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清》第1章 騰騰位子
誰都沒有想到——包括躊躇滿志的關卓凡——年關歲晚,直隸境內,近畿之地,出了個天大的亂子。

 一個叫做張六的鹽梟,滄州人,在年二十八那天,突然起事,以鹽民為主力,裹挾數千之眾,從滄州一路向北,過霸州,抵固安,直逼京畿之地。

 大夥兒剛剛從兩個潑天大案中醒過味兒來,一方面盯著新鮮出爐的樞府,猛打自個兒的小主意;一方面正熱熱鬧鬧地準備過年呢——哪兒能料到這一出?!

 直隸總督衙門一早就封了印,這下子手忙腳亂,劉長佑緊急視事,飛檄調集各鎮綠營阻截。但事出倉促,各鎮混頭脹腦,兵不知將,將不知兵,一敗於滄州,再敗於霸州,眼睜睜看著亂民長驅而北,過了保定,直撲近畿的固安。

 說明一下,直隸的綠營,尚未由軒軍整編。關卓凡原先的計劃,各省之中,直隸綠營的整編,要放到最後一個。

 豐台大營右提督吳建瀛部奉命出動,一路急行軍,在固安城下截住了亂民。亂民一戰大潰,掉頭南逃,又於大清河北岸,被自天津大本營西出的軒軍薑德部截住。

 逃到大清河的亂民尚有兩千余人,不少人有心投降,但吳、薑二將,收到關卓凡密令:不準受降。結果吳、薑二部南北夾擊,兩千亂民,屠戮無遺。大清河血水染紅,為之滯流。張六重傷被擒,枷送北京,凌遲處死。

 這場大亂子。倏起倏滅。可留下的首尾。就“一匹布那麽長”了。

 前文說過,英翰給關卓凡發電報,說他整頓安徽鹽務,致招李世忠之忌恨——這是英翰吹牛;但張六之亂,卻實實在在,是因劉長佑整頓長蘆鹽法而起。

 長蘆是滄州的一個鎮子,前明在此設“都轉運鹽使司”,前冠以“長蘆”之名。統管直隸全境的鹽務。到了清朝,鹽轉運使移駐天津,不過,“長蘆”的名號不變。

 長蘆鹽場分布在直隸渤海沿岸,南起黃驊,北至山海關,綿延數百裡,合鹽田兩百余萬畝,乃是中國最大的鹽場之一。

 鹽是國計民生之要害,鹽務之流弊。曷勝言哉?劉長佑是個實心任事的,認為大亂已平。應該著手整頓鹽法了。他自認小心謹慎,沒有操之過切,怎麽想的到,捅出了這麽個天大的簍子?

 這個年,沒人能過得好了,包括紫禁城內的兩宮皇太后。

 收到首逆就擒、余賊盡數軫滅的報捷折子,兩個女人終於大大松了口氣。

 “唉,還是虧了他!”

 母后皇太后聽聖母皇太后“講”過了奏折,不由輕輕按了按自己的心口,舒了口氣,滿面笑容地說道。

 這個“他”是誰,不言可喻。

 慈禧卻皺起了眉頭:“這樣子可不行啊!”

 慈安愕然:“什麽不行?”

 慈禧點了點折子,說道:“姐姐你看,直隸那幫子綠營,都不曉得幹什麽吃的!張六也不是什麽真正了不起的大賊,居然一敗再敗,死活攔不住人家!軒軍是野戰部隊,難道殺什麽雞都要用這把宰牛刀?中國這麽大,軒軍就算三頭六臂,忙得過來嗎?”

 慈安想了一想,說道:“你說得對。不過,綠營也有打得好的,山東的綠營就不錯啊——我記得,那個什麽……黃什麽山‘教案’,不就是山東綠營自個兒打的嗎?”

 “是‘黃崖山教案’——山東的綠營改編過了,直隸的綠營還沒有改編。”

 “啊!怪不得,那可得趕快了!”

 “趕快”,當然是要“趕快改編直隸的綠營”。

 “這個事兒,我問過他,他說,按照原擬好的章程,直隸的綠營,是放到最後一個改編的。”

 慈安又愕然了:“那是為什麽呢?”

 “說是什麽‘京畿重地,須謹慎行事’——其實,不過是避忌罷了。”

 “唉,這個人……真是的!跟咱們姐倆兒,他有什麽好避忌的?難道,咱倆還信不過他?”

 “正是!可得好好兒的說他兩句,叫他先辦了直隸綠營的改編!不然,再出點兒什麽么蛾子,覺都睡不好!”

 “是。不過,你的話也別太重了。”

 慈禧微微一笑,說道:“姐姐放心,他頂得住的。”

 隨即沉吟了一下,說道:“咱們拿劉長佑怎麽辦呢?”

 激起變亂於先,應對無方於後,是必定要給處分的。

 這可就難住慈安了。

 過了一小會兒,慈安突然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這個仗,好像……殺得很厲害的樣子?”

 慈禧微微一愣,隨即驚異地看了慈安一眼:喲,你別說,這個姐姐看著笨笨的,這句話聽起來沒頭沒腦的——可是卻一下子就說到了點子上!

 慈禧鄭重地點了點頭,說道:“死無孑類!這個不像黃崖山教案——那個是人家不肯投降,這一次,是咱們不受降!我曉得他的意思:殺怕這幫鹽狗子!他和下邊兒的人,是鐵了心腸,要整頓鹽務了!”

 慈安臉上露出不忍的神色,過了片刻,輕輕歎了口氣,低聲說道:“唉,辦個事兒,也真是不容易。”

 慈禧卻是神色平靜,說道:“這叫‘霹靂手段,菩薩心腸’!這一次死的人多點兒,以後就不用死人了——通前徹後算起來,還是少死了人的。”

 這個大簍子是整頓鹽務捅出來的,整頓鹽務又是朝廷既定的章程,如此一來,肯定就不好重處劉長佑了。

 慈安搖了搖頭,說道:“我可想不出來該怎麽辦了。”

 慈禧也搖了搖頭,說道:“我也說不好——還是先跟他商量一下再說吧。”

 *

 *

 兩宮皇太后覺得為難的事兒, 於關卓凡來說,卻是求之不得的天賜良機。

 關卓凡一早就想把劉長佑從直隸總督的位子上搬開了。

 劉長佑實心任事,清廉自守,和關卓凡個人的關系也不錯。不過,他偏於保守,對洋務的興趣十分有限。關卓凡推行洋務的思路,已經由獨重沿海、回避京城,變為“改換頭腦”了。直隸乃天子腳下,“改換頭腦”能否成功,直隸總督的配合是很關鍵的,這個意義上,劉長佑不是直隸總督的最佳人選。

 此其一。

 其二,也是更重要的:關卓凡要劉長佑給一個人騰騰位子。

 誰呢?曾國藩。

 *

 ...

 (啟蒙書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