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農夫三國》二百四十五.疫相伴
身在這亂世中,鄧季也和別人一樣,聞瘟疫之名而色變恐懼。

 劉表、張濟撤軍歸去,鄧季亦隨之撤回雒陽自守,韓浩之磐石軍得此番刀盾、弓卒兵補足,河內之地已能守,蕩寇軍便連龔都校在內,俱調往弘農郡防守。

 虎牙與新組的張遼等六校人馬,則留雒陽內防變。

 今還隻得聞荊州有瘟疫,毗鄰的弘農、河南兩郡鄧季便下死令,封鎖所有出入關口,再不許任何人進出小說章節 。

 奉天子令準備偷偷南下的王服,聞荊州瘟疫盛行,裹足不敢前,待受天子責,再欲往時,已被封關擋回。

 如今河東每日慕名來投的百姓不少,沿途亦無關卡可阻攔,其地雖然還未聽說有瘟疫起,鄧季亦不敢大意,令杜畿就河內而納之,不許河東來奔之民再過河。

 荊州受前番戰亂、饑荒影響,北方各地逃往的民眾已盡多,可算是如今大漢天下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這下瘟疫起於此地,不知又要被奪多少人性命去。

 荊州陰雲密布,民眾大恐慌,又再開始紛紛外逃,各地諸侯為得戰亂中的人口,多盡收納,又加劇瘟疫的傳播速度。

 鄧季自然不會知道,這場他將要面臨的疫病規模之大、持續時間之長,勝過他之前經歷的任何一次,已是一場浩劫。

 東漢末年的瘟疫,時人通稱為“傷寒”。有關史料記載,這種疾病的主要症狀為:由動物(馬牛羊等)作為病毒宿主傳播,具有強烈的傳染性;發病急猛。死亡率很高;患者往往會高熱致喘。氣絕而死;有些患者有血斑瘀塊。面對它。人們幾乎是束手無策,只能在絕望中等待死亡。

 這是一場持續十年的瘟疫,可說是東漢末年的瘟疫肆虐之最高峰。據《傷寒論》張機自序中描述: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

 不到十年張機家族死亡三分之二的人,百分之七十死於這場傷寒。對於全國來說,或許沒有這麽高的比率,又或還要高過這個比率去,後人已不得而知,然曹植《說疫氣》:“家家有位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注),或覆族而喪”。可見其危害程度之廣,許多甚至一家、一族全勸死於此疫,死者太多。以至於全國棺材價位高漲。

 非止百姓家如此,高位顯貴者亦不能得免。建安七子中徐乾、陳琳、應瑒、劉楨四人都同一年死於傷寒。

 之前的瘟疫、大兵災、大饑荒數度減少人口之後,亂世中再迎來一次人口大滅絕事件。

 根據不準確的官方記載,瘟疫爆發前的漢桓帝永壽三年(公元157年)時,全國人口為5650萬,而在經歷了大規模的數次瘟疫、刀兵和因前者加劇的饑荒,僅僅八十年後的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時,全國人口僅存1600余萬。

 減少全國近四分之三人口的各種大事件中,瘟疫要遠遠排在第一,超過兵禍和饑荒,而這一次自荊州起的疫病,又是八十年間死傷最慘重的一次。

 當然,這些數據代表的事件只有後人才明白,鄧季頭上白頂著個傳越光環,能弄清東漢末年的亂世已很不容易,自然不會知道這一次瘟疫的可怕程度。他只是已經歷過黃巾起事前的數次瘟疫,受其害而加入的黃巾,同這時代的人一樣,聞之膽寒而已。

 聽到荊州有瘟疫起的時候,鄧季便令武關、汜水關封關,梁縣外則要求官府於數十裡外便開始張貼榜文,禁止外來者通過,凡大膽越境者,皆射殺。

 對內,鄧季下令除幾處關隘外,軍中卒兵皆休沐歸家,不逢戰不召集。各郡縣更加倍注意清掃街道、茅廁、牲畜廄,減少疫病出現的可能,亦使告誡民眾盡量少出門,喂養牲畜時盡量減少直接接觸,逢外人至勿與離得太近,客走後當立即清理潔淨。家中凡有高熱病患,家人亦當隔離,以待醫匠至。

 鄧季搜腸刮肚回想出所知的一切防疫措施,都仔細明白交代下去,好在這些年下來,名聲雖不大好,但治下民眾對他盲目崇拜的已不是一兩個,這些措施便都落實得不錯。

 傷寒之疫,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受感染的食物和水源,病從口入,並非空氣傳播那麽嚴重。然而或之前便有未知的病患已入境,或三郡內眾多的牲畜傳播,又或野生飛禽走獸帶來,任他如何防備森嚴,瘟疫還是不可避免地在治下爆發了,七月短短一個月內,便有三千余民眾染上傷寒,高熱不退,嚴重者大小便皆有血。

 若算鄧季治下醫匠之多,如今本是天下各州郡之首!女醫匠們並非完全速手無策,只是治療效果不佳而已,十位患者中僅僅能得治療好兩三例,余者便只能隔離開去,生死自安天命了。

 長期與病患接觸,女醫匠們是最容易染上病的人,鄧季未曾強行下令使她們去治病,然而這些令人敬佩的女子只是因她們的精神信仰,無懼而直面疫病。

 女醫匠們盡念誦著大賢良師之名,讀著“我太平道教眾,隻信大賢良師可以醫術仁心救民於水火,其余鬼神為虛妄,天象為自然!”“信我大賢良師者,家人六畜藥到祛病,俱能得安康!”“凡我教眾,有果毅、孝道、忠上、公心、仁意、信守之六德者,百病不侵!”等教義,走街串巷,為患者診療。

 她們本自難民眾中挑選出來,都是苦孩子過來的,為人診療多只收藥費,不取診金,每到之處,不論患者最後能否治療,皆得讚聲一片。

 這個時候,又有無數人記起十余年前瘟疫初起時,天下間最擅長治療傷寒的本就是大賢良師張角。

 因這次大疫中女醫匠們的奉獻,太平道倒是再得在三郡中普遍傳播開來,信教者大增,俱稱女醫匠們為教中使女,果毅、孝道、忠上、公心、仁意、信守被稱為太平六善德,需謹守的。

 得女醫匠們襄助,防疫又做得比別人好,還算能讓鄧季挺住。只是傷寒才剛開始肆虐沒多久,天子卻又來添堵。八月中,宮中有詔令出,拜田豐為司徒,田疇、杜畿、楊立三人得賜入列侯,為不太突出,其余賈詡、太史慈、徐晃等倒也各略有賞拔。

 田豐為鄧季軍師甚久,卻並無任何品秩,此時突然得躍居朝中三公之位,居於鄧季之上,自然引得有心人注目。

 旨意下後,田豐往宮中固辭不受。次日,聖旨再下,再複拜,田豐又辭。十日後,天子第三次拜官,田豐又往宮中,對天子跪泣,直言拒道:“臣本庸碌輩,何德可居高位?且此身受鄧季大恩在前,認其為主上,已屬私臣,今生並不敢背之,不複能為陛下用也!為臣之道,不可有二主,豐有負錯愛,尚請陛下恕罪。若缺人得用,可另擇天下賢良而使之!”

 鄧季聞天子授三公重臣之位給田豐,也是鬱悶萬分,他自家沒信心,生怕老師被誘惑而拋棄自己,十余年功夫便白花去,還是賈詡勸道:“主公無需心憂,此為朝中離間,元皓本忠直之輩,又知天子非真意授官,如何肯中計?朝堂已艱辛至此,官秩仰給河南,便田疇、杜畿、楊立三位,善政心明,何愚笨至為天子虛爵而動心?使君亦當傳書,使其等皆可受領之,無損於事,又顯公之大度,!”

 想想也確實如此,鄧季便才安下心,令三位太守受爵,又去勸田豐接受朝中美意。

 只是田豐固辭,無論如何不肯接受,他對鄧季道:“民不可有二主!吾雖為汝師,亦當守臣下本份,得慕安國士之遇此生足矣!自當行國士之事,以為三郡表率,焉可自居高官而使吏民生疑?師徒離心?”

 鄧季聞得田豐話語,因被數次督促自己迎接天子而起的一絲絲介懷已煙消雲散。

 鄧季、田豐、賈詡如此態度,上下人等就更不將宮城中天子當回事。

 只是瘟疫已越發猖獗,九月時,鄧季治下已有兩萬余人受感染傷寒,死者已有九千余,屍體盡草草處理掉。

 這還是因為到後來, 鄧季之策越發受人們重視,貫徹執行得好,平日各地民眾忙完農事便自守家中不出,方才得三郡中控制在這數字內。

 就遺傳學來說,經歷得還少,這時代人體的抗性本就比後世要差許多,又缺乏有效治療,不可控制後死傷自然慘重。

 劉表的荊州今感染人數已不下數十萬,亡者十萬余,聽聞數字便讓人心酸。

 此外,瘟疫亦以飛快的速度向著兗、豫、青、徐、揚、冀擴散,發展成為全國性的一次大災難,只是數月之間,受傷寒感染而亡者已十有二三。

 這大漢天下,究竟要如何?

 為泄心中憤恨,雒陽民眾中已有人編童謠道:“改興平、起饑饉!更建安,疫相伴!”

 注:殪,音,去聲。死或跌倒的意思。

 (最後兩小時求月票,老虎今日連被爆兩次菊,排名大跌了~~嗚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