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農夫三國》三百九十八.退敵
readx();劉通嘶吼聲中,後排的卒兵不顧其它,先將兩道城門合在一起,擔上門杠。

 劉通屯的卒兵們或拾撿地上器械,或就這樣赤手空拳亡命撲上,與彭林屯下一起拚命抵擋,與敵混戰,不讓敵人再前進一步。

 城樓上已經發覺不對,弓卒們紛紛掉轉頭,射還在門洞外的內賊,其余刀盾卒則順著樓道飛跑下來。

 城門閉合上,城外荊州騎只能悻悻勒馬先離開,城外暫時無威脅,城樓上回頭施射的人越來越多,頓時亂箭如雨下,地下內賊們紛紛慘嚎著倒地,更後面的急尋可遮掩處躲避,很快就空出大片空地來。

 劉通站在那裡,因失血過多面色蒼白,搖搖欲晃,可就是強撐著不肯倒地,卒兵們拚死保護下,也再沒一個敵人可以靠近他。

 混亂中,有彭林屯卒兵將器械讓給光著膀子的袍澤,撕下自己衣襟替他草草裹住斷口。

 手中沒有武器的光膀子大漢們,有的以胸膛抵擋刀槍為後人爭取機會,有的臨死前還撲抱翻一個死死咬著對方的咽喉,前仆後繼悍不畏死的卒兵讓門洞內的張氏內應盡膽寒,待發現與後面已經銜接不上,更失戰意,開始被一步步逼退出去。

 劉通屯更多的人得拾撿到武器,上前加入抵擋。

 這只是一小刻的時間,城樓上奔下的卒兵才剛趕到,開始加入戰局,圍殺門洞內賊人。

 張氏聚起的族人本是烏合之眾,見大勢已去,奪門無望,前後被圍,頓時大潰,齊衝散奔出門洞,最後幾個反應不及的全被砍倒在地。

 只是剛衝出門洞,準備四散逃回城裡,城牆上又亂箭齊發。釘倒大半,余下的見已逃不脫,紛紛扔掉武器跪地求活命。

 之前混亂擁擠的門洞才變得寬松起來。

 廝殺的敵人轉身逃跑,彭林急搶到劉通身邊。扶住這位其實還不太熟悉的同僚。

 被他一扶,劉通整個身軀的力量頓時就傾壓過來,彭林急以肩膀抵住,嘴裡放聲嘶吼:“醫匠!醫匠!”

 劉通斜靠在他身上,全身冒著冷汗。反倒安慰起他來:“我等逢戰死可入三崤山,殘軀得為監察,盡無需憂慮!”

 待孫觀得報趕至北門時,亂已平息,隻得派人四下抓捕張氏賊人。

 劉通屯傷亡頗大,二十六人當場身亡,包括劉通在內的重傷者還有近二十人。

 這就是戰場。

 孫觀陰沉著臉步上城樓,駐守北門的彭虎校年輕軍候馬伯看見他,急指北邊方向,叫道:“將軍且看!”

 近千荊州兵離開大隊人馬。順路北上,那方向是船塢!

 孫觀頓時咬牙切齒,在城樓上來回走動著,終於下令:“親衛,傳令郭同校往南門替夏侯盛校!夏侯盛校、某本校移至北門!夏侯盛、郭同、彭虎三人來此見我!傳令後再請韓太守!”

 之前的部署,夏侯盛在南門,彭虎在西門,郭同留守軍營,聽了孫觀命令,一什親衛急奔去傳令。

 馬伯是老遊擊校尉馬皮的長子。隨謝允等在鄧季身邊長大的,在上司面前比別人要更放得開些,怕孫觀失去理智,大膽勸道:“將軍。都督不在,我軍之責在守宛城,出戰恐有失!”

 “胡言!”孫觀怒斥一聲後,再指城外道:“荊州來襲,所遣軍比我橫江多亦只有限,司州卒兵。何至不敢出戰?”

 馬伯低頭不再吭聲,孫觀繼續道:“陛下寄厚望於我水軍,欲一二載便得用。船塢囤積之物,余者皆不可惜,唯船料龍骨乃劉緒冒生死自長沙購來,大半尚未用,今水路又斷,急切不可再備,豈可任由毀之?”

 孫觀這一番言語後,馬伯猶豫下,再道:“然若軍輕出,恐陷於圍,城內再出救,使失宛城,吾等之罪也!”

 對這話孫觀倒是同意:“故需裡外用命,各自為戰,方不至有大失!”

 待夏侯盛、郭同、彭虎、韓嵩等陸續趕至,孫觀對其等道:“船塢為我水軍要害,不可不顧,我意親引軍救之,郭、彭二校輔太守守城,如何?”

 韓嵩也有些吃驚,現在城中百姓才只動員起一小部分呢,又不知是否還有內賊,孫觀若再領半數卒兵離城,城還守得住麽?

 倒是一向木訥的郭同開口:“某隻粗人,文齊精明,不如留他守城,某隨將軍去!”

 文齊是夏侯盛的字,他怒道:“老憨,我校已受令至北門矣,此時事急,豈待你再調兵至?何還爭執虛耗?”

 孫觀也道:“夏侯校隨我,無需再爭!我等外出若陷於圍,城內不可冒然往救,以顧城為先,城牆交於爾等二校,留城之艄公亦可使之;城內事則托韓使君,使君亦當防再有內賊起事,萬不可有失!”

 彭虎隨郭同一起道:“諾!必不負將軍之托!”

 按大元國新製,孫觀這樣的正軍將軍官二品,太守只是三品官,雖文武互不相乾,但逢戰時需以武將為主,韓嵩只能道:“敢不盡力!”

 橫江軍不是騎兵,孫觀也不再耽誤,吩咐下去,待兩校卒兵準備好,令再開北門,領本校與夏侯盛校三千余人衝殺出去,準備先擊潰北門外當面四千荊州兵。

 為水戰需要,橫江軍刀盾卒、戟卒、弓卒、力卒盡混編,孫觀與夏侯盛兩校人馬加起來,單純的力卒少些,其余三類都近千人,出城後刀盾卒頂在前抵擋箭雨,弓卒在後仰射著,全軍向前。

 初時尚看不出,待兩軍混戰廝殺在一起,自家的袍澤到處如同收割稻草搬收割人命,孫觀、夏侯盛俱護著軍旗衝殺在前,血染透征袍,左右卻無人能擋。

 彭虎、彭林等在城樓,親眼看見以往盡被笑話的旱鴨子們的臨陣表現,才知以前的認知有多麽不足。

 北門外的荊州軍為張允所領,欲與城內同宗裡應外合的。其部弓弩兵近兩千,待到混戰廝殺,基本失去用處,才過小半時辰。張允軍已大潰逃散。

 守城重任壓下來,城外敵軍剛露出敗像,郭同、韓嵩就先離開城樓各去做事,隻彭虎留下再觀看到張允軍潰逃。才跺跺腳,讓馬伯守住北門,自己回西門去了。

 孫觀出城交戰沒多久,船塢方向已有黑煙冒起,是荊州軍趕到。開始各倉庫放火。

 萬幸龍骨都是極重的硬木,非但搬運困難,要想點燃、砸壞都同樣困難。為減少搬運,方便取用,船塢中的龍骨都露天放置,上面搭草棚、蓋牛皮擋暴曬、雨浸而已,就算荊州兵搬庫房中帆布引火,又或改以斧鋸破壞,速度都非常緩慢。

 得鄧季傳授方法後,船工木匠製船速度極快。大半年下來,適合製造艨艟的龍骨幾乎已用盡,還留在船塢中的都是準備製造樓船的大龍骨,若隻被毀壞部分,還可改短再用來造艨艟。

 擊潰北門外敵軍,孫觀亦不追擊,隻領隊急往船塢方向趕。

 涅陽在宛城西南方,所以文聘在西門。孫觀軍出城,沒多久文聘已得報,親提軍來援。行至半途,張允已逃奔至。

 文聘大驚,一邊助張允收攏敗兵,一邊問敵軍之後動向。張允答:“往船塢去了!”

 文聘再問:“其軍幾何?何人領軍?”

 張允羞紅著臉:“約莫三四千!將旗為橫江將軍。”

 是先圍殺出城之軍還是先攻堅城?城內雖無主將,卻已有百姓上城牆助守,孫觀是從北門殺出,原定下軍至便奪北門接應的內應定然已全敗亡。

 稍做猶豫,文聘便讓親衛至西門、南門傳令,全軍無需再管宛城。盡趕往北門外船塢先圍殺出城的元軍。

 之所以放棄宛城,是文聘深知劉表意圖———奪城還只是其次,這次最緊要是打擊、遏製鄧季的水軍。

 孫觀急忙忙趕去救,愈發說明船塢的重要性。

 本來在劉表麾下,與劉表有親的張允地位還在文聘之上,只不過文聘領弓步兵,張允領水軍,才剛吃了敗仗,此時只能皆由文聘做主。

 孫觀趕至船塢,各處庫房火勢已很大,無法再救,殺散放火破壞的荊州兵後,他急令:“隻救龍骨,余者無需再顧!”

 堆放龍骨的草棚下,荊州兵們果然堆了許多帆布、薪禾,澆上許多油脂點燃,準備一把火全燒掉最省力。不過上面看著火旺,扒開易燃物後,只有最上面十幾根龍骨表皮開始燃燒,下面的都還無損。

 龍骨沉重,一時搬運不走,孫觀與夏侯盛只能原地死守,沒多久,文聘兵到。

 文聘尚請張允領後軍預備埋伏宛城中再趕出的援軍,他自己先調集全軍弓弩手,亂箭射孫觀軍,徐徐而進。

 橫江軍新組,甲胄並不齊備,孫觀與戟卒退至對方射程之外,夏侯盛領刀盾卒、弓卒護在龍骨之前結陣、對射。

 待文聘軍接近,孫觀方領戟卒衝殺上前,與之混戰絞殺。

 絞殺一番,文聘見司州卒兵實在勇悍,佔不了便宜,令收兵,弓弩手再施箭雨。

 孫觀領戟卒再退。

 此後文聘鳴金,孫觀亦退,文聘調軍上前,孫觀亦上來衝殺。只是文聘有軍換用,孫觀等卻只能一直硬抗,他們在未時初出城,直戰至黃昏,已漸漸力疲。

 也就是黃昏時分,張遼領威烈軍三校已趕回宛城,殺至船塢,文聘隻得收兵。

 見天色已黑,隨自己一路馳援、回救的三校軍亦馬倦人疲得厲害,張遼隻護住船塢、孫觀部便罷,亦不再戰。

 第二日天明,文聘、張允已扎營轉攻為守,張遼未敢硬攻。

 蘇飛軍從陸路撲往宛城方向,沿途早有許多信報傳至宛。蘇飛在這天正午趕至淯水東岸,不過張虎校已將橫江軍戰船駛往下遊避開去了。

 蘇飛破壞不了橫江軍戰船, 隻得令軍士扎木筏,於上遊處渡過淯水,再與文聘會師。

 鄧季麾下騎兵多,如今魯陽趙雲恐怕也正在趕來,蘇飛軍往陸路來襲擊可以,若再順來路回去定然要被截殺,文聘、張允之所以還不退,就是按之前蒯氏兄弟的謀劃,戰況不利也要等蘇飛軍到。

 此時再拖延時日,恐涅陽與搭乘的戰船都要被西面趕來的橫野軍取去,待蘇飛至,文聘等就開始退兵。

 威烈軍去歲折損過半,是諸軍中傷亡最大的一支,今年卒兵先補平涼、橫江、橫野三軍,僅有的數百補充也先撥給新野的劉辟、雷薄兩校。張遼雖三校人馬,此時其實尚不足三千卒兵,敵將文聘又是精乾能戰的,荊州軍尚有近兩萬,弓弩又極多,張遼也不敢追之過緊,隻尾隨其軍至涅陽。

 援軍皆還未至,張遼只能看著其等陸續退上船離開。

 一日之後,新野之敵亦退。

 (多送五百字以求月票、推薦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