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塔防戰略》二百三十四 電磁軌道發射器
最近兩個月,章魚的精力主要放在遊戲外。

 第一批隊員的體訓完成,隨後裝備到位。隊員的裝備大部分是單機,只有少數是以鏡像機器人為基礎的兩機。

 幾個戰鬥指揮崗帶著隊員抓了幾波衝擊邊境的人,之後就致力於在邊境增加自動防衛機制。

 邊境已有的自動反應機制,對裝甲單位的殺傷力為零,自然也做不到製止對方行動。

 而按AI管理辦法,主機也不能隨意亂部署具備強殺傷力的武器,所以這事得落到防衛人員頭上。

 章魚和隊員們部署的新炮台、無人機什麽的,也不是永久設施,一旦外界威脅評估降低到某個水準,額外防衛機制還得撤掉。

 總之,沒什麽大事,就是每天都比較花時間。

 在遊戲裡花費的精力有限,按部就班的發展,填充第一軍團四個師的編制。

 與怪獸的對抗,並沒有繼續升級。

 章魚意識到背景世界土球遭遇的怪獸,和他經歷的戰鬥有直接關系,也沒去考慮升十級的事。

 此外,綠霧與基地的距離又拉近了百來公裡,升級的影響未知,還需要多籌備一番。

 異次元側,又經歷了一些反覆,總算借著熔岩平原的特殊環境,付出一定代價,換掉兩隻來襲的二級怪獸,把基礎牢固下來。

 之前異次元不是挖到了仙君帝國的遺物麽,這會也已經得到回音了。

 一艘據說是探險船的,回復稱“保持信號發射,等待救援”。

 裡面似乎還有點誤會,好像把異次元哨站當成仙君帝國的幸存者營地。

 具體以後會怎樣,還要再等。

 說起來,如果能找到仙君帝國,他們的工業系統說不定跟土球科技的代差更小,在平台內進行解析,比章魚自己通過主機查古代成套工業資料要容易得多。

 重點還在背景劇情的發展上。

 怪獸方面,章魚已經給基地裡的學者提供了近期的怪獸名單。

 最近的一隻二級怪獸是萊魯斯,二級怪獸中的弱者,廢物等足目蟲子,預計土球那邊還有近兩周才會遭遇。

 然後就危險了,萊魯斯的後面,就是章魚首次遭遇幻視的時候。

 幻視可是雙重隱身,光學、熱力學隱身,加海市蜃樓產生的大范圍視覺誤差,後者同樣會影響光學瞄準手段,其古神類的怪獸化技能,作用距離也比星碎的吸魂大。

 幻視後面進入無法確定的分支。

 章魚的戰鬥記錄顯示,打完幻視後,他就跟西邊那個星碎巢穴乾起來了。

 由於土球現在還沒有出現怪獸巢穴,不知道這部分會不會影響到那邊的劇情走向。

 巢穴分支節點後,日常怪獸入侵出大招二連,分別是電光和黑羊。

 基地的學者跟章魚說過土球給出的威脅排名,章魚也覺得如果黑羊被一串人念真名,那可能真的要滅世。

 假設星碎分支不耽誤主序列時間,土球滿打滿算還有五個月時間,即將抵達存亡節點。就這,還得他們能較好的解決掉幻視和電光,如果中間穿插一串星碎,情況只會更糟。

 不過,土球的科學家們的確有夠努力,就昨天,基地裡借用實驗室的學者,突然拿了一份概念圖給他看。

 章魚都不用細看,瞄了一眼比例尺,回問:“電磁軌道發射器?”

 軌道是個意思簡單的詞,既定的運行路線,不過根據具體情況,所指會有不同。

 比如遊戲裡,電磁炮和電磁軌道炮的區別,後者只不過加速軌道長一點,導致彈丸初速度更高。

 而軌道和發射器連接在一起,在章魚的歷史中是特指名詞。

 學者也沒第一時間聽明白,嘀咕著重複了一句:“電磁軌道發射器?”

 章魚發現問題,解釋道:“一種輔助火箭發射的裝置,目的是將物資投送到軌道上。”

 “啊!?真有這個啊?”

 章魚點頭:“當然有啊,想要節省突破大氣層的燃料,這是理所當然的線路不是麽?”

 “……嗨,院裡還有好多人說他們異想天開呢。”

 章魚有興趣的看過去,學者開始解釋。

 C國最近發射大量火箭,並非全都是成功的,航天系統把主要精力用於保障宇航員換班的火箭安全,一定的失敗率,成了簡化流程後的必然結果。

 每一次失敗,都是上百噸燃料和火箭殼體、設備的損耗,心疼啊。

 於是以277所為主的一些研究電磁課題的就想了,咱們都有接近零度的超導體了,能不能用來製造一種超大型的電磁裝置,為火箭賦予一定初速度呢?

 火箭不適合電磁加速?不知道加個加速蛋殼?

 類似的想法,也出現在一些科幻作品中,不過那些非專業人士,總覺得可以把一個沒動力的東西,直接從地表打到軌道上去。

 也不能說一點可能性沒有吧,只能說土球現有的材料製造出來的東西,達到一定的重量和大小,在那樣的加速度下,還沒脫離電磁軌道就會散架,那當然就沒必要繼續討論怎麽製造發射裝置了。

 科學家提出的設想本身就具備足夠的可行性。

 航天器的發射,本來就是個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過程。

 火箭從地表發射到空中,達到音速之前,會消耗掉幾乎三分之一的燃料。而為了把這些額外燃料帶到天上,也必須使用更重型的發動機,發動機重了,就要再多帶點燃料才能達到同樣的速度。

 也就是說如果能在地表賦予火箭超音速的速度,就能直接節省火箭約40%的重量!

 這樣再反過來,用於低軌道補給的小火箭本來就只有兩百噸出頭,節省40%後,剩下的重量有沒有可能通過電磁軌道達到超音速呢?

 經過了部分討論,於是有了章魚手中這張概念圖。

 學者拿出它,也是為了從“外星人”這裡得知是否具有可行性。

 “按照你們設計的尺寸,問題不大。”章魚說了半句,看向學者,“想不想聽聽經典的電磁軌道發射理論?”

 “好哇好哇。”

 章魚不含糊,直接說:“以2到2.5倍音速射出,火箭第一階段維持速度提高高度,避免氣動加熱現象帶來麻煩,第二階段和正常火箭發射一樣。”

 火箭發射過程中,不加速也不減速略微浪費燃料,但如果能全程避開氣動加熱,那除了發動機區,整個火箭就不需要隔熱手段啊,可以直接上最輕質的鋁合金,這同樣能節省一部分重量。

 總之當火箭能從電磁軌道獲得初始速度時,裡面的名堂就多了,能節省下來的重量遠不止土球科學家設想的40%。

 章魚認知的歷史中,電磁軌道發射器的應用時間跨度很長,比土球現有火箭歷史長好幾倍,在大噸位高頻次太空電梯登場之前,它一直都是跨大氣層天地運輸體系的主力。

 經歷過各種理論爭論的階段,最終獲得廣泛應用的,就是他概述的2到2.5倍音速突破稠密大氣的體系,其優勢包括全程可控度更高、載荷比值合理、抗大氣阻力能量損耗有限等等。在所有理論體系裡,它各方面分值都不是最高,卻有著最高綜合得分,總之就是好用!

 這邊有了準信,C國又動起來。

 不是上趕著配合外星人,而是按前面的發射方式,哪怕以C國的國力和戰略資源儲備也有些扛不住,對於以後能不能快速有效的推進太空工業計劃根本心裡沒底了。

 既然已經確認了電磁軌道是突破大氣層方式的必然方向,那就趕緊的推吧。

 全國范圍內……主要是偏南方,尋找深度三百到六百米的豎井。

 類似的豎井其實有很多啊,大部分都是打隧道雙向施工需求留下來的,部分隧道已經因為替代線路等原因,使用率很低了,乾脆封停,以後再對替代線路進行拓寬作業。

 話說回來,替代線路拓寬的必要性都不大,因為現在的海洋貿易環境,根本不足以支持人人有車開的願景,機動車保有量下降趨勢明顯,還談什麽拓寬呢,沒那需求了都。

 全國挑選了二十處符合基本要求的豎井,然後等科學院的論證、小型實驗、再論證。

 基本方案拿出來,最後確認了三處豎井作為未來改建電磁軌道發射器的基礎。

 這三處豎井有個共通點,豎井連接的隧道外,都有一段斜坡,並且最近的鐵路運輸線可以直接通過公路轉運到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