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亂清》第265章 吾之大敵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再來看混合步兵團”

 頓一頓,施羅德加重了語氣,“我要請王爺和各位同僚留意,法軍原本並沒有‘混合步兵團’的編制,這個團,乃是陸軍部特意為這次戰爭編成的,非但戰力遠在前面四個基乾步兵團之上,而且,其作戰方式,更加適合越南特殊的地形特別是北圻多山、叢林密布。”

 “王爺和各位同僚”都露出了“留意”的神情。

 “混合步兵團之編制,”施羅德繼續說道,“迥異於基乾步兵營,一共四個營一個祖阿夫營,一個土爾科營,一個獵兵營,一個外籍軍團營;而基乾步兵營,是三個營。”

 頓一頓,“一個營六個連基乾步兵營是八個連;沒有‘擲彈兵連’和‘輕騎步兵連’的設置,因為,每一個連至少,在法國人眼裡都是精銳。”

 張勇“喲”了一聲,“自視甚高呢!”

 施羅德一笑,“是。”

 “祖阿夫?”伊克桑第一次開口,“這個名字……有些耳熟呀!”

 “不但耳熟,”施羅德說道,“還眼熟美國聯邦軍隊中就有‘祖阿夫旅’之編制,華盛頓大閱兵的時候,咱們都是見過的。”

 話一出口,想起來什麽,轉頭對丁汝昌和田永敏歉然一笑,“哦,對了,那個時候,老丁在英國,田先生在日本,都沒見過。”

 “祖阿夫旅?”張勇說道,“我想起來了包大頭巾,穿燈籠褲是吧?”

 “是,”施羅德說道,“其實,美軍以法軍為師,‘祖阿夫旅’之設置,就是學法軍的,不過,說句實話,學的不到家隻得其形,不得其神。”

 頓一頓,“美軍的‘祖阿夫’,訓練、戰法,同其他步兵,沒有什麽差別,不過就是軍服不同罷了;法軍的‘祖阿夫’,訓練、戰法,同普通步兵,卻是有質的差別的。”

 “怎麽個差異法兒?”張勇說道,“老施,說一說!”

 “一八三零年前後,”施羅德說道,“法國開始攻略阿爾及利亞,初初的時候,頗不順手在平原,善騎的貝都因人常常從行進中的法軍縱隊的側後方發動攻擊;在山區,法軍則屢屢被長於翻山越嶺的卡拜爾人偷襲。敵人呼嘯來去,而法軍要保持隊形,轉動不便,應對不靈,很吃了些苦頭。”

 “不過,法國人由此發現,貝都因人實為世界上最好的輕騎兵之一,卡拜爾人則是世界上最好的獵步兵,於是,想出一招‘以夷製夷’招募當地土著加入法軍,拿阿拉伯人去打阿拉伯人。”

 “這就是‘祖阿夫’部隊之來源了。”

 “‘祖阿夫’部隊由法籍、阿籍士兵混編,阿籍為主,軍官則是清一色的法籍。”

 “成軍後的七、八年內,‘祖阿夫’確實發揮了預期中的作用,法國藉此扭轉了被動的局面,迅速在阿爾及利亞擴張開來。”

 “可是,一八三九年,阿布德-艾爾-喀德舉旗放炮,阿拉伯士兵為阿布德的‘聖戰’所蠱惑,大量叛逃到叛軍一方,結果,每一個‘祖阿夫營’,除了兩個純粹由法籍士兵組成的連以外,其余的連,都只剩下十來個阿籍骨乾和同樣數量的法籍士兵了。”

 “於是,缺額隻好由法國人來補充了。”

 “自此以後,‘祖阿夫’便成了基本由法籍士兵組成的部隊,阿籍士兵的比例,可以忽略不計了。”

 “不過,士兵的組成雖然有了重大的變化,但是,那種濃厚的土著色彩,卻是揮之不去,最重要的是,訓練、戰法,新、舊祖阿夫,一脈相承都是輕隊形,重機動,重散兵作戰乃至單兵作戰。”

 “當然,這也是因為祖阿夫部隊常駐北非,對付的,都是相似戰法的敵人。”

 “還有,祖阿夫部隊新兵的比例很低,其大部分的成員,都是在代役者中招募、選拔出來的,大都是終身的職業兵,戰鬥經驗豐富,戰鬥技能熟練。”

 張勇:“代役者?”

 施羅德:“法國定規,每個應服兵役的人,都可繳付一定數量的‘代役金’,以為免服兵役的代價,‘代役金’撥入‘軍隊補貼’特別基金,由政府拿這個錢雇人‘代役’。”

 “就是說有錢人就不必服兵役嘍?”

 “是的。”

 靠,還有這樣玩兒的?

 不過,想一想,也不算啥啦,俺們的官兒,都可以拿錢來“捐”,人家雇人代服兵役,又算得了啥涅?

 “這是祖阿夫營,”施羅德繼續說道,“再來看看土爾科營。”

 “法國人對阿爾及利亞土著的戰鬥力念念不忘,阿布德-艾爾-喀德的叛亂敉平之後,一八四一年開始,又開始重新嘗試招募阿爾及利亞人加入法軍。”

 “初初的時候,應募者寥寥,法國人還以為土著們不能忘情於‘聖戰’,後來發現根本不是那麽回事兒,原因呢,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薪水太低了。”

 “大幅提高軍餉之後,應募者立即暴增,很快,組成了三個團、九個營這就是土爾科營了。”

 “法國人吸取阿布德-艾爾-喀德叛亂的教訓,雖然還是‘以夷製夷’,不過,不再一味的拿阿拉伯人去打阿拉伯人,而是拿阿拉伯人去打其他國家的人於是,克裡木戰爭、墨西哥戰爭、意大利戰爭,土爾科營頻頻露臉。”

 “對了,升龍戰役的那個阿爾及利亞連,其實就是一支土爾科兵。”

 不止一個人,輕輕的“哦”了一聲。

 “嗯,”華爾沉吟說道,“這批土爾科兵,表現還是不壞的升龍城南門的伏擊戰,情形很特殊,技戰術方面,沒給阿爾及利亞人多少發揮的余地,好壞看不大出來;不過,其戰鬥意志,還是很頑強的阿爾及利亞人是最後一批投降的。”

 頓一頓,“這上面,阿爾及利亞人不比法國人差。”

 施羅德點了點頭,“祖阿夫營、土爾科營,訓練、戰法,基本是一樣的,只不過前者由法籍士兵組成,後者由阿籍士兵組成,當然,就技戰術水準而言,祖阿夫營還是略勝土爾科營一籌的到底都是法籍士兵。”

 “接下來獵兵營。”

 “某種意義上,‘獵兵營’是基乾步兵營的‘輕騎步兵連’的‘升級版’哦,絕不僅僅是人數的‘升級’,訓練、戰法,更大幅‘升級’;同時,獵兵之訓練、戰法,又汲取了祖阿夫、土爾科最有價值的那一部分即散兵作戰部分。”

 說到這兒,施羅德的語氣變得很鄭重,“因此,獵兵營的戰力,不但遠在普通的基乾步兵營之上,較之祖阿夫營,亦更勝一籌,我個人認為,這個‘遠東第一軍’裡頭,我們最應予以重視的一支部隊,就是這個‘獵兵營’。”

 “哦?”張勇說道,“怎麽個……‘升級’法兒啊?”

 “首先是選材就非常嚴格,”施羅德說道,“能入獵兵營者,都符合這樣幾個要求:體格健壯、肩膀寬闊、敏捷靈活,身高五英尺四英寸到五英尺八英寸,這撥人,大都是獵戶和牧人子弟,多來自於山區,打小就身強體壯,慣於翻山越嶺。”

 張勇心算了一下,“五英尺四英寸到五英尺八英寸……大約是一米六二到一米七二的樣子?這對於歐洲人來說,不算太高嘛!”

 “是,如果太高了,‘敏捷靈活’就談不上了。”

 “還真跟‘輕騎步兵’挺像的怪不得是什麽‘升級版’呢!”

 “其次是訓練”施羅德說道,“別的不說,單就走、跑一項,獵兵就遠在普通基乾步兵團士兵之上了。”

 “法軍操典規定,每步二十五英寸不論慢步、快步、衝鋒步,步幅皆同;其中,慢步每分鍾七十六步,快步每分鍾一百步,衝鋒步每分鍾一百三十步。”

 “實話實說,這個步幅,實在是小了點兒,步速呢,也實在是慢了點兒;慢步、快步、衝鋒步,三者步幅皆同,尤其膠柱鼓瑟。”

 “橫向比較,法軍的慢,就更加明顯了。”

 “在戰場上,一個法國營,二十五英寸一步,快步每分鍾一百步,前進二百零八英尺;英國營、普魯士營,卻能在同樣的時間內,快步前進二百七十英尺,比法國營多出百分之三十人家一步三十英寸,一分鍾一百零八步。”

 說明一下,一英尺是十二英寸。

 “如果是衝鋒步,差別就更明顯了法國兵每分鍾只能前進二百七十一英尺,剛剛好相當於英國兵、普魯士兵快步的水平;而英、普的衝鋒步,是每步三十六英寸、每分鍾一百五十步,即一分鍾前進四百五十英尺,足足比法國兵多出了百分之六十。”

 “步幅限於身高,沒有法子法國地處南歐, 平均身高,要低於英國和普魯士可是,無論如何,衝鋒步即跑步的步幅,應該大於慢步、快步啊?”

 “還有,步速如此之慢,也是叫人難以容忍!”

 “這也是普魯士的卡爾親王何以痛詆法國軍事訓練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當然,不管法國還是英國、普魯士,‘衝鋒步’這樣東西,都是‘排隊槍斃’的玩意兒,這一套,咱們已經不玩兒了。”

 “排隊槍斃”四字,出於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之人之口,自然違和,不過,這個說法,是輔政王對線列作戰方式的“形象化訓示”,在軒軍內部,早就流行開來了,輔以施參謀長“玩意兒”、“玩兒”等生硬的兒化音,頗具一種莫名的喜感。

 “不過,法國人也不是一味顢頇到底的,基乾步兵團的操典沒改其實法軍也有法軍的苦衷,這個遲一些我再說獵兵營的操典,可是大幅改過了,而其切入點,正是這個步幅、步速。”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