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農夫三國》三百九十七.驟襲
自鄧季從劉備處討要回南陽,劉表雖因司州勢強,孫策劉璋張津又騷擾不息,未敢用兵於漢水北,斥候卻已派出無數,早將北南陽狀況打探得清楚。

 因此,劉表也就知道,四等民之策所行之初在南陽確實有些阻力,可畢竟當地大族勢力已衰弱了太多,隨著鄧季屯重兵於此,再無族敢跳出來做宗賊reads();。憑當地大族的力量已抗拒不了鄧季,隨著時日漸長,四等民製反有在南陽扎根來的勢頭。

 只要鄧季扎根的地方,外人想要再圖就異常困難,曹操袁紹等輩就是前車之鑒。而他居然還在宛城興建起船塢,造船速度之快讓人難以置信,眼看著馬上就是大江上第三家擁有正規水軍的勢力了,對南郡對整個荊州的威脅已變得越來越大。

 鄧季非張濟劉備可比,現在的南陽已讓劉表坐臥難安。

 鄧季在六月正式立國稱帝,自謂忠於漢室的天士民無不痛罵,沒多久,天子又有使來傳詔,令劉表討逆賊偽元。

 原來司州助本初歸鄴城後,袁熙受父命自回任所,以幽州軍協守渤海郡,鄴城又得徐晃襄助,曹操在冀州隻取一個清河國,只要鄴城未破,就不敢再繼續往北用兵。

 如今鄧季反倒是袁本初的後盾,郭嘉荀彧許攸等商議來商議去,也只有先騷擾得司州自身難安,無力救袁紹,才能將幽冀二州完全吃。

 為此,曹操又請天子連詔令給劉表劉備龐真,令其等討賊逆鄧季。

 老賊龐真得令,曬然而笑,袁紹敗於白馬後。為了示好,鄧季稱帝時他尚遣使道賀自請為外藩,得了漢天子詔書。直接傳往洛陽去,還讓使者問鄧季:“公已貴為皇帝。今龐將軍為大元撫並州,可得稱王否?”

 鄧季當時無語,勉強回道:“皆可隨意。”

 使者離開後,內閣才又商議,亦認同鄧季的回語為結果。

 再過不久,龐真自稱趙王。

 而天使至漢中,劉備得詔後答道:“恨不得即為天子討賊逆,隻棧道已毀壞。一時難進兵,待得修複,必討關中賊逆!”

 使了拖字訣,劉備又遣人隨天使送貢物若乾回定陶,後鍾繇向曹操建議:“劉玄德已難附元,正當籠絡,不如厚撫之。”

 曹操同意,請天子查皇室譜牒,再遣使承認劉備為漢室宗親,天子皇叔。官授漢中太守兼涼州牧。

 最後的虛職涼州牧,已是明晃晃地唆使劉備向北攻伐元國,可惜傳到漢中後。劉玄德雖千恩萬謝,北伐一事卻始終擱置不提。

 龐真劉備的反應都是後話了,三份傳出的詔令唯隻劉表認真履行,一來要借此再聚人望,二來本就與鄧季成仇,南陽水軍又在一天天壯大,正要破除威脅。

 待與蒯越蒯良兄弟仔細謀劃定,便遣水陸軍北上,至新野分兵。蔡瑁霍峻呂公領軍明取新野,張允文聘經湍涅暗襲宛城。又令江夏黃祖遣軍從陸路直襲宛城。

 劉表等亦知元軍善戰難敵,所以新野宛城都早聯絡有內應。宛城還定計誘出張遼後再暗襲,二城能得取到自然好,荊州軍弓兵最多,得城後甚利防守,以之為憑或可將鄧軍逐出南陽去;若不能取城,至少也得毀掉宛城的船塢。

 文聘其實就是宛城人,不過早在張濟入宛時,其族就已遷往南郡。荊州軍甚熟南陽水道,他與張允趁夜暗入湍水涅水,河道漸窄時船改行陸路,天未明即圍涅陽,輕松攻取縣城,甚至都未讓城中官吏差役走脫一個,此後打開城門,許進不許出reads();。

 為這次暗襲,劉表早在南陽廣布細作,宛城外潛伏的斥候不久亦送報至,張遼離城南救援新野去了。

 此時兵貴神速,文聘張允留二千水軍守船和涅陽,大軍立即飛撲宛城。

 涅陽與宛城相鄰,按後世計量單位,兩相距二十八公裡。

 這次實在是有心算無心,文聘大軍行軍途中,被鄉野百姓發現,才有沐休歸家的橫江軍卒兵飛馬告於宛城,但此時文聘離宛城已不足一個時辰就可到。

 張遼離開後,孫觀負責城中軍務。

 孫觀得報,急令偵騎再出城探查,其余隻來得及將船塢中眾多船工木匠遷入城中軍營,又令張虎將戰船盡駛往淯水對岸去躲避。

 船塢中各種物資又多又沉重,已根本搬運不及,紛亂之中,船工木匠卒兵隻將輕巧些的普通船料全部搬完,龍骨搶運回五六條,文聘之軍已到。

 這時候,韓嵩與新任宛縣令陰夔,才剛領著郡縣官吏離開官寺,開始四動員百姓,差役們也還來不及巡查防亂。

 劉表此前各種準備,在漢江上通過小船暗運兵往來,防被偵之,就是要打南陽個措手不及,突出一個快字,文聘大軍來得快,城內內應的動作亦快。

 劉表在宛城的內應是張氏,與南郡張允之族本同宗。

 張氏不似新野文氏馬氏,孫觀尚不知文聘至涅陽,其等便已先做好準備。

 文聘軍至城外,馬上就分為三路,各往宛城南門西門北門外。

 文聘到就立即分兵圍城,北門外最後一屯卒兵還在輪換著共扛一根十余丈長大龍骨,拚命往城門趕,城樓上的守軍視野中卻已見荊州大軍圍過來,齊聲喊叫他們丟棄巨木,迅速回城。

 負責搬運這根龍骨的卒兵百將劉通眼見距城門已不足一裡地,如今水軍船料難得,尚不肯舍棄,隻催促卒兵們加快腳步。

 按漢製,這根龍骨重在七八千斤左右,卒兵們是用二十余根木杆分擔重量,重壓尚要保證步伐一致,又如何快得起來。

 荊州軍雖少馬,前哨卻亦有近百騎兵,待進入視野內,發現城門未閉,城外還有尚扛著龍骨的卒兵們,頓時驅動戰馬猛撲過來。

 龍骨雖難得,卒兵性命卻更寶貴,且再猶豫去只能人木兩失,局面已經如此,劉通無奈,終於用他的涼州話大聲喊出:“止步!待令至三,齊棄木!”

 越慌張越要出錯,要是太急恐要壓翻幾個,他先大聲喊過兩遍,待卒兵停住步伐準備好,方再喝:“一二三棄!”

 “嘣!”

 重木墜地,地面都震動了,好歹沒人受傷,扛著木杆的全得安全卸肩,劉通吐口氣,最後不舍地看地上木料一眼,再急指城門:“速歸城!”

 荊州軍前哨已疾馳而來,卒兵們全放開腳丫向城門狂奔———為在這炎熱天氣抬回重木,他們全裸著上身,也無人帶礙手礙腳的兵器,跑起來倒快。

 城門上的袍澤都替他們捏著汗,不過萬幸之前離城門已近,看速度應該能在敵騎之前入城reads();。

 北城值守的百將是彭虎的族弟彭林,他站在最前揮舞著胳膊高聲催促:“快!快!快!”

 彭林身後的卒兵們都已經準備好,隻待劉通屯進入,即將城門閉合上。

 城樓上弓卒們已彎弓搭上箭,準備射殺後面追來的騎兵。

 劉通屯跑在最前面的離城門已只有二十余步,後面的騎兵卻還未進入弓手射程,彭林已經放心得緊,迎面飛奔來的劉通卻突然臉色鐵青,只是急奔中喊不出完整的話,急停身子怒吼:“身後有賊!”

 一聲吼過,他又再度提腳狂奔過來。

 彭林轉頭看去,街道上不知何時已有三四百提刀槍的百姓向這邊撲來,最前排幾個竟然已進入門洞中,他轉頭的瞬間,剛用力將長槍刺入注意力一直在城外的兩名卒兵後背。

 “啊”

 袍澤臨終的慘叫驚醒彭林部其他卒兵,回頭觀時,一個個目眥欲裂。

 在城中聽聞各處號角響,張氏主事者便知荊州軍已至,將合族能拿得動刀槍的男丁幾乎都發動起來,之前就議定在北門接應荊州軍入城的,其等趕至,見城門竟然還未閉合上,城門處卒兵人少不說,注意力還全都集中在外面,倒真是天賜的良機,立即就令動手。

 事發突然,張氏男兒們順手又放翻幾個卒兵,彭林以才調整過來,咬著牙舞刀盾器械上前與之廝殺混戰。

 只是彭林雖為百將,為布防卻已將屬大多派上了城樓去,門就剩一隊加彭林一個百將,三十二人而已。

 城牆上弓弦響荊州兵前哨的馬蹄聲,都已能聽見,彭林奮力格擋著如林的刀槍,心中大叫不妙。

 而此時,劉通屯蜂擁入門。

 可是他們全光著膀子兩手空空,沒甲胄沒器械!能做什麽?

 彭林這樣想著的時候, 劉通已從他身邊跑過,瘋子般撲上前,單手抓住一名內應持刀的手臂,隨即一個頭槌撞在對方鼻上,劈手已奪過對方手裡的刀。

 彭林還來不及喝聲彩,劉通手裡刀未拿穩,側面另一人已揮刀向他脖頸劈來,左右擁堵已避讓不及。

 眨眼間,劉通急抬空著的左手擋在脖前,這一刀就砍在他小臂上,頓時就骨肉俱斷。

 “嗚哦!”

 斷臂的劉通怒聲嚎叫,右手的刀卻不遲疑,反手先捅入對方肚腹中去,再用力拔出來。

 周邊的人都看得清楚,劇痛讓劉通眉間鼻上瞬間布滿汗水。

 那左手斷臂還有一層皮連在手肘上搖晃,並不掉落,露出的斷口白的是骨,紅的是肉,略發黑的是血。

 右手把出來的單刀同樣在滴血。

 搖搖欲墜的身軀未倒,劉通在放聲怒吼:“後排閉城門,余者向前,殺盡賊輩!”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