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塔防戰略》二百六十六 新飛船序列
怪物在A國莫名其妙鬧了一波,事情不大,損失也很小,就是留下了特別多疑問。

 遊戲中沒有任何人見過類似的怪獸,所以這種能力比小小怪獸略強,卻遠不如小怪獸的物體,是不是土球原生的怪獸呢?

 分析家們分析了一波,沒有任何定論出爐,只能給出幾個可能性,推測是受到孢子、輻射、雜交變異影響產生的新品種。

 其中輻射影響的可能最小,因為事發地周邊並未投放過核彈,距離最近的Ca遭了一波核彈的地方,直線距離都有一千公裡。

 另外兩種機會均等。

 突如其來的女怪獸,是怪獸危機中的一個小插曲,不過也又一次給正在從太空裡尋求後路的人們敲響警鍾。

 不過警鍾盡管響,生產力短期內卻不會有特別大的變化,大多數事情還得按部就班的來。

 月表基地經過一段時間的建設,智人機器人已經打通了冰層,開始種菜。

 對室內種植進行了幾天的觀察,認為情況不錯,便開始首批月球宇航員的篩選,與相關飛船的準備。

 月球基地和鯤鵬空間站不是一個系統,暫時還是由C國主導,另有幾個外國合作方。

 計劃首批成員為四人,而且很可能數月都不會再上第二批人,所以人員還是從幾個國家的傳統宇航員中挑選。

 飛船也換了,改為用C、R兩國共同研製的,用於適配R國新建電磁軌道發射器的新飛船,北方之星號。

 R國的發射器口徑為4.1米,北方之星號也因此縮了一圈,從地表發射時最多容納六人,沒有內部貨艙,僅有一個小小的休息區。

 北方之星主要作為應龍的補充存在,上天后也會從事地月軌道的運輸,但無法外接太重型的貨箱,主要運人、食品、零食、日用消耗品。

 C國自己的飛船,應龍三號此時也在進行組裝前的最終測試,會比北方之星更早就緒,但這艘飛船短時間內不會升空。

 應龍三號和前兩艘船相比,主體稍微小了一點,改為全電推動力!

 沒錯,這是首次在飛船上采用全等離子推進技術。

 雖然外星人章魚提供了相關資料,但受限於材料基礎,推力始終上不去,最終應龍三號不得不用0.1千牛的推進器湊合一下,四個五合一主推進部加一起才三千牛推力。

 對比一下,一般地表發射時,五米直徑的芯級,一級發動機加助推器總推力接近一萬千牛。之前的化學動力上面級推力也能達到六十千牛以上。

 那麽三千牛的主推力,能飛嗎?

 當然能。

 把近地軌道速度作為相對速度零,只要推力能克服稀疏氣體粒子撞擊造成的緩慢減速,就能給飛船提供加速度。但因為每一次轉移軌道需要更長的推進時間,在軌道控制上需要下更多的功夫。

 三千牛推力,能在應龍三號搭載貨物,總重量超過五十噸時,提供一個0.1米秒平方不到的加速度。

 這個數字看起來十分離譜,得加速十個小時,才能達到逃逸速度。

 但是否離譜,還得具體看目標任務。

 應龍三號,是為紅星自動空間站準備的飛船。

 從土球近地軌道抵達紅星軌道,需要ΔV約4000米秒,土球上現有的推進器,想要把幾十噸的自動空間站送去繞紅星軌道,把組件發射上去在未來空間站組裝,都至少要近百噸燃料。

 電推就不一樣了,兩噸都用不了!

 拋棄傳統燃料,自重減輕時所需的總推力也相應減少,能免費獲得大量的ΔV,別說現在推力已經到千牛級,哪怕隻幾百牛也值得一用。

 實際上現在在軌的衛星所使用的電推系統,推力連一牛都沒有,唯一能做的也只有防止衛星墜回大氣層。

 應龍三號所使用的電推推進器,是在未來空間站用來調整姿態的推進系統,改進後得來,所有的材料都是未來空間站的零重力加工系統生產的。

 通過改變推進機制,應龍本身自帶的ΔV十分巨大,如果整個航天體系的計算沒錯,它本身直接作為上面級,完成入軌,仍然能保留約20000米秒ΔV,當然這是沒有加載貨物時的動力。

 另外,為了有充分的時間入軌,確保應龍三號不會凌空爆炸或掉到地上,其火箭部分也要做相應調整,還需要利用發射貨物的時候做幾次相關發射實驗,采集數據。

 預計兩個月內完成應龍三號各項準備,四個月左右,達到發射就緒狀態,屆時,紅星自動軌道站也將在未來空間站完成組裝,等待任務啟動。

 之所以會多出一個紅星任務,不得不說,還是受到了人類早期執念的影響。

 紅星是人類最早關注到的異常“星星”之一,在文字都沒有成形的時代就有壁畫記載,其它幾個與真正恆星軌跡完全不同的行星,也有差不多的待遇,它們各自都留下了很多神話故事。

 作為眾多行星之一,紅星繞日軌道與土球最近,科學家推測它曾經也是個美麗的藍色星球,很可惜由於距離太陽稍遠且自身重量不足(重力約0.3g),在漫長的時間長河裡失去了磁場,然後被太陽風一頓摧殘,失去了所有的遊離氫元素。

 哪怕是現在,它的溫度范圍也比其它幾顆行星更友好,空氣中充斥的二氧化碳,能用來提供低成本且源源不斷的氧氣。

 即使不考慮情懷,紅星作為一顆重力較低的行星,在太空事業發展的過程中也具備很高的價值。

 比如移民試點,如果在紅星能實現內部永續,不用外部補給,哪怕人類拓展宇宙的目標,至少能增加一個數量級;又比如太空電梯,在紅星建造的技術難度就要比土球低一大截,如果連這個都建不好,更遙遠、物資支持難度更大的地區就別幻想了。

 總之在各項目都進入穩定期,等待著新裝備、設備到位的時候,順便照顧一下紅星開發的需求,合情合理。

 時間來到二月,本月最重要的任務,還是鯤鵬空間站擴建。

 應龍二號往返了幾趟,到二月初,鯤鵬空間站低重力環框架施工結束,並通過了氣密與小顆粒撞擊驗證,正在往裡面填充設備。

 鯤鵬低重力區主要作為種植用,但短時間內電力供應跟不上全面種植,部分區域會暫時用作生活艙。

 這個時候,可以開始為第二批人員上去做準備了。

 準備分為地面和天上,天上,鯤鵬空間站現有人員會暫時放下手裡的實驗,重點做植物育苗和培育。

 全人造光種植的好處是生長周期稍短,要不了幾天就能估算下月產量。

 地面準備工作,還是發射計劃。

 應龍系列作為一種在太空裡反覆使用的客貨兩用載具,並不適合從地表送人上去,成本是一方面,主要是應龍的複雜度較高,複雜度和可靠度一直都是死敵,複雜度越高,各項檢查工作就越耗時,不利於高頻次的應用。

 3.35米常規火箭使用的載人艙/逃生艙分開發射的方案可靠性不錯,但傳統火箭本身的成本高過電磁火箭,還是覺得虧。

 所以C國改了一條3.35米的發射井,也就是最早用來探路的一號井。

 和五米口徑的超級井一樣,改造完成後一號井也可以實現客貨兩用,它會送第二批人員上鯤鵬空間站。

 五米井當然也沒閑著,只是五米井涉及的保密技術更多,沒舍得用來對接鯤鵬空間站。

 五米井的常規載人任務,會由一個新的飛船型號,“龍門”來執行。

 龍門可以看作沒有轉軌運載能力的簡化版應龍,長度砍掉一半,能夠用於再入大氣層。

 它將是人類歷史至今為止,最大的載人再入器!

 和逃生艙功能是不是有點重複?

 有區別,龍門因為足夠大,設計有一定的自持力,食物不算,隻考慮氧氣和水循環,可以支持八人在太空滯留十五天。

 另外還配有一套新式的罐頭形態應急系統,這個罐頭平時是宇航服保管箱,必要的時候可以單獨減壓,進行出艙活動,比如回收被毀空間站的物資。

 可以說龍門才勉強算太空逃生艙,而之前的那種只是個單純的再入器,如果離了土球的大氣環境,會變成延時殺人機器。

 龍門還有一項重任,它會攜帶兩個軌道推進器及其對應的內置液態燃料箱,一起回到地面,並且還要回收再用!

 內置燃料箱要被提出來,因為它加上相關管路也是額外重量,如果不能通過測試,後續就要改回常規返回模式,既進入再入氣動加熱前拋棄一切多余重量。

 龍門的首次試射,放在二月十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