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塔防戰略》二百三十八 太空垃圾處理方案
死亡權杖建造流程啟動後,R國發射了一枚載人火箭作為支持。

 R國吃老本的問題不再複述,他們的載人火箭最大攜帶三人,按C國標準修改了對接口規格,將會與舊空間站對接。

 本次隻乘坐了兩人,三個月後將連同在舊空間站的一名R國宇航員一起,把三人及兩百公斤不可再利用垃圾送返地面。

 提到垃圾這件事,C國科學院與航天部門最近也有一些討論。

 之前使用的垃圾回收方式,既利用貨物補給艙返回時順便把垃圾帶回,按以前的空間站職能,沒有任何問題。

 未來空間站出現之後,情況有了變化。

 未來空間站必然要開采小行星資源,垃圾、礦石廢料要有個去處,這些東西的分量會遠遠超過貨運艙的運載能力。

 直接用粘合劑把這些東西粘連在一起往大氣裡丟,成本最低,而且因為粘連的關系,一進入大氣就會分散開來燒個乾淨,不會落到地表。

 不過這種方法會有一種奇怪的粉塵風險,既粘合劑過早失去粘性,導致一部分細微粉末及小顆粒被稀薄大氣彈回軌道上,天長日久有可能形成類似行星環的東西。

 當然也不用等到行星環階段,只要小顆粒及粉塵被拋飛,就會對近地軌道的人造衛星造成威脅,形成一定密度後甚至能影響到衛星的信號。

 本著對母星負責的態度,最節約的方案自然用不了。

 方案二,還是往地上丟,不過這次要打包,直接在未來空間站生產垃圾箱外殼,把垃圾裝進去往地上丟。

 該方案成本也幾乎可以忽略,采用薄鋁殼,用電磁彈射的方式,甚至不會產生投送成本,只有造鋁殼的消耗。如果小行星含鋁太低那就用鋼殼。

 鋁殼是該方案中的優選,鋼殼的問題在於熔點偏高,投放頻次高了,有一定幾率出現直接砸到地上的情況,不過算好彈道,能保證都會掉海裡。

 方案三,則是往月球丟。

 毫無疑問,比起丟回大氣裡,往月球丟的成本相當高,乍看甚至是完全不合理的。

 科學院提出這個方案的理由,是為月球基地做貢獻。

 人類想要涉足宇宙,而不僅僅是滿太空隨便亂丟小號實驗垃圾(探測車、探測衛星),開發月球就是必然的一步,因為只有那裡,才有相對於小行星幾乎無限的鐵資源,既避開了母星大氣造成的發射困擾,開發難度也遠低於一次次的挑選、牽引小行星,只是前期投入特別特別大,要實現加工生產能力比現在的未來空間站還誇張。

 近地軌道,與載荷等重量或略多一兩成的推進單元,就能把貨物投送至繞月軌道,更進一步,一百噸的運載工具(含載荷),大約能送達三十五噸上下物資到月球地表。

 在擁有未來空間站的加工能力後,從地表一次性把貨物丟去月球,顯然不是最科學的路徑。

 而月球垃圾方案,其實也是借著投垃圾的由頭,順便把礦渣、可以改造做艙室的外殼送去月球。

 礦渣這個東西很有用,但未來空間站所處的位置,還不適合將其利用起來,如果是月球表面,就能用來做高性能混凝土!

 根據方案二和方案三,未來空間站還需要有垃圾分選能力,這項在地表很容易做的工作,放到軌道上反而變難了很多,科學家們正在想辦法。

 回到空間站。

 西中洲各國發現F國偷跑,自己這群被甩到一邊,表示不服,也決定對未來空間站投一筆,如果未來能多白嫖幾張船票那是再好不過了。

 這筆投資是支援一顆冰質小行星。

 在太空裡,冰質小行星受太陽風影響,產生的光效應遠遠超過鐵質小行星,因此土球的觀測能力,能夠在更遠的距離發現更小的冰質小行星。

 3147德魯α,是一顆只有八百噸的冰質小行星,妙的是它即將飛過高層大氣,屆時重量還會再削一節,並且速度、軌道也會改變。

 速度和軌道的變化會增加追擊難度,但相比之前C國從中軌道弄一顆上千噸的玩意下來,因為剛剛飛過大氣時軌道夠低,還是會容易一些。

 不過問題來了。

 西中洲工業空心化,雖然還擁有不錯的生產能力,但要臨時生產體系外的東西,會經常出現一個詞:延期。

 小行星可不等人,3147德魯α國了這一次,就算被地月系統成功捕獲,下一次回歸到合適的軌道高度也不知道何年何月了。哪怕是這一次,合適的捕捉窗口也不會超過四十分鍾,延期的可能性是絕對不能忍受的。

 恰好C國已經實際捕捉過一顆小行星,所以提供了該小行星的軌道信息後,西中洲出錢,C國乾活。

 其實錢現在在國際貿易中也沒什麽用,所以這些投資最後都會轉變為資源、貨物,經由幾條跨大洲鐵路送來C國。

 人類被逼到牆角後,合作的傾向終於是更明顯了,C國對此表示歡迎。

 3147德魯α和之前被捕捉的鐵質小行星,預計還要兩個月時間才會與未來空間站在三百到四百公裡的軌道上匯合,具體的高度,取決於C國能在這段時間內,把電磁軌道發射體系改進到什麽地步。

 軌道越高,地面運輸成本越高,但抓小行星會變容易,同時受稀少大氣粒子影響也更小,有利於提高新材料性能。

 現在的任務主要還是死亡權杖。

 為了更快、更好的造出這東西,七月下旬,C國又發射了一艘臨時載人飛船,又送上去兩個工程師——兩名院士!

 C國有兩院,科學院、工程院,工程院最近幾年幹了些拉跨的事,什麽煙草院士、白酒院士啥的,雖然有的只是提了個名就沒了後續,也實在讓人唏噓,生怕再鬧出什麽螺獅粉院士之類的詭異調調。

 但正經的院士仍然是這個國家研發人員中的領頭羊。

 這次為了死亡權杖的建造被送上來的兩名院士都過了五十歲,為了照顧他們的身體,甚至特意調整了發射程序,代價是飛船除了他們兩個,隻帶了十公斤的個人物品和數十公斤製氧藥粉,沒有其他補給隨船抵達。

 死亡權杖的主結構體此時已經完成,不過仍然在冷卻中,太空裡沒有那麽多液體用來降溫,哪怕是一滴水,也比等重白銀貴重得多。

 空間站使用的冷卻技術,是零重力工廠裡配套的設施,一種電力回收系統,簡單的說,就跟地表民用的太陽能熱水器原理差不多,利用熱輻射能量燒開水發電,總之燒開水發電才是土球現代文明的根源。

 當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器件固化後,冷卻系統可以直接貼住器件,實現快速降溫。

 整個過程需要幾天時間。

 如果土球的科技實力更高一些,可以使用霧化降溫區,實現更快速的降溫,同時也能具備淬火液功能,擴展同一種基材的用途。

 現在只能將就著用基礎功能。

 主結構冷卻階段,兩名院士上來也顧不上休息,趕緊把人召集起來做前期工作。

 所謂術業有專攻,新舊太空站裡這些人來的早,即使能接觸到死亡權杖的資料,一天天忙的腳不著地,也沒功夫去深入學習了。

 而它早已在地表完成了樣機組裝,樣機可不是白費錢,以後天上的出了什麽故障,樣機就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參照物。

 為了方便運輸,兼顧組裝難度,死亡權杖的預製模組大大小小的有一百多塊,還不含把它送去同步軌道的推進組。

 實際上,這一百多塊在對接主結構之前,可以拚接成只剩十塊!

 達到這一步以後,一部分質量檢查工作可以提前展開。

 院士就是帶大家來乾這事的,能節約不少時間。

 所以等主結構冷卻沒兩天,就進入了全系統通電檢測的階段。同時,推進組也在旁邊組裝。

 對了,這些工作都是在未來空間站的工作台上乾的。

 “工作台”本體是衍架結構……就是長方體的金屬框架,遠看像網子。有幾塊總面積達到四百平米活動板,必要的時候可以立起來保護未來空間站本體。靠外面一側有幾具機械臂,死亡權杖就是在機械臂的幫助下拚裝。

 工作台的來源,是之前大家反應的,東西不固定住,加工的時候總會受力,要麽會遠離要麽會撞在一起,搞得人心理壓力很大。現在大部分零部件,都會被藏在載貨箱裡的小號電磁裝置,固定在工作台上, 以方便展開下一步的作業,同時這種帶小電磁裝置的載貨箱,也比早前的貨箱更容易在兩個空間站之間運輸,就是老要換電池。

 七月的倒數第三天,死亡權杖人工檢查通過,帶電自檢通過,推進組檢查通過。

 準備升空。

 從低軌道發射去同步軌道,沒有地表那麽多講究,根據選擇線路不同,可以說隨時隨地都是發射窗口,再嚴格些窗口也是八十多分鍾一次,甚至在發射前,就可以把太陽能板全部展開。

 機械臂給它擺好姿勢(方向),松開。

 點火加速後熄火,等待到達遠地點,既C國偏東南區域的正上方。

 做霍曼轉移機動,把軌道從橢圓變成圓形,實現相對靜止。

 ……完事了,就這麽簡單,整個過程沒有什麽分段分離之類的多余操作。

 死亡權杖比原計劃提前幾天就位,接下來要趕在電光出現之前進行幾輪實測。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