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墨蓮仙緣錄》第115章 萬古長春,欣然而迎出
白雲觀中,須發皆白的老道士突然停下了手中的動作,凝神望向觀門的方向,臉上浮現出驚喜的神色,吩咐一旁垂手侍立的小道童兒道:“有貴客臨門,快快通知客堂羅真人前去迎接。”

 “算了,算了,還是我親自去吧。”

 青衣小道童兒剛剛行得幾步,便被老道士叫住,穿了大氅,急匆匆向外迎去。

 望著祖師匆忙而去的背影,青衣小童子目瞪口呆。

 自己自幼便在白雲觀中修行,曾有傳道師叔言自己修行天資頗高,早早便被觀中長老選中,至今已有四五年的光景,何曾見過觀中這位深居簡出、神秘莫測的老觀主這樣失態過。今日一見,還真是令人頗感驚訝。

 這也怨不得小道童,便是觀中修行多年的諸位玄門羽士,見了老道士步履匆匆,向觀門方向走去,也是頗為不解。

 “郭師祖這是怎麽了,難道有什麽急事不成?”小院兒中,一個正在修剪花木的中年羽士望著隱隱消失在月亮門外的身影,喃喃道。

 “青衣,你師祖匆忙離去,所謂何事?”中年羽士抬頭間正看到廊下的小道童,遂問道。

 “師叔,適才師祖正在練拳,忽而言道有貴客臨門,這才離去。”

 “貴客臨門?這世上還有什麽樣的客人,能令得師父他老人家這般重視,難不成是天師府的小天師來了,不過即便是小天師張羽正親自,也斷不至於這般失態啊。”中年羽士百思不解。

 無需說,大家也自然猜得出,這白雲觀中的白發老道士,正是玄門修士中僅有的幾位築基後期修士之一的郭道真。

 郭道真雖然是白雲觀的觀主,但是畢竟年歲已高,平日裡,把觀中的大小事務俱都交給門下弟子處理,自己便住在這觀中後院煉氣靜修。

 十數年來,雖然自身的修為並沒有多少進步,但是根基卻越發的精純。

 尤其是前一段時間,十年一次的玄門法會和積翠山的許老道進階慶典,玄門諸仙友雲集,互相交流修煉心得,又聞得墨非幾番點撥,雖然自身修為仍是築基後期的境界,但是修煉瓶頸卻是隱隱有松動之意。

 從積翠山回返之後,便日日在這後院之內清修,連前院客堂都甚少去了。

 這一次,匆匆離開後院兒,便是連沿路所遇到的大大小小的道士執手行禮,都無暇顧得,卻是使得門下弟子驚異不已。

 京華城白雲觀為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其前身是唐代的天長觀。

 據載,唐玄宗為齋心敬道,奉祀老子,而建此觀。其建築氛圍中、東、西三路及後院,規模宏達,布局緊湊。

 中路以山門外的照壁為起點,依此有照壁、牌樓,華表、山門、窩風橋、靈官殿、鍾鼓樓、三官殿、財神殿、玉皇殿、救苦殿、藥王殿、老律堂、邱祖殿和三清四禦殿等。

 照壁又叫做影壁,位於觀前,正對牌樓。壁上嵌有“萬古長春”四個大字,為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所書。

 其字體遒勁有力,令往來遊人歎賞不絕。其旁石碑之上雕刻有元初全真長春子丘處機自大雪山覲見成吉思汗,一言而止殺的傳頌千古的典故。

 此時,墨非正站在白雲觀影壁之前,瞻仰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所書的“萬古長春”四字書法遺跡。

 墨非前世乃是長安杜氏一脈,自幼便飽讀詩書,對書法尤其精擅。

 拜入道隱真人門下後,在清修之余,又得到道隱真人司馬承禎和青蓮居士的指點,於書畫一道已是頗具宗師氣象。

 這一世畢業於京華大學中文系,兩世的積累,在傳統文學上,自是非同尋常,有著旁人難以企及之處。

 此一番來到白雲觀,見影壁之上萬古長春四字氣勢凜然,便駐足觀賞。

 趙孟頫的書法,以中和為主,雍容平和,不激不勵,形聚而神逸的特點在這四字上被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目光所見,法度森嚴,筆畫精到,姿媚灑脫,實是不可多得的書法佳品。

 墨非觀罷影壁,正要舉步向觀內行進,突然心中一動,抬頭向觀內望去,只見重樓殿閣深處,有一須發皆白的老道士正快步而來。

 雖然看似匆匆, 但是舉動間卻甚是飄逸,步態輕靈,仿若流雲,在配上白發銀髯,真好像九天之上的神仙,飄然而下,仙姿盎然。

 “墨道兄,今日蒞臨白雲觀,恕我未能遠迎。”

 人尚未到,聲已先至。清朗渾厚,一片中正平和。

 來者正是白雲觀的老觀主郭道真。他本來後院兒打拳,通過白雲觀山門陣法預警,有高人來此。

 細細感應之下,來者修為淵深如海,以老道士築基後期的修為,與之比較,恍若滄海一粟。

 略一思索,便知其人。要說這世上,修為遠超郭道真的,除了天台山玉霄觀的道隱真人一脈傳人之外,尚未有第二人。

 對於墨非能夠來到白雲觀,老道士郭道真自是知道其原因,欣喜之下,便匆忙從後院隱修之處迎接出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