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塔防戰略》二百三十九 天基武器的第1槍
死亡權杖的名字很有神秘色彩,用大白話講,有點像左輪步槍。

 左輪和步槍放在一起好像有點奇怪,但不用糾結這些細節,反正根本不是一個東西。

 死亡權杖的“左輪”,送的不是彈頭/彈丸,而是彈夾,這也是電磁系衛星武器用的最多的供彈方式,方便切換不同類型的“子彈”實現各種打擊目的。

 它總共有十個彈夾,由於供彈結構的關系,有兩個可以進行額外擴容,當然,C國現在造的並沒有擴容,基本功能都還沒用明白呢。

 現在裝備的是死亡權杖資料自帶的兩個彈丸型號,與C國按其標準改進的核彈頭。

 最基本的彈丸是鎢芯彈。

 科幻片裡的不要信,天基鎢芯彈並不能製造類似核爆的效果,這東西主要用於打擊地下目標、摧毀機場。

 鎢的熔點很高,構型合適的時候不會在進入大氣的過程中燒掉。硬度用處不大,在天基武器的彈道速度下,目標是水還是鋼板沒有區別,都會在碰撞瞬間爆炸,不過動能擴散方向主要還是集中在彈道方向,衝擊波規模不大,更不會出核爆蘑菇雲。

 鎢芯彈是死亡權杖最短的彈丸,重量較輕意味著發射更省電,更容易做到連續投放。

 第二個就有一定科技程度了,射線彈。

 射線彈有點像人類早期使用的化學氣相激光……理解為會亂射激光就行了,不過作為天基武器,射線彈是通過氣動加熱作為能量源產生氣相團實現效果的。

 射線彈有兩個缺點:第一,它為了保護氣象團不快速散開,結構比較特殊,導致無法直接碰觸地表,最多只能用射線掃射地面;第二,切入大氣層傾角過大時,會導致在較高的位置激發射線,由於大氣不利於射線傳播,此時等於白給。

 C國對試做品經過地表實驗,判斷該彈頭爆炸時,會在數十公裡內隨機選擇人傷害視覺,說人話就是數十公裡內都有失明風險。而在距離爆心較近的區域,會產生射線切割效果。

 核彈本身沒什麽可介紹的,唯一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現有唯一一種不需要天基動能加成的彈頭。

 不僅不需要,天基武器的彈道速度反而是負擔。幾十公裡的大氣層一閃就過去了,不利於核彈頭定高爆炸,可要說降低發射時電磁系統的電流吧,原本三十秒的延遲會變得更長,更難以命中移動目標了。

 結合了部分外星人的口述經驗,天基核彈采用了一種此前土球從未用過的體系:等離子保護層。

 等離子保護層,是遊戲中電磁武器的基本配置,通過氣化一部分表層,降低外部氣流摩擦,以實現減小阻力的目的。

 這樣的地步C國做不到,但有了基本概念,反過來卻很容易實現!

 借助氣動加熱,氣化一部分外皮,既可以帶走大量的熱防止核彈內部電器結構損壞,同時借助微氣動造型,利用氣化表皮的增壓效果,實現快速製動。

 地表能做的都做完了,實際表現如何,就看實測結果。

 失敗也沒關系,科學院還準備了備用方案,既加裝一個頭部反向推進器,在進入大氣層之前進行製動機動。不過減速後彈道受到大氣氣流影響會更大,因此還需要更強的內部計算機以及額外的變軌能力,最終會大幅度減小戰鬥部最大爆炸當量。

 八月三日,一切準備工作就緒並再次檢查過,向UN通報核爆實驗,死亡權杖武器實驗開始。

 面對三萬六千公裡外的軌道打擊,要說大家信心滿滿的認為精度會很高,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最後把實驗場放到了大中洋西側,“軍事演習”通告三天前已經發出,暫時海域是清空的,不過有A國的護衛艦在劃定海域邊緣偷瞄……是慣例了。

 做海上實驗,雖然有遭遇小小怪獸爬船的風險,但有護衛艦和潛艇跟著,把大部分人救回來問題不大,如果在陸地實驗卻發生了軌道偏離打到城市、工廠什麽的,官方都不知道該怎麽解釋。

 除了海面、低軌道衛星,死亡權杖身邊還有個觀測者,這是專門為觀察死亡權杖的狀態特製的衛星,不需要觀測時是顆普通的通訊衛星兼土球觀察(拍照)衛星。

 上午九時,死亡權杖自檢通過,“左輪”動起來選擇彈藥。

 大家最關心的是核彈,第一顆當然也是核彈。

 彈藥選擇完成,入膛。

 瞄準具機械臂松開,進入戰備狀態。懸浮瞄準具是為了避免死亡權杖本體影響到瞄準精度。

 瞄準具通過動量輪變更姿態照準。(動量輪:陀螺儀系統,太空設備原地變更姿勢角度的基本設備,衛星體系的重要技術門檻之一)

 激光定位瞄準具,本體啟動RCS系統調整姿態,達到一定范圍後關閉RCS,轉為動量輪微調。

 當兩者無法被激光系統測量到相對運動時,動量輪也被磁懸浮系統束縛,與兩者脫離物理接觸,瞄準完成。

 電磁加速系統通電,加壓加電流,達到指定數值時,磁懸浮彈丸鎖解開。

 整個瞄準過程只有一個重點,所有能夠動的東西,在最後發射時,都必須處於磁懸浮狀態,不能讓武器系統受任何動能影響,哪怕只有一絲一毫的可能。

 比較浪費時間,但這套系統的確是土球現在能造出來,精度保障率最高的系統。

 旁邊的觀測衛星這一刻連拍了一百張照片,隻拍到一線虛影穿透漆黑的太空。

 一如超級計算機給出的結果,三十余秒後,遠望觀測船瞄到大氣被穿了個洞。

 幾乎就在同時,“軍事演習”區域發生核爆!

 很快指揮中心拿到計算結果:圓誤差,三百二十米。

 三百二十米圓誤差,不算小,但考慮到攻擊來自三萬六千公裡外,而且發射後全程沒有動力,也沒有陀螺導航儀,這樣的誤差已經算是等於直接命中了!

 指揮中心有幾個家夥都哭了。

 最近數十年,雖然說起來又是信息化戰鬥又是隱身飛機啥啥的,但究其本質,與上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差別不大,都是海陸空作戰。

 這次核爆成功是人類首次引入天基武器系統,外層空間,不再只是情報場。

 有人就要說了,之前那不是造不出,而是國際公約限制了太空武器發展。

 這種的就是太年輕,把世界想的太好,某些霸權國家真的在乎過國際公約嗎?比如某個從未加入過UN海洋法公約的國家,時不時還拿海洋法攻擊別國;國際公約加了又退,退了又加也不少吧。這些玩蛋玩意如果真能造出實用的天基武器,你以為他們不會造?

 他是造不出來!

 當然,死亡權杖實驗之前,土球的確是有兩種太空武器,不過都是以攻擊衛星為目的的,手段不外乎剪太陽能板和撒石墨粉(短路),低端得很。

 R國聯盟體時期的核動力巡天核彈也算一個,但那東西也受幾十分鍾一圈的軌道限制,做不到需要時立刻能打。

 只有死亡權杖,別看它瞄準那麽一大堆事,整個瞄準到核爆的過程,加起來還沒七分鍾,是真正實用化的天基武器,如果C國在姿態控制方面的水準繼續提高,它的響應速度還能更快。

 C國測試指揮中心的人心中激動且不去說,測試還在繼續。

 接下來測試的是射線彈。

 注意,更換彈夾後,需要死亡權杖本體重新與瞄準具校正位置,所以並不能做到各種不同彈丸連發。

 射線彈測試的結果有點迷,據低軌道衛星和遠望觀測船傳回的結果,似乎是形成了對東北方向一百二十度的錐形放射區,其他范圍裡,只有稀稀拉拉幾根射線切過。

 問題不明,估計還是有什麽技術或生產缺陷,也可能是穿透大氣時出現了預料之外的變化。

 好像不太有用的亞子。

 指揮中心臨時決定再發一顆射線彈。

 這次的情況比較像話,基本形成了對下方半球區域的無死角切割,也排除了技術原理方面出問題的可能,應該還是大氣問題,或者前一顆是次品?

 威力方面,根據觀測得到的數據,大概只能在一千米內切開鋼板,五千米左右最多造成皮膚燒傷。

 需要說明一點,射線彈的射線是不可控的,也不會像激光一樣定向一直射,就是亂掃的,如果一直點住一個目標,能級低一個數量級一樣能殺人。

 測試進入最後階段。

 最後一項測試是連發機能,使用的是鎢芯彈。本來想測試核彈連發的,不過內部有不少人擔心國際影響不利,甚至有可能打到觀測船隊,只能延後找機會。

 這一輪發射五發,實際測試表明,連發對精度的影響還是難以忽視,額外的影響主要來自彈夾供彈動作。

 五發測到的圓誤差, 最小的兩百米,最大的三千米。

 這樣的連發精度,難怪在外星人眼裡是初級天基武器呢。

 鎢芯彈威力,前面提過鎢芯彈以幾十馬赫的速度衝擊,打到水面和打鋼板效果是一樣的,但其實還是有區別。因為穿透大氣層過程中外層會被氣動加熱,內部還來不及變化,實質會形成外面軟裡面硬的效果,軟質層會第一時間傾瀉動能,同時對內部形成緩衝,硬質層則會稍後一丁點才會在下方釋放剩余動能。

 在海面進行觀測時,很難計算出精準的攻擊當量,只能弄個區間。以標準TNT做數值,大概在200到300公斤之間。

 這點TNT,也就炸翻一個籃球場吧,不過天基鎢芯彈的動能更傾向於定向衝擊,實際破壞力是要大於TNT的,相當於把該重量TNT埋到目標體內爆炸。

 總之,死亡權杖測試成功,沒有打到旁邊的島子上去造成國際事故。

 從這一刻開始,整個東中洲含東南半島、島國范圍,安全都上升了一個等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