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帶著基地回古代》第174章 地主是如何形成的(2)
“帶著基地回古代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易浩然聽了,心中卻很沉重,這就是封建王朝的通病:土地兼並。這要是一直發展下去,到後面一根導火索就會爆雷。

 關鍵是大部分的土地兼並的手段都是正常的,合法的,因為允許土地私有製,所以不禁止買賣。

 也有手段不正常的,比如自己前兩個月帶著熊大和惠兒上街的時候,抓了三個書生回來。

 其中年紀最小的那個書生叫米韜,他還有個弟弟叫米略,他家就只有三畝良田。

 他們家父病重,族長侄子欺負他們兩兄弟不在家,他們母親不識字,和她母親簽訂田地買賣契約。

 借三十兩銀子說是買他們家的三畝地,其實還包括祖宅,說是三年其實是三個月。

 他們父親後來還是病逝,銀兩一下無法歸還,別人就拿著白紙黑字強製執行。

 結果他們母親知道簽訂的是霸王條款,又遭受當家的去世,連良田祖宅都保不住,被活活氣死。

 米韜米略兩兄弟三月到期後被人活生生趕出自己的祖宅,地也沒有了,什麽都沒有了。

 這就是靠不法手段獲得土地,成功實行了土地兼並,又為封建王朝埋下一顆雷。

 時間久了,過個幾十年,上百年,兩百年,總有生活過的好的,也有生活過得差的,財富和土地慢慢就朝著一小部分人靠攏。

 那一小部分就靠著地租,就可以過上豐厚的生活,用地租賺取的錢糧,又去購買更多的土地。

 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地主就這樣形成了,慢慢發展壯大,成為一個個士紳,再樂善好施一點,請幾個讀書人宣傳一下,就成了周圍有名的大善人。

 這就導致有錢的越有錢,沒錢的越沒錢,惡性循環,更可怕的是有錢有地的人還掌握著朝堂的權力,所制定的政策也是為他們服務的。

 他們還掌握著社會的輿論,可以裹挾朝廷的政策,甚至坐擁大量的土地卻不用交稅,稅收都壓在那些只有一點點地的苦哈哈身上。

 然後社會崩了,各種草頭王揭竿而起,全國狼煙四起,一一引爆那些雷,來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要重新分配社會的土地財富。

 這個關於土地兼並的原因以及會造成的後果,前世學習的時候也很系統的學習過,這是一個無法解決的死結。

 很多人不懂這裡面的問題,總以過來人視角看待事情,但是又不清楚裡面的本質。

 前世在討論的時候,很多人認為這是制度的問題,如果說是制度導致的,那為什麽要繼續這樣的制度,千百年來重複著這樣的不能解決的問題?

 制度是由統治者的利益決定的。周代井田製強迫百姓耕種王田,百姓留下能使自己活下去的口糧,其他生產的一切歸王室貴族。

 結果百姓以偷懶為武器來反抗,造成生產萎縮。結果皇帝采用土地私有,讓土地的主人交完稅,剩余都是自己的,提高了民眾生產積極性。

 但是土地私有就是土地可以自由轉讓買賣,這樣一來也就有了土地兼並。

 如果搞井田製和百姓公社的制度,那如何調動百姓的積極性,所以,一千多年以來,統治者只能搞這樣的制度。

 從歷史經驗來說,只要土地私有製不結束,土地兼並就不會停止,要是不搞土地私有製,百姓就沒有積極性,很矛盾的事情。

 土地兼並的主要原因在於封建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思想觀念。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地主、商人掌握了越來越多的財富。

 由於在封建社會只有土地才是“不憂水火,不憂盜賊”的財富之本,只有土地才是各種財富的最後歸宿和象征。

 因此,地主往往將剝削來的錢財,或者說是省吃儉用的錢,用於購買土地。

 由於封建政府實行傳統的重農抑商政策,同時經商還有一定的風險性,遠遠沒有收取地租那樣穩定可靠。

 加上封建地租的豐厚,商人也往往用經商賺來的錢財用於買田置地,即“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所有這些,都使土地兼並日趨嚴重。

 易浩然想的有些遠了,不過今天也發現有些事情不是想的那樣,比如誰都想不到地主過的日子居然比普通人還不如。

 要不是親眼所見,別人跟他說地主家裡天天粗茶淡飯他是真不信,看來相當一部分地主富農都是靠省吃儉用攢下的家業。

 靠著勤儉節約積累原始資源,遇到天災人禍,就拿著平常攢下的錢糧去抄底別人的固定資產,完成向上的階級爬升,可能這個過程要持續幾代人。

 不過還有點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大玄朝已經建立了兩百多年,歷經九帝,土地兼並並沒有其它朝代嚴重。

 按理說這麽多時間過去了,土地兼並應該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但是沒有,不少百姓雖然生活艱苦,但是也沒到活不下去的地步。

 易浩然仔細回想一下玄朝的國策,那就是移民制度和開海禁的制度,當然也有統治者賢明的原因。

 玄太祖建國後,力排眾議,在歷史上首次將台灣和海南劃為省級單位,設巡撫,建巡撫衙門。

 但是這兩個寶島剛開始就只有十幾萬人,以前的朝代都只是設府,台灣更是可有可無的狀態。

 玄太祖挾開國之勢移民百萬填充兩個寶島,之後兩百年,各地有些百姓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自己沒有土地之後,官府會定期組織移民。

 大部分百姓還是不想走的,但是不強求,想去就去,也有不少百姓在本地實在活不下去,隻得移民海南或者台灣。

 還有就是移民東北,後來那邊土著女真實在凶猛,經常發生移民的百姓死傷,遼東王府又無法護佑,導致想去東北的越來越少。

 因為都知道遼東苦寒之地,又有建州野人,都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

 關鍵還掙不到錢,改變不了生活,種地得到糧食又怕被野人搶走,所以都想著往兩個寶島遷移。

 還有就是開海禁,聽聞每年幾千萬兩的白銀稅收,大半都是海貿的稅收,很多沒有土地的百姓都去沿海討生活,或者下南洋做貿易。

 易浩然又想到自己的領地,西南三府十三縣,還有幾十個大大小小土司的領地,也算地盤比較大,人口預估兩百萬左右。

 自古以來,人口才是最寶貴的財富,自己一定會把西南經營好,最近腦子一直有一些規劃,等和雲兒結婚後,就開始付諸行動。

 要想做好事情,必要要有錢有糧,錢自己是不缺的,基地裡面有上千噸的儲備黃金,放在基地也沒有什麽用處,還不如用來建設西南。

 對於他來說,這黃金在基地就是個鐵疙瘩,容納十萬人的基地,裡面什麽都有,自己的私人生活不需要黃金。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173章 地主是如何形成的(二))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帶著基地回古代》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