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亂清》第96章 血王子,鷹視狼顧,氣吞萬裡如虎
“哦,”關卓凡點了點頭,“血王子。”

 “啊?”李福思微愕。

 關卓凡心念電轉:壞了老子說禿嚕嘴了!

 原時空,腓特烈?卡爾榮膺“血王子”的雅號,是普法戰爭的事兒,現在,普、法兩國,可還沒有開打呢!

 “抱歉,”關卓凡做出歉然的樣子,“我走神兒了卡爾親王的大名,我也是久仰的了,普、奧的‘七周戰爭’,他和腓特烈王儲並為普軍三大軍團長之一,是吧?”

 “是!”李福思說道,“卡爾親王指揮第一軍團,腓特烈王儲指揮第二軍團。”

 “貴使方才說,”關卓凡說道,“‘考察中國軍力,卡爾親王的角色,更加重要’怎麽,卡爾親王……另銜專命嗎?”

 “這倒不是,”李福思說道,“事實上,代表團原定的名單中,並沒有卡爾親王,來中國,是他自己的要求。”

 關卓凡頗出意外,微笑道:“看來,普魯士訪華代表團的成員,並不是一味‘縮水’‘縮水’的同時,也在添加精華而且,是真正的精華呢!”

 說到這兒,覺得自己的話,略有不妥,“哦,我並不是說,未能成行的諸君,就不是‘真正的精華’了。”

 李福思一笑,“未能成行的那班人,是不是‘真正的精華’,我不好說,可是,我可以肯定,卡爾親王擔得起親王殿下‘真正的精華’之譽”

 頓了頓,“普魯士軍界有一種說法:毛奇總參謀長為普魯士軍隊的大腦,卡爾親王為普魯士軍隊的右拳,其他的將軍加在一起,算是普魯士軍隊的左拳。”

 咦,還有這個說法?我怎麽不曉得?

 關卓凡不禁微微動容,“‘其他的將軍’難道,其中,也包括王儲殿下?”

 “是的,”李福思頷首,“也包括王儲殿下。”

 頓了頓,“至於普魯士軍隊的雙腿那是陸軍大臣阿爾布雷希特.馮.羅恩。”

 關卓凡心中一動:羅恩?德意志“開國三傑”之一啊!

 “羅恩將軍?雙腿?怎麽說呢?”

 “羅恩將軍改變了普魯士的舊軍製!”李福思說道,“普魯士原先的軍製,是一種防禦性的軍製,改革後的軍製,是進攻性……嗯,是進攻、防禦兼備的軍製!其改革的具體措施,包括:現役從兩年延長至三年,大幅度增加征兵額,等等。”

 頓了頓,“軍製的改革,是普魯士軍隊之所以成為普魯士軍隊的基石,因此,羅恩將軍算是普魯士軍隊的雙腿。”

 關卓凡心中暗道:俾斯麥、老毛奇、羅恩這德意志“開國三傑”之中,無論當世還是後世,羅恩都是最不顯眼的一個,但是,人家普魯士,心水清的很哪。

 “大腦、右拳、左拳、雙腿”關卓凡說道,“這個譬喻,形象而深刻,令人印象深刻!”

 “是!”李福思微微一笑,“親王殿下,請允許我把話頭轉回‘右拳’”

 頓了頓,“卡爾親王十歲時授近衛軍少尉軍銜,十六歲授中尉軍銜這些,自然只是‘榮銜’,可是,也有人說,其實,卡爾親王在十幾歲的時候,就有了指揮作戰的能力。”

 “卡爾親王二十歲大學畢業,隨即便有了歸自己指揮的第一個步兵團這就不是‘榮銜了’;而且,當年便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一八四八年革命,二十歲的卡爾親王,指揮驃騎兵衛隊,乾淨利落的敉平了巴登的暴動。”

 嗯,換一個說法,就是“殘酷鎮壓巴登革命”。

 “卡爾親王二十四歲授上校,二十六歲授少將,二十九歲任近衛第一師師長,三十一歲任第三軍軍長這樣的晉升速度,我的印象中,普魯士軍隊中,除了國王和王儲,再沒有第二人了。”

 關卓凡點了點頭,“而且,卡爾親王擔任的,都是實打實的軍事主官。”

 言下之意,國王和王儲身上的高階軍銜,更多時候,是一種前頭提到的“榮銜”。

 “正是!”李福思說道,“親王殿下‘實打實’之說,恰如其分!卡爾親王這個軍事主官不管師長還是軍長,不管有沒有戰事,每一天,都在‘實打實’!”

 “怎麽說呢?”

 “訓練!如果說,羅恩將軍改革了普魯士軍隊的軍製,那麽,卡爾親王便改革了普魯士軍隊的訓練方式不如此,僅有軍製的改變,普魯士軍隊還是不能成為一支現代化的軍隊!”

 “上任近衛第一師師長之後,卡爾親王便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訓練軍隊大約這麽幾個要素:嚴苛、精準、紀律、實戰,以及‘最大的訓練量’接近極限、無休無止。”

 “他的訓練方式引起了重大的爭議,大部分部下都吃不消,不少容克軍官向‘上頭’訴苦,‘上頭’也頗有疑慮,希望卡爾親王‘有所節製’,結果,卡爾親王憤然掛冠,說若不能按照他自己的方式管理和訓練軍隊,他做這個師長,便毫無意義。”

 “卡爾親王被任命為第三軍軍長,代表‘上頭’終於認可了他的訓練方式,‘下頭’也終於接受了他的訓練方式,不久,他的第三軍,便被公認超越了近衛軍,成為普魯士戰鬥力最強悍的一支部隊。”

 “卡爾親王說過,‘嚴格的訓練,比什麽都管用,甚至比實戰還管用兩支軍隊,一支是經過嚴格訓練的新兵,一支是雖然打了十年的仗、卻松松垮垮、吊兒郎當的老兵,在雙方數量相同的情形下,前者將輕松擊敗後者。’”

 “卡爾親王的訓練成果,在第二次石勒蘇益格戰爭中得到了檢驗第三軍成為德意志聯軍的陸軍主力,在奧地利海軍的協助下,第三軍突破了丹麥人設在在易北河上的防線,先克迪佩爾要塞,再克阿爾斯島,丹軍損失慘重,隻好求和。”

 “比對第一次石勒蘇益格戰爭,丹麥人、奧地利人、乃至普魯士人自己,都很難相信,十余年間,普魯士軍隊居然發生了這麽大的變化!第一次石勒蘇益格戰爭,普魯士可是大敗於丹麥,丟掉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啊!”

 “‘七周戰爭’更見顏色我是說,更能體現卡爾親王治軍、作戰的特點!”

 “北線即波希米亞戰場:卡爾親王指揮第一軍團,腓特烈王儲指揮第二軍團,畢典菲爾特將軍指揮第三軍團即易北河軍團。毛奇總參謀長的計劃,是‘分進合擊’每支軍團都被賦予最大的行動自由權,在寬廣的戰線上分路推進,然後合兵作戰。”

 “攻佔德累斯頓之後,實施第一階段的‘合兵’第三軍團合並於第一軍團,全軍分成兩路進攻,之後事實第二階段的‘合兵’,以鉗形攻勢,殲滅奧軍主力北方軍團。”

 “奧軍北方軍團在奧爾米茨附近集結,向前開進,迎擊普軍。卡爾親王指揮第一軍團,以比奧軍更高的行軍速度,通過山隘,先敵展開,並擊敗了奧軍的前鋒部隊。”

 “奧軍為第一軍團的兵鋒所懾,主力未曾接戰,便主動後退至薩多瓦。”

 “第一軍團躡蹤而至。”

 “本來,按照計劃,第一、第二軍團應該在薩多瓦實施第二階段的‘合兵’,但王儲的第二軍團為地形所阻,未能及時趕到,卡爾親王不待友軍,便獨自以十二萬的兵力,向擁兵二十二萬的奧軍發動攻擊如果遲滯行動,奧軍可能脫離接觸,失去殲敵主力的機會。”

 “面對只有自己一半兵力的第一軍團,奧地利人卻連連後退,戰至午後,第二軍團終於出現在奧軍側後,勝敗就此定局。”

 “這真是一個劃時代的勝利,”關卓凡感歎著說道,“整個歐洲都睜大了眼睛呢!”

 “觀戰的法國軍官的眼睛睜的最大,”李福思一笑,“他說過一句話,‘從今以後,法國軍隊再也不能號稱歐陸最強大的軍隊了。’”

 頓了頓,“可是,這個話,除了他自己,法國國內,沒有幾個相信的。”

 “他們還不曉得,”關卓凡說道,“時代已經變過了。”

 微微一頓,“不過,這是好事兒對於我們來說。”

 李福思哈哈一笑,“是!”

 “現在,”關卓凡說道,“我能夠理解,卡爾親王何以被被稱為普魯士軍隊的‘右拳’了名副其實!”

 “親王殿下,”李福思說道,“恕我冒昧,我以為,無論個人經歷,還是治軍作戰,您和卡爾親王兩位,這個,嘿嘿,都相像的很,可謂……異曲同工啊!”

 屁,老子坐到今天這個位置,那是白手起家打出來的,這個腓特烈.卡爾, 含著金鑰匙出生,怎比啊?

 不過,說到“治軍”,還真是有點兒像呢

 於是點頭,“貴使此言,於我心有戚戚焉!”

 “其實,”李福思說道,“兩位親王雖未謀面,已算神交!卡爾親王對親王殿下您,也是很景仰的,他十分好奇,古老的東方,居然存在一支‘軒軍’這樣子的部隊?所以,不惜萬裡海途,也一定要親眼一睹。”

 你說了這麽一大篇兒,到這裡才開始“劃重點”

 “我聽出你話裡的意思了,”關卓凡微笑說道,“卡爾親王對軒軍種種,大約並不是十分相信嗯,十有八九,是那個駐華公使誇大其詞!。”

 李福思“哈哈”一笑,“眼見為實,也是人之常情,親王殿下勿怪為幸!就如法國於普魯士,親眼目睹普勝奧敗的法國軍事觀察員,相信普魯士已今非昔比,可是,沒有親眼目睹的,還是覺得,‘七周戰爭’之勝利,不過是普魯士僥幸罷了!”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