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江戶旅人》三十一.重新著力於農村
就算德川家定的腦子轉的慢,可是開內帑這話,在座的誰不知道,誰不清楚?德川家定雖然面色沒有什麽變化,可是他的眼皮顯然在不斷地顫動著。

 “……”左右的老中們不開口了。

 話題比較敏感,忠右衛門和德川家定是兄弟兩個,有些話他們能說,別人不能說。就算是松平齊民,也是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端起茶杯來,假裝自己沒聽見。

 忠右衛門很清楚的,德川家慶時代,幕府的財政就出現了嚴重的虧空。但是幕府虧空,並不意味著將軍様虧空。滿清朝廷的國庫虧空,內務府難道會缺銀子使嗎?

 川陝豫晉餓死上千萬人,妨礙慈溪太后修頤和園嗎?橫豎都是一個道理,封建君主專製的國家,都一個批樣。

 作為將軍,開銷很大,收入也絕對夠多。雖然幾千萬是肯定沒有的,可是小幾百萬應該問題不大。歷史上德川家定去世之後,德川家茂上位,光是為了家茂同和宮的婚禮,就花費了不下百萬兩黃金。

 這錢總不可能是天上掉下來的吧,而且事情辦得這麽急,肯定是有現錢,才能立刻應付。刮地三尺你也得花時間去刮啊,哪有事到臨頭了,才想起來去刮地皮的道理。

 所以眼前德川家定的私房錢,雖然不會很多,卻也絕對不少。之前篤姬夫人還幫他把大奧給騰空了,每年節省了數十萬的宮廷開銷,這錢肯定也都存在內藏之中。篤姬夫人本身也不是什麽喜好奢華的人,大奧的花費連前代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施行助貸法,無息借貸給百姓金錢,分五至十年還貸,救百姓於豪農豪商之手。”忠右衛門直接照搬二宮尊德的想法了。

 在幕府幹了這麽多年,忠右衛門很清楚,幕府實際上在五代將軍德川綱吉之後,財政上面就很依賴工商業。而應該為天下根本,幕府基石的農業,卻逐漸破敗衰落下去,成了不太受重視的那一部分。

 為什麽呢?因為商業來錢快啊!

 只要把壟斷權授予豪商們,後面幕府就等著收錢便是。而且沒有錢的時候,還可以要求豪商們奉獻孝敬。甚至可以和豪商們借錢,奈良茂的老子不就是收了一個茶碗,就借給德川家齊四萬兩黃金嘛。

 再者說了,商業上都是活錢,誰家做生意,不留點活動資金啊。幕府和將軍一開口,這錢就能嘩啦啦的送來,簡單輕易。

 反倒是農業,靠天吃飯,一場大災下來,整個關東直接絕收也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而且年貢大多都是實物,需要將大米折現,這對於封建政府而言,實際上是很不方便的。

 就比如說張居正改革變法,就將明朝的稅收大部分改為了貨幣征收。當然啦,該派的實物到明朝滅亡前,照樣在派。征收現金貨幣的好處多多,除了苦一苦農民外,基本上整條線上的所有人都能受益。

 但日本的國情不一樣,在幕府建立之初,各地的發展水平不同,通行的貨幣不同,領地的產出不同。只有大米,是全國通行的一般等價物。所以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石高製。

 而到了歷史上的明治新政府,因為商品經濟的發展。沒幾年就拋棄了實物征收,改用貨幣。就和張居正改革一樣,市場上的貨幣數量已經充足,能夠流通了。

 可現在,幕府還是在收大米!

 且年貢米佔到每年幕府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二強,幕府一邊享受著天領征收上來的年貢米,一邊又極大地漠視著農村的發展。僅僅因為大米不能快速的變現,不能輕易的花銷出去。

 再不能花銷,那也是幕府財政收入的大項。忠右衛門認為必須要把這個大項給維護好,給穩固住,進而增加這一項的收入,擴大幕府的稅收基礎。

 現在第一步,令農民不至於借貸而破產。二宮尊德顯然很清楚封建官僚都是什麽尿性,他以前實驗的時候,就要求無息借貸,令此中沒有任何的利潤可言,避免部分惡心爛事的發生。

 辦這樣的“善政”,那只能依靠幕府這樣的中央政府,其他人是辦不成的。而幕府能不能辦成,就看眼前德川家定願不願意掏錢了。

 “除此之外呢?”德川家定沒有答應,也沒有否決,只是讓忠右衛門繼續說。

 “開放天領內一切山林沼澤,只要開發出新田,田地便屬於開發農民!”

 這一條也是二宮尊德的想法,之前的農民為什麽不願意開荒呢?道理很簡答的,天下的土地都屬於將軍和諸侯,你開出來了也未必屬於你。而且以前開發新田,可不管你有多大的苦,有多大的難,開出來就是六成的年貢。

 你這個新田開發,根本無利可圖。單個老百姓力有不逮,有力的豪商豪農不願意為他人做嫁衣裳,最後的結果就是如此。

 但咱們不妨還是以日本為例子,在二次大戰結束後,從中國東北、朝鮮、台灣、樺太等地遣返回國的日本平民足有數百萬。 這麽多人怎麽安置?

 當時日本政府的想法就是在原有的國有土地上面開荒,只要你開出來田地,這田地就完全屬於你,且一開始免稅,不收你的錢,讓你有安居下來的盈余。

 恰好當時五星天皇麥克阿瑟主持對日本進行民主化改革,要求日本政府扶助自耕農,這個政策便被很好的推廣了下去。

 日本農民隨後爆發出了多麽大的熱情呢?熱情大到1952年時,日本的農業生產水平,就超越了所有有記載的歷史水平。1956年時,日本所生產的大米,不僅僅說是令日本人全國吃飽浪費了,甚至因為大米產量太多,米價開始出現波動。

 彼時日本可是有八千萬人!

 到底是什麽人謠傳的日本人連大米都不能自給自足!

 後面為啥大米產量又暴跌了,那是因為日本農協通過日本政府,強行推動“減畈”。將農民的土地全部拋荒,禁止農民種植大米。甚至有農民因為種植大米而坐牢,這才導致了後續的那些謠言產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