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清》第27章 紫禁城2日遊
日本那邊倒是不存在這個問題。 和櫻天皇隨行的女官中,品級足夠參加典禮的,只有庭田嗣子一位。庭田典侍已經表示:願意以參見天皇的儀節,向中國的皇帝和皇太后行禮,即行平伏禮。

 中和殿沒有高台丹陛,殿中央只有一層地台,高不足一尺,本來是符合要求的。但地台的面積不大,擺上四位國家元首,實在是過於擁擠了;而且,因為過於擁擠,亦會產生同樣的難以分別受禮的問題。

 所以,地台必須向兩邊擴展。在技術上上,這非常簡單:做兩個活動的地台,拚在原地台的兩邊,整個地台的面積便大大擴展;典禮後,將活動的地台撤走,即可恢復原狀。

 可是,中和殿地台左右兩側,各有一根大柱,距地台邊緣亦不足一尺,中和殿的地台是不可能向兩邊擴展的了。

 “前三殿”不成,“後三宮”呢?

 “後三宮”中,交泰殿,是皇后生日受禮以及貯存大清“二十五寶璽”的地方;坤寧宮,理論上是“中宮”——皇后的正寢殿,但事實上已經變成了皇宮專祭薩滿之所。

 這兩處宮殿,“專業性”極強,肯定是不適宜用來舉行涉外典禮的。

 “後三宮”之首的乾清宮呢?乾清宮氣勢恢宏,不輸“三大殿”,但和太和殿、保和殿一樣,乾清宮正殿中央,亦是高台丹陛。

 挑來揀去,最後還是決定,典禮放在養心殿舉行。

 養心殿在紫禁城中的地位。本來並不算高。但自從世宗移居養心殿後。養心殿的地位便慢慢地高了起來。兩宮垂簾聽政之後,養心殿更已成為中國事實上的政治神經中樞。拿這個說事,講給日本人聽,“在養心殿舉行典禮,是俺們特別重視你們的意思”——大約也能自圓其說。

 關鍵是養心殿的“明殿”——即正殿,中央既沒有高台丹陛,也沒有礙事的柱子,可以按計劃“改造”。

 禮部絞盡腦汁。拿出了以下一套方案。

 養心殿中央地台向兩邊擴展,地台中間,置可折疊的明黃紗屏八扇,將地台分成左右兩半。

 地台左半邊,前置禦榻,是小皇帝的座位;後置兩張並排的禦座,是兩宮皇太后的座位,禦座前懸一副方眼黃紗。

 地台右半邊,置禦坐一張,款式和兩宮皇太后的相同。為和櫻天皇的座位。

 中國以左為尊,日本以右為尊。如此安排,皆大歡喜。

 地台至殿門,中間置絳紫紗屏四副,每副八扇,共三十二扇,將養心殿分成左右兩邊。舉行典禮的時候,中、日與禮官員先行進入明殿,中國的官員在左邊排班,日本的在右邊——只有庭田嗣子一人。

 然後,作為主人,小皇帝和兩宮皇太后先入殿,走左路,升座;接著,客人和櫻天皇入殿,走右路,升座。

 鴻臚寺讚禮官唱禮,兩國官員按本國禮節給本國元首行禮。

 禮畢,兩國官員退出殿門。然後,交換位置,庭田嗣子從左側入殿,在左邊站班;中國官員從右側入殿,在右邊站班。

 讚禮官唱禮:“恭請日本國皇帝聖安!”——中國官員打千行禮。

 再唱:“恭請大清國皇帝、皇太后聖安!“——庭田嗣子行平伏之禮。

 禮畢,兩國官員再次退出明殿,禮成。

 這一段,只是“朝賀之禮”,兩國元首並不直接見面。那麽,啥時候啥地方真正會面呢?接下來,東暖閣。

 小皇帝和兩宮皇太后先出明殿,入東暖閣。

 東暖閣的布置,和明殿中央地台仿佛,中左日右,只是沒了紗屏和紗簾——客人是女人,沒必要“垂簾”了。

 和櫻天皇后出明殿,入東暖閣前,讚禮官門外唱名,小皇帝和兩宮皇太后立候。

 客人進門,兩國元首都微微躬身,互相頷首致意,兩宮皇太后請和櫻天皇入座。

 坐下來之後,彼此說幾句客氣話。兩宮皇太后:“皇帝一路辛苦。”和櫻天皇:“有勞皇太后牽掛。”諸如此類。

 然後和櫻天皇起身告辭,不是回她自己的“離宮”——理親王府,而是到養心殿西暖閣小憩。

 因為接下來就是舉行“國宴”了。

 宴會在寧壽宮的養性殿舉行,宴後,請和櫻天皇下榻寧壽宮的樂壽堂。

 寧壽宮是高宗為自己準備的退位後安享晚年的居所,費了許多心力,規製宏大,精華薈萃,算是一個具體而微的小紫禁城。

 因此,寧壽宮亦分前朝、後寢。“前朝”為皇極殿;養性殿、樂壽堂則是“後寢”的一部分。

 其中,養性殿仿養心殿建造,略加改造之後,即非常適合舉行接待和櫻天皇的宴會。樂壽堂則是高宗退位後的寢宮;原時空,晚年的慈禧亦曾一度在此居住。

 以養心殿和寧壽宮作為接待和櫻天皇的主要場所,確實是對客人非常重視的表示了。

 第二天,兩宮皇太后請和櫻天皇遊覽禦花園,這個活動,小皇帝就不參加了。

 遊覽禦花園的日程表中,重頭戲有三出:

 第一出,參觀“摛藻堂”。

 “摛藻”二字,取義“摛翰振藻”,為“施展文采、鋪陳辭藻”之意。堂內儲藏《四庫全書薈要》,實為文明會萃之所,教化典型之地。

 之所以要安排和櫻天皇參觀“摛藻堂”,是因為和櫻天皇西渡,用的名義,是“講求學問,教化百代,垂范後世”,參觀《四庫全書薈要》藏地,契合和櫻天皇名義上擔負的使命,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

 事實上,和櫻天皇知道了這個安排之後,非常激動,一副“心向往之”的模樣。

 第二出,祭欽安殿。

 欽安殿是禦花園的主體建築,殿內供奉玄天上帝。當時,日本國內的主要宗教還是佛教,而不是神道教,雖然兩者已有混同的趨勢;不過,和中國皇室一樣,本著“禮多神不怪”的精神,日本皇室也不排斥道教。禮部事先征詢了和櫻天皇的意見,她表示很願意到欽安殿禮道。

 第三出,登延暉閣,品茗賞景。

 然後,就在延暉閣傳午膳。

 遊覽禦花園,從始至終,兩宮皇太后充當“全陪”。

 膳罷小憩之後,和櫻天皇暫別兩宮皇太后,出禦花園,赴中正殿禮佛。

 中正殿是清朝皇室禮佛的中心場所,赴中正殿禮佛,是和櫻天皇紫禁城之行最重要的宗教活動,朝廷事先挑選了一堆高僧大德主持其事。雖然日本的佛教以大乘為主,和清朝皇室尊崇的密宗頗有不同,但沒人在乎這點區別的。

 從中正殿出來後,和櫻天皇先後赴鍾粹宮和長春宮,和兩宮皇太后“話別”。

 然後,出紫禁城,返回銀碗胡同的“離宮”。

 典禮實際情形大致如上,未免書友“水起來沒完沒了”之譏,除了兩個細節,其他獅子就不再贅述了。

 這兩個細節都發生在養心殿上。

 一是中國官員向和櫻天皇行禮之時,坐在禦座上的和櫻天皇,頷首示意;二是兩宮皇太后起身去東暖閣的時候, 和櫻天皇站起身來,隔著明黃紗屏,向兩宮皇太后離去的方向,微微欠身。

 這都是儀注上沒有的。

 還有,真正的“全陪”,不是兩宮皇太后,而是關貝勒。

 女天皇紫禁城兩天一夜行,除了晚上下榻樂壽堂,關卓凡至始至終,陪同左右,陪吃陪玩陪開會,真正“三倍”。“兩日遊”下來,關卓凡自覺穿越了這麽久,還從來沒把紫禁城逛得這麽通透。

 中國的皇室和朝廷,接待和櫻天皇的隆重其事,具體情形傳回日本,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影響深遠。不過,這是後話,暫時不表了。

 “天皇入宮”這件“天大事情”的熱度余溫猶在,一件更熱鬧的“天大事情”,發生在大洋彼岸:美利堅合眾國訪華代表團,啟程出發了。

 *

 (又更晚了,汗)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