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公子風流》第701章:披荊斬棘
解縉一席話,說的是輕巧,可是細細一思量,卻又在理。

 這裡頭自有解縉的私心。

 其實郝風樓和那戶部的何建興那般一通亂搞,雖然弄的怨聲載道,可是解縉這些人卻是發現,這對他們怕也有莫大的好處。

 從前的時候,雖然他自己也清楚,什麽叫做人心所向,大家終究是支持太子,對他解縉,也是抱有好感的,可是這又怎樣?

 郝風樓和財閥們的關系,那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為了諒山的財閥,郝風樓在朝堂上為他們爭取利益,可謂操心勞力,而財閥對於郝家的支持,也是不留余地,於是乎,郝家、陳學、財閥乃至於趙王,他們力量雖小,卻是一股合力,在這京師乃至於那邊數省,可謂是風生水起。

 這大概是因為他們能同仇敵愾,同時也有朝不保夕的心理,他們能有今天,純屬是偶然,正是因為這種偶然,才個個心裡生出念頭,知道今日的富貴來之不易,從來沒有覺得是理所當然,想要保住自己的富貴,就必須盡心竭力,決不能朝秦暮楚。

 反觀那些個士紳,士紳的力量,經過歷朝歷代的積攢,真正要動員起來,力量可想而知,豈是那一群商賈能比,可是對於士紳們來說,他們能有今日,這是祖宗訂下來的,早八百輩的時候,就是這麽個規矩,這是理所當然,自己本就該吃香喝辣,理論依據都是現成的。什麽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什麽君子勞心、小人勞力。正因為如此,他們可以對太子抱有好感。可以對解縉滿意,可是這並不代表他們出力,所謂的出力,無非就是太子登基的時候,大家在地方上好好宣揚一番,這已算是從龍了。

 其實真要論起來,士紳的力量。何止是商賈的十倍,可也正因為覺得自己置身事外,因而隻曉得搖旗呐鼓。反而對太子,對解縉來說,這些力量是可有可無,除了讓自己的聲名好一些。偶爾借著輿論來壓一壓政治對手。弄出點理論正義之事,竟是毫無其他用處。

 倒是這半年來,因為人口大量流失,這才真正的觸動了那些士紳根本的利益,南邊數省,土地竟是頃刻之間下降了幾乎一半,土地是士紳的命根子,土地不值錢。就是釜底抽薪,可即便有了土地。也無人耕種,這更是要他們地老命。

 所以最近是群情洶洶,大家吼的厲害,一個個說到那諒山,說到那暹羅和交趾,於是眼睛都紅了,就恨不得去拚命。

 可問題在於,民心固然可用,可是解縉要的,不是這個民心,這東西太玄乎,說有用固然有用,平時的時候排除一下異己,用來調動下情緒,也沒什麽問題,只是這等民心,在眼下,卻是毫無用處,你光動嘴,不知出力,頂了天,還能把人罵死不成?

 正因為解縉察覺到這種情緒,梳理了這層關系,才覺得眼下沒必要為他們說話,這個情緒,再醞釀一下,爆發出來,才能為之所用,才能借著這股力量,抬高自己,同時成為自己的殺人利器。

 朱高熾亦是了然了,二人眼眸相互觸動,各自深知了對方的心思,朱高熾微微笑道:“先生所言甚是,遷民畢竟是父皇所擬定的國策,若是推翻,我這做兒子的,豈不成了不忠不孝,這件事,怕還要再思量思量。”

 解縉笑道:“殿下有勞。”

 朱高熾正待要去暖閣,突然想起什麽,卻又駐足,道:“是啦,聽說現在夏元吉在諒山風生水起。”

 解縉抿抿嘴:“是有這個傳聞。”

 朱高熾見解縉不想再說下去,便心中了然,頜首點頭,朝那深宮禁苑去了。

 關於夏元吉的事,朱高熾也是有苦自知,這個事是諒山那兒的人密報的,可關鍵的問題就在於,夏元吉聲譽很高,不只是如此,當年他罷官流放的時候,自己和解縉,可沒少推波助瀾,為了樹立此人為榜樣,也算是挖空了心思,目的,無非就是讓天下人感受到夏元吉所遭受的不公,夏元吉越是不公,那姓郝的,就越是可惡。

 這種小心思,誰知到了現在卻成了雙刃劍,傷了郝風樓,最後竟也傷了自己。

 這夏元吉,未免太沒有操守,好端端的君子不做,非要去做小人。

 朱高熾一念至此,心裡便忍不住厭惡,他似乎全然忘了,就在當年,是他和解縉在消費夏元吉的政治遺產,在這夏元吉身上,不知做了多少的文章,甚至夏元吉的罷官,無論是他這個太子還是那解縉,可是在暗中,都是出了不少力的。

 只是眼下………夏元吉的事怕還得捂著,即便坊間有這樣的傳聞,也得澄清,這夏元吉的聲望實在是太高了,若是當真傳出去,不免人心動搖,所以朱高熾即便知道,竟也只能打落了門牙,往肚子裡咽,這件事,還得捂著。

 …………………………………………………………………………………………………………………………………………………………………………………………………………………………………………………………………………………………………………………………

 轉眼功夫,朱高熾到了暖閣,自是誠惶誠恐給父皇行禮如儀,口稱兒臣見過父皇,父皇近日身子欠安,兒臣不能隨駕照拂,萬死莫贖。

 朱棣高高坐在禦案後,他的身子自上月受了寒,確實壞了許多,咳嗽一聲,道:“你不必多禮,起來吧,你我父子,近日確實很久不見了,近來都在做什麽?”

 朱高熾道:“讀書。”

 “哦。”朱棣顯得有些冷淡:“讀書也好,不過也不能光顧著讀書,你是太子,是儲君,朕看到歷來聖君,也未必都是讀過書的,你看太祖,你看朕,自然,讀書也都沒什麽壞處,你坐下說話,朕有話問你。”

 朱高熾欠身坐下,見父皇今日的心情並不甚好,所以存著幾分小心,勉強堆起幾分笑容,道:“父皇教誨的是,兒臣自當謹記。”

 朱棣頜首點頭,道:“朕今日教你來,便是由件事問問你的意思,你終究是太子嘛,這些年,也磨礪的有幾分樣子,況且你主持過錢糧、黃冊之事,料來是有所心得的。朕自頒旨遷民以來,據說這西南諸省多有怨言,近來有百姓陳情,具言此事非同小可,甚至可能要動搖國本,這件事,你可聽說了?”

 朱高熾頜首點頭,道:“兒臣聽說了。”

 朱棣道:“遷民傷農,傷了農,就要出亂子,對此,你有什麽看法?”

 朱高熾沉吟片刻,道:“兒臣在想,這西南諸省,是人多地少呢,還是人少地多。”

 朱棣皺眉:“怎麽,這和傷農之事也有關系?”

 朱高熾笑了笑,道:“自然是大有關系,父皇想想看,若是人少地多,耕者都有其田,那麽遷民確實是大大的傷農,兩京十三省的田地本就夠多,若是遷民去定南耕種,豈不是多此一舉,不止如此,反而使百姓顛沛流離,豈不成了惡政?”

 “可是據兒臣所知,江西雖是田多,可是人口也是極多,至於雲貴等省,則是土地貧瘠,百姓無以為食,甚至在閩粵二地,更有大膽百姓,私造海船,擅自出海覓食。此番戶部清查出來的逃戶,便可作為憑證,若不是無以為食,這百姓為何要冒殺頭的風險背井離鄉?可見這諸省土地不多,人丁卻是不少, 土地又不肥沃,這才引出這種種亂子,既然如此,朝廷遷民,使他們開墾定南荒地,一方面,是減輕了雲貴、閩粵諸省的壓力,另一方面,使這逃戶可以在暹羅安生立命,他們在暹羅開墾出來的土地,將來還是要向朝廷交糧的,如此算來,說是傷農,未免言重了。只是這樣大的事,鬧出點亂子也是情有可原,可是一時陣痛,總比放縱逃戶日多,以至地方不寧的好,所以依兒臣愚見,父皇此舉,雖有一時之弊,卻是利在千秋,明年的時候,朝廷可能會困難一些,後兩年,怕也要咬著牙度過去,可是三五年後,荒地成了良田,豈不是好?”

 這朱高熾,畢竟不是善茬,一番話說的極為得體,朱棣聽罷,臉色緩和起來:“聽你這麽一說,倒是地方上無病呻吟了,你的話,和郝風樓一樣,都有見地,朕細細思量,卻也覺得有理。既然如此,這遷民之策,確實要繼續下去,這弊病是有的,尤其是逃戶和流民之事,確實非同小可,朕趁著身子康健,披荊斬棘,也算是為你和子孫後代立些功德,戶部何建興那兒,倒有幾分模樣,看上去確實是個能吏,他承受的壓力不輕,朕也該下旨命他為戶部尚書,省的讓他暫代尚書,讓他七上八下。”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