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塔防戰略》三百零八 總崩潰的征兆
自怪獸危機開始以來,土球已經打掉上百隻一級、二級怪獸,如果放在一個可控環境下,實屬整體文明的巨大勝利。

  但打怪獸略有不同,實際局勢越來越嚴峻了。

  根據相關統計機構給出的數據,截止XX24年年底,全球有五隻二級怪獸處於流竄作案狀態,有跡象顯示,大中洋的海底可能已經存在不止一個怪獸巢穴。

  環大中洋地區的國家,都在想辦法輔助A、C兩國進行搜索,可惜受限於水下作戰能力問題,至今損失了至少五艘潛艇,仍然沒有得出可信結論。

  水下作戰不要說土球,哪怕在遊戲裡都體現出一個老大難。

  水作為液體,本身對於高速物體的克制,幾乎如同混凝土。

  人類所掌握的水下打擊能力,僅限於深水炸彈、水下核爆、魚雷、水雷,並沒有遊戲中的電磁魚叉。

  都不差,問題在於這幾種手段對付小小怪獸都不好用。

  深水炸彈下沉速度太慢,對於體型相對嬌小的小小怪獸沒有威脅;

  用核爆想全面清除小小怪獸也不現實,水下核爆威力雖大,但高威脅半徑卻比較差,

  常規魚雷發射深度則一般不超過三十米水深,更深也能放,性能、安全就沒辦法保障了,水深受限的狀況下,打擊效率可想而知。

  其實武器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現代軍用潛艇沒有水下光學觀測能力,絕大多數仍然使用老式聲納裝置,非常依賴耳朵,無法自動模擬數字環境圖形,這就導致其戰鬥方式必須是類似回合製的響應方式,不適合用來對付小小怪獸。

  水雷稍好,但是沒有機動能力。

  這方面土球人也做出了努力,有成果,但沒有影響力。

  有成果,因為土球人的確造出了能在水下跟小小怪獸剛正面的潛水器。

  這些潛水器,一般都以旅遊觀景潛艇、科研潛艇進行改裝,它們因為體積更小,不需要軍用潛艇那麽高強度的圍殼,保留了加裝光學觀測窗的可能,不強調潛水深度的旅遊潛艇大多乾脆用亞克力(有機玻璃)殼。

  護航航線上已經有戰果的型號,都是漁網加魚雷的模式,漁網被故意做成容易纏住目標的結構,加上水下自動充氣浮標(內置壓縮空氣鋼瓶),能夠強行把小小怪獸拉到適合魚雷打擊的深度。

  說沒有影響力,則是因為大家還處於摸索階段,各地開發的型號差異大,都沒有量產,而且均無法在無光海域作戰。

  無光海域,生物學上指一千米以下,二百至一千米則屬於生物學微光區。而對對怪獸作戰的需求,八十米以下就可以定義為無光,沒有強光燈柱基本就是送菜的。

  燈光可以解決光線問題,能見度受到海水渾濁度影響,部分海域可以達到作戰視距需要,問題是武器系統在這個深度基本都會變成擺看的。

  現在近海海運,除護航艦隊外,最大的防禦武力來自於大量部署的水雷。

  水雷沒什麽技術含量,跟地雷一樣都屬於一次部署終生受害的武器,一部分還存在錨鏈腐蝕後隨洋流飄走變成全球隱患的可能,但為了確保最後一點全球運力,不得不大量部署。

  在這個環境下,對怪獸作戰潛水器的地位就很尷尬。

  要麽作小一點,以類似救生船的形式編入護航艦隊,在水下當眼睛;要麽就在港口,隻負責水雷網被怪獸碰到後做應急抵抗用。

  可實際上,護航編隊更願意用無人偵察潛水器與拖曳式探測設備,損失了不心疼。港口方面,大多數港口外幾公裡水深都不到三十米,高速的水面魚雷小艇能把任務做得更好!

  如果無法突破深水作戰能力,新型潛水器就不會有合適的戰場定位。

  然而深水作戰又存在很嚴重的矛盾。

  深水,意味著無法實現與水面體系的數據實時交換,一切信息都需要本艇自己搜集和處理,這樣的要求勢必導致潛水器大型化,很明顯會向現有的軍用潛艇靠攏。

  這方面最激進的是馬拉海峽李家集投資的新企業,采用雙機方案,利用光纖直接連接一個水面跟隨移動的數據站,以獲得數據鏈支持。

  利用水面站接收其他水面艦隻拖曳式或投放式聲納搜集並處理過的信息,能夠有效控制水下主體的設備數量和人力需求。

  但沒什麽用,光纖十分脆弱,海浪、暗流的拉扯,水上水下移動無法完全同步,負責拖放和回收光纖的集線器時刻不停的工作,各種折騰導致該團隊換了十幾種光纖/光纜型號,都沒有一組能活過一百個工作小時測試的。

  畢竟全世界的光纖都屬於固定設施,沒誰閑著沒事做去研發個抗反覆折彎和拉伸的,就算現場投資光纖企業,一種沒有其他地方能用到的新型線材,最終全部研發費都要攤到後續的戰鬥潛水器裡,那單價不用開口就不想買了。

  總而言之,經過兩年的折騰,現在除了護航編隊還能護送一下船隊走深海路線,現存的海運全部集中在水深六十米以內的海域,隻少數地區因為環境較差,不得已才會維持大於六十米水深的水雷場。

  六十米水深乍一看好像跟魚塘也沒差多少,其實土球上有些地方整片整片海域,都沒到這個水深,例如西中洲的大澡盆海、東中洲的海帶海、印地洋某島國周邊海域、大漂亮洲天堂海部分區域等,面向大洋沿岸地區幾公裡到數十公裡范圍,所以貨運活動范圍不算小。

  與兩年前相比,全球海運大約萎縮了七成。

  縮水不少,其實比起黃金運河事故剛剛發生時的混亂,大家做得還不錯了,如果不是淪陷區越來越多導致的需求降低,還能存留更多一些。

  和海運相比,各地淪陷給全球帶來的難題更大。

  所謂淪陷,既有官府被怪獸打崩潰的,也有人化怪獸滋生導致的無法正常生產。

  前者,國際武裝救援力量已經消耗殆盡,沒辦法讓更多地區快速重回秩序了,僅僅因為這個變化,今年預計會多出數百萬人死在各種犯罪分子、新軍閥手中,加上淪陷區因饑餓新增的死亡,數字會很誇張;

  後者則造成了周邊地區的邊境軍事壓力,對於工業化程度不足的地方,幾乎要耗盡全力,時不時還得外部支援一下,才能在邊境上頂住人化怪獸的擴散。

  淪陷區不但自己帶給全球救援方面的負擔,對周邊地區的影響也不僅止於軍事層面。

  按影響力排序算,已經陷入總崩潰的國度,E國排位最高,但它仍然以三分之一的“乾淨”領土,保持著基本的官方運轉,而且旁邊西中洲共同體再怎麽拉跨,也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有影響,卻不致命。

  其次是Au,它是淪陷區中對周邊影響最大的。

  除北極航線每年百來天的運力,Au及其周邊島國,是環大中洋地區最重要的海運通道。

  Au被二級怪獸糟蹋了幾波人口縮了一半,周邊更小的島國已經毫無安全可言,稍微經濟實力的不惜一切代價移民,哪怕去內陸國刷盤子也願意。

  這一波人口遷移導致的高級人才流失,直接使中洲到南大漂亮洲的過渡島鏈徹底崩盤,到XX25年一月,整個海運鏈上,只剩下三個能給大型貨輪加油的港口,其中還有一個應該算到中洲范圍。

  類似的情況還有不少,統計學上幾個百分點的數字,換算成面積,淪陷區及其造成負面影響的地區能佔掉近三成。

  剩下的也不是完好無損,只是很多東西影響擴散需要時間。

  然後是恐懼帶來的移民潮難題。

  在工農業都受到不小影響的前提下,可生成的新崗位十分有限,移民潮比幾年前的難民還難弄。

  前面提過內陸國的移民,給他們帶來了發展機會。實際受限於水資源、運輸條件、自身體量,遷移總量相對有限,一個內陸國也就幾千人到十來萬不等。

  更多的人都在往中洲沿海國靠近內陸的位置擠。

  中洲號稱世界島,集中了全球大多數人口,受到軍事實力、工業分布影響,也變成了怪獸危機最後的希望之地。

  從實力出發,A國並不會更弱,但個體認知會有所差別。

  A國自認全球文明標兵和領導者,可實際上它家每年槍殺死亡人數,大家都看得明白,明顯更適合逞凶鬥狠之人,更多的“凡人”,還是認為中洲這片受古文明影響更大的地區,要安全一點。

  哪怕再進一步理性的思考,就戰略縱深而言,世界島也不是大漂亮洲能比的,如果到了人類苟延殘喘的階段,A國恐怕還真續不過世界島。

  所以眼前全球各地島嶼,以及一些守不下去的地方, 大多數人都把移民目光投向中洲,給中洲各地區都提出了難題。

  C國這種本來就不接受直接移民的倒還好些,雖然會被外國人罵,也不會掉塊肉。不過現在的確很多地方來的非法移民失去了遣返條件,也必須做一些安排,大概百來萬人的樣子。

  西中洲那邊就比較糟糕,自由過了火,終究是引火燒身。

  根據不完全統計,XX24年一年,通過合法和非法渠道定居在西中洲的新增人口量就達到了一千萬,有機構稱實際數字還要上浮兩成。

  西中洲在現代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工業時代的引領著、現代醫療與教育的發源地、兩種發展線路的誕生處等等,但不管怎麽吹,整個西中洲框一起,也只是個面積、人口、經濟體量、工業產能都不如C國的地區,一堆國家湊一起過日子,還造成了額外的行政資源浪費。

  一千萬新移民帶來的壓力,加上G國之前因怪獸打擊失去的工業量,直接就把全區域民眾生活質量往下拉了一截,缺乏工作崗位帶來的犯罪問題,還進一步激化了事態。

  從這方方面面看,之前XX24年總結的統計學數字,就有點過度美化的意思。

  說得嚴重點,哪怕今年怪獸啥都不乾,全球也要花費極大的精力,無數的資源,才有可能把現有的局勢保持下去而不惡化。

  很明顯,怪獸不搞事,那是不可能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