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塔防戰略》二百三十七 死亡權杖,開建
幻視現身,也意味著土球剩下的時間越來越緊。

 雖然消息沒有公開,但所有看到C國最近提交的怪獸“預言”名單的人,都感到心臟抽抽。

 說起這份怪獸時間列表的分批提交,也經過慎重考慮,主要考量的是各國機構人員的心理壓力,如果更早看到黑羊的名字,巨大壓力的長時間積累恐怕會造成難以預料的人禍。

 電光、黑羊的名稱出現在接下來的清單裡,甚至連UN現在每天都要開的會議都停擺了兩天。

 如果黑羊算是對迷信的人類最徹底的嘲諷,電光考驗的是怪獸危機以來,各國到底有沒有放在心上。

 土球沒有遊戲裡那樣的科技實力,能對付二級怪獸的只有核彈,電光則可以說是導彈克星,反導彈能力遠在薑格之上,而且本身還是個超音速單位。

 怪獸危機之前的導彈,亞音速巡航導彈速度太慢、超音速巡航導彈射程太短只能正面上、彈道反艦導彈軌道修正幅度不夠等、空投炸彈更不用想,本身的缺陷加上電光在一定范圍內可以破壞一切電子設備的電磁場,屆時不但考驗反應速度,戰鬥也會變成碰運氣。

 那大家到底有沒有新型導彈呢?

 答案是,有。

 C國的導彈之前提過,對防空導彈進行了大改,經過大半年的生產列裝,有一半的防空導彈都是用來對付小怪獸的,隨時可以搭載核彈頭。

 此外,C國也對彈道反艦導彈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進,用犧牲核彈頭數量的方式,增強了末段變軌的推力總量,以打擊更大的圓區域,勉強能做到兩千公裡內打擊1.1馬赫以內超音速目標的目的,當然命中率只能靠核彈的爆炸半徑來保障。

 該改進變的只有戰鬥部,發射裝置、一級火箭等原封不動。

 不過這套系統需要衛星觀察來追蹤目標,所以做不到全球支援。

 另一個是R國的。

 R國因為聯盟體解體後一直被A國和西中洲以各種莫名其妙的理由製裁,自身還存在寡頭遺留問題,經濟就沒好過。

 不過也因為窮慣了,他們的改版導彈窮得比較有特色,是亞音速-超音速雙模巡航導彈。

 雙模的原理,是通過更換外殼,變更巡航導彈特有的進氣道及氣動造型,達到跨音速的目的。跨音速並不難,但正常導彈並不能實現在兩個速度下都高效利用自然空氣和燃料,R國的新雙模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有投機取巧的嫌疑,導彈換外殼的工作也不能臨時做,可至少讓同一個導彈具備跨音速機動的選擇,采購批量的提高有助於降低成本,比生產兩個型號的導彈更便宜,後續的後勤管理也相對簡化了。

 R國地廣人稀,除了東西兩頭,也沒有人口密度高的城市,縱深夠大,這幫大熊又舍得用氫彈,即使導彈型號沒有多少創新,問題也不大。

 西中洲……他們現在那個共同體的效率,真是沒眼看,大半年了,勉強列裝了一種新式的反艦/反怪獸導彈,數量嘛,說是造了兩百枚了,正要增加產能。

 就算西中洲能趕上時間表,南中洲和中部中洲呢?

 沒戲!

 除了Pak可以直接換裝C國的新導彈,反正她本來也是有核國家,沒人有意見。

 可其他臨海國家甚至連一個有研發能力的都沒有。

 In更是逗比中的戰鬥機。

 C國在UN會議裡說了,願意給In提供一定的武器支援,結果人家理都不理,找E國求救去了。

 E國曾經是In的殖民者,In也以E國繼承者的身份自傲,雖然前年的全球傳染病,剛剛被E國和A國、Ca等挖了一波高端人才的牆角,In好像一點不在意,反正他們的思考方式一般人類是搞不太懂的。

 E國代表當場慘笑一下,稱會想辦法。

 這位也是有苦說不出。

 現在土球還是有一些E聯邦國家,雖然實際管轄權沒有,E聯邦成員理論上還是擁護E國女王,貿易、金融、海外軍事行動也多多少少會看一眼宗主的眼色。In正是這個群體中經濟體量最大的一個,如果公開拋棄In,其他聯邦成員恐怕就等不到女王駕崩的那天了。

 總之南邊可以確認的支撐點只有一個Pak,中部中洲的Isr與A國也是共軛父子的關系,或許也能算半個支撐點吧,只是這貨或許又會趁機擴張國土。

 中洲東南區域,白眼狼太多,只能靠C國的島礁基地頂住,不過C國還是出口了一批常規導彈,方便事發時能像剛剛過去的幻視事件一樣直接運核彈頭過去。

 整體有四十億人的世界島,南邊和中部的缺口比較大,西邊的靠譜程度也不高,不過因為那裡有眾多A國軍事基地,怪獸也不至於長驅直入。

 情況還行,但是還想更好就難了,別說一兩個月,就算給半年,也很難中洲中部和南部做出重大改進,那裡的情況太過複雜。

 至於其他大洲,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實在是有心的產能、運力、人力都顧不過來,大部分人根本就不關心。

 其他的事且不管,C國現在的重中之重,是把“死亡權杖”造出來,增加一分把握。

 電磁軌道發射器在對外展示之後,又有了變化。

 自一號發射器建成以來,C國各系統發力,四十天的時間裡做了很多事。

 公開展示之前,一種新火箭在剛建成的二號發射器測試,於近日定型,進入量產階段以替代前面一段時間使用的火箭。

 之前因為對電磁發射火箭的體系完全沒有概念,一號發射井一直使用的是液體燃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液體火箭。

 液體火箭的優點是運輸可靠度、安全度高,點火後發動機推力可以隨意調整,甚至能臨時關閉。

 缺點也不少,體積龐大,燃料推力比略小,加注燃料需要時間。重點是經過實際數據搜集,發現一半以上發射時爆炸的火箭,都是因為液態燃料不穩定造成的。

 這種不穩定不是化學性質的,而是指電磁軌道不是純直線,使得在發射中液態燃料內部形成了某些影響重心、燃料噴出均勻度等方面的異常。

 所以改為固態火箭是條理所當然的路線,否則就要挖出一千多米深,還要帶內部設施的巨井。

 為了更大限度的利用電磁軌道的加速能力,在固態燃料的選擇上破費了一番功夫,最後選擇了一種有弱磁浮效應的燃料……就是能獲得額外速度。

 說起來就幾句話,可實際上在這麽短的時間裡搞兩個型號,包括生產環節在內,兩個型號的火箭涉及到的廠家超過六千家,至少有約三百萬人參與到各個方面,研究人員的投入都超過了十萬!

 用一句可能略有誇大的話,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連如此多部門、廠家的協調都做不到!

 最後定型的固態火箭叫希望二號。

 其實有人想叫希望一號乙的,但連燃料的固體液體形態都不同,都叫一號不好。

 希望二號的長度,從希望一號的26.5米,縮短到僅有19米,由於固態燃料類金屬的特質,總重量反而增加了一點。

 直徑3.35米,長度只有19米,導致二號看起來非常胖,更像潛射彈道導彈而不像運載火箭。

 固態火箭和液態火箭最大的區別,是固然燃料一旦點燃,就沒辦法熄火了,而且推力會隨著內部燃料的宏觀結構變化越來越大。必須在液態火箭上采集到足夠的數據,才能按圖索驥弄出彈道相似的固態火箭,反過來是絕對不行的。

 希望二號正式出現在發射場的那一刻,意味著地表做完了準備工作的最後一步。

 未來空間站,則在七月中,迎來了一批新成員。

 十二個人,其中有一半是植物學家……就是在太空裡負責種菜的,盡可能把大家的代謝終產物利用起來,降低後勤壓力,另外六個則是冶金方面的工程師,已經在地面完成了新型設備的理論學習。

 七月二十日,完成基礎功能搭建的零重力真空加工設備第一次試運轉,對一批地表送來的原料粉末進行冶煉。

 零重力環境下,材料結構不受重力影響,原料熔融後可以長時間維持液態而不出現分離,又因為真空本身是隔熱的,補充熱輻射損耗所需的能量有限,熔融球本體就可以作為一種儲存狀態。還有各種好處土球人早就略有了解,只是因為發射成本的關系,沒想過在短時間內做工業化應用,所以危機有時候也的確是一種動力。

 試運行將生產的,就是死亡權杖的主結構框架。

 之前章魚有說可以讓他們試試組裝,不過C國科學院在經過大量演算後,認為放在同步軌道的話,還是要一體化建造以提高其打擊精度。

 而以C國現有的運載能力,不足以把那麽大的東西送去同步軌道,直接利用未來空間站的真空工廠製造主結構,並在軌道上完成後續的組裝,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有人就問了,為什麽不找人借那種幾千噸的火箭發射。

 先不提借不借得到,前面重複了很多次火箭是個面多加水水多加面得過程,攜帶得燃料越多就需要越大越重的發動機,結果加到後面加的全是燃料、罐體、發動機重量,有效載荷的增加可以忽略不記。

 八百噸火箭的近地運載能力能達到35噸,即使考慮環保無毒也能達到25噸,不顧成本砸錢砸出來的三千噸火箭也只能運100噸,並不會漲效率。

 再說歷史中A國這個三千噸的大家夥,一級的直徑有十米,在生產線早已關閉四十多年的今天,用什麽東西運輸、組裝都成問題,根本都是不需要考慮的事。

 而現役土球上運載力最強的火箭(A國、傳統發射),對同步軌道的運輸能力是26.7噸,建設死亡權杖還差了點。

 所以綜合考慮打擊精度、建設難度等等因素後,C國最終做出現在的決定。

 死亡權杖相關的理論和地表實驗已經大部分完成,不需要太空生產的元器件也已經做好模塊化預裝送去發射場,預計能趕在電光出現之前,進行至少一次在軌試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