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清》第264章 大軍壓境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李福思辭出之後,關卓凡傳令,立即召開軍情通報會。

 本來,這個“軍情通報會”,輔政王抵埠伊始,就該召開的,因為普魯士公使打了個岔,向後順延了。

 主持會議的是華爾,負責“通報軍情”的,是松江軍團參謀長施羅德,與會者,除了關卓凡之外,還有張勇、丁汝昌、田永敏以及留守天津大本營的主要軍事主官伊克桑,一共七人,算是“小范圍、高級別”。

 所通報者,是迄今為止,法國經已抵越的陸、海軍力以及統兵將領的情況。

 輔政王南下檢查戰備,作為參謀長,施羅德並沒有“隨侍”,而是留在天津,不錯眼的盯著巴黎到西貢這一路。

 “咱們先說陸軍——”施羅德說道,“法國這支‘遠東第一軍’,有三個基乾步兵團,一個輕步兵團,一個混合步兵團,一個混合騎兵團,一個合成炮兵團——”

 頓一頓,“攏共大約一萬八千人。”

 與會者相互以目。

 “這一萬八千人——”張勇第一個開口,“都是這一回‘借道’埃及過來的?”

 “是的。”

 張勇不由輕輕的“嘿”了一聲,“萬裡迢迢的,又船又火車的,一次過將一萬八千人的軍隊從歐洲、北非運到亞洲——你還別說,法國人的這個投送能力,真不是蓋的!”

 頓一頓,“換了咱乾這個活兒,可是有點兒不容易!”

 “是的,”施羅德點了點頭,“不過,一次過將一萬八千軍隊從歐洲、北非運到亞洲,即便對法國來說,也得……嗯,‘使出吃奶的勁兒’!”

 頓一頓,“‘借道’埃及,走地中海、紅海航線,時間上是縮短了,可是,花的氣力,其實比走好望角航線還要大!”

 再一頓,“不說中間埃及陸路這一段,就說一前一後兩段海路——前頭地中海一段,先把這一萬八千人運到亞歷山大;後頭紅海、印度洋、太平洋一段,再把這一萬八千人從蘇伊士運到西貢——較之好望角航線,得多預備一倍的船隻!”

 “是啊!”張勇輕輕一拍大腿,“再加上中間埃及陸路這一段——嗯,時間縮短了一半,氣力卻幾乎多花了兩倍!”

 頓一頓,“嘿嘿”一笑,“老施,你的中國話說的愈來愈好了!‘使出吃奶的勁兒’——詞兒用的不錯啊!”

 軒軍高級軍官,漢員都能說英語,洋員都能說漢語,開會的時候,你言我語,常常是中英混雜。

 施羅德也一笑,說道:“法國在地中海得擺幾十條船——大多是他歐洲本土的船,在紅海也得擺幾十條船——大多是他亞、非殖民地的船,還租了些其他國家的船——基本上,法國是把他能搜羅到的船隻,都派了這樁差使了!”

 頓一頓,“一萬八千人,差不多就是個極限了——再多,即便以法國之能,大約也力有不逮了。”

 “有點兒‘傾國以赴’的意思啊!”張勇說道,“看來,升龍一役,咱們是真把他逼急了眼了!”

 施羅德點了點頭,“是有些氣急敗壞的味道了!”

 “那就是說,”張勇說道,“‘遠東第一軍’之外,不會再有什麽‘遠東第二軍’嘍?”

 “應該不會了。”

 田永敏開口了,慢吞吞的說道,“似乎……也不能就說‘傾國以赴’吧?施參謀長說的‘極限’,是就特定時間段而言的,這個時間段——大約三、五個月吧!”

 頓一頓,“三、五個月之內,一萬八到兩萬的軍力,確實是法國投送能力的上限了,不過,如果時間從容,他未必就不能再派更多的人手過來。”

 張勇一愣,想了一想,“也是啊……”

 關卓凡微微頷首,說道:“田先生說的不錯!法國的底子,到底比咱們厚的太多!升龍一役,我在暗,彼在明,我綢繆已久,彼驕狂輕忽,才有了那樣子一個一邊倒的戰局——可不能以為接下來會一直這樣子一邊倒!”

 微微一頓,“對法國,咱們不能有一絲一毫的輕視!戰略上、戰術上,由始至終,都要打醒十二分的精神,給予十二分的重視!”

 “是!”諸將齊聲答道,“謹遵王爺訓諭!”

 “對了,”關卓凡說道,“‘遠東第一軍’,是陸軍的編制,海軍陸戰隊,不在其中吧?”

 “是,”施羅德說道,“海軍陸戰隊跟海軍走好望角航線,現在還沒到越南,人數——應該不超過兩千人。”

 “嗯,”關卓凡沉吟了一下,“加起來,用以地面作戰的部隊,就是兩萬了。”

 “是。”

 “有點兒奇怪啊,”丁汝昌插口,“海軍陸戰隊負責登陸作戰,應該先陸軍投入戰鬥才對,怎麽陸軍已經到了,海軍陸戰隊還在海上漂著?”

 “十有八九,”張勇嬉笑著說道,“法國人心眼兒小,海軍不樂意坐陸軍的船,一定要坐自己的船——陸軍坐海軍的船,天經地義;海軍坐陸軍的船?嘿,那不是,那個、那個……哎,‘乾坤顛倒’了嗎?”

 “這……”

 “不過老丁你放心——咱可不像法國人!咱們陸、海,那是合作無間!你老丁的船,我老張啥時候都是愛坐的!我老張的船——唉,我老張也沒有船啊!”

 “好了,”關卓凡說道,“法國海軍陸戰隊何以後陸軍一步到埠,也許確有他的私心,不過,咱們現在不必過多揣測了——”

 說著,看向施羅德,“你繼續吧!”

 “是!”

 頓一頓,施羅德說道,“‘基乾步兵團’、‘輕步兵團’,名稱有異,不過,訓練、編成,其實沒有什麽區別,只不過,法國陸軍共一百個基乾步兵團,後二十五個,即第七十五團至第一百團,習慣上稱之為‘輕步兵團’。”

 “法軍體制,除近衛軍之外,平時不設軍、師兩級編制,戰時方臨時編組,因此,在平時,團,就是最大的戰術單位了。”

 “每個基乾步兵團設三個營,第一營、第二營為基乾營,第三營為後備營。”

 “戰時,第三營編入作戰部隊;同時,三個營各抽出補充後備連,編成第四營,即為後備營。”

 “每個營由八個連組成——包括六個基乾連、一個擲彈兵連、一個輕騎兵連。”

 “每個連,由三名軍官和一百一十五名軍士、士兵組成,即,一個基乾營約九百六十人。”

 說到這兒,施羅德笑了一笑,“不要被‘擲彈兵’、‘輕騎兵’的名字騙了,‘擲彈兵’並不是專門扔手榴彈的;‘輕騎兵’當然也不是騎兵,而是地地道道的步兵。”

 頓一頓,“事實上,‘擲彈兵連’、‘輕騎兵連’同其他六個基乾連的區別在於,他們是一個基乾營中最精銳的兩個連隊。”

 再一頓,“法軍新兵入伍,凡高大強壯者,都挑了出來,編入‘擲彈兵連’;身材相對矮小、但結實敏捷者,一般的挑了出來,編入‘輕騎兵連’,這兩個連,都是‘尖兵連’——所謂‘擲彈兵連’,乃行擲彈兵高大強壯之故事;所謂‘輕騎兵連’,則是取輕騎兵剽悍迅捷之意。”

 “取輕騎兵剽悍迅捷之意”很好理解,“行擲彈兵高大強壯之故事”是啥意思呢?

 事實上,早期的“擲彈兵”,確實就是專門用來扔手榴彈的一個兵種,而且,也是法國人開的先河——路易十四手上的事情。

 早期的手榴彈,就是一個縮小版的炮彈,非常沉重,臂力稍差一點兒的,手榴彈扔了出去,敵人沒炸到,一不小心,倒先炸著了自己,因此,這個活計,非身高臂長力大者不為,在排隊槍斃時代,為有效發揮手榴彈的打擊作用,擲彈兵作為一個兵種,乃應運而生。

 具體戰術如下:隊列同普通線列一樣,都是橫隊,先排槍,然後無視迎面而來的彈雨,齊步前進,到了擲彈距離後,指揮官一聲令下,止步,然後跟著指揮官一個又一個的口令,掏出蛋蛋——啊,掏出手榴彈,點燃導火索,看著它飛快的燃燒,表示我很鎮定,等到指揮官覺得火候差不多了,吼一聲“擲!”擲彈兵們便發一聲喊,將手榴彈齊齊扔出。

 再然後——上刺刀,衝鋒!

 很顯然的,無論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還是訓練水平,擲彈兵都比普通步兵高一個檔次,同時,擲彈兵較之普通步兵,要冒更大的風險,也有更多的建功立業的機會,因此,不論在哪個國家,擲彈兵都是理所當然的精銳:

 拿破侖一世的老近衛軍和“擲彈兵”基本上是劃等號的;巴甫洛夫擲彈兵團是俄軍不要命衝鋒的典型;普魯士第一擲彈兵團則是那個時代鐵一般紀律的化身,等等。

 就是軍帽,擲彈兵也與眾不同——不是三角帽,而是一種獨特的錐形尖頂帽——怕三角帽的帽簷擋住後面士兵扔出的蛋蛋——啊,手榴彈。

 隨著榴彈炮、線膛槍等遠距離殺傷武器的改進和普及,“排隊擲彈”這種簡單粗暴的作戰方式漸漸失去了意義,終於退出了各國軍隊的操典,不過,“擲彈兵”作為“精銳”的代名詞則保留了下來,成為功勳和精銳部隊的番號的一部分。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