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行吧,短期目標先這樣,現在來討論一下農業改革的目標和基本規劃。”
終於討論到了卡西奧雷斯負責的領域。
從客觀意義上來說,卡西奧雷斯的作用遠比韋斯特道格或者維可大,他將成為阿卡迪亞在未來十年的中流砥柱。
推行農業改革之後,現有的人口肯定遠遠不夠,必須考慮引入其他地區的流民和無產業者來補充青壯年勞動力,當然,同種同文的希臘人肯定是要優先考慮的,而如果確定要安置流民,那開墾新的田地也要提上日程。
確定要開墾的地區就成了當前最重要的事情。
阿卡迪亞往北是一小片平原,韋斯特道格打算在這裡開辟新的村子和莊園。
“這裡,以後建磨坊,那邊引一條水渠,前面可以當曬谷廠,高地那邊作為備用林場,到時候馬場就蓋在高地下面……”
站在高地上的韋斯特道格看著延綿出去的山脈,腦海中已經有了雛形。
“以這個莊園為核心,建立新的村莊,到時候,這個新的村子將成為和其它四個村子聯系的樞紐,慢慢連成一片——我們在孕育城市的萌芽。”
“城市的萌芽?”卡西奧雷斯搖了搖頭:“不,這是新時代的萌芽,我們在重新構築中央集權和行省制度的經濟基礎。”
城市化離不開農業技術的改良,只有土地的肥力和產量上去了,才能解放一部分農業人口進入城鎮從事手工業和商業,而當大量被解放的佃農和無地的自由民湧向城市,市民階級會越來越強大,直到強大到能夠製衡土地貴族們。
韋斯特道格背著手,站在山腰看了很久。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你說,咱們努力多少年,才能達到這種氣象?”
卡西奧雷斯大笑:“隻爭朝夕!”
伯羅奔尼撒半島是地中海氣候,冬天溫和多雨,科學種植,作物完全可以做到一年三熟。
在西歐還在普及和推廣三圃製的時候,卡西奧雷斯已經打算在阿卡迪亞推廣四圃製了。
在中世紀,華夏地區的耕地單位產量遠遠大於同時期的歐洲,華夏農民掌握了一套“深耕細鋤,厚加糞壤,以助地力”的用養結合的農業經營方式,在精耕細作上發展到了極致,如果在阿卡迪亞也推廣這種方式,糧食產量起碼可以從平均每公頃1300千克增加到1600千克。
精耕細作的精華在壟耕種植法上體現的相當全面。
壟耕種植,顧名思義,就是將莊稼成排種植在壟上,壟與壟之間要保持一定的間距。壟的土地一般要比壟之間的溝略高。
這麽做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唯一能保證高產的種植方法。
華夏的農民在公元前就懂了這種種植方法的諸多好處。首先這樣可以保證每株莊稼獨立成長,互不干擾,而且農民在給莊稼除草和間苗是在壟和壟之間行走,不會踩傷到莊稼;其次,莊稼之間便於通風,不會腐爛;再有這樣便於灌溉。
當然,最能體現效率的是,壟和溝在兩季種植之間是互換的,每季莊稼收獲完畢,要將田重新耕一遍,這時壟就變成了溝,溝就變成了壟,這樣田地雖然每季都在種莊稼,但具體到每一壟土地實際上是輪流修耕,可以保證土地的肥力不明顯降低。
這是華夏的農民通過很多代人經驗的積累得到的,但歐洲人直到17世紀,才搞出了類似的耕法。
在17世紀以前的歐洲,農民們種地的方法很是簡單粗暴,將種子直接均勻地灑到耕耘過的土地上,等莊稼長出來後收割就好了。
莊稼種下去就顯得雜亂無章,成熟之後就會面臨密度不勻、而且不同植株之間互相干擾的缺陷。
最致命的是,這種粗獷的種植方法導致了作物之間的通風極差,采光也不均勻,最後,同一塊地的莊稼成熟的時間也會差個幾天,到收獲的時候,隻好把一些未長熟的莊稼一起收割上來,而且這種耕種方法,幾乎無法除草,澆水的效率也很低。
是時候讓生產方式來一次質的飛躍了,這將是工業革命前農業最大的技術飛躍。
壟耕種植法配合四圃製,再加上一年三熟的自然環境,以莊園為生產主體,首先在沿海平原地區推廣普及新的耕種方法和耕種工具,將耕地分為面積大體相等的春播地、冬播地兩個耕區和兩塊堆肥區。作物也在各區輪作,春播大麥,冬播小麥。耕地和作物分別依次逐年輪換,兩年一個循環。
普及鐵質重犁和堆肥,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隻用輕犁,土地肥力很容易被迅速消耗殆盡,哪怕能堆肥,也沒法明顯改善這種情況,必須充分挖掘土地本身的肥力。
對重犁這玩意兒,卡西奧雷斯也只是知道大概,沒法自己複原,但幸好北意大利地區已經流傳普及重犁了,技術層面的問題很快就能解決,通過拉古薩人買到意大利的重犁只是時間問題。
當然拜佔庭農民的耕種技術落後的不只是重犁,像馬軛,縱列挽具這種可以在缺少耕牛的情況下將馬匹作為耕畜使用的農具,也幾乎沒有,如果普及這些,不能訓練騎兵的矮種馬剛好可以作為耕畜拉來耕地。
關於堆肥,要廣設堆肥場,卡西奧雷斯甚至打算設置專門的村民堆肥小隊,並且起草了堆肥的具體流程。
將雜草、樹葉、人畜糞尿等收集起來埋到新挖出來的堆肥場的坑裡面,然後倒入一些石灰水,最後在坑表面鋪上一層秸稈。
這種簡易安全的堆肥方法推廣起來,難度不會太大。
接下來就是土豆種植,在半山坡開墾梯田,在不影響現有耕地的基礎上試種土豆。
“大人,這玩意……真的可以吃嗎?”農夫好奇地看著手中褐色的奇怪果實,心裡有些打怵。
這種奇奇怪怪的植物也不知道是領主大人從什麽地方搞來的,灰撲撲的顏色看起來就不像食物。
“放心種下去吧,不僅能吃,還能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韋斯特道格看著半山坡正在耕種土豆的農民,信心滿滿,“以後,我們就叫它阿卡迪亞薯!”
除了糧食,經濟作物也不能落下。
橄欖和葡萄作為當地歷史悠久的經濟作物,也要集中種植管理,葡萄酒和橄欖油這兩項產業,要作為重點產物進行扶持,爭取過幾年,將葡萄酒和橄欖油賣到西歐去。
高山畜牧業也有發展的前景,山羊養殖似乎是個很不錯的選項, 羊毛可以用於紡織業,羊肉可以製作風乾肉補充君糧。
充分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用農業改革來擴大稅基。
而擴大稅基,首先是解放佃農,將一部分土地租給佃農耕種,種滿五年就可以成為自己的土地,爭取讓他們轉化為自耕農。
自耕農才是這個時代最穩定的兵源,哪怕很多學者已經意識到了兵農不分離會降低軍隊的質量,但不事生產的職業軍隊對現在的阿卡迪亞來說還是太過奢侈。
第二步是重建基層政權,設立戶籍管理機構,每十戶設立一個戶長,十個戶長形成一社,一社設立一位征稅官,負責征稅和徭役等事物。十社為一村,設立保民官,負責訓練民兵,組織耕織等事務。
這就是領地小的好處了,行政機構能夠達到生產生活的一線,未來擴張之後,韋斯特道格很難再有精力顧及這些,所以要提前打好框架,擴張之後往裡面填人就行了。
第三是改革征召兵制度,農兵訓練差,士氣低落,沒有武器的現狀肯定是不能長久存在下去的,必須要建立軍訓制度,同時好好利用封地內的鐵礦,爭取兩年之內完成農具的更新換代,提升農民種地的效率和產量,讓農民將節省下來的時間投入民兵訓練,形成良性循環。
第四是對土地貴族們的安置工作,韋斯特道格剝奪了貴族大量土地,但也不能讓他們一無所有,必要的安撫可以減少改革的阻力,將染坊,榨油廠,葡萄酒莊園等經濟作物生產地和各類工坊轉封給莊園主們,促使他們把財富投入手工業和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