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農夫三國》三百五十五.9品
九江是曹操在揚州所佔的唯一一個郡,孫策大軍入侵,探馬不敢耽誤,立即將消息飛速傳往定陶。

 大軍新敗,正勢微之時,自袁紹讓並州給龐真,郭嘉點破,曹營上下皆知本初大軍欲趁虛南下,盡多恐懼。

 孔融愛名,奉詔後老老實實到朝中來任職,曹操先得北海兵上萬為用。前遣往各地募兵眾人,少者得四五百、多者千人,亦開始陸續回歸,募新兵當在兩萬左右。

 前番征河南,兗州庫中甲衣、弓矢、刀兵俱用盡,一時補辦不及,兩萬新兵又尚未操練、歷陣過,真逢戰時隻可壯聲勢。然而又添得許多人馬,或也可略擋一擋本初,上下眾心方得稍安穩下來,只是等待月余,並不聞袁軍有什麽動靜。

 新軍雖大缺甲兵,於禁卻也操演不息,每多一日,曹軍實力便多回復幾分,眼見袁紹未立即南侵,眾皆稱幸,有人開始懷疑郭嘉判斷失誤,曹操倒堅信袁紹必然南侵。

 這個時候,突聞孫策大軍取九江,曹操更是失措,得報並未隱瞞,將之宣於眾,期盼得計謀解此困局。

 議事廳中頓時又炸開了。

 袁紹南侵、孫策北犯,尚有鄧季在側虎視眈眈,這是大廈將傾?

 自家等依附的曹氏還有未來麽?

 一時間各種議論紛紛、驚惶難表,獨郭嘉起身立在面色灰敗的曹操面前,對眾人厲聲叱道:“孫策並不足懼!諸公食祿任事,舍命破家亦為平常,何顯此等婦人態?”

 待眾論稍息,郭嘉才再開口:“孫伯符北犯之軍自號三萬,此詐也!江東之地。地廣而民稀,丁口不過百萬,便數年大亂。渡江南逃者眾,再得顧張陸朱四大姓傾力襄助。得兵五六萬,已極矣!且孫氏與劉表為仇,雖江湖遠隔,亦未聞有罷兵事,長沙、豫章至今連綿數戰不息,尚需防江夏黃祖水師遠襲丹陽,非留三四萬軍不可防備劉表;嬴秦至漢,山越皆桀驁難馴。時有叛起,孫氏豈得例外?諸郡非一二萬軍不可駐守!以此推之,孫策北上之軍,不過萬余而已!”

 郭嘉所言極有理,聽他仔細分析完,有數人面現愧色,議論聲終再不可聞,曹操亦回神過來。

 郭嘉再道:“為曹公計,今日大敵為本初而非孫郎!孫氏軍少,莫如自棄淮南。孫伯符便得之,尚需分兵據守,年內當再無余力北上!曹公可得便聚三州上下。先與本初決一死戰!”

 程昱接口:“本初離間龐真、鄧季,必惹司州不喜,吾等尚需遣使往雒陽,示弱於鄧慕安,便不得解仇,亦勿使其助河北!”

 郭嘉、程昱語後,曹操等正在腦中計較此事可行程度,眾席中突有人高聲道:“聚眾議事,郭奉孝獨立於主公之前。顧盼左右,叱責諸君。此非僭越乎?身為軍師,行為失檢非禮。豈可為文武表率?”

 眾人回顧,才見說話的是原劉備麾下的別駕陳群陳長文。

 諸人注視下,陳群再責郭嘉:“且袁軍南下,全為軍師臆度,今尚未見其行。若其軍不來,妄讓淮南與孫氏,曹公豈不為人所笑?”

 郭嘉建議放棄淮水以南,就要讓出九江、廣陵二郡去,這兩郡行政上一屬揚州、一屬徐州,卻都是戰略要衝之地,輕飄飄一句話就讓給孫策,曹操也是不舍,所以之前一直皺眉算計得失,聞陳群言語,倒先笑了:“長文方正,奉孝亦無心之失,何究其罪?”

 郭嘉名士風流,時有放蕩不羈事;陳群急智斷謀非其所長,然通史治典,亦甚得用,只是身為大族陳氏宗子,對人對事都甚嚴苛方正,諸事循禮,自降曹操以來,見不慣郭嘉做派,已彈劾過數次。

 曹操重用郭嘉,也不願冷落陳氏宗子,不以其言怪罪,隻每次都替郭嘉開脫。

 先前一時激動,又忘了尊卑上下,遭陳群斥責,郭嘉也是無奈,眾目之下,只有躬身朝曹操謝罪。

 待郭嘉歸座,曹操見陳群似乎還有話說,先問:“長文可得解今日之局?”

 陳群乃挺身離席,行到亭中,下拜再起身而稟:“臣下愚魯,未得妙計解此危局,實惶恐!隻自思當今諸侯並起,公志在平亂濟民,匡扶漢室,袁紹、孫策或一時勢大難治,然皆非生死大敵也!唯司州鄧季,以四等民之策妖惑人心,仗悍卒精兵行暴戾無法,根基日深,方為公心腹之患!旦夕思之,望除此獠,終偶得一法,或得可用,欲稟於公前!”

 最值得忌憚的是鄧季,聽聞這話,頓時讓荀彧等忘卻袁紹、孫策威脅,凝神準備細聽,曹操也神情一振,急道:“長文且言!”

 陳群方侃侃道:“鄧季所仗者,法度也!行其法,司州方卒兵精悍、小民受惑,上下效命,故諸侯難討。然功勳世家、家有余財之戶,本天下砥流之柱,盡受其害!以某愚見,公欲敵鄧季,布王道於天下,亦當製法度,固根本,人棄我取,盡收不容於司州之世家豪傑為用。或可稟於天子禦前,凡有功者,官賞其戶為世家,世家品評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平、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以品級給付田畝。品世家之外,亦當同此類品人:世家子弟,得功拔賞,升其家品級;十載無入品賢才出仕,或仕官最顯赫者品級低其家品三品以上者,則降其家之品級。其余寒門賢才、軍中勳高者,令其自創世家,觀功高才俊如何,賞以品級!以此法聚天下賢士、豪傑,敢有不效死者?或可得與司州抗衡!”

 這一番長篇大論下來,廳中人人早都已屏住呼吸。

 歷史上的曹丕時代,陳群所創九品官人法,或稱九品中正製,以郡縣中正官品評人物,是察舉製的一個延續,在創立之初更重視人的德行、鄉評,家世本只是品評的補充,籠絡世家之余並不與曹操先行頒布的唯才是舉令相衝突。只是司馬懿掌權後,為獲取世家支持,補充設立大中正官,此職為二品才可出任的高官,上上一品只是虛設,沒人能得,二品全是高等世家,大中正官被高等世家把持後,漸漸變成品評人物只看家世,不管品行、鄉評如何,才形成兩晉南北朝“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門閥制度。

 如今這世多出鄧季來攪局,陳群得到司州制度借鑒,更為了和司州抗衡,提出九品制度已提前好些年,內容也變得面目全非。

 唯才是舉其實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到世家大族利益,只是比起司州制度來,這點程度在世家承受范圍之內,反對聲音小罷了。如今陳群之法在大幅度拉攏世家的同時,兼顧寒門子弟,亦加重軍功的給賞,確實比唯才是舉更要合用、更能攏聚士心。

 若施行此法,或可能正真與鄧季抗衡,禁不住閉目細品良久,曹操才睜眼:“長文且先歸席!”

 再問眾人:“諸公以為如何?”

 這重磅炸彈下來,反應不及的還在權衡其中得失,荀彧、程昱開口讚:“此法大善!”

 郭嘉亦朝陳群作揖:“此非一城一地之謀,實可定百年之基也!長文之才,十倍勝嘉!”

 這三人盛讚間,其余文武也漸漸品出其中味道,世家得利、寒門亦有機會、也如司州重賞軍功,可謂面面兼顧,頓時皆交口稱讚、激賞不已,便個別覺得有些荒誕的,也被淹沒在人群中。

 見麾下並無阻力,曹操亦覺可行,問陳群:“此法何名?”

 陳群猶豫一下,起身回道:“九品世家法!”

 曹操點頭:“善!勞諸公同與長文修編,拾遺補漏,待成文,請天子下詔施行!”

 便得短日內探討成文,真正的爭執應該在各族得何品上,沒有個一年半載的,這九品世家法施行不下去,還解不得眼前之局,待此新法成為定論,曹操再問:“孫策北犯,又當如何?”

 得陳群提新法,廳內眾人注意力打岔,此時情緒都穩定許多,曹操問計,全絞盡腦汁苦思起對策。

 一會後,辛毗道:“軍師所料非誤,本初早晚定南下!孫策雖趁虛北犯,難以製衡,然江東軍少,得九江便當屬意外之喜。以軍師之論,盡讓淮南之地,再遣使示弱於鄧季,聚力先敵袁紹,方為上策!隻地不當輕與,或可使人傳語孫策,以九江、廣陵二郡地換若乾甲胄、刀兵, 弱彼之力,又可充實我新軍,如何?”

 郭嘉、荀彧、程昱皆點頭稱善,曹操便令按此施行。

 數日後,曹操請天子下詔,向天下宣告九品世家法,各世家豪族才開始扯皮,都想討要更高品級,軍中已先得大行其法。

 按其法,逢戰斬首二十四級者,可得列下下品之家,許多功勞夠的軍士得依此開創出一個新的世家來,功勳尚不足者,也多摩掌擦拳,準備拚搏一把,軍中士氣大振,一掃之前頹勢。

 孫策揮師未至壽春,曹操使者已至。其實孫氏在江東根基尚淺,顧張朱陸為江東四大世家,都只是接受眼前局面,還遠未到鼎立支持的程度,孫策此時用來圖謀九江的人馬只有八千。

 聞曹操使者傳語,不費軍力便可得淮水之南九江、廣陵兩郡,兩家又不用交惡至極,尚可留力對付劉表,孫策、周瑜皆喜,立即應允。

 待江東調四千甲衣,一萬刀槍至,曹仁已領軍到壽春,大軍取了這筆物資,果然依約退過淮河,將淮南之地盡讓給孫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