艦,長愈十二丈,闊三丈有余,比大翼樓船改裝成的風帆戰列艦要更為龐大,每艘巨艦都配備有兩艘大型補給運輸艦。

  浪費麽?

  自然不是的。

  這九艘鐵甲巨艦堪稱現今大漢船艦製造工藝的巔峰之作,在未來可預見的十余年內,若無重大的技術突破,很難再造出能與之形成代差的新式戰艦了。

  有鑒於此,皇帝劉徹咬了咬牙,會同太尉郅都,大農令東郭鹹陽和少府卿陳煌,硬是籌措出近百余萬金巨貲,在三大瀕海水師的駐地修築大型船塢,耗費三載光陰,建造出這九艘巨艦。

  之所以如此下血本,與瀕海水師最新的整軍方略有關。

  三大水師派艦群輪駐仰光軍港已行之有年,此番征伐百乘王朝,更是各自抽調三百艘風帆戰列艦前去參戰。

  皇帝劉徹順勢為瀕海水師修定了未來的整軍方略,名曰“三三製”。

  三大瀕海水師,各劃分三支艦群,一支靠港休整,一支近海巡弋,一支出海遠航,互相輪替。

  九艘巨艦,無疑要作為各支分艦群的旗艦,配備的兩艘補給運輸艦,也不止服務於旗艦,而是整個分艦群。

  至少在十年內,朝廷是不可能再花費重金打造類似的巨型鐵甲艦了,太尉府的購艦計劃則仍將持續,目標是要將三大水師的九支分艦群皆換裝鐵甲炮艦。

  現今每支分艦群轄有的三百艘風帆戰列艦將逐步汰換,以旗艦為核心,輔以四艘大型鐵甲艦、十六艘中型鐵艦和六十四艘小型鐵甲艦,形成八十五艘戰艦為主體框架的艦群。

  以八十五艘鐵甲炮艦汰換三百艘風帆戰列艦,艦群規模雖是大幅裁減,然戰力卻必將大幅躍升。

  兵貴精,不貴多,皇帝劉徹向來就是精兵方略的擁躉和踐行者,更竭盡所能的將此等整軍思維在大漢全軍夯實夯勞。

  大漢頗為完善的兵役體系給了劉徹推行精兵政策的基礎和底氣,成年男子皆服兩年兵役或出貲代役,一年府兵,一年邊軍,故而大漢不缺預備兵員,在數度裁撤邊軍後,更省下大筆軍費,從而投入到募兵體系,搭建起多支精銳騎營和五大水師。

  征兵與募兵並行的軍隊體制,在後世是多少國度渴望搭建卻又無法成功的,然在大漢臣民看來,卻是這般順理成章,劉徹只需稍作調整,使其更加完善,便連大體框架都無須更動。

  大漢軍力強盛,遠邁華夏後世朝代,不是沒有道理,單就軍力而論,盛唐亦遠不及強漢,漢人的尚武精神,卻不知是何時喪失的。

  言歸正傳,再說大漢水師。

  鐵甲炮艦對燃料和彈藥的補給要求很高,若艦群要出海遠航,兩艘大型補給運輸艦尚且不足,日後還須陸續補充。

  此等龐大的整軍計劃,意味著三大瀕海水師要繼續修造近千艘鐵甲艦,且不乏大中型戰艦,估摸著得耗費近愈十載光陰,投入造艦的貲財不下千萬金。

  太尉府軍事預算雖是逐年增長,然今歲也才七十萬金,不可能獨立支撐如此龐大的購艦計劃,好在漢軍連年對外征戰,通過戰爭掠奪了大量財富,上繳國庫的貲財除卻填補虧空,余下的大多投入了購艦計劃。

  獲利豐厚的鴉片貿易更為大漢水師提供了大量貲財,對購艦計劃進行了反哺,稱得上另類的以戰養戰。

  正因如此,論及對戰爭的渴求,水師並不遜於陸師的,大漢臣民也逐步扭轉了過往對水師的偏見,曉得現今的水師將士也是能建功立業的,也是能加官進爵的,不少漢家兒郎紛紛應募入伍。

  皇帝劉徹對此自是樂見,大漢坐擁廣袤領土,又有萬裡海疆,其實無須陷入陸權和海權何者更為重要的迷思。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待來日,五大洲,四大洋,億萬蠻夷,都要匍匐於漢騎的戰刀鐵蹄,震懾於漢艦的堅船利炮。

  饒是三大瀕海水師的戰艦尚待大量汰換,然現今作為主力戰艦的風帆戰列艦也足以橫行海上了。

  逐浚將軍唐濤統禦九百余艘戰艦,用了兩月光景,將百乘境內的大漢騎軍逐批載運回巽加東南外海的衝積群島。

  到得六月上旬,最後一批騎軍將士也已登艦北上,預計可依既定的撤軍計劃,於下旬抵達波拉島的軍港,身毒中部幾乎再不見漢軍蹤跡,便連漢商也不見半個。

  巽加大軍仍在百乘東部陷入苦戰,與死守城池的百乘遺民僵持不下。

  是的,百乘遺民!

  世間再無百乘王朝,東部諸城的百乘族人只能為著自身的性命,與巽加人死戰到底,實在是退無可退。

  注輦大軍沿高韋裡水北上,直搗百乘腹地,卻壓根沒遇著甚麽抵抗,甚至都遇不著甚麽活人,但見萬裡焦土,屍殍盈野。

  更因漢軍在撤兵前,押著戰俘將高韋裡水中上遊的堤壩決開,使得夏汛到來時,洪水肆意泛濫。

  王儲基裡瓦拉文身為注輦大軍的主帥,長身矗立於高崗之上,俯瞰此等硝煙未散而洪水又至的蒼涼景色,咬牙切齒之余,更不免心悸。

  漢軍著實太過狠辣凶戾了,他不禁有些後悔,不該抱著坐收漁利的念頭,遲遲不肯揮師北上,任由百乘調集軍伍圍剿孤軍深入的漢騎。

  漢軍戰後的所作所為,將百乘腹地折騰成這般淒慘境況,無疑是對巽加和注輦兩國的報復。

  巽加和注輦或許能瓜分百乘領土,明面倒是開疆拓土了,然戰後重建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劃得來麽?

  注輦國屬民不過五百余萬,本就是地廣人稀,過往之所以覬覦百乘疆土,一者因高韋裡水中上遊乃泰米爾人的祖地,一者則是想奪取更多的人口和財富。

  現今的百乘腹地,人煙絕跡,植被皆焚,城池盡毀,饒是洪水退卻,又能剩下甚麽?

  更為不利的是,注輦國因此得罪了大漢,用漢人的話來說,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得不償失啊。

  基裡瓦拉文卻是不知,此時的巽加王案達羅迦比他更為惱怒,卻也更為驚懼,蓋因漢使竇蟠呈上了一封國書,乃是大漢太尉郅都親書,欲為大漢騎軍向巽加借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