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憶海識貝》憶海識貝三十六~牛街(3)
  夏灣小學開學了,經過我父母親幾天的課堂教學以後,學生們和家長們都反映非常好,都很慶幸學校調來了教學經驗如此豐富,講課效果這麽好的兩位老師。知道我母親因為水磓的響聲引起失眠,晚上睡不好,白天還要堅持上課,鄉親們都很關心。

  夏灣小學的招生范圍是夏灣、莊村和丁衝三個生產隊。這三個生產隊呈三足鼎立之勢,彼此之間相距三、四裡地,步行大概需要近半個小時。三個生產隊的幹部們核計了一下,決定共同出資、出建築材料、出人工,在三個生產隊的中心位置,一個小山包上,建一所新校舍。這個小山包上當時已經建有一個小型磚瓦廠,上面的地平基本上已經做好了,足可以在上面建一所包括兩間教室、兩間臥房和一間廚房的校舍,同時也不影響現有磚瓦廠的繼續使用。

  我沒有繼續去英匯中學上學,一是因為距離太遠,相距100多裡路,而且沒有直達公共汽車,要從縣城繞道,十分不便;二是因為我父母親當時覺得讀書前途渺茫,還不如給我學個手藝,能夠自食其力,成家立業,日子比臭老九還要好過一點。至於學什麽手藝呢?還沒有想好,所以我暫時在家待業。

  我能為家裡做的事情,還是挑水和打柴,挑水已經可以用大水桶了,打柴,也和以前在牌樓坡時不一樣了。和牌樓坡丘陵地區的小山頭相比,這邊的山要高大巍峨得多,山上的柴火也要粗壯得多。這些粗壯的樹棍,就不采用扎成兩捆,然後用衝擔挑的方法了,而是采用一種當地人稱之為木馬(非體育器材的那種木馬)的一種馱柴工具。它是采用一種丫字形大樹杈,杈的底部固定有一條二尺來長的托板,把棍狀的柴火一根根地在托板上碼放整齊,碼放的重量根據自己的力氣大小來決定,我一般放置的重量在七、八十斤左右。木馬的全部高度大概和馱柴人的眼睛持平,馱柴人蹲下身子,肩膀頂住木馬的托板,再用力站起來,木馬和柴火就馱上肩了,再拿一根橇棍以另一隻肩膀為支點,橇棍的端部橇在托板下方,以分擔馱柴火的那隻肩膀的負擔。這種馱柴的方法很好,在崎嶇的山路上行走方便,累的時候還可以蹲下身子,把木馬撐在地面上休息一會兒,休息好了,再繼續馱起來上路。

  那段時間很多書籍都被禁了,我每天主要就是閱讀學校裡面訂的報紙。同時臨摹一些報紙上刊載的宣傳漫畫。父親還教了我一種臨摹`放大領袖畫像的方法,就是在報紙上把尺寸小的畫像用鉛筆打上方格,然後在大的紙張上按照比例放大格子的尺寸,根據小的畫像線條在格子中所處的位置,相應地,畫到大的紙張上對應的格子裡去,當所有的線條都畫完了,這幅畫像就成功地按比例放大了。除了自學畫畫,還臨摹我最喜愛的毛體,登在報紙上的手寫體的領袖詩詞,每一首我都要臨摹很多遍。

  當時,每個生產隊的隊委會都要求擺放一隻寶書台,上面擺放領袖的著作。木匠將寶書台做好以後,寶書台的前臉上還需要畫上宣傳畫。夏灣的俞隊長看我能寫會畫,就讓我去隊委會去幫他完成這項工作。我也很樂意去做這些寫寫畫畫的事兒。我在報紙上找了一幅領袖頭像,按照畫方格和比例放大的方法,將領袖頭像準確細膩地畫在了寶書台上,然後在頭像四周又畫上了萬丈光芒,在頭像下面畫上了波浪壯闊的大海, 並相應地配上各種色彩,

作品完成後,得到了隊委會幹部們和鄉親們的一致好評。這幅作品花了我兩天時間,每天中午生產隊會安排一戶人家供我午飯。當生產隊在下一次分配糧食的時候,會把派飯的這份糧食配發給供飯的人家。那時候鄉親們的生活都很艱苦,雞蛋和肉類一年之中也吃不了幾次,但每次給我供飯的鄉親總要給我蒸一小碗雞蛋羹,甚至還有的鄉親在一大碗乾蘿卜絲上面蒸了幾片臘肉,當然我只能吃一片到兩片,不能多吃,得給他們留著,他們也許下次待客時還要再用。接著莊村和丁衝也請我去給他們畫了類似的寶書台。感謝俞隊長,是他給了我機會,讓我當了幾天鄉村小畫家。  看著我整天閑在家裡也不是事,父母親要讓我趕快去學手藝了。學磚匠,太髒;學木匠,太累;最後他們確定還是讓我學裁縫,風吹不著,雨打不著,還斯斯文文的,不髒不累。他們幫我找了老家有名的裁縫金老師傅。當徒弟一般都要吃苦的,頭一年兩年一般都是幫師傅乾雜活,甚至家務活,學不到什麽技術,第三年才能勉強學點技術。母親為了讓我少吃苦,跟金老師傅訂了口頭合同,保證我一年之內出師,不僅不向師傅要學徒的工錢,還倒貼師傅五十元作為學費。師傅找好了,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買一台縫紉機,當時縫紉機是緊俏商品,在市面上是買不到的。這項任務就落到了我上海大舅的身上。他在鄰居和同事之間東奔西走,總算求得了一張工業品券,買了一台標準牌縫紉機,等我和父親到上海去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