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亂清》第14章 物是人非舊容顏
楠本稻的話,提醒了慈禧,在外人——尤其是在關卓凡的人面前,不能流露出對關卓凡的明顯的“怨懟”的情緒。

 這個官港行宮,上上下下,自然都是“關卓凡的人”,尤以那個丁胡氏居首。慈禧心裡明鏡似的,胡氏的差使,既是服侍自己,也是窺伺自己——這,不消說的了。

 其實,就是楠本稻本人,又何嘗不是“關卓凡的人”?

 拿楠本稻自個兒的話說,她是關卓凡“識拔於稠眾人中”的;同時,楠本稻母女兩個,身處異國他鄉,全仗關卓凡卵翼蔭庇,事無巨細,都要仰賴,說句不好聽的,身家性命,都捏在關卓凡手裡,怎麽可以不是“關卓凡的人”?

 所以,縱然在李蓮英眼中,慈禧對楠本稻,“親如姊妹”,但是,事實上,慈禧對楠本稻,並沒有失去“關卓凡的人”這個最基本的判斷。

 不過,慈禧冷眼旁觀,同為“關卓凡的人”,楠本稻和丁胡氏,其實是有著本質的不同的。

 第一,楠本稻雖說為關卓凡“識拔於稠眾人中”,但是,這個“識拔”,最多只能說“識拔於微”,不能說“識拔於泥塗”。

 楠本稻來中國之前,已經是長崎當地非常著名的醫生,雖然因為身世的關系,母女皆為人歧視,但那都是背地裡的,當著楠本稻的面兒,不論什麽人,官也好,民也好,都還是很客氣的,都是一口一個“楠本醫生”或“楠本先生”的。

 生計上面,彼時的日本,醫生的收入,雖不算高,也總算能夠溫飽自足,並無凍餒之虞。

 楠本稻的東渡中國,固然是因為渴望擺脫樊籠、父女團聚,同時,開創局面、發展事業,也有相當的誘惑;但另一方面,彼時的關卓凡,是幕府卑辭厚幣請來的救兵,幾等同於幕府的太上皇,他的要求,楠本稻一個無權無勢的弱女子,根本沒有拒絕的能力。

 就是說,楠本稻的東渡中國,有被強迫的成分,某種意義上,她們母女,是關卓凡的一件“戰利品”。

 慈禧甚至一度懷疑,關卓凡對這個風韻猶存的半老徐娘,是不是有什麽不軌的企圖?

 就算他對楠本稻本人沒有什麽邪念,可是,對她的女兒……嗯,那個楠本高子呢?以楠本稻的容貌,她的女兒,大約也是絕色吧?哼,關卓凡那個混蛋,我還不曉得?

 無論如何,在慈禧看來,楠本稻和關卓凡,彼此的信任,並不是毫無保留的,不然,楠本稻赴歐洲與生父團聚,她的女兒,為什麽沒有跟著她,一起去見外祖父?關卓凡把楠本高子留在上海,還不是放心不下,如果把女兒也放了出去,母女二人,會一去不返?

 第二,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慈禧發現,楠本稻雖然性情溫和,但為人處世,其實頗有自己的堅持,對她不以為然的觀點和事物,她不會嘵嘵辨詰,但是,也絕不隨意附和,哪怕面對自己這個聖母皇太后,亦是如此。

 兩個人談話,有時候會出現這樣的局面:泰西的某件事物,楠本稻為慈禧反覆譬解之後,慈禧依舊搖頭,“怎麽可能?”這時,楠本稻便會沉默下來,不說話了。

 如果換了第二個人,這個時候,十有八九會說,“太后說的是!這個,這個,呃,道聽途說,稗官野史,原不足采信”,雲雲。

 就是關卓凡,也是這麽乾過的。

 他在江蘇巡撫任上,進京陛見,以侍衛身份,入宮宿衛,有一天,顛顛兒的捧了一個“地球儀”,跑過來跟自己和“東邊兒”說:咱們腳下的大地,其實是一個圓球。

 自己和“東邊兒”,都一再表示,難以置信,關卓凡便改了口,說什麽“太后真是聖明,無事不在洞鑒之中,這個東西,果然甚不可信,臣請將之鎖入庫中,庶幾不使謬毒流傳”,雲雲。

 之後,那個美國將軍杜立德入覲,自己問及此事,杜立德亦堅稱“地球是圓的”,還譬解了一大輪。雖然還想不明白到底是怎麽回事兒,但是,自己的“九州大陸,平坦無際”的觀念,已經開始發生動搖了。

 關於大地是圓是平,楠本稻的說法,和杜立德,如出一轍,並認認真真,反覆譬解,慈禧雖然依舊沒有真正想通、想透,但是,已經大致認同“地球確實是圓的”了。

 嗯,拿關卓凡和楠本稻、杜立德做一個對比——

 關卓凡是怎麽跟自己和“東邊兒”譬解的?

 如果大地是一個圓球——

 東邊兒說,“咱們是住在上面,那倒還好,洋鬼子住在下面,那豈不是大頭朝下,都掉下去了?”

 關卓凡怎說的?哦,“或許,洋鬼子練就了一門大頭朝下走路的功夫,也未可知……”

 現在回過頭來看,他這麽說,不就是在哄小孩子嗎?

 哼,這個混蛋,說的輕一點,是“諛君”,說的重一點,就是“欺君”了!

 楠本稻的做派,初初的時候,慈禧頗不習慣,也有不止一次慈顏不悅,可是,到了後來,卻想通了:

 杜立德也罷了,到底是客卿,日本的仗打完了,領了爵位和賞賜,就可以拍拍屁股回美利堅去了,並不用怎麽刻意討好中國的皇太后,可是,楠本稻不同啊!她們母女,今後一生,盡系於中國,她不肯“諛君”,這,可是真正的“忠藎”啊。

 那麽,“諛君”的那一個,算不算真正的“忠藎”呢?

 不曉得。

 楠本稻既然不肯“諛君”,對自己的那位“恩主”,也未必會在任何情況下,都做違心的俯從。

 拿現在的話說,楠本稻是那種……嗯,有著“完整而成熟的世界觀”以及“獨立的人格”的人。

 慈禧之所以對楠本稻“親如姊妹”,並加恩“朝議大夫恭人”,固然是因為她醫術高超、盡心竭力,以及李蓮英說的,“聖母皇太后如果發悶,想找人聊天兒,隻好找楠本先生了”——事實上,楠本稻已經成了慈禧的沒有老師名義的老師了。

 除此之外,基於楠本稻的品性以及她和關卓凡的特殊而微妙的關系,慈禧認為,楠、關二人之間,並非全然無隙可乘,而她,實在是太需要在關卓凡那兒,打進一根自己的楔子了!

 因為,這十個月下來,關卓凡這個人,她是愈來愈看不懂,愈來愈放心不下了!

 這種深刻的疑慮,並不是今天才生了出來。

 當然,也不是一到天津,就生了出來。

 李蓮英說,聖母皇太后剛到天津的時候,“興致很好”,其實,何止“興致很好”?

 一離開紫禁城,慈禧就覺得,天更藍了,雲更白了,空氣更清新了,陽光更燦爛了!

 愈近天津,興致愈好!一路之上,慈禧言笑晏晏,玉兒和李蓮英都說,上一回去天津,聖母皇太后的興致,似乎也不如這一次這麽好呀!

 待鑾駕上了那條“周道如砥,其直如矢”的黑色大路,慈禧說了這麽一句話,“好了,就快到家了!”

 同車的玉兒,聽在耳中,心中熱熱的一跳。

 鑾駕進入官港行宮,走下黃金馬車,慈禧又說了一句,“唉,總算到家了!”

 彼時,她微微的仰著臉,眯著眼睛,臉上那種迷醉的神色,給玉兒和李蓮英,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那個時候,慈禧的心裡,是真的把官港行宮,當做了自己的家的。

 官港行宮的面積,自然遠不及紫禁城,可是,紫禁城大多數地方,沒有特別的由頭,皇太后都難以涉足,在宮裡,慈禧真正的活動的空間,其實不過就是長春宮、養心殿兩點一線,再加上個禦花園,有時候,去鍾粹宮說個事兒、串個門兒,僅此而已。

 所謂“遛彎兒”,不過就是在自己的長春宮裡,來回的兜圈兒,一個二進的院子,拿慈禧自嘲的話說,就跟“放風”似的。

 官港行宮不同!每一處,每一景,隨時隨地,隨意來往,且無需任何鑾儀,念頭一起,玉兒和李蓮英陪著,下樓出門,任意所之。

 因此,實際活動的范圍,遠遠超過了紫禁城。

 也可以出行宮大門的。

 官港行宮周邊,景致極佳,河道蜿蜒,碧波蕩漾,古木虯曲,蒹葭蒼蒼,水鳥翔集,回旋湖天。這一大片水草豐美的風景地,都被圈了起來,劃做“軍事禁區”,官港行宮,地處“軍事禁區”之中心。

 慈禧可以在“軍事禁區”內自由活動,當然,出行宮的門兒,隻帶玉兒、李蓮英是不夠的,還得帶上胡氏,另外,還必須有軒軍近衛團士兵的隨扈保衛。

 這片“軍事禁區”的面積,遠遠超過了圓明圓、長春園、綺春園加在一起的“圓明三園”,紫禁城,那就更加不必說了。

 還可以乘船。

 官港行宮的後面,有一個小小的碼頭,泊著一艘裝潢華美的火輪船——這是聖母皇太后的專用遊輪。

 因此,一入官港行宮,慈禧非但有“回到家”之感,更有脫卻樊籠、天寬地廣之慨!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