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感到被他指尖點到的穴位,有短暫的酸麻,從頭面部的神庭穴、印堂穴,到前胸的璿璣穴、靈虛穴,再到上臂的肩前穴、天泉穴,似乎輪流來了一遍扎針灸。
“劍尖”移動速度慢,尚能分得清楚被點上的每一處穴位,酸麻的感覺是一點一點的。
“劍尖”移動速度加快,就不是在點穴了,而是在掃穴,酸麻的感覺是一片一片的。
恐懼的感覺,從上至下漫過茱萸,她心頭陣陣發涼。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
行走江湖,她也受過不少傷,劍刺、刀劈、拳擊、穴位被封堵和經脈被阻滯等等,都是尋常外傷內傷,沒什麽大驚小怪的。
但這次卻是她從未有過的經歷,也很可能是世上其他任何人從未有過之經歷,穴位的酸麻從一點一點,鋪開到一片一片,蔓延至整片肌膚。
哀聲求饒、坐以待斃,都不是沈家人的行事風格。
茱萸故伎重演,攻敵之必救,提起魚腸劍朝國李氏面門砍去,以為國逸會變招或者撤招,回身解救祖母。
國逸並沒有直接架開或者抵擋茱萸的劍招,更未側身或後退,反而踏前一步,正好擋在她和國李氏之間。
同時大喝一聲“二”,三指“劍尖”如影隨形、如蛆附骨,緊緊纏繞著茱萸舉劍的右臂,她手臂上最主要的三條經脈手太陽小腸經、手陽明大腸經和手少陽三焦經,悉數被無形劍氣阻滯住。
茱萸整條臂膀,從肩頭至手腕感到酸麻難當,一柄魚腸劍舉到頭頂,便再也砍不下去。
他為什麽要“一、二”的數數?
茱萸腦子裡靈光閃現,《俠客行》前四招是“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
第五招是什麽?是什麽?是什麽?
她焦急地回憶,李太白的《俠客行》,是她發蒙習字就會念的唐詩,怎麽會忘記?究竟是什麽?
有了!第五招是“十步殺一人”!
所以他要數數,從一數到十,一步到十步。
難道非得等到第十步,他才會真正下手取我的性命?
還是他故弄玄虛,玩貓捉老鼠的遊戲?
茱萸一邊思索,一邊不住後退,每退後一步,右臂的麻痹感覺便消減一分。
漸漸地整條右胳膊可以活動自如了,想來是因為逐漸脫離國逸的劍氣勢力范圍的緣故。
“咚”地一聲,茱萸的後背隱隱發痛,原來撞上了牆壁,她暗暗叫苦不迭。
她已退到小巷的盡頭。
這是一條死胡同,南西東三面皆是二丈多的高牆,正面是一條狹窄幽深的小巷。
轉角的粉牆上,一條長長的黑影被扯成了兩截,牆上一半,地上一半,黑影漸漸靠近,腳步敏捷輕盈。
可在茱萸聽來,每一步都如晴天霹靂,令人心驚膽顫,每一步都是她邁向鬼門關的喪鍾。
深巷高牆,月光斜照,國逸的影子顯得分外高大,矗立在巷子轉角,將茱萸的唯一出路封得嚴嚴實實,已呈關門打狗之勢。
他踏前一步,斬釘截鐵“三”字出口,手臂如毒蛇出洞一般急速伸出,似乎陡然長長一截似的,手指如同毒蛇吐信,氤氳的劍氣舔向茱萸手肘曲池穴。
《俠客行》劍掌法第五招“十步殺一人”,從第一步到第十步,並非故弄玄虛,更不是為了暗合原詩詩意,刻意生造的花拳繡腿,而是此招的關竅,是二指圓環“虎符”集聚內力的過程。
每跨出一步,內力便凝聚一分。
一分內力時,一般武林人士便抵擋不住,兵刃失手。
二分內力時,三流高手如沈茱萸者,會節節敗退,束手就擒, 及至三分內力時,即可誅殺武林中百分之八十的人。
一旦邁到第十步,至十分內力時,會是何種情形?
據說這世上還不曾有人達到過這個境界,故而也不可能有人“品嘗”過“第十步”劍掌法。
大概是根本就沒有數到“十”的必要,邁出這“第十步”純屬多余,所以國氏家族的武功秘笈中,並沒有記載其威力到底有多大、如何運氣行功等修煉的訣竅和法門,國逸的祖父自己更是不甚明了。
因此上,“十步殺一人”這個“第十步”,事實上與真實的武功無關,只是李白詩歌中的一句千古絕唱。
茱萸頓時感到曲池穴如同火燒一般灼痛,這股“火焰”順著手少陽三焦經下行至手掌,逐一“點燃”沿途的各個穴位,她再也把握不住魚腸劍,“哐當”一聲掉落地面。
與此同時,上行的“火焰”很快蔓延至奇經八脈。
表面上,茱萸還是那個茱萸,依舊明眸皓齒,顧盼生輝,青紗頭冠稍有歪斜,依然整潔如初,輕羅長袍雖粘有泥土枯葉,仍舊瀟灑飄逸。
但是在她身體內,經脈網絡和各處穴位中燃起的“熊熊大火”,將她的內息攪動得翻天覆地,正自內而外地吞噬她的生命。
巷子兩側聳立的高牆突然“軋軋”響動,地面微微顫抖,細小的砂石跳躍翻滾。
兩堵高牆竟似會走路一般,相互靠攏,原本一丈來寬的巷子,逐漸變得狹窄。
八尺、七尺、六尺……
接連聽到“哢嚓哢嚓”銅鐵斷裂之聲,想必是誰的兵刃被牆壁擠壓折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