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亂清》第95章 普魯士訪華代表團到啦
普魯士訪華代表團終於到埠了。

 不過,雖同名為“訪華代表團”,但此“訪華代表團”之規模,較另一個“訪華代表團”“美利堅訪華代表團”,卻不可同日而語。

 一八六五年三月四日,亞伯拉罕.林肯就任第十七屆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當天,他便向中國第一任駐美公使鄭藻如提出,要派出一個“有一定規模”的“訪華代表團”。

 代表團“成團”之後,卻未能在預定時間內成行,這是因為,彼時,中國政府正忙於“內務”因為小人進讒,兩宮皇太后和主持政務的關貝子生了齟齬,關貝子被“黜出弘德殿”,風波未靖之前,實在不便接待友邦使團。

 風波終於過去,不過,代表團依舊不能成行鐵路、國債、聯合艦隊……中美合作的“大案子”出來一單,“訪華代表團”的行程,就被向後擠上一擠。

 一直到關貝子從日本凱旋回國,“美利堅訪華代表團”才終於首途中國。

 此時,林肯口中的“有一定規模”,已經變成了“規模之大,規格之高,史無前例”。

 代表團星光熠熠,副總統兼參議長安德魯.約翰遜領銜,最重要的成員如下:

 國務卿威廉.西沃德;財政部長賽門.切斯;商業部長戴維.戴維斯;戰爭部長埃德溫.斯坦頓;軍械部長喬治.拉姆齊;聯邦軍隊總司令尤利西斯.格蘭特;聯邦西部軍管區總司令威廉.謝爾曼。

 以上是政府大員,代表團中,也有議會的要角,包括: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約翰.謝爾曼威廉.謝爾曼的親兄弟;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西蒙.卡梅隆。

 除了林肯總統本人,美國政府要員,幾乎傾巢而出,許多人包括不止一家的新聞媒體,都半真半假的開玩笑:“如果‘訪華代表團’的坐船不幸遇上海難,美利堅合眾國政府可就要停止運轉了。”

 顯宦之外,代表團中,還有數十位工商巨頭,譬如,威利.希爾,J.P.摩根,約翰.洛克菲勒,等等。

 算上文書、隨從,整個訪華代表團,超過兩百之數。

 為了接待這支龐大的隊伍,顧問委員會專門訂購了一百架西式馬車,以為代表團的坐駕,加上護衛的軒軍,天津至北京的路上,這一條車水馬龍,由首至尾,迤邐數裡,蔚為壯觀,轟動一時。

 這是“美利堅訪華代表團”,那麽,“普魯士訪華代表團”呢?

 腓特烈王儲、王儲妃姊妹維多利亞長公主、露易絲公主之外,重要的人物,只有兩位:一位是腓特王儲的表兄腓特烈.卡爾親王,一位是克虜伯公司的掌門人阿爾弗雷德.克虜伯。

 其中,露易絲公主還不能說是代表團的正式成員,名義上,只是跟著姐姐、姐夫出來“透透氣、散散心”的。

 呃……這個規模,是不是……略微的小了些?

 不大像一個政府代表團啊,倒像是……王儲殿下的私人訪問?

 有點兒尷尬。

 事實上,初初的時候,“普魯士訪華代表團”的規模,並不止於此,雖比不上“美利堅訪華代表團”,不過,顯宦巨賈,也有二、三十號,整個代表團的人數,接近百人,是個正經的政府代表團的樣子。

 可是,亦如同“美利堅訪華代表團”一般,行程初定之後,便遇上了中國人忙於“內務”,而且,中國人這一次的“內務”,非上一次可比

 皇帝駕崩,新皇繼位居然是個女皇帝!

 軒親王先辭職、後複職一複職就遭遇暗殺!

 北京發生了兩次政變:第一次成功了軒親王的嫡系部隊接管了京城和皇宮的防務;第二次失敗了醇郡王變成了階下之囚。

 哎喲,這個熱鬧啊!

 中國人管這個叫做“鬧家務”不管叫什麽,反正,左右是不得空兒接待友邦使團的啦。

 既不曉得“家務”啥時候鬧完,“普魯士訪華代表團”的行程,就隻好向後一推再推。

 好,“家務”終於鬧完了,覷到了空兒,趕緊請代表團上路再不上路,大約也就也不必上路了,接下來,恐怕更沒空兒如果真和法國人打了起來,中國沒空兒,普魯士更沒空兒。

 行程既變過了,代表團的成員也就跟著變過了,美利堅訪華代表團的規模,是愈變愈大,普魯士訪華代表團的規模,卻是愈變愈小,究其原因,一是因為代表團的成員都是要角,各有各的安排,倉促之間,大多數人無法配合新的行程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美、普兩國的“訪華代表團”,目的、性質都大不相同。

 美國的“訪華代表團”,首先是對中國出兵協助平叛的“答禮”,因此,必須隆而重之;其次,美國派出如此龐大的一個代表團,林肯總統以下之當國者,確為著眼長久,敦睦邦誼,鞏固血盟。

 美國內戰,聯邦“廢奴”,邦聯“蓄奴”,正、邪之辨,清清楚楚,然而,逆料之所不及的是,英、法為首的歐洲諸強,一律秉持“中立”,不僅不對聯邦提供援助,有的國家,還暗中和邦聯眉來眼去。

 究其竟,英、法並不願意看到美洲大陸上出現一個強大的美利堅,南北分治乃至四分五裂的美國,才最符合他們的利益尤其是英國,美國南方的棉花,為英國紡織業的重要原材料,如果主張“廢奴”的北方贏得內戰,南方以奴隸為勞力的種植園何去何從?

 英國的原材料進口,還能得到保證嗎?

 前殖民地嘛,還是老老實實扮演原材料供應者的角色比較好些。

 在這種情形下,中國的援助,便是真正的雪中送炭,而且,中國拿出來的,不是錢,而是命衝鋒陷陣、流血犧牲,這就更加令人心感了。

 最重要的是,中國的援助,不是可有可無的,戰後,美國朝野、學界、新聞界,一致認為,關親王和他帶領的軍隊,對聯邦政府取得內戰的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事實上,沒有“關逸軒和他帶領的軍隊”,聯邦政府也是能夠“取得內戰的勝利”的,可是,沒有人曉得呀除了關逸軒之外,沒有第二個穿越者啊。

 不過,較原時空,關卓凡的介入,大幅度縮短了美國內戰的時間,還救了林肯一命,即便站在上帝視角,說“至關重要”,亦不為過。

 中國、歐洲的強烈對比,使孤懸海外的美利堅,深刻的體認到盟友的重要性此時的美國,可還談不上什麽“光榮孤立”,因此

 朋友啊,請讓我緊握你的手!

 再次,美國重新統一之後,工業化的最大障礙奴隸製被搬開了,有識者形成了這樣一種共識:美國將進入一個較長期的和平發展的階段,大夥兒當打疊心思,國內國外,開拓市場中國,那是多麽龐大的一個市場啊!

 普魯士就不同了。

 普魯士和中國之間,沒有中、美那樣的淵源,更談不上什麽“血盟”,結盟中國,普魯士最重要的目的,是對付法國在亞洲為法國找到一個有分量的敵人,在將來的戰爭中,起到牽製高盧牛的作用。

 僅此而已。

 在普魯士眼裡,中國大致就是普奧之爭中的意大利的角色。

 至於市場中國的市場當然重要,不過,目前為止,兩國之間的貿易,主要局限於軍火,而且,基本是克虜伯一家的生意所以,這一回,克虜伯公司的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就顛兒顛兒的跑過來了。

 其余的嘛唉,德意志自個兒還沒有統一,德意志自個兒的大市場,還沒有最後成形,自家的一畝三分田還顧不過來,別人家的,暫時先放一放吧!

 因此,雖然也有“敦睦邦誼”的必要,但是,代表團的大部分成員,之所以加入代表團,僅僅是被動的接受普魯士政府的安排,而政府如此安排,主要是出於禮貌人數太少,不大像“政府代表團”嘛!

 說到底,大部分都是“片湯兒話”,可有可無。

 更重要的是,代表團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敦睦邦誼”,而是“考察”。

 考察什麽呢?

 兩個:第一,中國到底有多大的對法作戰的決心?第二,中國的實力,到底能不能扮演好“牽製者”的角色?

 畢竟,意大利殷鑒在前啊。

 意、奧之戰,意大利海、陸兩路,都是雄赳赳、氣昂昂的,海軍的實力,甚至還超過了奧地利,可是,一經接戰,便丟盔棄甲,一敗塗地。

 中國不會是個“東方意大利”吧?

 還有,人意大利雖然被奧地利打的屁滾尿流,但好歹吸引了十多萬的奧軍,可是,不論中國怎麽折騰,法國也不可能在亞洲投入這麽大數量的軍力的。

 事實上, 中國人“鬧家務”期間,普魯士政府內,有人甚至懷疑,以中國目前的情狀,是否還能夠履行之前的密約?這個“訪華代表團”,是否還有成行的必要?

 總之,折騰來,折騰去,普魯士代表團就縮水成現在這個規模了。

 不過,縮水歸縮水,縮掉的,都是“水”都是些無關緊要的!剩下的,卻都是精華呢!普魯士訪華代表團出發之前,李福思努力向關卓凡灌輸上述觀點。

 李公使滔滔不絕:

 “代表團的規模,確實是縮小了,不過,縮掉的那些,本就是可有可無的嘿嘿,還替貴國省下了一筆接待的費用!”

 “代表團真正重要的,原本就只有王儲殿下、卡爾親王以及克虜伯先生啊!”

 “我不諱言,代表團負有考察中國軍力的任務,這上頭,王儲殿下自然是抓總的,不過,更加重要的,其實還是卡爾親王!”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