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之預知神豪的科技之路》286、太陽熔爐第1次開工
  不過國家這邊理智的人還是比較多的,雖然大家都讚同進行600米飛船的試製,但是由於第一次使用太陽熔爐進行飛船的製造,所以到底應該是怎樣一個製造流程,還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因此,大家一致決定,首先先利用太陽熔爐工廠進行400米飛船的製造,畢竟按照計劃,國家需要二到四艘這樣的飛船,建立起一定的對地球有所防護的體系。

  其實對於太陽熔爐工廠來說,不管是400米還是600米,還是更長的飛船,只要太陽熔爐的加工范圍足夠,那麽不管是什麽樣的飛船,都是可以迅速的完成加工的,在這一點上,要比傳統的飛船製造方式快多了。

  當然太陽熔爐這種模式並不是說只有利用太陽光這一種方式,其實還有一種方法可以代替,那就是電磁感應煉鋼法,也可以叫做感應爐煉鋼法。

  這種方法說原理的話非常簡單,其原理跟咱們家用的電磁爐是差不多的,使用過程中,高頻率的電磁場能夠讓金屬產生感應,增加內能,最後被煉化成為鋼鐵,雖然原理很簡單,但實際上這種爐子是非常複雜的,並且有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爐子的耗電非常高。

  而這個缺點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是缺點了,這個時代最不缺的就是電能了,因此如果能夠在太空中製造一個巨大的感應爐,那麽它達到的效果跟太陽熔爐其實是差不多的。

  不過與太陽熔爐相比,感應爐需要做得非常巨大,內部需要海量的資源,而太陽熔爐則只需要高反光率的鏡子再加上一些架子,雖然也需要很多其他的部件進行配合,使太陽光能夠聚焦在想聚焦的點位上,但是,太陽熔爐的建設可要比敢用爐煉鋼法所用的爐子要簡單很多。

  不過這個方法並沒有被放棄,在一開始建設的太空工廠其實就是利用這個方案來進行建設的,只不過這種太空工廠因為其本身的限制不能夠像太陽熔爐一樣加工各種各樣的零部件,因此國家這邊本來已經確定好了,以後會建設很多的大大小小的太空工廠,這些太空工廠將會配合生產飛船的每一個部件,到時候就可以將這些部件組裝起來,完成飛船的建設。

  然而經過研究,他們發現太陽熔爐比這種方式更加的省時省力,而且生產起來也更加的靈活,所以後續的計劃全部更改為太陽熔爐的建造計劃了。

  至於說後續的電磁熔爐,全部被放到太空港那邊了,因為太陽熔爐計劃不予許在地球軌道外進行建設。

  ……

  現在太陽熔爐現在已經徹底完工了,並且已經測試完成,這個花費了一年時間才完成的太陽熔爐將會擔負著以後長達400米以上的飛船的製造,當然太陽熔爐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製造外殼,比起在地面上進行骨架封裝式的外殼製造,一體成型的外殼,不但有更好的抗撞擊性,並且有更好的密閉性,以後的親密性檢測有著極大的好處。

  而在不遠處又有大大小小數個類似的太陽熔爐正在建設之中,畢竟太陽熔爐對於這些飛船的製造實在是太香了,對於這種能夠快速的對飛船外殼進行加工的方式,不管是國家還是企業都非常喜歡。

  其他的太陽熔爐其實都是其他的飛船製造廠投資的,他們也看得出這種加工模式必然是未來的主流模式,因此早早的進行了投資。

  至此,太陽熔爐製造飛船計劃正式展開。

  2039年7月20號,地球軌道之上,大量的飛船正在來來回回的運輸著物資,可以看到這些物資是大量的金屬鑄成的金屬腚,而比較奇怪的是,這些飛船將這些物資直接堆放到了軌道上面,任由他們在宇宙空間中漂浮。

  其實這個位置就是太陽熔爐融化點,今天就是太陽熔爐第一次開始鑄造飛船外殼的好日子。

  這些金屬腚將會隨著太陽熔爐的啟動而被融化成液態金屬,然後再由場能發生器對其進行錘煉,經過長時間的錘煉之後確定液態金屬混合程度達到了要求,到時候,場能發生器所組成的塑形裝置會對其進行塑形,完成飛船的外殼的鑄造。

  根據模擬計算,這一過程將會持續三天左右,當然飛船外科鑄造完成之後到底合不合格仍然需要檢測,現在打一個問號,但是這個速度的確是十分驚人了。

  隨著材料的數量到達要求,原本暗沉沉的,沒有發出任何光芒的太陽熔爐上面的片狀物體突然開始翻轉過來,瞬間大量的太陽光開始從上面反射出來,最後集中到了熔化點上。

  融化點上的金屬錠開始承受著劇烈的高溫影響,甚至由於光子的撞擊,一些還沒有完全融化的金屬腚,竟然要發生位移了,當然對於這種情況,設計人員早有準備,場能發生器所組成的托舉力,將其穩穩地托舉在它們應該在的位置,很快,熔化點的金屬錠全部被融成了液態金屬。

  然後太陽熔爐的反射板迅速的翻轉過去,太陽熔爐暫時關閉了。

  等所有的光亮消失之後,融化點旁邊出現了好幾個巨型機械,這些巨型機械以勻速的速度向著融化點而去,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巨型機械其實是以融化點為中心,慢慢的進行靠近的。

  隨著這些機械的靠近,本來已經開始慢慢冷卻的液態金屬迅速的變紅變亮,這是由於受到擠壓之後內能增加,產生的狀態。

  這些機械不斷的進行著退出擠壓,退出擠壓,這樣的行為,竟然讓中心的液態金屬比原來小了很多,這是因為這樣的擠壓行為,讓原本結合並不緊密的各種元素,開始緊密的混合在了一起。

  這個過程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同時大量的傳感器在其周圍,將液態金屬不斷被擠壓的過程進行數據傳感,而控制這些巨大的機械的超算,將會根據傳感器的數據來確定現在液態技術是否達到了要求,一旦確定達到了要求,那麽這些機械將會被收回。

  隨著傳感器傳回的數據來看,大約用了十個小時時間,終於液態金屬周圍傳感器測得所有數據都符合設計要求了,此時這些機械進行最後一次施壓,並保持一定時長之後緩慢的退回。

  液態金屬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很快開始冷卻,畢竟在太空之中,是非常低的,冷卻起來也非常快。

  等到整個液態金屬完全冷卻之後,現在的他就如同一塊巨大的鐵疙瘩懸浮在地球軌道上,傳感器再次確認了鐵疙瘩內部的數據,發現冷卻過程並沒有使數據有太大的便宜,在設計標準之內,那麽下一步就要開始了。

  太陽熔爐的反射板再次進行翻轉反射太陽光,在這塊巨大的鐵疙瘩上,很快,這塊鐵疙瘩再次被加熱,變成了液態金屬。

  這個時候大量的奇形怪狀的機械從旁邊靠近過來,等這些奇形怪狀的機械靠近的足夠近的時候,太陽熔爐的反射板再次翻轉回去,沒有了太陽光加熱的鐵疙瘩立即開始進入冷卻,而早就在旁邊等待的這些奇形怪狀的機械,迅速的靠近液態金屬,甚至有的機械還分開金屬液,深深的進入到了整個金屬液的中心。

  這其實就是所謂的場能塑形,這一步雖然是由電腦來指揮,但其實想要精準的完成是非常困難的,要做到這一步,要求必須能夠精準的把控產能發生器的各種特性,只有這樣才能夠精準的將其組合起來完成塑形。

  可以看到,液態技術在場能發生器的作用下,不斷發生著變化,最後,液態金屬在這些機械的作用下不斷的伸長變寬,大量的機械進入到液態金屬的中心,在相互的作用下拓展了整個飛船內部的空間。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液態基礎也會迅速的冷卻,為了能夠完成塑形,太陽熔爐的加熱過程將會持續好幾次,就這樣,一團巨大的液態技術迅速的被加工成為了一艘宇宙飛船的外殼, 到了後期甚至都可以在飛船的外殼上進行開孔,這種精細的操作,當然使用的並不是塑形,而是激光打孔。

  三天過後,整個飛船的外殼全部鑄造完成,遠遠看去還以為一條長達400米的飛船正橫擱在宇宙之中呢,但其實這不過是一個空殼。

  為了確保這個殼子是沒有問題的,大量的工程人員開始在上面進行測試,對飛船的外殼各個地方進行掃描,通過多種方式確定飛船外殼內部沒有暗傷,材料均勻,只有這樣,這個殼子才算是完成了。

  經過接近一個月的時間數次測試,4小組確認這艘飛船的外殼沒有問題,拿到了最初的設計標準,這代表著往後的飛船製造,將會進入非常快速且便捷的時代,同時也意味著以後的飛船製造,將會進入大批量時代!

  而後這個殼子被飛船拖拽到船塢之內,大量的設備已經再次待命,等將這艘飛船的外殼固定好之後,大量的工作人員,工人工程師們開始在飛船內部安裝各種設備,同時巨大的飛船內部也意味著安裝的方便,甚至可以通過小型飛船直接拖拽進來。

  就在這種情況下,這艘長達400米的飛船正以一日千裡的速度進行建設……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