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追凶秘錄之青年包拯》偷梁換柱――(4)
  第四節

  “包大哥,這個梅花針並沒有毒性,想必來人並不是想殺我們。”展昭說道。

  “先不管這個,我們先去刑部吧!”公孫策建議道。

  展昭打頭往門外走去,剛到大門外,由敏竟然笑臉盈盈地來了。

  “包大人、公孫大人,展少俠,小的有禮了,三位大人現下是要出去嗎?”

  “去刑部。”

  由敏頷首點頭,站在三人的正前方,才抬起頭說道:“三位大人不知,現下西夏國使臣剛到,官家正在垂拱殿內,設宴接見。”由敏笑了笑,低聲說道:“使臣是來觀禮的,雖然這張娘娘仙去,但是官家也不好不見他們,官家讓小的前來迎請三位大人,一同參加。”

  “由大官,在下另想請問你一件事情。”公孫策直言道。

  “但說無妨。”

  “因為皇上交托我們受理張娘娘的案子,你又是發現娘娘仙去的人,所以還想請大官能否細說一下具體過程,我們也好參考參考。”公孫策拱手道。

  “邊走邊說吧。”由敏招呼了一個小廝到身前,“其實是他先發現的。”

  包拯三人望向這位年紀充其量十五六歲的內侍,稚嫩的臉龐下眼神頗為從容淡定。

  小廝恭敬行禮,然後回稟道:“小的和由大官前去柔儀殿後,小的先一步到清風閣,因為清風閣門廳緊鎖,清風閣一眾小廝都去了大慶殿,周圍又無旁人,情急之下,小的就先行撬開了,發現娘娘倒地不起,上前一探鼻息,才知娘娘已魂歸飛天。”此人深深的眸子在長長的睫毛下,顯得幽深而內斂。

  “哦,不知大官為何沒有先稟告由大官,而是自行開鎖呢?”展昭問道。

  “實在是小的糊塗,由公公因為帶著殿前司侍衛隨行,侍衛一行因為不能進入娘娘的閣內,隻守在殿外,故而隻小的一人進入了清風閣,因為事關緊急,小的就莽撞了。”

  由敏含笑解釋道:“確如庭藍所言,確如庭藍所言。”

  包拯三人眼神交匯,不再言語。

  垂拱殿外,雕欄玉砌,但通過廊院,殿內又不乏溫馨舒適之感。包拯一行跟在由敏身後,步入大殿。

  只見殿內兩旁,張堯太師正坐於右列首位,樞密使王懷在張太師旁邊。左列是西夏使臣王奎,現下正摸胡大笑。

  “這就是天下第一聰明人,年紀輕輕就位居龍圖閣大學士的包拯包黑炭?”王奎看到進來的幾人,一眼便看到面容黝黑的包拯。

  包拯躬身回答:“不敢,在下只是一名平民百姓。”

  “平民百姓?看來這大宋的朝廷也不是人人都想進的啊!你這個包黑炭倒也聰明,知道這大宋國運不濟,岌岌危矣,倒懂得趨利避害,是個人才!”王奎朗聲笑道。

  龍椅上的皇上聽罷微眯雙眼,唇齒間憋著一口氣。

  帶刀禦貓展昭聽後怒氣衝頂,就要抽出刀身刺向王奎時,被公孫攔下。

  包拯淺笑一聲,回道:“王奎大人的趨利避害功力想來更加,如若不然怎麽頻頻出使我大宋天子之國,甚至還在東京城做起了買賣?想來我大宋,在你等真正聰明人眼裡,只怕是如久旱後遇上的甘霖,才使得你等聰明人翹首以盼,王大人,真是為人才。”

  皇上聞言滿意微笑:“聽說王大人在咱們東京城做了不少買賣,收購了不少咱們老百姓的物品拿到西夏去賣,怎麽樣,王大人,你們西夏其實缺什麽,可以跟朕說,大宋乃天子之國,

定然會有求,必應。”  王奎冷笑一聲,起身行禮後道:“皇上,想那遼國也是如此,拿了你們不少東西吧?當年你們大宋明明可以乘勝追擊,卻龜縮了!哈哈,聽聞你們宋人,每年都要給大遼進貢,怎麽,進貢成癮,我方西夏,倒也不遑多讓,你若要進貢,我們當然欣然接受。”

  公孫策二人聽罷知道這王奎在說當年真宗趙恆和遼國蕭太后定的檀淵之盟。公孫策說道:“當年咱們先皇禦駕親征,燕雲十六州盡在麾下,不過是那遼國先失了銳氣,主動求和,先皇仁慈睿智,不願窮兵黷武,心系百姓,不願生靈塗炭。”

  仁宗道:“我大宋和遼國,自此兄弟相稱,邊境榷場互市,貿易往來,一片祥和,當然這當中少不了錢財往來。只是王奎,你可向你主回稟,我大宋和西夏,貿易往來開商置榷,也無不可。”

  “這是自然。”王奎哼了一聲不再發話。

  “包拯,這西夏使臣王奎剛從你老家瀘州而來,你不妨問問王大人,這瀘州的山山水水合不合他心意。”張堯在一旁說道。

  “原來王大人來訪,事先也拜訪了張太師啊,不然張太師從何得知這王奎王大人從西夏來,竟要走瀘州方能到達東京城的?”樞密使王懷說道。

  “我也是剛才來的時候,聽到王大人說了幾句。”張太師摸胡一笑,但隨即面露不快。

  “好了,這些事,你們下去再談,王奎,想必你也聽說了,朕大婚之日,新娘張氏無辜蒙難,現下我正交於包拯公孫策展昭三人查辦此案,事從權宜,朕還有要事交代,你先去文德殿休息。”

  張堯、王懷、王奎一行先後告退,仁宗讓包拯和公孫策在垂拱殿朵間等候。

  包拯二人踱入朵間,不大,但是看得出是平時隨侍皇上的辦公場所之一,一幾一案三兩座椅。

  案上此刻正放著一張紙,紙上是皇上的字,上寫:

  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

  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

  包拯凝神深思,不曾想皇上對於張氏,竟用情之深至此。

  “皇上。”包拯背後廊院下,地上夕陽斑斑點點的印子慢慢被皇上的身影融合, 包拯回頭拱手行禮。

  “皇上可認可這個耳環?”包拯從袖口拿出那個證據。

  皇上接過仔細觀詳,“這是高麗進貢的東西,朕曾賞於了張氏,這是在清風閣發現的?”皇上說完,用指頭細細摸了摸耳環上的流蘇。

  “皇上,您節哀,想必張娘娘也不願皇上如此傷心。”公孫策道。

  “包拯公孫策,盡快查出真相。”皇上腮幫微動,輕聲說道:“這西夏使臣王奎,你們可曾認得?”

  “有所耳聞,這王奎手下人眾多,在我大宋國內四處收刮民脂民膏,百姓礙於強權,不敢報官。想來,他一介他國使臣,卻如此大張旗鼓為非作歹,背後,不定有人撐腰放權。”包拯道。

  “沒錯,這其中枝節,吾也是知曉的,這次來訪,名義上是參加大婚之禮,實則是他王奎此人,心思縝密,洞若觀火,一直企圖摧我民生,破我大宋國勢。”仁宗長籲一口氣,接著道:“現下兵權盡在張堯之手,雖然王懷也有殿前三司之權,但是也不足以對抗張堯。朝局最忌獨大、權勢傾斜,我雖知此緣由,但現下也無力回天。”

  “皇上,現在沒法動他王奎,不外乎是缺乏證據。”公孫策道。

  皇上聽罷陷入深思,半晌才道:“嗯,即便是有證據,外國來訪不斬使臣這個規矩,吾也是不能破的。”

  “皇上,如若使臣犯了大宋律法,不管如何處置,西夏國也是要聽一二的。”公孫策說。

  “你是說……”

  “皇上,你先休息,我們先告退了。”包拯說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