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塔防戰略》二百五十八 年終結算
“塔防戰略 ()”!
 十二月,小小怪獸巨鉗事件一周年過去沒幾天,“鯤鵬”同步軌道永久居留空間站核心,執行升軌作業。

 與它一起前往同步軌道的,還有五名宇航員,三男二女,以及三台智人機器人。

 鯤鵬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大型的人造飛行器,半徑130米!

 外圈暫時沒有,因為造出來太大,全部完工後,從補給員一號小行星中提取出來的燃料全部消耗掉,都不足以把它送上同步軌道。

 現在的人員區為兩個部分,核心柱段實驗區和第一級微重力生活區。

 核心柱段,也就是鯤鵬的中軸,采用了古典的圓截面艙段……好吧,就是用最近五號井發射上來的大直徑艙段焊接冷焊改裝的。

 核心柱段除了維持零重力以支持實驗,也和舊空間站一樣,有少量床位,它連接著三柱支撐結構和接駁艙段。

 第一級微重力生活區,位於三柱支撐結構,從圓心出發三十米處。

 從核心柱段,通過艙門進入支撐結構核心艙,有三個直徑2.5米的通道,通道中間有根柱子,沿著柱子往外遊,就能到達各個區域。

 在開始轉動後,這些柱子會變成滑杆,越靠近外面,滑行加速度越大,未來還會加裝內部的貨運升降平台。

 達到設計最大轉速時,第一級微重力區也只有0.1倍重力,未來主要作為作物種植區用。

 升軌作業時,該區域已經建成一圈。

 與核心柱段不同,這裡的艙室截面已經變成長方形,一圈總面積近五百平米,超過1100立方,因為有個1.5米寬的側面步道貨運線,佔用了近三分之一的區域,作物區面積只能算一般。

 不過太空裡種植作物的瓶頸是電力,面積反而較為次要。

 現在第一級微重力區的作物種植還沒鋪開,部分將暫時作為五位宇航員的鍛煉場所,還有幾個鋪位,能讓宇航員在有一點重力的情況下更好的入睡。

 該區預留有擴建余地,可以在側面加一圈,把側面步道變成中心步道,那個時候才是完全體。

 相關艙門已經留好,總共有六個,擴建完成之前這幾個艙門完全鎖死。

 第二級重力區,及外段,暫時只有鎖死的出入口,一點都沒建。

 鯤鵬有必備的“空調”,但主要依賴放射熱電電池,維持自然熱輻射損失的熱量,等到作物種植規模攤開,“空調”得反過來降溫。

 歷時三天,鯤鵬核心完成升軌作業,進入同步軌道,位置定在C國某南部古都正上方。

 如果要進一步講究象征意義,更應該定位在首都上方,不過緯度過高,後續綜合損失太大,最後還是選了與未來空間站現在飛行角度變化較小的定位點。

 到位後,太陽能陣列展開。

 ……它的太陽能陣列也分兩種,一種是傳統的光伏太陽能,一種是類似太陽能熱水器的燒開水發電裝置,後者同時也是空間站溫度調節系統的一部分,相當於“空調”外機,內機控溫排出的熱量也會在這裡集中處理成電力。

 現有的太陽能陣列,都在三柱構造的柱子兩側,轉動避開了幾個預定的重力段。

 不過受限於未來空間站的工作量,地表運力等因素,內測太陽能陣列隻部署了一半,總發電量約四十千瓦,夜間通過動能裝置,可維持三千瓦的生存、小型實驗用電,以上都不含熱電電池、儲能電池的輸出。

 四十千瓦的發電能力,相對於普通只有二三百瓦的通訊衛星看起來有點離譜,實際要種地根本不禁用,這點電,甚至不足以讓第一級微重力區鋪滿一層作物24小時生長,更不用說多層櫃式種植了。

 關於夜間用電,鯤鵬還有個後續組件等著組裝製造。

 和現有這個維持三千瓦輸出的動能裝置類似,只是更大、更重,需要單獨做一次低軌道發射,等到該裝置就位,屆時可以實現十兆瓦內發電量,晝夜平衡輸出。

 才幾十千瓦發電量,就在準備十兆瓦的動能蓄電裝置,好像有點離譜。

 可鯤鵬的計劃照明、種植、氧氣再生等常駐耗電,在內外三圈基礎艙完成後,就會達到兩百千瓦以上,包含實驗設備、內部加工設備等,突破兆瓦級也不會太久。

 總之,鯤鵬作為真正第一個人類文明種子保存點,電力保障是第一要務,絕不能因為缺電造成人員死亡。

 十二月二十日。

 開發者一號、補給員一號兩顆小行星,被未來空間站吃乾抹淨。

 相關的資源冶煉、成分細分還沒有徹底完成,不過鐵碳氫氧幾項重要元素已經完成分離、冶煉。

 找小行星是不可能再找了,畢竟把軌道推來推去的成本在那,還不如直接用電磁軌道發射器從地表送半成品物資上天。

 主要還是兩顆小行星的開采經驗足夠寶貴。

 C國甚至已經成立了一個小行星帶開發的預研組。

 小行星帶開發,不需要像近地軌道一樣自己去捕捉,吃掉一顆小行星後,稍微給個推力,一兩個月就能到達下一顆小行星,如果不在乎目標大小或者使用更多推力,間歇期還能更短,那才是真正的資源開發,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投入比產出還大。

 把最後一批分離工作的程序設定好,又到了換班時間。

 白卿等首批未來空間站成員,大部分再次回來,這次增加了科學院人員的比例。

 由應龍二號飛船負責本輪人員上天,有了第一次經驗,應龍二號又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各方面檢查、調整,過程十分順利。

 下地的則使用最近發射上來的逃生雙人艙,這種艙比較小,本體最大直徑2.5米,重量一噸多個零頭,3.35米發射井一次可以送八個上來。

 新式逃生艙采用水漂式再入方法返回,這種方式進入大氣攻角較小,會被彈飛幾次,得以在沒有額外動力的情況下,獲得額外減速時間與冷卻優勢,全程只需要消耗十公斤固態燃料賦予初始降軌動力,缺點是時間有點長,從未來空間站出發,要兩百分鍾才能返回地表。

 經過本輪換班,未來太空站裡只剩下總共四架飛船,除應龍二號,還有從月表順利飛回來的應龍一號,剩下兩架是特意留下來備用的狀態最好的兩艘,柱段直徑2.8米的早期飛船,用於執行艙外重型貨物搬運與空間站檢修作業。

 兩架應龍飛船,由一號執行後續的月表投送和機器人運輸作業,二號則由人類宇航員駕駛,負責未來空間站至鯤鵬空間站的貨物、人員運輸。

 換班後的第一項工作,是拆除冶煉組大部分設備,往月球投送。

 太空裡每一份資源都極其珍貴,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浪費任何設備,因此在設計時,就要考慮任務結束後的後續運用,實在找不到地方用的,也要考慮拆掉了做別的東西。

 價值千萬噸級產能冶金企業的設備,被小心拆下來,零部件分門別類放好。

 幾天后,應龍一號背著三個大箱子出發。

 與上次的區別,本次的三個大箱子,有一個保護型貨櫃,它有自己的著陸系統,最終會以10米每秒甚至更低的速度墜地。

 應龍一號再次順利著陸在月表後沒幾個小時,XX23年過去了。

 總結過去一年。

 12月沒出現二級怪獸,從章魚提供的清單看,應該會在一月的第一周出現。

 本年度人類損失人口約1.6億,其中新增的一千萬,除了最後一個半月的怪獸損失,有約三百萬來自各地內亂,四十多天損失三百多萬,內亂強度總值都接近世界大戰了。

 人類工業總產能損失約17%,絕大部分源於海運體系遭到海洋小小怪獸破壞,且無法尋求原材料替代。

 武器方面,人類造出來初版的激光武器、電磁武器,C國在最後幾天,造出來第一台依托於十六倍體鈉電池的全電電磁坦克。

 天基武器仍然只有一台死亡權杖,死亡權杖二號機是未來空間站的下個項目,預計在一月底之前與鯤鵬空間站匯合。

 C國金屬氫炸彈開始少量外銷,受限於生產能力,只能保障在幾個月內,為大部分還保持基本穩定的國家,提供強殺一級小怪獸的能力。這個部分,西中洲各國嘴上隨A國罵得歡,私底下也買得很歡,但因為態度問題,比其他地區的供貨價貴“一點”。

 其他有核國家, 因為生產能力的關系,只能將主要精力放在核武器小型化、高效化上面,部分國家已經開始列裝一千噸至五千噸當量的核彈。

 核彈高效化不那麽容易,但在同一種構型下,輕型化本身就會增加鏈式反應比例,有利於提高核原料利用率,增加核工業鏈的可持續性。另外也有些其他新問題,等實戰時再提。

 外星科技部分,走的最遠的當然是C國,其他國家也沒閑著。

 預計在XX24年年底之前,至少會有二十項對外星科技、遊戲內逆向研究的成果,投入實際應用。

 整體而言,XX23年人類的遭遇比較糟糕,可也沒糟糕到失去希望的程度。塔防戰略最新章節地址:https://

塔防戰略全文閱讀地址:https://

塔防戰略txt下載地址:https://

塔防戰略手機閱讀:https://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59章 年終結算)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塔防戰略》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