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清》第46章 金革之事無避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奪情”這個事兒,慈禧還是很慎重的,沒有直接同翁同龢說,而是先謀之於軍機。不然,若翁同龢一口回絕,就沒有轉圜余地了。

 養心殿,軍機“叫起”。

 慈禧把希望翁同龢可以“奪情”的意思說了,然後以憂慮的語氣說道:“丁憂的折子遞上來,翁同龢就不入直了,弘德殿進講詩書的,就剩倭仁一個人了,這……可不行啊!你們看,這個事兒,如何是好呢?”

 關卓凡說道:“回太后,翁老夫人的身子骨兒,很早之前就不大好了,此事本該未雨綢繆,預為之備,臣等念不及此,上煩兩宮皇太后厪慮,惶愧的很!禮有經,亦有權,臣今日下了值,就去拜訪翁同龢,懇請他為國從權,‘奪情’為公,在職‘守製’。”

 慈禧微微皺眉:“你的身份,這麽著急忙慌的打上門去,合適麽?”

 關卓凡是親王,是軍機領班,位份高過翁同龢太多,正常情況下,若有什麽事情商量,不論公私,都應該翁同龢過府拜訪關卓凡,若要表示對翁同龢的尊重,關卓凡下個帖子就是了,絕無倒轉過來、關卓凡上門拜訪翁同龢的道理。

 另外,按祖製,親貴不許交接廷臣,這也多少是個忌諱。

 “顧不得了,”關卓凡微微苦笑,“翁同龢既然報了丁憂,就不肯出門拜客了。臣請他過府,他不會來的。臣方才說,禮有經,亦有權,事機緊迫,從權而行。”

 關卓凡沒有明說出口的話是,正因為他是親王,是軍機領班,是朝廷宣力大臣第一人,由他出面,一來。對翁同龢表示了足夠的尊重,二來,也可以對他造成足夠的壓力。

 這層意思,兩宮皇太后都能默喻。慈禧歎了口氣,說道:“就盼著翁同龢能夠像你一樣,識大體、顧大局吧。”

 “臣慚愧。”關卓凡說,“不過,臣也不敢欺瞞兩位皇太后。這個事兒,翁同龢肯應承下來的可能性,十分之低,臣此行,十有,無功而返。所以,替皇上尋覓一位才德兼備的新師傅,今兒就得著手了。”

 慈安忍不住說道:“‘守製’自然是應該的,可是,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麽非得守足二十七個月?多耽誤事兒啊!”

 嘿嘿,正因為“耽誤事兒”,才能夠顯示“孝親之心”啊!

 當然,這個話,沒法明說。

 “就是,”慈禧說道,“姐姐說到極是——即便國喪,也不過一百天嘛!”

 關卓凡隻好說:“人臣之喪,不敢比擬國喪。”

 慈禧“哼”了一聲,說道:“人臣之喪。若果真不敢比擬國喪,就該少過一百天,二十七個月,那是多少天?”

 頓了頓。在心中默默計算片刻,開口說道:“好嘛,八百一十天!”

 這幾句話,極其犀利,也真正是切中肯綮,關卓凡心中暗暗喝彩。口中說道:“太后聖明!丁憂守製種種,確實不無可議之處,不過,茲事體大,是否有可以改進之處,容臣等商議明白,再具折稟奏。”

 “好吧,希望你們真能商量明白。”

 這句話,頗含譏刺,幾個軍機大臣的頭,都不由低了一低。

 “為國奪情,”慈禧緩緩說道,“在職守製,這個事兒,滿員大約都好商量,可是,只要是漢員,就幾乎沒有一絲兒商量的余地,我真不曉得是怎麽回事兒了!曹毓瑛、許庚身、郭嵩燾,你們幾位說呢?”

 這三位,都是漢員。

 曹、許、郭三人,沒想到聖母皇太后一下子越過前面的三位滿大臣,直接問到了自己的頭上,都愣了一愣。

 三人之中,曹毓瑛排名最高,自然要先答話:“回太后,方才,軒親王有句話說得極好,‘禮有經,亦有權’,此典出自《禮記》,孔穎達《禮記正義》曰,‘此一經,是權禮也。若值國家有事,孝子不得遵恆禮,故從權事’。”

 頓了一頓,說道:“就是說,‘經’也好,‘權’也好,都是‘禮’,拿‘守製’來說,只要‘國家有事’,便可‘從權’,即‘奪情’。”

 又頓了一頓,說道:“這個‘國家有事’,指的是金革之事,即戰事,所以,古人乃有‘金革之事無避’、‘墨絰從戎’之謂。”

 這一番書包掉下來,慈安聽得頭昏,慈禧卻是明白曹毓瑛的言外之意的:俺們漢員,也是很講道理的,只要“國家有事”,便可“奪情”。不過,除戰事之外,其他就不在“奪情”之列了,包括翁同龢這檔子事兒。

 慈禧微微冷笑:“果真是‘金革之事無避’麽?鹹豐七年,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病逝,曾國藩報了丁憂,即離營回湘。彼時,咱們和長毛正打得熱鬧,朝廷要他‘奪情’,人家呆在湘鄉,就是不肯挪窩,接連上書,一定要在籍守製,就這麽乾頂了朝廷小半年,朝廷沒有法子,隻好準了他的奏。”

 頓了一頓,說道:“那個時候,我正侍候先帝看折子,我還記得,先帝準他的奏的時候,唉聲歎氣,臉色那個難看!”

 慈禧的語氣愈來愈是激烈,壓得三個漢員,頭低了一低,又低一低。

 文祥謹厚,心裡覺得,軍機議政之時,皇太后翻出舊帳,批評功臣,不是十分妥當, 乃越次奏道:“聖母皇太后明鑒,彼時情形複雜,曾國藩堅持在籍守製,也有他不得已的苦衷。”

 慈禧微微“哼”了一聲,說道:“什麽苦衷?不過是憂讒畏譏,怕小人下蛆,尋釁攻訐他什麽‘希榮忘哀’,壞了曾某人的身後名聲罷了!”

 曾國藩擔心的,並不僅僅是“身後名聲”,不過,文祥以下,聽到慈禧如此說法,心裡都是微微一寬,聖母皇太后這幾句話,算是明貶實褒,她對曾國藩的批評,即便傳了出去,人們也不至於以為曾國藩簾眷已衰。

 不過,聽得出來,皇太后對在籍守製二十七個月這回事兒,是真正不滿了。

 有人就想,難道,“上頭”真的想動這個“三年之喪”的制度?拿著翁同龢丁憂一事,借題發揮,甚至連曾國藩都扯了進來?

 這,可是真正不容易!

 *()《亂清》僅代表作者青玉獅子的觀點,如發現其內容有違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內容,請作刪除處理,的立場僅致力於提供健康綠色的閱讀平台。【】,謝謝大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